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EMONDEAVOUS 于 2010-7-11 16:55 编辑
第一章 源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传说天地初始的时候,是一片迷茫,混沌不分。自有了盘古,他不堪忍受无尽的黑暗,用神斧开天辟地,清气上浮,浊气下落。清气上浮有了天,浊气下落而有了地。自此天地可分,万物滋生。
天地有了分别,也就有了数。每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计为一元。这一元又分为十二支,也称作十二会,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世间过了三会至寅,女娲造人,全了天地人三才。三才定位,天地之造始得圆满。滚滚红尘,滔滔江海,前人走后人来,循环往复,这才有了传承不息的大千世界。
自女娲造人,伏羲一字开天,黄帝初始,尧、舜、禹改天换地,周王一统八百载,物是人非。“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间又分为七国,史称春秋。
楚人卞和,生于乱世。一日自山中而回,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落在不远处,高鸣数声而走。此鸟生得甚是雄伟,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色相杂。大鸟鸣叫声高亢浑厚,百鸟围绕,百兽俯首,却不见出得一丝声音。隐隐间,又好像有丝竹之音自天上传来。吓得卞和是双膝一软,跪在地下不住地磕起头来。待想要抬头细看,却空荡荡的,山风依旧,草木飘摇,又哪里有什么大鸟了?卞和揉揉眼睛,定睛再看。莽莽天地间,只有自己一个人,周围不时传来鸟兽悉索的叫声。
“难道是自己眼花了,”卞和暗自寻思道:“不对,刚才的情景真真切切,又怎么会眼花呢?不成这是传说中的凤凰,被我遇到了?”想到这里,卞和也顾不得许多了,疾步走到刚才大鸟落过的地方。却见有一块大石。这块石头生的是不圆不方,不黑不白。经过千万年,石头的表面被雨水冲刷的光滑异常,纹路间似乎像个道字。但是万物各有其形,各有其态,这些纹路实属平常,除此以外也看不出和其它的山石有什么区别的了。卞和抚摸着这块石头,心道:人们都说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这块石头,难不成乃非凡间之物?如今落入凡尘,必是一宝啊。心念一动,卞和就用镰刀小心翼翼地把这块石头起了出来。
古人讲,珍贵的石头就叫玉,王字和玉字是相同的,也就是宝,但凡有王为偏旁的即有宝石之意,这些本来是不分的。因而卞和得了此石,坚信是宝,想要将宝献给自己的国君厉王。厉王眼拙,无识宝之能,费了卞和一足,还将卞和赶出。卞和毫不气馁,经过数年,又将此宝献与厉王之子武王,天可怜见,武王也没有福分,又费了卞和的另一足,再次赶走了他。卞和两次献宝不成,只能终日抱石而哭,悲戚之情感动天地。冥冥之中,上苍有意,厉、武两王,没有辨识宝物的能力,暴殄天物,王位却也是不能坐的长久。几年后,文王继位,感动于卞和的忠诚和不懈,命玉工开石以辨,果然得一美玉。此乃世间的第一大宝,和氏璧。
到了威王的时候,楚国的相国邵阳君雄才伟略,带兵灭了越国。威王大喜,把这块宝玉赏给了邵阳君。
邵阳君得到此宝,不胜欢喜,大宴宾朋,论功赏玉。宴会进行到一半,突然有人大喊“池塘中有大鱼翘首。”于是大家都跑出来,挤在池塘边观看。大鱼是没有看到,但是等众人回到房内,和氏璧却已经不翼而飞了。邵阳君大怒,命人彻查。搜边了在座众人,翻遍了亭台楼阁,也是一无所获。邵阳君怀疑是他的一个门客偷了宝玉,就让人把这门客绳捆索绑,放翻在地,大庭广众之下严刑逼供。这门客自始至终,只是矢口否认。最后,无凭无据,邵阳君也只好放了这个门客。
