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个很贴切的评论
“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权力斗争
“非诚勿扰”的嘉宾,特别是女嘉宾向以言辞激烈著称。连节目制作人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完全没料到这帮80、90后如此张扬,言辞如此激烈,交锋这么厉害,跟我们这一代差别太大了。”但我认为节目制作人在这个问题上有意或无意地糊涂了一把——其实嘉宾们的“张扬”正是由他的节目规则(宪法?)鼓励和塑造的,而不是所谓的“人品问题”。
从节目规定的男女嘉宾数量上看,这已经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1:24。而且,由于共同的角色、私下的交情和信息不对称,24个女嘉宾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整体来面对每一个男嘉宾。任何一次对个体的不友善和攻击,都会被视为对整体的挑衅而遭到以整体(全体女性)名义的反击。这一点和威权国家的官场极为类似:对官员个人的攻击往往以整体(国家)名义被无情镇压下去。而只能一个接一个上场的男嘉宾恰似原子化的、没有奥援、各自为战的公民个体,在这样一个强大的权力集体面前,几无还手和还嘴之力。
在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中,博弈双方彼此是不信任的。而缺乏信任往往会导致恶性互动和双输的结局。所以,在节目中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女嘉宾们处处主动;“崇女抑男”的风气也在舞台上占尽优势,但实际上对双方来说都是不幸的:首先这些机巧交锋和彼此的言语攻击恶化了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恋爱中的男女本来是相互寻求好感的,但在舞台上却变成了一场争夺话语权和支配权的激烈交锋。其次,从观众对“拜金女”“挑剔女”的恶评来看,更多地占有话语权和支配权反而让女嘉宾的形象更负面,甚至累及她们所“代表”的整整一代年轻女性的形象。这和现实政治中不对等权力关系往往导致弱势一方输掉权利和尊严,强势一方则输掉声誉的情景是一致的。同时,就像”非诚勿扰”的舞台也只能偶尔轮换强弱双方的地位,却不能达到二者的平衡一样,在历史上,中国传统政治中的官民双方也始终无法解开这个权力死结,而只能是轮流支配特权或者同归于尽。” |
2010-5-31 13:1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