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原创】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家庭教育”

15
回复
1959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原创】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家庭教育”

看了熊培云的blog,熊现在三十而立,但见解深刻老辣,更有出版新书--思想国

先读了他最近一篇 《
米哈博桥上的眼泪》 ,引一点他的文,大家共勉

引文如下:

中国人常说,人走茶凉。其实,一个民族,若不能热情地拥抱自己的祖先与子孙,茶从来就是凉的。就像黄宗羲、胡适、傅雷、顾准这些名字,只是星星点点地出现在几个淘书人的脑子里,却从未在道路上见着。旧朝新朝,路牌上多半是一统天下的“事迹”,却很少见到些民族精神的“人迹”。华族亿万,岂能在“人迹罕至”的道路上再造文明?

  一个民族,不能只纪念一个人,否则它就被自我轻视。


  文明的敌人是杀人放火,用秦始皇来解释就是焚书坑儒。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中国人出奇地愤怒了。其实,自楚霸王以来,中国人自己关起门来放火,细算已有两千年,并朝代相袭,因此有了阿Q“先前也阔过”式的文明。如今,中国进入转型期,也进入拆迁期,于无声处,许多“看不见的熊猫”正在消失,胡适先生“一点一滴地改造”,悲哀地沦落为“一点一滴地毁灭”。记得在国内时,有次拜访法国《解放报》的驻京记者韩石先生,当时他正准备搬家,因为他租用的四合院要拆了,当时他脸上的表情对于忙着多快好省搞建设的国人来说,始终是一个谜。答案在我的巴黎同学阿兰的嘴里,“如果你拆光了你们文明的四合院,复制一个赝品的巴黎,巴黎若有知,巴黎也会愤怒。”


  在许多法国人看来,继往开来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文明延续的金科玉律。没有过去、无视将来的消费者文明,其实不过是酒肉穿肠过的文明。有个道理是,只知道拆除过去的人,将来也会被人拆去,其结果是每一代都会在“拆迁”中疲于奔命。雕栏玉砌应犹在,古老的文明之墙上,用摩登的油漆写着斗大的“拆”字。它有着鲜艳的白色,我却看到了黑暗。
2007-1-9 18:19: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原创】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家庭教育”

教育是当下救中国的根本方法

尊师重道这个古训已经荒废了实在寒心

想想现在的小孩为何如此难管教,自小就没有教育好,什么大学论语,家长都荒废了

中国传统教育特色是”家庭教育“,非常有道理,学校是授业解惑的,育人也是,但育人更要从婴孩抓起,没有家庭教育的基础,学校怎能奈何这些顽童?

实在是家长的责任,但家长更是这个国家领导的责任,究其根本,还是这个教育体制的大问题

想想古时,父亲带儿子去私塾,父亲都要先九拜夫子九叩首,然后再于老师行九拜九叩首之大礼,儿子看在眼里,父亲尚且如此,小孩哪里敢不尊师重道了

现在家长,政府,官员,包括老师自己,所有人都应该把”尊师重道“切实贯彻了,以自己为榜样,才可能管得住现在的孩子!
2007-1-9 18:56:2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原创】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家庭教育”

净空法师2亿多元投资打造人间乐土



在安徽省庐江县西部有一个小镇,名叫汤池,被喻为‘温泉古镇,名茶之乡’。在这个小镇上有一群人穿着这样一个红背心,背后写著「和谐社会,从我做起,从我村做起,从我镇做起,从我县做起’。


这里就是净空法师投入两亿多元打造的亚洲最大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在这里的多元文化中心里,中华传统儒家典籍是他们的教科书;培养这个时代的孔子、孟子是他们的教学目标。中心里的学生,既是学生又是老师,他们在汤池镇开办传统文化教学,使得汤池镇全镇皆好国学,可以说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去过的人皆称堪比世外桃源。