这是此宝第一次在历史上从人们的眼中离奇失踪,从邵阳君丢了宝玉,楚国国运衰败。那门客也是厉害,自打在邵阳君处受了侮辱,心怀怨怒,又感到自己不得明主,无法施展才能,就离开楚国,辗转魏国,经由赵国,到了秦国。秦惠文王欣赏他的才能,拜他为相。他又游说各国,联秦背齐,破坏齐楚联盟,灭了楚国。这位被邵阳君逼走的门客也就是那位在历史上顶顶有名,春秋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张仪。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放开那张仪破齐灭楚不说,单讲此宝。
自从邵阳君处消失,几经多载,不知怎的辗转,落到了赵国宦官缪贤手中。赵国君主赵惠文王得知此事,又将此玉据为己有。“一兔走衢万人逐之。”诸国知道天之宝物落入了赵王之手,都来抢夺,其中又以秦王为甚。秦王仗着自己国力强大,要用十五座城池作为交换条件,骗取宝玉,赵王懦弱,不知所措,好在听从了缪贤的建议,任用蔺相如。引出了一段蔺相如怒发冲冠,使宝玉完璧归赵的传奇。蔺相如也因为这宝玉,万古流芳,名传千载。
到了秦王政时代,秦国灭了赵等六国,统一华夏,建朝立代。秦王政称始皇帝。和氏璧也就随之落到了秦人手中。嬴政对宝玉自然也是爱不释手。嬴政就想将和氏璧作成玺的样子,以作万年之用。责令大丞相李斯和当时的权宦赵高遍寻能人巧匠,最后在咸阳找到一个玉工,名字叫王孙寿。
这王孙寿世代玉工,手艺端的是不凡。拿到宝玉,细细品之,发现是偶玉。原来此玉的主体分为两个部分,一大,一小,暗合天地阴阳成双成对的道理。王孙寿不敢隐瞒,将此事告诉了赵高。赵高也啧啧称奇。秦王又命李斯用篆书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再由王孙寿刨割打磨,刻字其上,雕琢为玉玺。嬴政二十八年,秦王龙船驶于洞庭湖之上,突然间,狂风大作,波涛翻滚。嬴政大骇,百官皆惊。吓得秦王慌慌忙忙把传国玉玺抛到了湖里,以祭上天。说来也奇怪,这宝物一入湖水,顷刻间风平浪静。但是宝物再次消失了。
事隔八年,有无名氏拾得此宝再次献于秦王。传到秦二氏子婴手中,秦国暴政,毁于大汉刘邦。子婴乞降,将玉玺献于刘邦。刘邦得宝,国运昌盛。
传了二百年,外戚王莽作乱,篡了刘家王朝,执掌大权。没有这传国至宝,王莽终是心有不甘,就让他的弟弟到长乐宫找太后强抢玉玺。太后悔恨愤怒之际,把玉玺掷在地下,玉玺破损了一角。王莽得到玉玺,让高明的工匠用黄金把破损处重新修补。
这王莽的王权来历不正,初登大宝,立刻损了世间这一等一的宝贝,也是应了天象,好日子过不得几年,还没来得及享受繁华太平,就又被汉室宗亲刘秀打败。刘秀打败王莽,称位汉光武帝,又延了大汉二百年。传至东汉末年灵帝时代,汉室衰败,宦官当权,群雄四起,太平天下又成了乱世。
当时的汉室世臣袁绍为了诛杀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带兵杀入宫中。纷乱间,太监段珪趁着众人不备,私下拿着宝玺逃出宫去。此宝第三次失踪了。
几年后,西北枭雄董卓作乱,费了灵帝另立献帝。董卓为人凶狠好杀,弄得天下怨声载道。各路诸侯纷纷起兵以反董卓。有江东猛虎之称的孙坚带兵直取洛阳,董卓不敌,慌乱中逃出洛阳城。当夜有人报告孙坚“在宫中有一井,从井里面放出五彩霞光,井上祥云缭绕。”孙坚当即前去观看,果然如此,就立刻让人下到井下去看。从人待去井中查看,打捞出一个宫女。这宫女投井自尽,早已是死了多时,又在水中浸泡,尸身却是完好无损。面目如生,脸色微粉,全不似平常溺死多时的尸体。孙坚定睛细看,见到宫女的脖颈上用金丝线系了个锦盒。打开锦盒,原来是失踪多年的传国玉玺。孙坚得到玉玺,认为是上天的预示,就生了不臣之心。当夜带着玉玺离开洛阳,打算回到江东,作番大事。不想时兮,命兮,没有天大的福分有怎么能承得住这宝贝?孙坚还没回到江东就将星殒落。
孙坚死了,玉玺就到了他的儿子孙策手中。孙策武勇过人,世人多有称许,说“有其乃父之风”,又称其“小霸王”。当时孙策年纪尚轻,孙坚死了,他就一直寄于袁术门下。袁术不是什么建功立业的材料,仅仗着祖上“四世三公”留下的家业称霸一方。其人用曹操的话说,也就“冢中枯骨”,在政治上毫无远见的角色。孙策年少有为,想顺其父志,作番大事,怎肯长居他的门下。为了使袁术相信,能够借与兵马,忍痛把玉玺押给了袁术。
