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rubymyname

转贴 心理医生全面揭示“哭声免疫法”的真相

23
回复
2313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Paris 发表于 2013-8-18 14:25
这个文章写的的确不客观 用极端例子来哗众取宠
不过从我身边和我女儿的例子上 觉得至少在两三岁前父母和宝 ...

我也这么觉得。我从小就待在妈妈身边,长大以后很早独立。我姐姐一岁时和我爸爸到城里,三岁才回到我妈妈身边,就很需要我父母。我儿子还小,看不出来,但来我家的朋友都说他一直乐呵呵的,很快乐,和谁都亲。父母在孩子小时及时回应他的需求还是很有必要的。
2013-8-18 18:19: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rubymyname 发表于 2013-8-18 12:31
法国没有像美国实验精神和育儿理论那么蓬勃
但我觉得法国人精神生活也不是很好
而美国我更是觉得那边是出 ...

我是知道亲密育儿,貌似美国目前是推广这种作法,那么对希尔斯的评论是赞成,反对,还是两极化??可能是以前行为主义育儿下的孩子现在长大了,问题一一浮现吧!!
不过,亲密育儿法似乎回归到传统,强调母婴连结的亲密感,但以现代化社会,还要加上一夫一妻上考虑男人的想法,对母亲而言责任压力都满大!!
哭声免疫法及行为主义育儿,对于现代社会的母亲诱惑很大,让宝宝不吵不闹不哭,定时喂养,我想还好没加上定时尿尿大便,但之后的心理分析发现:母婴依恋关系,会影响之后孩子成人的性格!!

基于其行为表现,可把儿童分为三类。每一类反映一种不同的与母亲的依恋关系。
1.安全型依恋。安全依恋于母亲的儿童,当母亲在场时,会自由地进行探索、与陌生人打交道,在母亲离开时会表 现得心烦意乱,并在看到母亲返回时高兴。
按照理论,当知道存在一个可在需要时返回其中的安全基地时,儿童能够最好地从事探索行为。提供支持会增强安全感,儿童还认为母亲的支持有用,这使儿童学会如何在将来应付同类问题。因而,可把安全依恋看做最具适应性的依恋风格。一些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当母亲可以亲近、能够以响应和适宜的方式满足儿童的需要时,儿童就会成为安全依恋型。另有人指出,还存在影响儿童依恋的其它决定性因素,并且,父母的行为也会受到儿童行为的影响。
2.焦虑-抵抗型非安全依恋。焦虑-抵抗依恋风格的儿童会对探索行为及陌生人焦虑,即使母亲在场亦如此。母亲的离开会使儿童极端沮丧。母亲返回时儿童会表现出矛盾心态:寻求保持与母亲的亲密但会怨恨,并且在母亲开始关注时进行抵抗。一些心理学研究者认为,这种依恋风格源于母亲的这种养育风格:尽心尽力但自以为是。即,儿童的需要有时被忽视,直到完成其它某些活动,并且有时,更多是通过双亲的需要而非儿童的主动要求,来关注儿童。
3.焦虑-回避型非安全依恋。焦虑-回避型依恋风格的儿童会回避或忽视母亲——在母亲离开或返回时几乎没有情感反应。无论是什么人在场,儿童都很少有探索行为。对待陌生人及母亲的态度没有什么不同。无论室内是否有人或有何人,儿童的情绪都不会有多大变化。 这种依恋风格源于漫不经心的养育风格。儿童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使得儿童相信对需要的传达不会影响到母亲。
4.“紊乱依恋”。 “紊乱依恋”不是一种依恋风格,因为它是连贯风格或应对模式的缺乏。抵抗和回避风格虽然不是完全有效,但它们仍是应付世界的策略。而紊乱依恋型儿童把照看者体验为既受到惊吓、又吓人。人类交往被体验为是无规律的,因而儿童无法形成连贯的交际模式。如果儿童借助照看者来反映、理解自己,紊乱儿童就是在观看破裂为无数碎片的镜子。这比后天无助更严重,因为它是自我而非情境的模板。

