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喜新厌旧

中国中成药弊端一说 (摘抄自新雨丝)

32
回复
1076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排毒养颜胶囊

成分  -   大黄、枳实、芒硝、西洋参、白术、青阳参、小红参、肉苁蓉、荷叶。

排毒养颜胶囊实际上是一种泻药,其泻下成分为大黄、芒硝。

芒硝是一种矿物,主要成分为硫酸钠。内服水解后产生大量的硫酸根离子,不易被肠粘膜吸收,存留在肠内形成高渗溶液,使肠内水分不能被吸收,肠内的容积增大,刺激肠蠕动而致泻。大黄致泻的机制则与芒硝不同,因其主要含蒽醌、二蒽酮类及其衍生物,能刺激肠道神经丛,促进肠蠕动。

经常服用泻药反而能够引起药源性便秘。这是因为习惯了用泻药通便,会减弱直肠反射的敏感性,以后即使有粪块进入直肠,也不足以产生导致排便反射的神经冲动,就造成了便秘。

动物实验中,给大鼠饲喂大黄提取物3~9个月,引起甲状腺腺瘤样改变(即可发生癌变)、肝细胞退行性变化、肝静脉淤血、胃贲门上皮细胞肥大增生。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可致肝硬化和电解质代谢紊乱,是导致结肠黑变病的主要原因。
   

大黄所含蒽醌成分具有肝毒性,能对肝脏造成损害。临床上,有乙肝患者因为服用含大黄的中药,导致病情加重,因败血症和多种器官衰竭而死亡的报道。

大黄所含蒽醌成分也具有肾毒性,在动物实验中,能导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肿大和变性。
2011-3-1 23:17:4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喜新厌旧 于 2011-3-2 01:10 编辑

消渴丸

成分  -  地黄、葛根、黄芪、天花粉、五味子、山药、玉米须、格列本脲。

消渴丸是国内临床上用以治疗2型糖尿病的最常用的中成药,中医认为消渴症是肾虚所致。

现代医学将糖尿病根据病因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由于缺乏胰岛素分泌所致,必须靠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偏高,但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主要是用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治疗,增加机体对自身胰岛素的敏感性。

目前并未发现任何中药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曾检验过两百多种中草药,没有一种有降血糖作用。市场上降血糖的中成药全都添加了西药降血糖成分,有的标明,有的没有标明。

消渴丸在古方玉泉散和消渴方的基础上添加了西药格列本脲。格列本脲的剂量通常为每日2.5~10毫克。消渴丸每丸含有0.25毫克的格列本脲,一次口服5~10丸,一日3次,即每日摄入的格列本脲的量为3.75~7.5毫克,与格列本脲的常用剂量相当。消渴丸的有效成分实际上就是格列本脲。

格列本脲是非常便宜的西药。根据一家大药房的定价折算,一片(2.5毫克)格列本脲的价格为0.04元,添加中药成分变成消渴丸后,每10丸(含2.5毫克格列本脲)的价格为1.42元,即价格增加了30多倍。

格列本脲使用剂量不当,会产生严重的低血糖反应,服用过量有致死的危险。一些糖尿病患者不知道降血糖的中成药添加了格列本脲,在服用中成药的同时还服用降血糖的西药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这样就会造成降血糖药服用过量而导致低血糖。

消渴丸中的中药成分除了增加药物成本和价格外,还能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应。例如,消渴丸含天花粉(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其有效成分被认为是天花粉蛋白,实验表明它有肾毒性和肝毒性,可导致肾脏、肝脏损害,并能导致流产、
畸胎、过敏反应。

2011-3-1 23:23: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阿 !!!!!好毒!!!!!
2011-3-1 23:23:49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11-3-1 23:38: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要这么一说, 中药全是毒药, 一吃就死人的了, 西药就是琼浆玉液了?

其实, 是药三分毒: 厂家的配方要准确, 原材料要合格, 病人的剂量也要控制
2011-3-1 23:42: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看*中国人成了世界上最能抗毒的人类了,毒牛奶,毒面条,毒火锅,毒,毒,毒,现在几乎是中国人都吃的药,都成了毒药了~~~我们就是毒药活载体,呵呵
2011-3-1 23:43:0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再一说, 有些病, 西药有用么?

上火长包, 吃啥西药, 抗生素么?