老法师:这个小镇十六个村,总共居民四万八千人,我说我想把这四万八千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让他接受儒家的教育。原来我想总得要半年、一年才能生效果,没想到一个月效果就出现了。夫妻不吵架了,婆媳能很和睦相处,小孩懂礼节了,知道孝顺父母,邻居当中也不斗争了;甚至还有两个邻居吵架,吵到镇政府,镇政府的人出来说:你们都学了《弟子规》,还好意思到这来!两个人脸红赶快就走了。还有这些商店里面的人告诉我,从前看得很紧,常常丢东西,现在他说不要看,东西很少丢,所以它就变了,风气马上就改变了。地方政府跟我们也非常配合,说我们帮你做,你好好的带头。净空法师不但是佛学大德,更是社会实践家,在这个时代,能用上亿元投入来净化人心的,也只有净空法师一人了。


老法师:“是的。我在那里讲的时候,我在那里提出来做出背心,背心上写的字‘和谐社会,从我心做起,从我家做起,从我村做起,从我镇做起,从我县做起’,我就这几句口号。”

法师常说,小国寡民,社会实践从小范围作起,波及周围地区。在这个时代,能用上亿元投入来净化人的心灵,也只有净空法师一人了。在澳洲的图文巴小镇也是老法师另外一个试点,他说3年期限,如果成功了,一定请联合国和平组织的人来看看,儒释道是如何发挥实践作用的。在佛教史上,法师此举实在是史无前例的,能如此融资并不留分文全盘奉献社会,实践理想,实在是人天称赞啊,这个时代有净空法师是大家的福气,万万要珍惜。










引自凤凰卫视文化大观园专访净空老和尚


(共一集)
2006/4/23 香港凤凰卫视 档名:21-311
2007-1-10 15:01: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原创】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家庭教育”

很有深度的一文。。。
2007-1-11 13:20:2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原创】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家庭教育”

净土宗在我看来是宗教  很适合教化众生寻求真善美
可惜作为佛教教义的真正传承者   华严  法相  天台 和禅宗  却几乎消失了
难道真是末法时期?
2007-1-11 14:52: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原创】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家庭教育”

旧城改造这话题,涉及面非常广。

什么样才是继承中国传统,得定义什么才是中国传统。
本人拙见,中国传统一直都是以非物质形式“继往开来”。
迎新除旧,历代改朝换代都会议把火把前面的“物质”烧掉,所以,某种意义,迎新除旧也是中国传统之一。 拆迁, 也是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经济等综合因素下的一个现代阐释。

问题不出在拆迁等方法, 而是问题出在权利和利益挂钩,使得利益分配不均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就拿吴良镛的菊儿胡同改造方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旧城改建的例子,获得国际某奖。结果,有钱的人,有权的人慕名而来。现在住在菊儿胡同的都不是原来的住民。而是变成一个权力和利益的牺牲品。

我想表达的,症结所在关键不在如何继承传统,或者我们有没有继承了传统。而是有其他的更值得探讨的话题。
2007-1-11 15:55:0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原创】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家庭教育”

Post by student_wm
净土宗在我看来是宗教 很适合教化众生寻求真善美
可惜作为佛教教义的真正传承者 华严 法相 天台 和禅宗 却几乎消失了
难道真是末法时期?


净土宗念佛法门是末法时代的方便法门,末法时代是世尊预言的,没有办法,世尊涅槃的之时,魔就说了,等后世魔子魔孙都穿你的衣服,在你的钵里拉屎,佛也叹到,那个时候是没有办法了

净土宗的方式就是教育的方式,教化大众,我看来佛教不是宗教,是一种生命科学精神科学和教育学。

贴一篇文,详细描述了三个时代,按推算末法万年头一个五百年就是我们现在

佛法三个时期

     佛法住世,分三个时期,即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正法时期, 即是正觉的佛陀,住於世间,凡是修学佛法的人,有大宿根,才遇到佛陀,亲 闻佛法。由於自己的善业之力,和佛陀的威德加被,修行证果,极其容易,所


谓一人修一人去,万人修万人去,没有一个落空的。像法时期,即像似正法的 时期,因这时佛已去世,正法已不存在,只靠佛像、经典、僧伽的三宝,住持 世间,留作福田。这时期的学佛者,善根福智,已不如正法时期的众生,百修 百证,而是修的人多,证的人渐渐地少了。到了末法时期,那就更差了,虽然 佛像和经典,尚留於世,而亲证圣果的福田僧,皆已去世,真修实证之人,犹 如晨星硕果,凤毛麟角;而且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佛在世时,魔就说 过:「瞿昙!现在你和你的弟子们神通广大,我没有法子和你们斗争,唯将来 到末法时代,我可叫我的子孙,混入佛门,穿你的衣,吃你的饭,而不做你的 事来破坏你」!佛当时听到这些话也流泪了!试问现在是什 时代?大家都明 白,不用多说。所以今日学佛修行的人,如不理解具足,信心充分,坚持到底 ,是很难打破魔网,逃脱三界的。这种可悲的现象,现在在我们的时代,都已 渐渐见到,证实了佛说的三个时期的情形是不错的。
   
