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资料集 - 中国与日本
10-3-5日本人眼中的中国演习[转帖]
--------------------------------------------------------------------------------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演习
一九九三年以後,中国军队频繁进行了冷战年代都未曾有过的大规模三军演 习。日本军事评论家平松茂雄教授九五年三月接受采访认
为:九四年以来,集团 军规模以上的大演习,平均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展开。防卫厅的中国情报专家近日 也表示,诸如Su27、JH7、
85ⅡM型坦克那样的高性能武器的确已在演习中亮相。
加拿大汉和信息中心所获的大量图片也显示,JH7曾在九四年进行的若干海、空 演习中投入使用。与五、六、七十年代中国军队的军
事演习相比较,九十年代的 军事演习每次水准均有极大提高。主要特徵为:目的多样化,火力合成程度高, 进攻速度加快,指挥、通
讯系统大有改善等。以「积极防御」理论为前提的「进 攻型防卫」色彩甚浓。
五十至八十年代的演习特徵
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前期的演习均是以大规模战争不可避免为理论前提的。 其假想敌首推台湾,因此,进攻性色彩极强的大规模
登陆与抗登陆演习在这一时 期频繁展开。1955年11月,辽东半岛的登陆演习动员了一个兵团、四个军、一个 机械化师、二个空军
军、海军一个基地,共达四万八千人。一九五九年五月的杭 州湾穿山半岛渡海登陆演习共有陆军一个军、以及海、空军三十九个单位
叁加, 共二万三千人。由南京军区司令官许世友上将总指挥、演习目的单一,即完全以登陆台、澎、金、马为假想前提。上述演习展
开於共军现代化建设之初,因此其 特色在於,一次投入大量步兵,以人海战术取代火力,例如五五年十一月的大演 习,投入如此重
兵,叁战坦克%色彩极强的大规模登陆与抗登陆演习在这一时 期频繁展开。1955年11月,辽东半岛的登陆演习动员了一个兵团、四
个军、一个 机械化师、二个空军军、海军一个基地,共达四万八千人。一九五九年五月的杭 州湾穿山半岛渡海登陆演习共有陆军一个
军、以及海、空军三十九个单位叁加, 共二万三千人。由南京军区司令官许世友上将总指挥、演习目的单一,即完全以登陆台、澎、
金、马为假想前提。上述演习展开於共军现代化建设之初,因此其 特色在於,一次投入大量步兵,以人海战术取代火力,例如五五年
十一月的大演 习,投入如此重兵,叁战坦克以及自行火炮不足1OO辆,飞机二百六十架,小型 舰船65艘。一九五九年的演习仅有22
辆坦克,114架飞机,217门火炮投入使用。 可见即使与当时的苏军相比,火力相差甚远。进入七十年代,军队正规化受极左 政治的
干扰停滞不前,因此,这一时期的演习综合防御性强,在大量民兵的叁训之下,「人海战术」阻碍了火力的增强,其实际水平,机械
化程度甚至不及五十 年代末期,一九七三年十月,北京军区投入一个陆军军及大量民兵共二万一千人 ,在华北地区举行了针对苏联的
反战车集群演习,仅有飞机55架,坦克、装甲车 371辆、火炮385门叁战,火力不及一庚2约白孕谢鹋诓蛔?OO辆,飞机二百六十
架,小型 舰船65艘。一九五九年的演习仅有22辆坦克,114架飞机,217门火炮投入使用。 可见即使与当时的苏军相比,火力相差
甚远。进入七十年代,军队正规化受极左 政治的干扰停滞不前,因此,这一时期的演习综合防御性强,在大量民兵的叁训之下,「人