基于Bowlby 和 Ainsworth的工作,其他研究者在成年人与恋爱伴侣及配偶的关系中发现了类似的行为模式。安全依恋的人能够信任自己的伴侣,而这也意味着他们能够自信地各自独立活动。焦虑矛盾依恋风格的人会因为他们的交际行为,而被伴侣看成是过分依赖,而引来麻烦。他们易于担忧伴侣是否爱自己、伴侣是否珍重自己。回避依恋风格的人难以与他人亲近。他们难以信任他人、也不喜欢依靠他人。依恋模式通常形成于婴儿期。有观点认为,成年人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反映着他们与母亲的依恋风格。

http://www.baike.com/wiki/%E4%BE ... 3%E7%90%86%E5%AD%A6
rubymyname
2013-8-23 14:41
我也是看到這研究 ,一驚!! 我家老二有焦慮徵兆 所以現在趕快彌補 
观察体验思考
2013-8-23 14:39
我是比较认可 Bowlby 和 Ainsworth的研究结果的。我从我周围一些孩子家长长期的观察来直觉,他们的这些调查的研究结果,是比较符合我观察到的结果 
2013-8-18 18:33:1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感觉写的好极端

发自新欧洲iPhone版

2013-8-18 18:42: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哎呦,记住一句话就行,不要没数的溺爱小孩子!
2013-8-18 19:02:2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现在真怕了qq上好友不时转来的砖家,中医,感情砖家和尚法老或哲理家的文章

-------

个人感觉小宝宝要好好爱,多多爱,多多bisous,多多calins

第一次当妈也用了什么睡眠训练法,后悔,不知道老大是不是被我训练过,所以性格犟。

老二就放养,亲密得很,他性格就不错,可爱独立敢于冒险,也听得进我们和他讲理。

现在哥两个在一起,弟弟对哥哥有些互补。
rubymyname
2013-8-23 14:43
+1 
2013-8-18 19:41:4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很排斥这种让孩子自己哭的方法,不过也要视情况而定,对宝宝的关爱是最重要的。我觉得不然宝宝早晚也是要把这种情绪发泄出来,就像水痘一样。早来早好。
2013-8-18 20:54: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文章开头就站不住脚,我看过很多关于性格形成的文献,大体是,人性格大部分是天生所致,后天影响也占很重比率,但也有怎么也影响不了的人,也有因为天生心理自尊弱,即使成长环境优越,同样成就不了高自尊的人。
2013-8-18 22:04:3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看完了觉得还是有些启发,至少引人深思。母爱就是天性,应该顺其自然。可能从上一代接受到的恩怨也会传给下一代。此文章不管到底是不是真理,可信度和那哭声免疫法的高低也没法比较高低。
2013-8-18 23:44:5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孩子的全能自恋较充分满足后,心智自然向前发展,逐渐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别人,爱向内灌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这就是所谓的“主体客体分化”,完成这种分化后,婴儿对世界有一个最基本的信任,将来不会在遇到挫折时就想要毁灭一切。连环杀人狂,精神分裂症等最严重的精神疾病,都有全能自恋重度受损的心理基础。

特别赞成以上理论的内涵,,每个父母有自身成长的历程,我自觉对于女人来说,怀孕,生子,抚育孩子的过程,其实是自身重新成长的过程,与自小童年成长的区别,是成为母亲的人,已经历了20,30十年的人生,与小时被动式接受抚育不同,母亲自己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的感受来具体化自己和下一代的相处。

我自己3个孩子的到来,在自己人生不同的3个阶段,自然自身自悟的程度不同,他们3个人小时候被赋予的关注也有所不同,他们成长中我也不段自醒,自我调整,,也能更加理解上面理论的深刻意义。

我周围能够交心的几十年的几个法国朋友,从他们的成长我也能参考到和深思到更多的具体实例。包括和自己共同生活了近20年的伴侣及其原生家庭的其他成员的成长。尤其他们的母亲的性格和具体待人处事,,,,,法国是西方社会使用减压药物人口最多的国家,很多人或许一生都没意识到自我的问题,或许觉得很正常,很多外表看上去很光鲜的人,他们内心的矛盾,如果不是交往很久很深的朋友,外人是看不出来的。

我的大孩子快要上高中了,和他一起成长起来的十几个孩子,现在也渐渐分开到不同的地方,,,我对自己的孩子非常满意,,,我还想,如果我现在还有第4个孩子的话,我会更加懂得如何与他相处,使他热爱人生,拥抱生活,,,

武志红老师,在8,9年前还没有出名的时候,对我自身的心历完善,有过很具体很启发的直面交流。我很欣慰中国有武志红那样的心理医生,尤其对我们这代父母出生在4,5十年,中国经历曲折晃荡的政治运动,生活在其中的人,心理的压力和不稳定,深深渗透到他们对待自己下一代的每日情绪中。
2013-8-23 09:47:29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