从时间来计算,根据佛的预记,是正法住世一千年,像法住世一千年,末 法时期一万年。在法轮预记中说,第五个五百年,是斗争激烈的时期,人们在 这个时期,是嗜好斗争的。若照正法像法各一千年计算,两个一千,即成四个 五百年,那 第五个五百年,正是末法万年头一个五百年,也正是我们现在这 个疯狂的时代,因释迦牟尼佛涅盘到现在恰是二千五百零二年,第六个五百年 已经开始了,在这时代??即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疯狂的斗争更厉害了。现 代化的战争,可说是思想斗争与物质斗争的产物。先是思想斗争,由於主义学



所以世尊教导后世要,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依
2007-1-11 20:21:4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原创】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家庭教育”

Post by tu_fei
旧城改造这话题,涉及面非常广。

什么样才是继承中国传统,得定义什么才是中国传统。
本人拙见,中国传统一直都是以非物质形式“继往开来”。
迎新除旧,历代改朝换代都会议把火把前面的“物质”烧掉,所以,某种意义,迎新除旧也是中国传统之一。 拆迁, 也是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经济等综合因素下的一个现代阐释。

问题不出在拆迁等方法, 而是问题出在权利和利益挂钩,使得利益分配不均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就拿吴良镛的菊儿胡同改造方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旧城改建的例子,获得国际某奖。结果,有钱的人,有权的人慕名而来。现在住在菊儿胡同的都不是原来的住民。而是变成一个权力和利益的牺牲品。

我想表达的,症结所在...



你说的很对,但现在首要强调的是继承教育的传统,中国传统教育已经荒废至少70年了,从日本侵略中国开始,就被中断了,在民国时期还是延续着传统伦理和传统家庭教育,所以去过台湾的朋友都和我说,台湾人在继承传统方面确实比中国人还中国人,中国从抗战和解放之后,就一直在搞重建和运动,但唯独没有把这个传统重建起来,这个脉中断已久,从新文化运动开始,我们就是在走一条不归路。

你说传统的继承不依赖于物质层面的传承,但要知道古时那是在传统家庭教育和传统伦理观念保存完好的情况下,改几个朝换几个代,这个脉都没有断过,就连满人统治中国时期,更有发扬汉人的传统文化,才修得康雍乾的盛世。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传统家庭教育已经废弃了,传统伦理观念也已经被德先生,赛先生洗涤得差不多了,唯有那么点物质传承。我是搞建筑的,这方面我深有体会,就拿北京胡同和四合院来说,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与故宫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胡同、四合院承载的北京帝王时代的市井文化,是北京不可割舍的历史文化的一个层面,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是要在物质载体中体现的,一旦这个建筑消失了,跟着得便是生活方式和市井文化的消失。再往宏观来看,老北京格局的特色是:皇宫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都城;中轴线突出,东西建筑对称展开;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共同构成了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的整体格局。如何部分格局破坏了,也将影响整体,现在北京已经拆了不少地儿了,如果再这么拆下去,不知道人们对北京的记忆还有多少,要晓得,北京不光有皇宫和长城,更有四合院和老胡同,而且后者更是鲜活的,可以说是明清文明的活化石,意义重大。

我们可以看看意大利佛罗伦萨亚南泽塔广场的生长过程:广场的第一位设计者设计了右侧医院建筑,它建成于1427年;第二位设计者肯定了前者创造的形式,决定与之协调,采用了相同的拱廊,因为是教堂建筑,只做了些不同的处理,教堂完成于1454年;第三位设计者在充分理解了前辈的设计意图后,决心不表现他自己,而随从第一人创造的形式,最终构成了一处完美的广场,它完成于1629年。在202年间,先后三位设计者和谐地共同塑造了同一个城市空间。埃德蒙·培根在他的《城市设计》一书点评了这个故事:“正是下一个人,他要决定是否将第一个人的创造继续推向前去还是毁掉”。