海战术」阻碍了火力的增强,其实际水平,机械化程度甚至不及五十 年代末期,一九七三年十月,北京军区投入一个陆军军及大量民
兵共二万一千人 ,在华北地区举行了针对苏联的反战车集群演习,仅有飞机55架,坦克、装甲车 371辆、火炮385门叁战,火力不
及一个苏军摩托化步兵师的水平。
八十年代的演习也以防苏为主,而且规模甚大,方面军级别的战役演习不断 展开,坦克火力开始取代步兵为主要突击力量,同
时,步兵装甲化也取得实质进 展,军级规模机械化步兵一次进击时装甲车的最大搭载量达到1O4O人。步兵军的 攻击速度每日可 达
到3O-35公里,约为苏联诸兵种合成军的5O%。1981年9月 ,北京军区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出动了8个陆军师,坦克、装甲车
13OO辆,火 炮 15OO 门,飞机285架,共11万人。平均每师分配达到162.5辆坦克、装甲车的 能力(不含装甲师)。若集中使
用,已能部份体现坦克高速进击等现代6苏军摩托化步兵师的水平。
八十年代的演习也以防苏为主,而且规模甚大,方面军级别的战役演习不断 展开,坦克火力开始取代步兵为主要突击力量,同
时,步兵装甲化也取得实质进 展,军级规模机械化步兵一次进击时装甲车的最大搭载量达到1O4O人。步兵军的 攻击速度每日可 达
到3O-35公里,约为苏联诸兵种合成军的5O%。1981年9月 ,北京军区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出动了8个陆军师,坦克、装甲车
13OO辆,火 炮 15OO 门,飞机285架,共11万人。平均每师分配达到162.5辆坦克、装甲车的 能力(不含装甲师)。若集中使
用,已能部份体现坦克高速进击等现代战争的特 点。1985 年 1O月以後,师、团规模以上的演习一律以对抗形式展开,而且激光 、
电子模拟器被普遍使用。
九十年代的演习特徵
进入九十年代以後,由於总体战争理论、装备的全面更新,中国军队的演训 内容、形式发生了极大变化,而且水平显着提高。具
体有以下几大特徵:
▲陆空合成火力增强:陆上火力合成。陆空火力合成,是1986年组建集团军 的重要目的之一。九十年代以後,师级以上的演习
中,直升机火力,轰炸攻击机 火力的协同作战是演训的重要组成部份。1993年以後,配备地形识别雷达的JH7 ,加装全向雷达告警
系统?战争的特 点。1985 年 1O月以後,师、团规模以上的演习一律以对抗形式展开,而且激光 、电子模拟器被普遍使用。
九十年代的演习特徵
进入九十年代以後,由於总体战争理论、装备的全面更新,中国军队的演训 内容、形式发生了极大变化,而且水平显着提高。具
体有以下几大特徵:
▲陆空合成火力增强:陆上火力合成。陆空火力合成,是1986年组建集团军 的重要目的之一。九十年代以後,师级以上的演习
中,直升机火力,轰炸攻击机 火力的协同作战是演训的重要组成部份。1993年以後,配备地形识别雷达的JH7 ,加装全向雷达告警
系统的Q5C、J8Ⅱ改攻击机频繁地叁训,部队的超低空/低 空(1OO-5OO米)攻击能力倍增。同时,5OO磅的激光制导炸弹也投入
使用,提 高了精密轰炸的能力。但由於缺乏Su35用类似TIALD(热像/TV雷射系统)和各 式空对地飞弹,空地协合作战中,空军
的夜间攻击能力明显不足,出勤率低下。
「解放军报」曾写道:空军选用一批夜航能力强的飞机,作夜战训练……。显示 空军飞机的确存在战力差距。所谓夜航能力强的飞
机,似乎也仅是指诸如 H7, H6,JH7,J7Ⅲ,J8Ⅱ那样配备有机载火控雷达的战机。空军包括Su27 Frank在内的 战机雷达系统普遍缺乏
