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果子狸69 于 2013-7-4 19:04 编辑
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北非和中东的局势,阿拉伯之春的形成绝非偶然。二战以前,这里的许多国家都是依靠西方殖民建立的王室统治。二战结束后,殖民主义宗主国的力量都集中在保卫欧洲本土上,因此使当地的独立运动有机可乘。独立运动主要有两个派别,一个是以伊斯兰信仰为宗旨的民间团体,就是穆斯林兄弟会,另一个是以共产主义运动为依托,但本身并非共产党的民族解放运动,在青年军官中很有市场。到了上世纪6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都用军事政变的方法夺取了政权,埃及是纳赛尔,叙利亚是阿萨德,利比亚是卡扎菲,伊拉克是候赛因,突尼斯是布尔吉巴,阿尔及利亚是布迈丁。
起初,这些国家都是反对西方,特别是反对以色列的。但是,与其说它们是苏联的盟友,不如说是苏联的顾客。他们从苏联买进军火来维持统治,在社会制度上采取了福利政策来笼络人心,因此这些政权也相对稳定。1973年中东战争给这些国家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埃及开始与以色列求和,并在美国的调解下开展戴维营谈判,结束了与以色列敌对的历史。
前苏联解体以后,这些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失去了制度的合法性,但是相对稳定的经济使统治者高枕无忧。军事政权也蜕变成了家族式统治。与以色列求和之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最后一块挡箭牌,成了独裁统治的遮羞布,在民意中完全失去了信任感。这些政权便受到了国内民众的双重打击,其一是争取民主的力量,因为政权是赤裸的独裁,其二是来自宗教运动的打击,因为政权至少在表面上信奉社会主义的无神论。
最近20年间,平均人口在这些国家里几乎增长一倍,而经济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为了维持社会福利这张笼络人心的王牌,国家债台高筑,反过来又成了经济发展的阻力。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动荡,而家族式的独裁政权在本质上是不会考虑民众呼声的,他们只想把政权保留到可能保留的最后一刻,然后卷钱逃跑。在这种环境下,军队中的中级军官甚至很多高级军官都意识到了这种独裁的脆弱性,所以反戈一击的举动是非常自然的现象。当公众的温饱都成问题的时候,统治者的奢侈生活只能激发革命,这就是形成阿拉伯之春的真正原因。
在这个历史大势的演变过程中,西方国家的作用并非是决定性因素。其实在前苏联解体之后,西方与这些中东独裁的关系并不错。只是到了动乱关头,如果西方继续支持一个摇摇欲坠的独裁,不但对西方国家内部的民意毫无好处,而且还会遭到革命成功之后新政权对西方的敌视。所以西方放弃对独裁的支持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
今天埃及政治的主要矛盾是民主派与宗教派的冲突。因为埃及的民主历史几乎为零,所以在公众心目中,好像搞一场革命的代价比搞一次选举还要小,所以他们更喜欢用示威游行的方式来表达对以穆尔西为代表的宗教派的不满。乘宗教势力尚未控制军队的时机用暴力来进行政权的更替,这也是国家民主进程的一种代价,当年法国走向民主也流了不少血呢。 |
2013-7-4 17:5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