痛经, 西医给吃避孕药, 厉害吧?


2011-3-1 23:45:4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喜新厌旧 于 2011-3-2 00:34 编辑

复方甘草片

成分  -  甘草浸膏、阿片粉、八角茴香油、樟脑、苯甲酸钠、酒石酸锑钾。

复方甘草片中起镇咳作用的有效成分是阿片,因为阿片能够抑制咳嗽反射中枢。阿片即著名毒品鸦片,因此临床发现服用复方甘草片能够成瘾,形成药物依赖。

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甘草酸的钾盐和钙盐俗称甘草甜素,是甘草的甜味成分),它具有和人体肾上腺皮质产生的激素醛固酮相似的作用,因此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甘草可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由于尿量减少、体内水分储存量增加,导致水肿;身体积存过量的钠引起高血压;血钾流失过多引起低血钾症,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实验表明,即使每天服用甘草的量只有50克,连续服用2周就能导致高血压。

甘草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孕妇服用甘草能导致早产。有临床报道,儿童服用甘草甜素片能导致乳腺发育。甘草能降低男子血液中睾酮的含量,导致阳痿、睾丸和阴茎萎缩。

根据实验和临床的证据,为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甘草甜素的可接受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2毫克。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服用的甘草酸不应超过12毫克,甘草酸占甘草的含量大约是5%,即每天服用的甘草不应超过0.24克。
一片复方甘草片含112.5毫克甘草浸膏,含甘草酸不少于20.0%,即至少含22.5毫克甘草酸。复方甘草片剂量成人一次3~4片,一日3次,即每日摄入甘草酸至少202.5毫克,是可接受量的17倍。

有临床报道,口服复方甘草片导致过敏性休克;药疹;低血钾;过敏性喉头水肿;成年男子阴茎缩小、阴毛脱落、睾丸萎缩至蚕豆大小;婴儿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中毒。




2011-3-1 23:57:2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喜新厌旧 于 2011-3-2 01:03 编辑

双盲方法

要确定某种药物的疗效,必须在做了大量的临床试验、进行统计之后才能确定。而且临床试验必须采取双盲方法,即在试验过程中,患者本人不知道自己吃的是药物还是外观像药物的安慰剂,以排除心理暗示作用;主治医生也不知道哪个患者吃的是药物还是安慰剂,以避免在判断疗效时有主观偏差。究竟谁吃了药物、谁吃了安慰剂由第三方掌握,在最后统计疗效时才公开。据我所知,没有哪一种中药已完全通过了如此严格的临床试验,而现代药物(也就是所谓“西药”)一般都要经过这样的临床试验才会获准上市。
2011-3-2 00:07: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喜新厌旧 于 2011-3-2 00:28 编辑

【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

    马兜铃酸为肾毒素,能造成肾小管大量丧失,导致肾衰竭,是典型的“中草药肾病”,病情严重者需要终身做血液透析或肾移植。马兜铃酸也是潜在的致癌物质,动物实验表明,食用马兜铃酸会导致淋巴瘤、肾癌、肝癌、胃癌和肺癌。

除关木通外,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天仙藤、寻风骨、朱砂莲等中药成份,也都含有马兜铃酸,必须慎用。

包括大陆百年老店同仁堂等药铺生产的「龙胆泻肝丸」,其成份之一的「关木通」因含马兜铃酸,不仅会损害肾脏,还会致癌。除关木通外,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天仙藤、寻风骨、朱砂莲等中药成份,也都含有马兜铃酸,必须慎用。  

「龙胆泻肝丸」是非常知名且受欢迎的中成药。许多患者也因相信中药药性比西药缓和,经常服用此药去火。许多中医都不知道该药具伤肾的副作用。北京崇文医院的一位老中医,出身中医世家,也因服用「龙胆泻肝丸」导致尿毒症。  


2011-3-2 00:28:2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喜新厌旧 于 2011-3-2 01:11 编辑
so pretty 发表于 2011-3-1 23:42
要这么一说, 中药全是毒药, 一吃就死人的了, 西药就是琼浆玉液了?

其实, 是药三分毒: 厂家的配方要准确,  ...