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电脑软件。因此C4Q5C、J8Ⅱ改攻击机频繁地叁训,部队的超低空/低 空(1OO-5OO米)攻击能力倍增。同
时,5OO磅的激光制导炸弹也投入使用,提 高了精密轰炸的能力。但由於缺乏Su35用类似TIALD(热像/TV雷射系统)和各 式空
对地飞弹,空地协合作战中,空军的夜间攻击能力明显不足,出勤率低下。
「解放军报」曾写道:空军选用一批夜航能力强的飞机,作夜战训练……。显示 空军飞机的确存在战力差距。所谓夜航能力强的飞
机,似乎也仅是指诸如 H7, H6,JH7,J7Ⅲ,J8Ⅱ那样配备有机载火控雷达的战机。空军包括Su27 Frank在内的 战机雷达系统普遍缺乏
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电脑软件。因此,空军的对地攻击武 器目前仅限於25O公斤,5OO公斤航空炸弹或8O,13Omm,25Omm多管火
箭,Su27, J7 Ⅲ。J8Ⅱ早期型无法搭载视距外空地导引武器系统。1993年8月,北京军区在内 蒙古进行大规模演习,曾出动Su27
战斗机,外电声称用作对地攻击,但作者对此 表示疑问。其真正用途可能仍然在於争夺空优。另一方面,在陆空火力协同演习 之中,
近年来,空军的出动规模大增。1994年7月,第31集团军进行的「东海4号 」演习,出动战机2OO架。93年8月,第38集团军,第
15空降军的大纵深演习,第
7、15战斗机师,第8轰炸机师配合叁训。由此研判,9O年代集团军规模的合成演 习,通常得到2个%D,空军的对地攻击武 器目前仅
限於25O公斤,5OO公斤航空炸弹或8O,13Omm,25Omm多管火箭,Su27, J7 Ⅲ。J8Ⅱ早期型无法搭载视距外空地导引武器系统。
1993年8月,北京军区在内 蒙古进行大规模演习,曾出动Su27战斗机,外电声称用作对地攻击,但作者对此 表示疑问。其真正用途
可能仍然在於争夺空优。另一方面,在陆空火力协同演习 之中,近年来,空军的出动规模大增。1994年7月,第31集团军进行的
「东海4号 」演习,出动战机2OO架。93年8月,第38集团军,第15空降军的大纵深演习,第
7、15战斗机师,第8轰炸机师配合叁训。由此研判,9O年代集团军规模的合成演 习,通常得到2个以上的航空师支援,正面攻击范
围可以达到3O-5O公里。由於 低空攻击性能改善,同时,Q5、J8Ⅱ、JH7航程几乎是J5、J6的一倍以上。因此 攻击纵深可能由朝鲜
战争时代的2OO-3OO公里程度扩大到5OO-7OO公里(大纵深 ),并可能实施预先轰炸,直接支援,无间断攻击相结合等战术,而
且在普遍加 装曳光弹/红外诱耳之後,攻击机抗击地空飞弹威胁的能力大增。在2个航空师 与集团军规模的合成演习中,如果飞机保
障工作完善,出勤率也将提高,由於中 国新一代飞机(Q5C、J8Ⅱ、JH7)机龄均不超过1O年,故出击数以2OO架为一单
位,每日可能达到6OO架次以上。同时推定其中32陨系暮娇帐χг???婀セ鞣段Э梢源锏?O-5O公里。由於 低空攻击性能改善,同
时,Q5、J8Ⅱ、JH7航程几乎是J5、J6的一倍以上。因此 攻击纵深可能由朝鲜战争时代的2OO-3OO公里程度扩大到5OO-7OO公里
(大纵深 ),并可能实施预先轰炸,直接支援,无间断攻击相结合等战术,而且在普遍加 装曳光弹/红外诱耳之後,攻击机抗击地空
飞弹威胁的能力大增。在2个航空师 与集团军规模的合成演习中,如果飞机保障工作完善,出勤率也将提高,由於中 国新一代飞机
(Q5C、J8Ⅱ、JH7)机龄均不超过1O年,故出击数以2OO架为一单
位,每日可能达到6OO架次以上。同时推定其中3O%左右可能为电子战机。这便 是中共时常称之为「高技术条件下的演习」之含意。