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到修旧如旧不是一时的功夫,也不只是建筑师规划师一人扛得了的,牵涉的方方面面太多,不管什么人来做,归根结底还是看这个决策者的素养和远见,所以还是“传统教育”的问题。所以,是否在这个时代能重拾儒释道精神,是否能架构适合这个时代的传统教育模式才是解决当下各个方面问题的关键。

最后引建筑大师贝聿铭之语:“我们只是地球上的旅游者,来去匆匆,但城市是要永远存在下去的。”

2007-1-11 20:57:4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原创】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家庭教育”

还有你说的”迎新除旧“的问题,我补充一下



历朝历代,搞“迎新除旧”确是中国传统之一,但要清楚迎的是什么新,除的是什么旧,古时一把火烧掉的多是宫殿,毁掉整个都城的也不多见,再怎么新也不过是宫殿的翻新,都是小范围的,而且再怎么改,建筑风格都有个延续,用的还是前朝的师父工匠,而现在如此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是古时无法想象的,规模上的巨大差异是其一,再有就是规划格局,建筑形式的全盘西化,完全不同于古时的“除旧迎新”,所以老城的传统风格和西洋的现代主义风格形成了根本性的冲突,这冲突的解决方式就在于“旧城改造”而不是简单地无规划性地拆除,“旧城改造”最理想的状况是要做到修旧如旧,但这个难度很大,问题很多,可以写篇毕业论文了,我就先打住了
2007-1-11 21:26: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原创】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家庭教育”

有人问我,美国也是有历史继承的,虽然历史只有200年,但还是欧洲
文明的延续,这个我赞同,但是不要忽略了城市的记忆,待我道来



我觉得美国是个野蛮的民主国家,从闯入美洲开始就对印第安人屠
杀,用各种卑鄙的手段骗取印第安人的土地和财富。如果你看过美国
建筑那个横跨东西的大铁路的记录片,你就知道,早期有多少华人为
开垦美国而客死他乡,中国人有劣根性,西方人也有,从古希腊文明
或更早之前开始,公平贸易也只是在自己的国土自己的港口市场,在
外面过完海盗瘾强取强夺之后回来搞公平交易,太可笑的,所以美国
这些国家的民主和这个公平贸易的老传统一样,都是国家内的民主。
想想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这都是西方人的劣根性

说实话西洋人对航海如此热衷,那潜在的冲动都来源于祖先的海盗经
历的兴奋遗传。用不公平来建立公平,也是西洋人的老惯例,这个也
是劣根性之一。

现在西洋人对待殖民的态度都是很轻描淡写地掠过,都是过去的事情
了,看的好开,当然了,吃到肚子里面的是不会吐出来的,消化吸收
的膘肥体壮了,再养2只恶犬,欺蛮霸市,这个劣根性特别在美国人
身上体现。你如果要为美国说什么公道话,那都是陈词滥调,好好思
考下西洋人的劣根性,看问题都要2面啊。对吧

美国是个典型的反传统的国家,本来他们第一批移民的血液里就饱含
着冒险,叛逆等等急进的因素,从美国最先发起国际主义风格的建筑
就可以看出,美国是完全反欧洲传统的,说的好听叫创新,我也很肯
定美国建筑界的贡献,但要论继承历史,在美国那篇蛮荒之地,哪里
来的历史,如果你说历史在美国人脑子里,呵呵,也对,但第一代可
以,到第二代,第三代。。。。下去,你觉得这个方式是增加历史的
继承还是削弱?

