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voddinna

育儿分享:“虎妈”or“猫爸”?(请大家投票)

41
回复
3740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因材施教好些吧。严格也不一定就能管教出优秀的小孩,还得看是不是那块料啊
2011-2-23 21:54:0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觉得自己也像虎妈。
我本人就是在一个严苛的环境里长大的,我的妈妈就是像虎妈一样培养我的,我从7、8岁起,每天都至少练琴3小时……晚饭前必须把作业写完,每天都有要完成的练琴计划,基本不出门玩耍。
我小时候也抱怨过,不过现在我很感激我的妈妈。

对我自己的孩子,虽然不强求每个课目都第一,但心里还是有期许的。他年纪还小,虽然表面上我没有什么硬性规定,但还是默默地在施压,因为我了解我的孩子,知道他的能力,我在他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再稍稍多加一些压力,现在是人生中学习的初始阶段,我只希望养成他勤奋、不松懈的学习习惯,聪明的孩子多的很,勤奋努力才是有可能成功的基础。
2011-2-24 00:27:2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solla 的帖子

我跟你想法差不多
2011-2-24 13:17:5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solla 的帖子

玩是孩子的天性,严格要求是有道理的。小时候的日子和solla一样。。。不过我不是练琴啦,是练书法.
2011-2-24 14:35: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新飞扬 的帖子

飞扬mm的娃娃多大啦?
感觉小时候练琴时件很辛苦的事呢:)
2011-2-24 14:38: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voddinna 的帖子

下个月就5岁啦。她在跟冷俊MM学古筝,学了一年了。每天放学回来都要练琴,也的确蛮辛苦的。但是,只能狠下心来,没办法,否则都按她的喜好来的话,最直接的后果大概就是长成一个好吃懒做的小混混
voddinna
2011-2-25 05:25
哈哈,加油啦~~长大了,宝贝能理解的 
solla
2011-2-24 19:16
真不错,大家都加油 
2011-2-24 16:14: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solla 于 2011-2-24 19:17 编辑
voddinna 发表于 2011-2-24 14:35
回复 solla 的帖子

玩是孩子的天性,严格要求是有道理的。小时候的日子和solla一样。。。不过我不是练琴啦 ...


我自己也在学书法,虽然上课的时候练的很认真,在家里没有坚持天天练习,年纪大了有些偷懒了
solla
2011-2-24 21:38
我是跟一位台湾老师学的,先学的国画,今年专攻书法,在小巴黎 
新飞扬
2011-2-24 20:49
MM在哪里学书法的啊?我也想学呢 
2011-2-24 19:16: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solla 的帖子

话说,我觉得书法可以自己练哈,我小时候也没跟过老师,就跟字帖练,爸妈按他们的想法指导一下(他们也是冒充行家而已,没什么实战经验),但这么下来,偷偷懒,也练了个半拉子:)
solla
2011-2-25 19:29
是的,不过有老师点拨一下,进步比较快,最重要的是有动力,自己练容易半途而废。我是主要学国画,顺便也跟着写写字 
2011-2-25 05:27: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voddinna 于 2011-2-28 05:55 编辑

zt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

第一阶段 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所谓基本信任,就是婴儿的需要与外界对他需要的满足保持一致。这阶段婴儿对母亲或其他代理人表示信任,婴儿感到所处的环境是个安全的地方,周围人们是可以信任的,由此就会扩展为对一般人的信任。
婴儿如果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关心与照顾,他就会对外界特别是对周围的人产生害怕与怀疑的心理,以致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顺利发展。

第二阶段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个体在第—,阶段处于依赖性较强的状态下,什么都由成人照顾。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这时候,如果父母及其他照顾他们的成人,允许他们独立地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表扬他们完成的工作,就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获得了一种自主感,能够自己控制自己。
相反,如果成人过分爱护他们,处处包办代替,什么也不需要他们动手;或过分严厉,这也不准那也不许,稍有差错就粗暴地斥责,甚至采用体罚。例如,孩子由于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尿湿了裤子,成人就对其打骂,使孩子一直遭到许多失败的体验,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与羞耻之感。

