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橙色路灯 于 2013-4-19 08:59 编辑
第一场 发表于 2013-4-16 20:37
印度强迫女儿做临时妻子,在印度自由买卖儿童,好像还很正常似的。为什么没有国家或者势力指责印度呢?真的 ...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就是个各国互相批判揭露别国人权劣迹的大会。这是二战后联合国的重大功绩之一。
二战之前,欧洲法西斯政权残酷迫害本国异己时,都是以本国内政为由排斥别国干涉。可最终呢,他们的残暴却扩展到了别国。鉴于这个教训,战后建立的联合国就设立了这么一个项目,各国都可以用自己的视角来批评别国的人权状况。各国都有权利批判揭露别国的人权状况,但是,这种揭露批判没有强制约束力,别国是否认同,是否改善,那是别国的内政问题。所谓的人权无国界,只是伦理上的标准,而不是指具体操作。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能够得以在联合国通过,担任联合国创办会议中国代表的张彭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把儒家的折中协调精神引入其中,才使该宣言得以通过。
正是因为联合国有这个功能和局限,所以,每次例会都会讨论世界各国的人权问题,当然包印度美国中国等,但并没有强制力。美国国务院的人权报告,也是按照国别划分,把世界各国包括印度中国等的人权问题数落一遍。当然,世界其他国家也都会把美国也数落一遍。这是各会员国的权利和义务。
如何改善人权,这是各国政府的内政;但是,各国政府有义务对其他国家的人权状况发表自己的看法,更有义务让自己的公民了解到其他国家是什么观点,是如何看待该国的。这就是二战后比二战之前进步的地方。各国政府各说各话,即使不同意别人,至少知道别人是什么观点。多年之后,各国的老百姓自然会有了自己更加全面的人权认知。
不过,像朝鲜这类比较强权封闭的政权,他会强化敌对意识来冲销不同人权观点交流的进步。他的宣传中,会让老百姓感觉,某国只是针对本国刻意侮辱,而刻意回避掉这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的一种例行做法。他们从来不会让老百姓针对报告原文进行批驳。老百姓对人权报告的了解全部来自统治者的情绪化转述。敌对情绪一旦产生,老百姓就没有兴趣比较各国人权报告的内容和观点,即使曾来也没看过那些人权报告,内心也已经有了定论,相信那个报告只是针对某国的偏见。
无论是联合国的人权报告还是美国国务院的人权报告,都有对印度等世界很多国家的人权指责。人权理事会确立了一个普遍定期审议机制,即世界各国一律平等,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每隔4年都要接受一次人权状况审议。各国政府有义务让自己老百姓知道这个审议结果。
就以主贴这类新闻为例,按照世界人权宣言的精神,这是媒体的基本功能之一。无论是英国的这家报纸还是我们这些普通网民,都有权利和义务来揭露这些人权劣迹。但是,如果该国是个强权政体,统治者会以干涉内政,丑化该国,片面报道,等等文宣方式来转移视角。把一个关注民生的人权问题转化成一个爱国反干涉的民族问题。
|
2013-4-18 00:0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