城市最直接地代表着这个民族的历史,在城市的环境下,人们在一定
的社会生活模式中,感受着历史的延续,没有了这个壳子,人们的意
识形态的历史观很难延续下去,城市的变迁导致人的生活方式乃至思
想和信仰的改变。过去欧洲城镇的发展模式都是中心有教堂的放射状
发展,也可以说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中心是神。教堂的高塔 是当时
城镇的制高点,有着标志的意义,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那些
穹顶和高塔,尤其是哥特式的教堂。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
浪潮,城市的功能变得越发地复杂,人们的生活也是更加复杂起来,
教堂已经不再是大都市的中心,高楼的密集和平均化,使城市看起来
没有什么中心可言,或许有商业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等等,但
精神中心已经不那么明朗了,这也是科技取代宗教信仰的地位决定
的。

人们更多地关注科技的实际利益,科技的成果,因为科技给人前所未
有的好处,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而过度发达的科技和生产也促使人的
物欲的不断膨胀,供不应求,供过于求的反复,城市也由此跟着人的
物质欲望一起膨胀起来,大都市就像一个个仓库,将人和自然隔绝开
来,将物质财富聚敛起来。人和人的关系,人和城市的关系变得空前
的复杂,越复杂问题也就越发地多了起来,大城市面临的很多问题也
是当下建筑界讨论的主题,如何让这个机器良性循环,如何让人和谐
地生活在一起,这已经是建筑师在考虑城市建设和建筑的时候首要面
对的问题,因为现代的大都市有太多不健康的状况,大都市几乎没有
让人舒适的,多半都是像个工业的病人,而巴黎之所以让人没有感到
那么压抑,不像纽约,东京,上海等等,虽然奥斯曼男爵在重新规划
巴黎的时候也拆除了不少古迹,但巴黎的规划是系统的,在拆除了巴
黎外城墙之后,建设环城路,在旧城区开闢出许多笔直的林荫大道,
并建设了眾多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广场、公园、住宅区、医院、火车
站、图书馆、学校,以及公共喷泉和街心雕塑,还利用巴黎地下纵横
交错的旧石矿建造了城市给排水系统。


在150年内,2次世界大战巴黎没有遭到破坏,虽然在国际主义盛行时
期,法国现代建筑鼻祖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有过惊人的推倒巴黎旧建筑
的重建方案,但幸好没有实施,否则巴黎不但如纽约似的高楼,而且
还均匀分部,国际主义风格实在是缺乏人性的,好在巴黎历任市长和
城市建设者的英明,没有将巴黎搞成现代主义风格的大都市,而将巴
黎的格局保存完好,在la defense建立现代化新区实在是非常明智
的,而且新凯旋门也是和老凯旋门在同一轴线上,马上要在西边新建
另一个新区,也是沿袭这条轴线。我们经常看到街边上有人在修住宅
的立面,现在用的材料已经不是石头了,但质地和石材很像,这就是”
修旧如旧“。


确实巴黎人是很怀旧的,可以想见,比这个时代早50年的东西都有怀
旧的味道,这是一种记忆,一种不那么久远而可触及的记忆,一种人
的归宿感,一种城市的人性气息。可以想象诸位在国外的,每年回
你的故乡,都跟进一个新城似的,找不到原来的路,寻不见原来
的标志,那些你脑海中你对这个故乡的记忆,都被毫不留情地擦
除了,你是何感受?中国人尤其讲乡情的,连释迦牟尼在涅槃的
时候头都朝向家乡的方向。当你在你的家乡迷失了,你找不到原
来的街景,找不到原来的车站,找不到原来的老邻居,找不到原
来的市场,找不到你原来的小学。。。最后,找不到的却是你自己
2007-1-12 01:16:3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原创】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家庭教育”

Post by 野城
传统伦理观念也已经被德先生,赛先生洗涤得差不多了
你说传统的继承不依赖于物质...

恩,不错。
家庭教育为传统教育,不可否认其重要性。但其中有几个疑问。
传统伦理观念是被德赛先生洗涤掉的吗? 我认为,体制和意识形态可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佛教不是宗教。我也非常赞同这一点。
一般而言,宗教探讨世界如何形成,人从何而来,往何而去。佛教阐述一个轮回,而没有回答世界如何产生的。
也可以说,佛教某种意义上的无神论者。

迎新除旧,是中国人的一个很传统的心态。不说改朝换代,就是过年,很多人都会把旧的不用的东西仍掉,不像法国还有二手市场,把一些废铁烂鞋拿出来卖。
定义新和旧时没有必要的,或者说要到特定的语境下。我想表达的是,拆 在中国是由传统的。 当然,这个传统的好或者坏另当别论啦,或者不能用好坏来评价。

旧城改造最佳方式修旧如旧,且未必是最佳的。因为对于城市规划或者城市案子,没有一个所谓的最佳方法,或者一个标准。不然这就是国际风格所体现的uniforme。
这是个方法而已,表层的东西而已。
修旧如旧,那么什么才是旧呢?对巴黎而言,什么才是旧的?haussmann时代的?比style haussmannienne更旧的,还有moyen age的。我们修旧如那个旧呢?

