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的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咛、泰诺林等)、布洛芬(臣功再欣、美林)、阿司匹林(阿苯片、巴米尔)和吲哚美辛(消炎痛)等。这些药物对胃肠道都有些刺激,应予注意。
对乙酰氨基酚是儿科临床最常用的退热剂,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2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迅速可靠,不良反应较少,可家庭常备。它的商品名有泰诺林、百服宁、一滴清、必理通、安佳热、爱尔、小儿退热栓等,剂型较多,适合儿童使用。
布洛芬用于解热镇痛,属于较新的药物,在儿科退热方面比较安全、高效,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以及成人的解热镇痛。其退热作用比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强,对胃肠刺激作用小,对造血系统无影响,可以代替肌肉注射退热药,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病儿。常用商品名为托恩、美林等。
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退热药,但由于药物酸性强,胃肠刺激大,大剂量可引起恶心呕吐,也会加重或诱发溃疡病,诱发雷氏综合征和肾脏损害。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也较少采用。
对乙酰氨基酚与阿斯匹林和布洛芬等常见的止痛药不同,不含有抗炎成分,所以不是所谓的“非类固醇抗发炎药(NSAID)”。按常规计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不会刺激胃粘膜或引起肾脏或胎儿动脉导管血液疾病,而NSAID类药物可能引起此类症状。
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相似,但是与鸦片类药物不同,对乙酰氨基酚不会使人精神愉快或是改变心情。对乙酰氨基酚和NSAID类药物不会有令人上瘾和产生依赖性的危险。对乙酰氨基酚的分子是非手性的,所以不会有旋光性。对乙酰氨基酚的两个英文名字都来自于他的化学名称“N-acetyl-para-aminophenol”(N-乙酰-对-氨基苯酚)和“para-acetyl-amino-phenol”(对乙酰氨基酚)。在某些文献中,对乙酰氨基酚被简记作“apap”。
虽然在建议剂量下对人体是安全的(成人每次1000毫克或每天不超过4000毫克,如果有饮酒则不超过每天2000毫克),严重的药物过量会导致永久性肝衰竭,在少数例子中,即使是正常剂量也会导致相同的严重结果。特别是这种危险会随饮用含酒精的饮料而升高。在许多西方国家,此种药物中毒是导致严重肝衰竭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美国、英国、澳洲、新西兰,多数药物过量都是为此。
历史
|
2014-2-14 20:4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