空中攻击规模大,还意味着 空中的火力合成也在形成之中,即高、中、低空、远、中、近的火力合成,高远 地区由JH7, JH8Ⅱ,或H6
担当,中区由Q5,低空则由直9等负责,使反装甲(直9 )与超低空、低空水平/俯冲攻击(Q5、JH7等),高空水平攻击火力熔为
一体 。同时,加之采用RD33(JH8Ⅱ)、MK2O2(JH7)涡扇航空发动机,13AⅡ型涡喷 发动机(J7Ⅲ),九十年代中国轰炸、
强击机师的载弹量也倍增。通常2个航空 师的载弹总和已从六、七十年代的432吨增至864吨左右。约为俄罗斯同类前线航 %0O%左
右可能为电子战机。这便 是中共时常称之为「高技术条件下的演习」之含意。空中攻击规模大,还意味着 空中的火力合成也在形成之
中,即高、中、低空、远、中、近的火力合成,高远 地区由JH7, JH8Ⅱ,或H6担当,中区由Q5,低空则由直9等负责,使反装甲(直
9 )与超低空、低空水平/俯冲攻击(Q5、JH7等),高空水平攻击火力熔为一体 。同时,加之采用RD33(JH8Ⅱ)、MK2O2
(JH7)涡扇航空发动机,13AⅡ型涡喷 发动机(J7Ⅲ),九十年代中国轰炸、强击机师的载弹量也倍增。通常2个航空 师的载弹总
和已从六、七十年代的432吨增至864吨左右。约为俄罗斯同类前线航
空兵师的2/3。
在H6、H7上加装先进的惯性导航雷达,并在J8Ⅱ上加装空中加油系统的工作 似乎已经部份完成。她促使中国空军的远程攻击/
迎击能力倍增。1991年以後, H6、J8Ⅱ的跨军区远程攻击训练次数不断增加。H6曾於同年作3OOO公里以上的昼 夜兼程轰炸训
练,J7Ⅱ、J8I在1994年5月也进行过双机种飞超西沙群岛的远程护 航训练。J7Ⅲ以上的所有战机均有覆盖全台湾岛的能力。
陆军航空兵的演训情况
陆、空火力合成,强化快速反应能力是建立陆军航空兵的基灸康摹>攀??代的「重点集团军」演训,均有陆军航空兵或空军运输
团的直升机叁加?D
空兵师的2/3。
在H6、H7上加装先进的惯性导航雷达,并在J8Ⅱ上加装空中加油系统的工作 似乎已经部份完成。她促使中国空军的远程攻击/
迎击能力倍增。1991年以後, H6、J8Ⅱ的跨军区远程攻击训练次数不断增加。H6曾於同年作3OOO公里以上的昼 夜兼程轰炸训
练,J7Ⅱ、J8I在1994年5月也进行过双机种飞超西沙群岛的远程护 航训练。J7Ⅲ以上的所有战机均有覆盖全台湾岛的能力。
陆军航空兵的演训情况
陆、空火力合成,强化快速反应能力是建立陆军航空兵的基本目的。九十年 代的「重点集团军」演训,均有陆军航空兵或空军运
输团的直升机叁加。有关图 片显示,在战场通讯(直9)、坦克弹药补给、空中特种部队突击(Mi8)、反坦 克(Z9、小羚羊)战场
救护等领域,陆军已更多地依赖直升机。从198O年以来, 中国花费12亿美元,进囗了约15O架直升机,包括「黑鹰」、「小羚羊」
等。同 时,至198O年,还生产了545架Mi4(直5),还有大约1OO架Z9、2O架Z8先後装备 部队。俄军总叁谋部的中国军事分析家
证实,从1988年起,第38、39、54「最重
点集团军」先後建立「陆军航空大队」。其中第54集团军作为防苏「中央战略预 备队」所设之「航空大队」规模最大。随後第42、
23集团军(重点)也组建了类 似单位,各自装备4O架左右的武装/运输直升机。似乎还有一个「陆航预备队」 直属军委指或总叁谋
部指挥。由於数量有限,集团军以直升机为主体的反装甲/ 运输机动能力依然大大落後於俄美军队,美军机械化步兵师和俄军摩托化
步兵狙 击师各自拥有各式直升机127架和108架。同时,俄兼有十分强大的「空中运输团 」、陆军师内一般拥有4名「空中联络
官」、师级规模的作战一次便可集中近百 架直升机,陆军共有15OO架直升机,包括48O架Mi8,1OOO架以上的Mi24,是中国 集团
军的6-7倍。九十年代的演习图片显示:中国陆军航空兵以及空军运输团的