某些grande ensemble被列为patrimoin,想想,很值得回味的东西。现在运动(mouvement modern),也是城市的一部分,也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的identité。
le coubusier在les halles街区做的规划,ridicule,是因为其规模,或者说可行性不高。

再如,那些建筑才是"中国的", 中国人建造的就是中国的--rem koolhass.大概意思。 全球化,所带来全球建筑风格的统一吗? 未必。

我们所强调的传统,是因为我们对现状的悲观态度。就城市规划而言,我们经历的,跟haussmann或者barcelonne扩建时期一样。我们能为历史作些什么?
很少。我们能为明天作些什么?很多。

城市是一个重叠(superposition)的过程--tu_fei 。我们今天作的,并不是毁掉这个过程,而是也是这个过程的一部份。贝老说的很好。
在大家指责他的方案不够中国传统的时候,马清运说过,这是不公平的,为什么要我们这一代来"继承历史"? 继承历史太沉重了。
拙见,我们规划建筑师做作的,是对我们这个特定社会,经济,文化等一个回应。我们所作的,也是历史一部分。某种意义来说,我们在继承传统。
2007-1-12 11:57:4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原创】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家庭教育”

记忆,是集体无意识的一种表象
2007-1-12 13:06: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原创】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家庭教育”

Post by tu_fei
恩,不错。
家庭教育为传统教育,不可否认其重要性。但其中有几个疑问。
传统伦理观念是被德赛先生洗涤掉的吗? 我认为,体制和意识形态可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佛教不是宗教。我也非常赞同这一点。
一般而言,宗教探讨世界如何形成,人从何而来,往何而去。佛教阐述一个轮回,而没有回答世界如何产生的。
也可以说,佛教某种意义上的无神论者。

迎新除旧,是中国人的一个很传统的心态。不说改朝换代,就是过年,很多人都会把旧的不用的东西仍掉,不像法国还有二手市场,把一些废铁烂鞋拿出来卖。
定义新和旧时没有必要的,或者说要到特定的语境下。我想表达的是,拆 在中国是由传统的。 当然,这个传统的好或者坏另当别论啦,...



我在droit版也已经说的很累了,很多我也在你楼上的那个帖说了

我再简言之,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这是健康的状态,
至少我在巴黎看见了,在伦敦我也有部分体会,柏林就不提了,那是
战争问题,而rem koolhaas的产生是适合北欧的,北欧的建筑没有什
么历史好继承的,所以他可以完全不考虑传统继承的问题,搞纯粹的
创新,但这适合中国么。他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fuck,the context"
他在荷兰可以这么说,但在世界范围,这么说就是一种革命口号了,
而20世纪以来,中国人特别容易接受这种激烈的口号,惯性似的。


看看中国的状况,中国不同于北欧,当下中国的状况是现代要与传统
决裂,这是个很不和谐的状态,其间纷争大家是有目共睹的,20世纪
的中国一直是在斗争中度过的,思想的斗争,权力的斗争,阶级的斗
争等等,早先的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的传统越发地被削弱,
糟粕要摈弃但精髓也没加以保留,导致20世纪成为一个与传统决裂的
世纪,擦除传统的世纪,就像地质学里面说的“寒武纪大爆炸”,一下
子中国多了不少东西,观念上的,思想上的,物质上的等等,而这些
爆炸式膨胀的东西却把中国人的传统给排挤出去了,温故知新,不温
故,那新也是单薄的,没有历史的继承,那创新也是浅显的,虽然在
利益的层面上是有显著效果,但其是以抹煞传统和反传统为代价的。
感觉你很喜欢定义,那请问你,20世纪的中国人当怎么定义,20世纪
前的我称为传统的中国人,这2者在我的字典里是分的相当清楚的,
说的不客气点,20世纪的中国人不能代表真正的中国人,这百年来我
们已经迷走的太远。