传国玉玺就这样又到了袁术的手里。袁术心术不正,得了玉玺就以为得了天命,忘了祖上历代作的是汉家的官,立刻称帝,犯了众怒。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术被曹操所破,逃跑的时候喝密水不成,吐血斗升而亡。袁术死了,他下面的官僚也立刻作鸟兽散,荆州刺史徐璆带着玉玺献给了曹操。当时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仍然作的汉家的丞相,所以宝玺又一次回到了汉室的手中。
二十年过后,公元220年,曹氏篡位,逼汉献帝禅让。曹丕建立魏国。曹操称魏王多年,不敢称帝,是否因为那宝玺始终归于汉室,感到自己天命不够,而曹丕敢于冒天下之大不为推翻汉室,是否因为自始他曹家就拥有了天下的掌控权,传国宝玺也实际是归他曹家所有的缘故,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曹丕得了传国宝玺,就又让巧手工匠在玉玺上用隶书刻了“大魏受汉传国玺”七个字。世事轮回,曹氏夺了汉家的江山,司马家如法炮制,又夺了曹氏的天下。
光阴荏苒,随后的三、四百年中,宝玺几经易手,传到了隋炀帝杨广的手里。杨广初登基的时候还算得上是有作为,但是越来越刚愎自用,骄奢淫逸。七百里修运河,三十里修行宫,非要去看琼花。又派兵进攻高丽,结果功业是没建成,反倒弄个民不聊生,天下烽烟再起。宝玺似乎也是感应天地,断了杨广的基业。
应了杨广梦中所见,琼花折枝,世间不复再有。梦中的护花使者李世民,不但解了杨广的梦,还推翻了隋朝,建立大唐。李世民虽能推翻隋朝,重整山河,再造乾坤,建立大唐,但是还与此宝无缘。原来隋炀帝杨广在扬州被杀后,萧后就带这太子和宝玺逃到了突厥。这一次宝玺第四次失踪了。期间李世民曾派高僧玄奘出使西域,是否是为了遍寻至宝,也未可知。好在这一次时间不长,二十几年后,大将李靖举兵讨伐突厥,接回了萧太后。李世民在等了二十几年后终于圆了夙愿,顺应天意,迎回宝玺。大唐的国运大盛,连绵二百余载不衰。
期间人民安居乐业,还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千古佳话。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周易》里面又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到了唐末年间,因为天下的节度使各自作大,朝中宦官弄权,局面又开始变得纷乱。
公元825年,在一个平凡人家的后院,一个五岁的小孩在听他的父亲和爷爷探讨诗文。时值菊花盛开之时,小孩的父亲以菊花为题,说了上两句,等爷爷接下两句。老人思索良久,想不出如何接。小孩耐不住性子,脱口接上说:“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父亲一听吓了一跳,这么点小娃子,胆敢接口,还说什么“百花为首”;“天赐赭黄衣”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词。要是让旁人听去,不惹上祸端才怪。父亲立刻就要给小孩来上几巴掌。爷爷却拦阻说:“孩子还小,不懂事。他既然会,接得不好,没关系。再让他重作一首也就好了。”父亲听了,忍下怒气让小孩再作一首。小孩闻言,也不推脱,出口成章,诗文却是更加孤绝傲世了,诗说“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几岁的年龄就有如此的胸襟和见识,可见待日后,一定是栋梁之材。多年过后,小孩长大成人,却际遇不佳,屡次参加考试,都铩羽而回。他一怒之下,不再对通过考试的途径打开仕途之路抱有幻想,毅然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成为了起义军里最杰出的领袖。一时间弄得天下血雨腥风。他带着农民军所向披靡,就连长安也被他占了。这个人的名字就是——黄巢。