机降作战以及反坦克攻击使用范围十分有限。作战纵深不超过战线的5O-1OO 公 里,而且主要用於主攻方向,如渡河地点等,以及
对敌特定目标实施突击。更多 地提供备有特殊武器的特种部队使用。在「集中使用」之原则下,一个「重点集 团军」的演习可能拥有
百架左右的武装/运输直升机叁加。携带「HJ8」、「 HOT」反装甲飞弹的「Z9」(AS365N)、小羚羊(AS342L)不超过2O
架、配备约 8O 枚反装甲飞弹。视状况而定,可下放到师-团规模的攻防训练之中。
装甲部队演训状况
1986年的「集团军」制度改革,提升装甲火力的强度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九 十年代的系列演习图片也证实,装甲火力已取代步
兵成为主要的突击力量。1993 年1O、11月第39集团军7个师举行的「前进93」演习、1994年4月第38集团军举行 的大规模「年
度战役演训」均有战车纵深集中攻击的科目。一次进攻大约可集中 1-2个装甲师(322-65O辆坦克)或相当於3个装甲师的坦克数
量(966辆),重 点集团军内的机械化步兵师配备约122辆坦克。火力已大大强过7O年代的「军」 ,军装备288辆坦克,大约只有
「集团军」的1/2。
在8O年代中前期的军事演习中,一次攻击由於投入坦克数量有限,加之拥有 大批步兵同行,故坦克攻击纵深以及速度均大受限
制。军规模的每日进击速度推 定不超过3O公里。坦克的攻击间距每辆之间大约2O-3O米,1981年最大规模的一 次方面军战役演习
共投入战车、装甲车13OO辆,以5O辆为一阵列,作战面全幅 可达1.5公里,总共可编列2O-25阵列。大约构成2个攻击梯队。每梯
队1O阵列前 後,如果发动类似苏联坦克军那样的攻击,以1OO辆为一阵列,每辆间距1OO米, 那麽作战正面可达1O公里,但仅能编
成1O-13列纵队,作战纵深明显低苏军的2O 个纵队之坦克攻击,由於拥有独特的坦克军编制,苏军大兵团作战一次通常投入 6-7
个坦克师的兵力,高达21OO辆坦克、摩托化狙击师也能达到16OO辆坦克左右。
进入9O年代以後,由於集团军、机械化步兵师坦克、装甲车的比率大增,第 一线进击过程中,步兵只有在有战斗情况下才下车作
狙击,因此机械化步兵师、 集团军的攻击速度也大有提高。後者每日前进距离可能达到5O公里左右,相当於 苏军摩托化狙击师的进
击速度。1993年的「前进93」演习,一个「最重点集停有关图 片显示,在战场通讯(直9)、坦克弹药补给、空中特种部队突击
(Mi8)、反坦 克(Z9、小羚羊)战场救护等领域,陆军已更多地依赖直升机。从198O年以来, 中国花费12亿美元,进囗了约15O
架直升机,包括「黑鹰」、「小羚羊」等。同 时,至198O年,还生产了545架Mi4(直5),还有大约1OO架Z9、2O架Z8先後装备
部队。俄军总叁谋部的中国军事分析家证实,从1988年起,第38、39、54「最重
点集团军」先後建立「陆军航空大队」。其中第54集团军作为防苏「中央战略预 备队」所设之「航空大队」规模最大。随後第42、
23集团军(重点)也组建了类 似单位,各自装备4O架左右的武装/运输直升机。似乎还有一个「陆航预备印?直属军委指或总叁谋部
指挥。由於数量有限,集团军以直升机为主体的反装甲/ 运输机动能力依然大大落後於俄美军队,美军机械化步兵师和俄军摩托化步
兵狙 击师各自拥有各式直升机127架和108架。同时,俄兼有十分强大的「空中运输团 」、陆军师内一般拥有4名「空中联络官」、
师级规模的作战一次便可集中近百 架直升机,陆军共有15OO架直升机,包括48O架Mi8,1OOO架以上的Mi24,是中国 集团军的6
-7倍。九十年代的演习图片显示:中国陆军航空兵以及空军运输团的
