|
2014年P2P网络借贷平台引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P2P网络借贷模式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认可。目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P2P网贷将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或成为一种新型的民营银行。如何开一家P2P网贷平台公司或者P2P网贷平台加盟成为不少拥用投资资源人士最迫切的想法,一个P2P网贷域名+一套P2P网贷源码+阿里云托管您就真的可以开始运营P2P网贷平台了吗?您如何拉来投资者呢?
互联网媒介空前繁荣、媒体高度商业化的今天,社会“公器”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大,互联网金融公司P2P网贷平台的“负面信息”借助新媒体平台,顷刻间便可传遍全国。顷刻即可造成公司无法挽回的局面。中国第一家互联网金融传媒软件公司深圳云链软件的老总朱先生说:信息监控,信息压制,信息引导,信息传播是当下互联网时代所有公司老板和公共关系部门必须掌握运用熟练的基础课。深圳云链软件的“P2P网贷推广宝”就是满足互联网金融企业需求的软件。
钱不是万能,没钱是万万不能的(P2P网贷运营)
这一时代背景下,舆论“杀伤力”越来越凶猛,P2P网贷公司“负面”一旦发生,极易吸引大批媒体的“捕捉”
报道以及投资者的聚焦。“负面信息”如果没有积极有效的应对,很有可能引发影响深远的舆情危机,不利于事件的良性解决,同时伤及公信。而金融业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商誉,任何一家金融性质的机构,如果公信力受到影响,几乎都是致命的。但是目前很多P2P网贷类公司的管理层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开发了“P2P网贷推广宝”的朱先生说。
自媒体不断发展,信息愈加透明,企业的“死穴”越来越多,愈加脆弱。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在面对负面时,往往采用“花钱消灾”或者“鸵鸟心态”方式。不过这种方式效果不佳,网贷负面新闻和信息和信息“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公关部门成为了焦头烂额的灭火员,第一线业务员客服人员往往面对负面信息被动无助萌生去意。
在与媒体的对抗中,互联网金融公司即使有理,舆论也总是站在了媒体的一方。比如阿里在与葛甲的口水战中,多数人反而力挺葛甲,将葛甲视为“堂吉诃德式的斗士”。因为阿里太过庞大,葛甲太过渺小,两者的对阵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公众反而站在弱势的一方。
我们必须看到,在互联网媒介空前繁荣的今天,所谓的“负面新闻和信息”来去匆匆,“负面新闻和信息”成为“新闻连续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热点往往会被淹没在另一个热点之下。这带来的结果便是,“负面新闻和信息”传播速度快,遗忘速度更快。
在这种传播特征下,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面对负面借势炒作,引发争议,反而越挫越勇。周鸿祎、马佳佳、小米、今日头条、罗永浩以及王自如,红岭创投的周世平都是非常好的代表。这种奇妙的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心生疑问:新媒体时代,互联网金融公司到底该如何面对负面新闻和信息和竞争对手的谣传?
碎片化的新媒体传播
互联网金融公司面对负面新闻和信息,首先必须了解负面新闻和信息的传播渠道与传播路径,与传统媒体时代
报刊、电视、主流门户网站的传播路径的集中化、单一化不同,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路径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
第七届易观数字营销大会上,P2P网贷业内人士曾经详细描述过“碎片化公关生存”的特点:碎片化在传播上来讲其实是讲语境的割裂化。很多用户会从微博上,网贷投资QQ群里发出负面的声音,这些负面的声音其实是没有语境,很可能是一些情绪性的表达,或者是一些歇斯底里的发泄也好,这些都是没有语境的,我们看到很多很多信息都是碎片化,语境被割裂的。
比如说,6月27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微博吐槽,自己在京东买了个200元的电脑桌,却迟迟没有收到货。此微博一出,友各色吐槽纷至沓来。仅仅是这一条微博就足以将京东陷入“舆论危机”。而当时京东刚刚完成赴美上市,刘强东与京东正处于巅峰。面对这种情绪发泄式的微博,京东也很难找到真正解决的办法,越是纠缠,反而越惹腥味。
再比如8月7日,余承东与黎万强微博论战华为小米孰优孰劣,余承东一番点评:“昨夜用友商手机发了条微博,很多人问我感觉怎样?边框金属工艺超过荣耀6,但不支持4G、不支持SD存储卡扩展、不支持双SIM卡,照相清晰度不足。从实用性角度看,荣耀6占优。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这句话直戳小米软肋,彻底让阿黎语塞。
所以,一条微博、一条朋友圈、一条秘密,足以让互联网金融公司陷于舆论危机,但这种危机几乎无法预料何时发生,无法真正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也无法预料不知道它的扩散度是怎样的。这种碎片化的新媒体传播方式给互联网企业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一家网贷公司的CEO来说,他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坏消息的人。
|
2015-4-21 04:37: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