黄巢不但武略过人,文采更为了得,很多诗至今流于民间。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就是《不第后赋菊》,诗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何等豪气,何等英雄!李唐王朝不能将这样的人才纳入旗下是他的悲哀,也是百姓众生的悲哀,还预示了一个曾经无比强大的帝国将走向末路。黄巢经过多年征战,实现了当年的梦想,回到长安,而且是以皇帝的身份登上了长安的最高点。
好景不长,由于部下干将朱温的反水,黄巢失败。黄巢虽然没能够推翻已如陈年朽木的大唐,却实实在在地给李唐王朝敲响了丧钟。黄巢死后,历史又进入了一个纷乱的时期,史称“五代十国”。各地强权雨后春笋一样的冒出,各路英雄走马灯一样在各自的舞台上施展拳脚,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政权相替交叠。玉玺在动乱中被人从长安深深的禁宫中偷了出来。辗转周折,到了后唐李氏手中。
后唐李氏是个短命的王朝,玉玺传到李从珂,后唐也不过三代。大将河东节度使石敬瑭造反,引着契丹兵马直至洛阳。李从珂见大势已去,自*焚于玄武楼。临死前,李从珂也不忘了这宝贝,怀抱宝玺。等玄武楼的火灭了,众人翻找废墟,宝玺踪影全无。疑是被大火和玄武楼一起化了。第五次,宝玺又失踪了。
自从这次失踪,宝玺再现于世,就已经是北宋时期了。有个姓段的农民在自家地里耕种的时候发现一玺,送交当朝。经过当时大学士们的鉴定,居然是那个和李从珂一起焚毁了的传国玉玺!宋室得到玉玺,也一样是国运昌盛,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富足的一朝。
就在大宋安享太平盛世的时候,北方的蒙古人兴起,出了个不世的英雄忽必烈。他从小志向远大,统一了蒙古各部,指东打西,建立了幅员辽阔的蒙古金帐帝国。享受了很久太平的大宋,不是当时蒙古人的对手,先是拱手让了半壁江山,最后又不得苟全,失掉天下。在金兵打破汴梁城,掳走徽钦二帝的时候,宝玺随之流落到蒙古,没了音讯。后来朱元璋打败蒙古人,建号大明。明朝人把蒙古人赶回漠北,还是心有不甘,又多次派徐达、常遇春、冯胜、蓝玉等名将多次长途攻击躲在深漠中的残余蒙古人,其实真正的意图就是要找回宝玺。但是多年征战,几代名将也都是无功而返。
这一次宝玺已经是第六次离奇失踪,而这次的失踪,给人们留下了无法释怀的迷。宝玺真的就像是蒸发了一般,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在世人的眼中出现过。
看得世间千万载,枭雄帝王前仆后继,这宝自流入世间,引出无数传奇轶事。宝玺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吗?在这宝玺的身上除了历史留下的烙印,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到底是不是神迹?现在到底在什么地方?得到这宝玺,到底是凶还是福?万古的契约,千年的谜题。想要解开其中的秘密,那只有看天意了。
继续阅读本书
起电中文链接
http://www.qidian.com/BookReader/1622984,28203572.aspx
个人主页链接
http://cid-88002ca98431d6d0.spaces.live.com/?_c11_BlogPart_pagedir=Next&_c11_BlogPart_handle=cns!88002CA98431D6D0!143&_c11_BlogPart_BlogPart=blogview&_c=BlogP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