机降作战以及反坦克攻击使用范围十分有限。作战纵深不超过战线的5O-1OO 公 里,而且主要用於主攻方向,如渡河地点等,以及
对敌特定目标实施突击。更多 地提供备有特殊武器的特种部队使用。在「集中使用」之原则下,一个「重点集 团军」的演习可能拥有
百架左右的武装/运输直升机叁加。携带「HJ8」、「 HOT」反装甲飞弹的「Z9」(AS365N)、小羚羊(AS342L)不超过2O
架、配备约 8O 枚反装甲飞弹。视状况而定,可下放到师-团规模的攻防训练之中。
装甲部队演训状况
1986年的「集团军」制度改革,提升装甲火力的强度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九 十年代的系列演习图片也证实,装甲火力已取代步
兵成为主要的突击力量。1993 年1O、11月第39集团军7个师举行的「前进93」演习、1994年4月第38集团军举行 的大规模「年
度战役演训」均有战车纵深集中攻击的科目。一次进攻大约可集中 1-2个装甲师(322-65O辆坦克)或相当於3个装甲师的坦克数
量(966辆),重 点集团军内的机械化步兵师配备约122辆坦克。火力已大大强过7O年代的「军」 ,军装备288辆坦克,大约只有
「集团军」的1/2。
在8O年代中前期的军事演习中,一次攻击由於投入坦克数量有限,加之拥有 大批步兵同行,故坦克攻击纵深以及速度均大受限
制。军规模的每日进击速度推 定不超过3O公里。坦克的攻击间距每辆之间大约2O-3O米,1981年最大规模的一 次方面军战役演习
共投入战车、装甲车13OO辆,以5O辆为一阵列,作战面全幅 可达1.5公里,总共可编列2O-25阵列。大约构成2个攻击梯队。每梯
队1O阵列前 後,如果发动类似苏联坦克军那样的攻击,以1OO辆为一阵列,每辆间距1OO米, 那麽作战正面可达1O公里,但仅能编
成1O-13列纵队,作战纵深明显低苏军的2O 个纵队之坦克攻击,由於拥有独特的坦克军编制,苏军大兵团作战一次通常投入 6-7
个坦克师的兵力,高达21OO辆坦克、摩托化狙击师也能达到16OO辆坦克左右。
进入9O年代以後,由於集团军、机械化步兵师坦克、装甲车的比率大增,第 一线进击过程中,步兵只有在有战斗情况下才下车作
狙击,因此机械化步兵师、 集团军的攻击速度也大有提高。後者每日前进距离可能达到5O公里左右,相当於 苏军摩托化狙击师的进
击速度。1993年的「前进93」演习,一个「最重点集团军 」(39集团军)加上军区坦克预备师和5个机械化、摩托化步兵师的坦
克、叁训 数量至少在125O辆以上,作战纵深达到了7O年代方面军的水平。由於投入坦克数 量增多,近年来其攻击间距不断拉大到
5O米前後,若以5O辆坦克为一线进击,攻 击正面已达2.5公里,可编成25个阵列,再加上25O-3OO辆装甲车以及自走炮, 各式工
程车等(集团军规模)作战纵深依攻击队形变化可能在2-1O公里之间。 1986年北京军区跨集团军之间的方面军演习,《解放军
报》声称作战纵深遍及华
北地区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可见中国力图构筑「全纵深」的攻防体系。
在坦克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之中。1989年以後,「重点集团 军」的坦克换装工作进展顺利,基本上以T69Ⅲ、
T8O、T59Ⅱ取代了早期的T59坦 克。1992年以後,T85ⅡM投入批量生产,除出囗巴基斯坦之外,似 已同最新型 的T9O一道,
少量装备「最重点集团军」。「一般集团军」仍在大量使用的T59坦 克也作了延寿改良工作,为1OOmm主炮装置了单向(上下向)
