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他一些历史学家所强调的则是此计划给美国带来的经济利益。正是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的破坏,才使美国的工业和农业占据了世界领先地位。从中成长起来的众多美国私人企业需要在贸易自由政策下开辟的新市场来获得利润。虽然此时的欧洲重建也正需要来自美国的产品,但还没有从二战的阴影中走出的欧洲人没有足够的美元来进口这些必需物资。这体现了一个基本的经济问题——欧洲的资本主义本质上正为美元荒(dollar shortage)所困扰。而美国却积聚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其庞大的储备也在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的信贷机制已完全无法应付西欧的大额贸易赤字。前者只能够通过一些数目不是很大的贷款,帮助欧洲解决短期内的赤字问题。至于重要的财政和重建问题,他们就无能为力了。因此美国就开始通过多种途径向欧洲提供所谓的“美元信贷”(dollar credits),来帮助欧洲解决这些问题。而马歇尔计划正是这众多途径之一。
到了1980年代,又有一种新的观点认为,马歇尔计划并不像人们之前所认为的那样在欧洲的复兴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一个提出这一观点的是经济历史学家艾伦·米尔沃德(Alan S. Milward)。德国历史学家格尔德·哈达赫(Gerd Hardach)在他1994年出版的著作《马歇尔计划》(Der Marshall Plan)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这些历史学家指出,早在美国的大规模援助到达之前,许多欧洲国家就已经转入了经济增长阶段。而且一些接受援助较少的国家,其发展速度反而更快一些。虽然马歇尔计划确实减轻了欧洲重建过程中的许多困难,并对一些关键部门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但总体来说,欧洲在战后低谷之后的经济增长与马歇尔计划的联系并不是很密切。此外也有不少欧洲的社会主义者认为,由于许多欧洲富人在二战期间把他们的资金转移到了安全的美国,欧洲各国政府完全可以通过把他们手中的企业股份收归国有来获得数目同样可观的重建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