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toughkid 于 2012-6-23 19:10 编辑
猫姥姥 发表于 2012-6-23 15:57
全听完了 古文部分听不太懂 白化文全能听懂 谢谢LZ分享
说说感想
谢谢您分享心得。至于您自己提到的愧疚则是完全不必,不能苛求所有人(包括自己)都精通传统文化,人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肯定要卸下一些传统包袱,轻装上阵。不然,担子就越挑越重,民族也就缺乏朝气与活力了。
在劳心费力学习数理化,应对大千世界之余,如果对文学保持与古人同样的要求,那对现代人也是不公平的。
对于《离骚》的认识和感想,看来需要见仁见智了。我个人认为,《离骚》这部伟大的作品,诗中确实不乏至理名言。
如: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译:尧虞舜多么光明正直啊, 他们沿着正道登上坦途;桀纣多么偏邪狂妄啊,贪图捷径而落得走投无路。)
再如: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一种参考译文,后半句有争议:上天对谁都不存私心啊,牵挂百姓的名君怎会得不到辅弼之臣?!)
但我认为,《离骚》最大的意义在于美感的陶冶和精神的慰藉。诗中恢宏的场景描述,具有希腊神话一样的气势与美感。并且,情、理交融,将比喻,象征等一系列艺术手法用得恰当自然。同时,感情描写细腻而充沛,却毫不小气与矫情。
还是那句话:最伟大的艺术,是作品加上全部的生命。
这首《离骚》,既是梵高的《向日葵》,又是梵高的《麦田群鸦》。让梵高热爱与无奈的,是生命与生活;让屈原热爱与无奈的,是楚文化与美政理想。
您所提到的“玄之又玄”,可能是针对屈原对于楚文化与楚政权“爱恨交织”的感情来说的吧?至于中庸的思想,我从诗本身没有真正看出来。不过,一般认为,屈原在诗中所说的“美政”,也正是孔孟所提倡的“王道政治”。
您所推荐的《中庸之道与情理精神》,我刚刚终于看完了,至于感想,我想放在《恶之平庸》的帖子里。一会儿就写...
|
2012-6-23 18:0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