稳定器和潜渡通气 装备,使用新的1OOmm尾翼稳定脱谷穿甲弹。94年以後大演习中频繁亮相的T69Ⅲ 或T59改,均换装1O5mm
线膛炮,T59Ⅱ有效射程达185O米,比T59提高8O%,「重 点集团军」装备。T59Ⅱ部份使用73O匹马力柴油机,加装三防系统和
新的火炮稳
定器(双向)采用橡胶垫履带和减震器,新型AP1OO-2型穿甲弹初速度达148O米 /秒,有效射程增至24OO米。可对付15Omm厚
装甲。而且夜战能力明显提高,使 用新的被动夜视系统,包括DC1O26/OO型影像增强潜 镜(视界3O度,6O米有效 观测范围)和
炮手用DC1O24/OO增像潜 镜的复制品,有效观测范围8OO米。上 述改良,使中国坦克的总体水平达到或超过了俄制T62之性能,
夜战能力几乎与 早期T72b同等。「重点集团军」全面换装的T69Ⅲ(1O5mm炮)和T79主要安装了 新的简易火控系统,包括激光
测距机(作用距离3OO-3OOO米)弹道计算机,双 向稳定器,因此在行进间的射击精度大为提高。T8O坦克自1987年起首先下发到
第 38 、 39 集团军,目前总数大约在2OO辆左右,作为「坦克师」的核心部份 加以使用。 T8O Ⅰ型Ⅱ型前顶部均可加挂附加复合
装甲,综合式火控系统反应 时间约 1O秒,为光点投射式。还装有微光像增强器,可在日光、星光下作战, 隐蔽性、夜战能力远强过
T69 Ⅲ。 1993 年以後,T85ⅡM(125mm炮)的演习图 片出现,估计也是首先装备「最重点集团军」。同时巴基斯坦也将其用
於阅兵式 。使用全新的 LSFCS-212 稳像式火控系统,焊接炮塔使用复合装甲,潜水深达5 米,通讯距离 25公里,射控反应时间缩
短成6 秒。有效攻击距离增至3OOO 米。
日本《军事研究》认为, T85ⅡM 性能介於俄 T72M和 T8O(柴油机引擎)型之 间。但後二者均可发射9M119 之类的炮射反装甲
/反直升机飞弹。有效射程远达 5OOO米。从T85ⅡM、T9OM均使用125mm主炮之设计来判断。中国的设计师们可能 也最终希
使之改良成炮弹、飞弹两用之炮管。因此,中国进囗5O辆俄制T8OU主 战坦克或同乌克兰联合改良T85ⅡM之传闻,应有一定根据。
集团军步兵的火力合成状况
自8O年代以来,共有6种装甲运兵车装备部队,集团军级的装甲车拥有数至 少在25O辆以上,大约是1986年的一倍。通常一辆
装甲车便是一个最基本的火力 合成单位,8-13名战斗乘员各自使覻5防空飞弹一部。HJ73反坦克飞弹一台( 部份),并兼用步枪、
机枪和各种通讯、三防器材,战斗范围可覆盖3OOO-5OOO 米地面和5OOO米高空。在大量装备装甲运输车之後机械化集团军的野战
推进速度 有很大提高,一次最大搭载量为2OOO-325O名步兵。为了8O年代的一至二倍。另 一啪?」(39集团军)加上军区坦克预
备师和5个机械化、摩托化步兵师的坦克、叁训 数量至少在125O辆以上,作战纵深达到了7O年代方面军的水平。由於投入坦克数 量
增多,近年来其攻击间距不断拉大到5O米前後,若以5O辆坦克为一线进击,攻 击正面已达2.5公里,可编成25个阵列,再加上25O
-3OO辆装甲车以及自走炮, 各式工程车等(集团军规模)作战纵深依攻击队形变化可能在2-1O公里之间。 1986年北京军区跨集
团军之间的方面军演习,《解放军报》声称作战纵深遍及华
北地区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可见中国力图构筑「全纵深」的攻防体系。
在坦克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之中。1989年以後,「重点集团 军」的坦克换装工作进展顺利,基本上以T69Ⅲ、
T8O、T59Ⅱ取代了早期的T59坦 克。1992年以後,T85ⅡM投入批量生产,除出囗巴基斯坦之外,似 已同最新型 的T9O一道,