就建筑和改造的话题,我还是举日本的例子,我前面也说了,就不废
述,在继承传统和创新2方面我们确实要向日本学习,但我们这百年
来的巨大损失很大程度上也是日本人造的孽,没有日本的侵略,中国
要走的弯路会少太多,日本人在日统地区和台湾的日统时期,做的最
绝的事情就是洗刷你中国人的记忆,连你的祖宗牌位都给烧掉,废弃
的你的文化你的文字你的可以承载华夏传统血脉的一切的一切,之后
你便可以安心地做大和公民了。日本人尚且知道这种厉害,现在反倒
中国人自己做起这个孽来了,废啊弃啊,这和日本人做的有何异处,
中国人为何科技越发进步之后却愚昧到如此地步,只肤浅地看到科技
的功利效果,却忘记了中国传统才是维持中国大一统状况的真正动力
之源,是维系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血脉之源。

记忆对我来说没有那么多纯粹的哲学感,而更多的是一种人文情怀,
一种乡愁,从我出国开始我尤其发现,记忆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那
是一个民族延续血脉的集体意识载体。


2007-1-12 16:05:2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原创】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家庭教育”

又忘记说了很重要的一点,你说”中国人建造的就是中国的“

其一,这”中国人“是什么中国人,如果你说是20世纪的中国人,那就
值得商榷了,20世纪的中国人是否有这个资格,是否有这个能力代表”中国“

其二,不管其一,就现状看来,中国成为西方明星建筑师的实验场,
中国人在里面的角色也只是建筑工人,那些大师作品确实是中国人盖
的,但不是中国人造的,这个要特别搞清楚


2007-1-12 16:11: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原创】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家庭教育”

引一段杜维明的<超越启蒙心态>




我们甚至能够接着说,如果转向天人合一,他就超越了世俗人文主义。世俗人文主义是启蒙心态带有的一种明显的人类中心主义特征。确实,在天人和谐的精神中,我们发现自我与社群之间有感应,人类与自然之间有和谐,天人之间有相关性。


  通过系统阐释新儒学中的心学蕴含的天人和谐观(anthropocosmic vision),王阳明简洁明了地批驳了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他在《大学问》中开篇即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天人之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唯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小人之耳。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是其仁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催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是故谓之明德。”对儒家而言,充分实现自己,还不足以成为有责任的执家者、有效率的社会工作者和有良心的政治公仆。一个人在社会的政治舞台上无论多么成功,如果不顾天,他的人性就无法充分展示。儒家的最高理想是“天人合一”,它不仅赋予人性以人类学的意义,而且赋予人性以宇宙论的意义。在《中庸》中,人性最真实的表明就是“与天地参”。

  然而,天无言,道自身也不能使人伟大。这意味着,天虽然无所不在,无所不知,但它不是无所不能的。我们对天命的理解,要求我们充分赏识内在于我们心里的正义和原则。我们超越自我主义、裙带关系、狭隘思想、种族中心主义、大国沙文主义的能力,必须被用来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为了让我们配得上做天的伙伴,我们必须与那无言的天保持不断的联系。天的观照让我们内心的正义和原则熠熠闪光。不能超越自身的束缚,我们有望得到的充其量只是排外的、世俗的人文主义。这种主义宣称人是万物的尺度。与此相反,儒家的人文主义以天人和谐观为依据,“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具有包容性。分析到最后,自我实现就是最基本的转化,这个转化过程把家庭、群体、国家、世界和宇宙都包容进我们的感觉之中。

  儒家天人和谐的世界观具有不言而喻的生态学意义。但是,这些意义需要更仔细的阐明。一方面,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资源。另一方面,它还有无尽的伦理资源,可供发展更全面的环境伦理学。从古代开始,儒家就关注与自然保持和谐,接受自然的适当限度和范围。这种关注表现在他们用大量的方式培养自己的美德。这些美德被认为既是个人的又是宇宙的。他们的关注还包括用生物的形象来描绘修身的过程。在人与宇宙之间实现深层多样的对应,是儒家的一个主要目标。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精神意义的观念,对救治当前的生态危机也有实际价值。
2007-1-12 19:09:33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