你说得对。是药三分毒。西药有毒副作用,中药也有毒副作用。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药物是否有毒副作用,而在于是否对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清楚、具体的认识并让使用者知悉。要知道药物的确切毒副作用,特别是慢性毒性和长期副作用,必须用科学方法加以研究,只靠经验是无济于事的。

西药在上市之前,其药效、安全剂量及毒副作用,都已经过了试验和详细的分析,所以可以事先加以防范,出现了问题也可以尽量挽救。

中医向来认为无毒的许多中药现在都已被发现有毒副作用,甚至是严重的毒副作用,但是至今对中药的毒副作用仍然缺乏像对西药那样的系统、严格的研究,也没有像西药那样详细地说明。对中药的毒副作用不了解,或虽然了解但不告知的做法,导致一般消费者误以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害人不浅。
2011-3-2 01:01:2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个问题估计会引起争吵。
我自己早就不吃以上说的那些中药了,但跟父母完全说不通,他们觉得川贝枇杷膏和甘草片绝对不可能有副作用,如果我再多解释一些,他们就觉得我背弃了老祖宗的良方,崇洋媚外。
我个人觉得,中医的一些养身之道,有些人崇尚,倒没什么不好,说穿了,不过是些前人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觉得对自己有用,又不嫌那些玄虚的道理麻烦,那就照着做呗。但是谁也别干涉谁,不相信那一套的不要轻易嗤之以鼻,相信的也别一副要拯救苍生的样子,似乎别人不照做就是自寻死路。
至于中药,说实话,我不信任。举个例子,普通病毒性感冒,自己会好的,为什么要去吃板蓝根银翘片,要是得了细菌性的呼吸道感染,吃板蓝根银翘片也没用,非得要抗生素啊。
再有,就是那些说大话神乎其神的中医太多了,我没能力分辨,没法信任啊。
2011-3-2 02:57: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说件吓人的事情。偶尔看到一部意大利人拍的中国七十年代的纪录片,里面展示了中医针灸的神奇,就是给一个高龄产妇剖腹产,不打麻药,只用针灸麻醉,就是肚子上身上扎满针,通上电流,手术过程我就不说了,拍得很真切,然后那个产妇完全清醒着,还跟旁边的护士说话。触目惊心啊,可是,可是,我就想,要是这样的针灸麻醉具有真正的可操作性和推广性,为什么现在完全不用了,于是我就想,可能这只是个为了证明针灸神奇有效的极端实验罢了。
说实话,看了这段录像我不觉得一下子对针灸佩服得五体投地,而是感到心慌,为某种愚昧的气息心慌。
我不知道直到今天,很多人对待中医的态度,是否还隐约带着这种气息。
2011-3-2 03:15: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是药三分毒。。。药不是保养品,更不能胡吃。。。

我觉得完全用西药的方式去理解中药,可能会流于肤浅,毕竟这是两个体系的东西。我举一个婴幼儿发烧例子:
我姐的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感冒发烧,姐夫是个只信西药的人,所以用了两三天的西药,打吊针,最后没用。我姐只好来求我妈,我妈是中西医结合方向的医生,她就开了纯中药的方子,一两剂,烧就退下去了。
我姐同学的孩子也发过一次烧,中西药都试过了,没用,最后服一颗安宫牛黄,几个小时后就舒缓了。。。

我不是内行,能说清楚的,也就是外行看得到的东西。现在用西药的角度去看它,只能说让人了解了它更深层的不足之处,这是可喜的。但是西药角度并不能完全解释中药能力所及之处,所以西药的角度也不能完全否定中药的功效,这是我们要有清醒认识的地方。

总得来说,我两种药都会在日常选用,特别是楼主所涉及到的几乎所有药品。
sisivie
2011-3-2 11:34
因为我自己孩子8个月的时候回去,在法国大家都知道,医生不会给打针挂水的。回去发烧医生就要给先锋,说不给后果严重,只能答应,一挂就好了。 
sisivie
2011-3-2 11:33
小儿发烧一般三天也好了。。。而且国内西医一个不好的就是上来就给挂水,你姐姐孩子估计不是第一次挂水了。所以有抗药性了。 我这是推测8要较真 
2011-3-2 06:42: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持怀疑态度,而且西药也不都是纯洁小少女儿
拿西药来研究研究,肯定也能找出好多毒药成分
JMS说的是啊,是药三分毒,谁没事天天吃药玩儿,吃药都是病了,不得已才吃的么
所以现在推崇食补
2011-3-2 08:46:52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