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
《威尼斯之死》是一部充滿自傳氣息的小說,而阿申巴赫就是托馬斯•曼本人的化身,托馬斯•曼發表第一部作品時便享有盛譽,而慕尼黑時期正是他的創作最高峰。1911年春天,他與妻子凱蒂亞(Katia)曾前往威尼斯度假。在飯店的餐廳裡,他們見到波蘭一家人出遊,湯瑪斯曼在妻子面前對這家人品頭論足。他認為這家女孩的打扮太過刻板而拘泥,但相當漂亮,俊美的少年穿著水手服,圍著絲帶,扮相令人著迷。爾後托馬斯•曼常看海灘上望著這位美少年,少年一直被托馬斯•曼的目光吸引,但托馬斯•曼並沒有進一步的動作。凱蒂還記得她那位精通萊比錫(Leipzig)法典的叔叔粗暴的說:“這是什麼故事!一个有家室的男人!”(What a story! And a married man with a family!)
二十世紀全球最佳百大同性戀小說評選中,《威尼斯之死》榮登榜首。
改編作品
1971年被意大利現實主義大師維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拍成同名電影,由狄•保加第(Dirk Bogarde)主演老作曲家,配以馬勒(Gustav Mahler)的第三和第五交響曲,是維斯康蒂“德國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但是弗拉基米爾•納博可夫認為《魂斷威尼斯》是一部低劣之作。
英國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曾經將《威尼斯之死》改編作歌劇(1973年)。英國廣播電台第三台(BBC Radio 3)的 Peter Wolf 亦曾將之改編為廣播劇(1997年)。 http://fr.wikipedia.org/wiki/La_Mort_%C3%A0_Venise
魂斷威尼斯 (電影)
《魂斷威尼斯》(意大利语:Morte a Venezia,英语:Death in Venice)是一套1971年首映的意大利電影,由盧奇諾•維斯孔蒂執導,狄•保加第(Dirk Bogarde)及伯恩•安德森等主演。此片亦是是維斯孔蒂“德國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故事改編自托马斯•曼的同名小說《威尼斯之死》,描述一位中年作曲家在威尼斯度假時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