第三阶段 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
四到五岁是学前期。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个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除了模仿行为外,个体对周围的环境(也包括他自己的机体)充满了好奇心,知道自己的性别,也知道动物是公是母,常常问问这,动动那。这时候,如果成人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行为不横加阻挠,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自由参加各种活动,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是嘲笑;禁止,更不是指责,那么,孩子的主动性就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与进取心。
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采取否定与压制的态度,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的游戏是不好的,自己提出的阀题是笨拙的,自己在父母面前是讨厌的;致使孩子产生内疚感与失败感(所谓内疚感,就是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做坏了事情),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第四阶段 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
从六岁到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这是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学龄初期儿童的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他们的能力也日益发展,参加的活动已经扩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这时候,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已经不是父母,而是同伴或邻居,尤其是学校中的教师。他们很关心物品的构造、用途与性质,对于工具技术也很感兴趣。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
埃里克森劝告做父母的人,不要把孩子的勤奋行为看作为捣乱,否则孩子会形成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应该鼓励孩子努力获得成功,努力完成任务,激发他们的勤奋感与竞争心,有信心获得好成绩;还要鼓励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与周围人们发生联系,进行社会交往,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聪明的,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很好,即使是参加赛跑,也会认为自己是跑得很快的。总之,使他们怀有一种成就感。

第五阶段 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
从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是青春期。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含义。它可以理解为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个体的主我与客我的统一,个体的历史性任务的认识与其主观.愿望的统一;也可理解为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全面认识到意识与行动的主体是自己,或者说能抓住自己,亦即是“真正的自我”,也可称为“核心的自我”。
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他们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们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而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 ——种内在的连续之感,也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别。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
埃里克森认为,这种同一感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与各种人、事、物的关系,以便能顺利地进入成年期。否则就会产生同一性的混乱。如:怀疑自我认识与他人对自己认识之间的一致性;做事情马虎,看不到努力工作与获得成就之间的关系。同一性混乱,还表现在对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看不清,要么持对立情绪,要么盲目顺从等。在两性问题上也会发生同一性的混乱,认识不到两性之间的同一与差异等。

第六阶段 获得亲密感而避免孤独感
从十七、八岁至三十岁是成年早期。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这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亲密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友谊与爱情。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亲密感在危急情况下往往会发展为一种互相承担义务的感情,它是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相互关心与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

第七阶段 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
这是中年期与壮年期,是成家立业的阶段。这是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这一阶段有两种发展的可能性,一种可能是向积极方面发展,个人除关怀家庭成员外,还会扩展到关心社会上其他人,关心下一代以至子孙后代的幸福。他们在工作上勇于创造,追求事业的成功,而不仅是满足个人需要;另一种可能性是向消极方面发展,即所谓“自我专注”,就是只顾自己以及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顾他人的困难和痛苦,即使有创造,其目的也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第八阶段 获得完美感而避免失望感
这是老年期,亦即成熟期。这是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如果前面七个阶段积极的成分多于消极的成分,就会在老年期汇集成完美感,回顾—生觉得这一辈子过得很有价值,生活得很有意义。相反,如果消极成分多于积极成分,就会产生失望感,感到自己的一生失去了许多机会,走错了方向,想要重新开始又感到为时已晚,痛不胜痛,于是产生了—.种绝望的感觉,精神萎靡不振,马马虎虎混日子。

2011-2-28 04:33:2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顺便帮Eki顶贴,《ZT"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最近火了的一本书》应该对育儿有帮助哦
http://bbs.xineurope.com/forum-v ... fromuid-476205.html
2011-2-28 04:34:2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
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voddinna
2011-2-28 05:17
:)mm说话好有禅意~ 
2011-2-28 05:00:2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voddinna 的帖子

谢谢妹妹,让我再一次回复eric的理论,我的2个大孩子,渐渐开始第5阶段的发展期,经常回味这些人之本性的发展,心理的演化研究所得,对我这个妈妈来说,是永远也不厌烦的自我反省,不断改善,积极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最好参照。
2011-2-28 21:36:3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真向往第8阶段啊,陪外甥女们去公园玩玩,种个小花,串个门子,去教堂听赞美歌。


2011-2-28 22:33:2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flavien 的帖子

flavien JJ真是个好妈妈:)
愿与孩子一起成长,快乐
2011-3-4 05:12:2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近闻德国有不少宝宝在通过读经学中文,名曰诵经宝宝……
2011-3-9 12:57:55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