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32楼年夜楼~~被陷害的红包大楼】大楼自己冒出来的。。。。。。
现在,汤敏并无兴致辩解此说。但作为经济学人,他对国内的教育发展,尤其是高校改革的关注依旧。他向记者谈及最近正在思考的“富人搭穷人便车”的现象。 他认为目前在教育、卫生等需要国家补贴的领域,富人正在跟穷人一样享受着资源的泽惠,这是不正常的。汤敏的设想,是通过政策扶贫,他认为“减少支出跟增收一样重要”。过去总是提如何增加贫困人口或者大多数人民的收入,在他看来,人的收入是没法平等和控制的,但是可以在支出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保证穷人能减少支出,比如贫困人口上学可以免费或者少交费,看病也可以少花钱,富人就得多花点钱。
汤敏尤其对国家补助高校学费实行“一刀切”的做法提出异议。目前我国平均每个大学生的人均成本为每年1.3万元,而目前高校人均学费为5000元。实际上国家财政直接或间接地每年给每个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刀切”式的约8000元的助学补助。
“这样的补法不分贫富差别,对贫困家庭而言是很不合理的。高等教育并非义务教育,现今的中国,平均25个家庭出一个大学生,换句话说,一名在校大学生是由25个家庭‘供养’的。但是,由24个家庭缴税来补助一个有支付能力的富裕家庭的孩子上大学,那就有失公平。所以说,这是富人搭了穷人的便车。”
对此,汤敏主张对高校学费的收取和补助,应该分不同层次进行。国家对高校的新增专款,首先要用于贫困学生身上。此外,按规定高校收入的10%用于困难补助,这笔钱也要专款专用。他还极力提倡,国家应把“暗补”改成“明补”。声明凡是没有缴全额学费的都是得到了助学补助的。如同任何补助或扶贫款的发放一样,极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应全免学费;比较困难的应部分减免学费;而有支付能力的家庭少接受甚至不接受任何补助。“这些都是应该改进之处。” 汤敏说。(南风窗) |
2007-2-21 02:2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