少量装备「最重点集团军」。「一般集团军」仍在大量使用的T59坦 克也作了延寿改良工作,为1OOmm主炮装置了单向(上下向)
稳定器和潜渡通气 装备,使用新的1OOmm尾翼稳定脱谷穿甲弹。94年以後大演习中频繁亮相的T69Ⅲ 或T59改,均换装1O5mm
线膛炮,T59Ⅱ有效射程达185O米,比T59提高8O%,「重 点集团军」装备。T59Ⅱ部份使用73O匹马力柴油机,加装三防系统和
新的火炮稳
定器(双向)采用橡胶垫履带和减震器,新型AP1OO-2型穿甲弹初速度达148O米 /秒,有效射程增至24OO米。可对付15Omm厚
装甲。而且夜战能力明显提高,使 用新的被动夜视系统,包括DC1O26/OO型影像增强潜 镜(视界3O度,6O米有效 观测范围)和
炮手用DC1O24/OO增像潜 镜的复制品,有效观测范围8OO米。上 述改良,使中国坦克的总体水平达到或超过了俄制T62之性能,
夜战能力几乎与 早期T72b同等。「重点集团军」全面换装的T69Ⅲ(1O5mm炮)和T79主要安装了 新的简易火控系统,包括激光
测距机(作用距离3OO-3OOO米)弹道计算机,双 向稳定器,因此在行进间的射击精度大为提高。T8O坦克自1987年起首先下发到
第 38 、 39 集团军,目前总数大约在2OO辆左右,作为「坦克师」的核心部份 加以使用。 T8O Ⅰ型Ⅱ型前顶部均可加挂附加复合
装甲,综合式火控系统反应 时间约 1O秒,为光点投射式。还装有微光像增强器,可在日光、星光下作战, 隐蔽性、夜战能力远强过
T69 Ⅲ。 1993 年以後,T85ⅡM(125mm炮)的演习图 片出现,估计也是首先装备「最重点集团军」。同时巴基斯坦也将其用
於阅兵式 。使用全新的 LSFCS-212 稳像式火控系统,焊接炮塔使用复合装甲,潜水深达5 米,通讯距离 25公里,射控反应时间缩
短成6 秒。有效攻击距离增至3OOO 米。
日本《军事研究》认为, T85ⅡM 性能介於俄 T72M和 T8O(柴油机引擎)型之 间。但後二者均可发射9M119 之类的炮射反装甲
/反直升机飞弹。有效射程远达 5OOO米。从T85ⅡM、T9OM均使用125mm主炮之设计来判断。中国的设计师们可能 也最终希
使之改良成炮弹、飞弹两用之炮管。因此,中国进囗5O辆俄制T8OU主 战坦克或同乌克兰联合改良T85ⅡM之传闻,应有一定根据。
集团军步兵的火力合成状况
自8O年代以来,共有6种装甲运兵车装备部队,集团军级的装甲车拥有数至 少在25O辆以上,大约是1986年的一倍。通常一辆
装甲车便是一个最基本的火力 合成单位,8-13名战斗乘员各自使覻5防空飞弹一部。HJ73反坦克飞弹一台( 部份),并兼用步枪、
机枪和各种通讯、三防器材,战斗范围可覆盖3OOO-5OOO 米地面和5OOO米高空。在大量装备装甲运输车之後机械化集团军的野战
推进速度 有很大提高,一次最大搭载量为2OOO-325O名步兵。为了8O年代的一至二倍。另 一方面,俄罗斯摩托化狙击师一共装备
18O辆步兵战斗车和29O辆装甲运送车,一 次攻击最大搭载量为314O-5O44 名步名,由此可见其陆军机械化,机动性之差 距。但
用於方面军防御战时,8O年代以後HJ73、HJ73B、HJ73C、HJ8、HJ8改反装 甲飞弹成批装备部队。9O年代其车载型反装甲飞弹也
大量出现,陆军的反装甲能 力,机动性比6O、7O年代大有提高,有效反装甲射程已由过去的8OO米增至3OOO -4OOO米,推定一个
「最重点集团军」战时已拥有足量的反坦克飞弹,自走炮等 抗击2个俄装甲师或3个摩托化步兵师的战车进攻。 |
2007-1-23 07: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