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新欧洲留学
楼主: 飞眼小白狼

【历史】历史上的今天-一月

237
回复
16899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历史】历史上的今天-一月 (每日更新)

一月二十五日

1327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加冕

爱德华三世是爱德华二世的儿子,生于伯克郡温莎。其母法兰西的伊莎贝拉与情夫第一代马奇伯爵罗杰·莫蒂默合谋废黜爱德华二世后成为英格兰的实际统治者。马奇伯爵获得大量封地(包括著名的登比封地)并在英格兰飞扬跋扈。
1327年2月父王已遭废黜后,爱德华三世由坎特伯雷大主教沃尔特·雷诺兹(此人是爱德华二世的宠臣之一)加冕为英格兰国王。实权被摄政的太后和其情夫马奇伯爵掌握。然而,爱德华三世很快聚集起实力惩罚杀死他父亲的人。1330年,爱德华三世亲政,立刻下令处死罗杰·莫蒂默并没收其财产。

国王腓力六世侵犯在佛兰德的英国商人,爱德华三世曾下令禁止向法国出口羊毛。由于对腓力六世继承法国王位不满(爱德华是法国卡佩王朝最后一代国王查理四世的外甥),爱德华三世对法国怀有越来越大的敌意。1337年,爱德华三世正式自称为法国国王,而且此后直到1801年,每个英国国王也都自称是法国国王。他旋即联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路易四世,拼凑一支反法力量。当1338年腓力六世宣布没收他在法国的一切领地时,爱德华的怒气爆发了。1339年、1340年他从法国北部发动了两次失败的进攻尝试;1340年6月,英国舰队在斯鲁伊斯海战中大获全胜。但军费开支过于巨大使爱德华三世无力持续作战。1344年他甚至宣布破产,导致佛罗伦萨的两家大银行倒闭。

1346年,爱德华三世携长子黑太子爱德华卷土重来,在克雷西战役中大败法军。这次战斗是杰出的将领黑太子爱德华初次亮相,也是在此战中,欧洲人第一次使用了火器。到1347年,爱德华三世已攻占法国重镇加来,并准备进军巴黎加冕。1348年,他拒绝了竞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邀请。
1356年英军在普瓦捷战役中再度取得大胜,并俘获了法国国王约翰二世。爱德华三世即与法国贵族(他们各怀鬼胎)签订加来条约,控制了法国北方的大片领土,但承诺放弃法国王位。
1359年爱德华三世再次入侵法国,围攻兰斯,而后更推进到巴黎;在那里,他与法国摄政王太子查理(后为国王查理五世)签署了布雷提尼和约。1360年,他在法国封黑太子爱德华为阿基坦公爵。
1364年查理五世正式即位后,拒绝承认加来条约,爱德华就又开始使用法国国王的称号。但查理五世是一个难以对付的对手,他采取了不少有力度的改革措施。同时,在法国出现了迪·盖克兰这样的优秀将领。总之,爱德华三世的战争计划从此就开始失利。他的扩张活动到此为止了。

1为印玺
Add.jpg
g.jpg
2007-1-25 22:00: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一月二十五日

1587年,中国将领戚继光病逝

戚继光(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代抗倭将领,军事家。山东登州人,原籍河南卫辉。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于闽、浙、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

戚继光在蓟州凡十六年,“一年是三百六十天,多是横戈马上行”。
8.jpg
20040811091830312-1.jpg
viewPic1101101853794.jpg
2007-1-25 22:42:4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历史】历史上的今天-一月 (每日更新)

昨天的。。。


一月二十六日

1340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就任法国国王

参考LS的LS爱德华三世的介绍。
2007-1-27 23:08:1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历史】历史上的今天-一月 (每日更新)

1824年,法国画家热里科逝世

让·路易-安德尔·蒂奥道·热里科 (法語:Théodore Géricault;1791年9月26日 - 1824年1月26日)是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对浪漫主义画派和现实主义画派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热里科善于描绘体育运动题材,早期受古典主义画派画家盖兰的指导,描绘大型巴洛克风格的巨幅画,创作了一批军事题材的绘画,深受鲁本斯和格罗的影响,构图有强烈的运动感。早期代表作为《一个轻骑兵》,描绘了骑士和马的运动感。1816年访问意大利,到了佛罗伦萨和罗马,甚为欣赏米开朗基罗的风格。1818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梅杜萨之筏》,描绘了梅杜萨号船遇难后,残存的人们在木筏上漂流多日,遇到远方船只后呼救的情景。这幅画以它三角型的构图和丰富的色彩,表达了强烈的震撼力,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开山作品。


晚年时他描绘了五幅精神偏执狂人的肖像,探究人类在异常状态下的精神表现,这几幅作品的题材在绘画史上非常罕见,对后期现实主义画派的出现有很大的影响。



1-Le Radeau de la Méduse( 梅杜萨之筏) (1817-1818)
2-Officier de chasseurs à cheval de la garde impériale chargeant (ou Chasseur de la Garde, 1812)
3-Cuirassier blessé quittant le feu (1814)
4-热里科的墓以及刻在墓上的梅杜萨之筏。
Théodore_Géricault_-_Le_Radeau_de_la_Méduse.jpg
454px-GericaultHorseman.jpg
489px-GericaultWoundedCavalry.jpg
800px-Perelachaise-Gericault-p1000404.jpg
2007-1-27 23:23:3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历史】历史上的今天-一月 (每日更新)


1841年,英国正式进驻
香港

   1841年1月琦善與義律在清廷與英國政府不知情下草擬《穿鼻草約》,並於1月20日由義律發出《給女王陛下臣民的通知》中,宣稱他和琦善之間『達成了初步協議』,其中包含『把香港島和海港割讓給英國』,並於1月26日於香港島北岸的水坑口登陸。但由於清廷及英國政經界分別認為有辱國體及獲利太少,故雙方不承認《穿鼻草約》的存在,但英國軍方並沒有撤出香港島。直至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大英帝国打敗,並於翌年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島連同鄰近的鴨脷洲才正式割讓與英國。1860年清廷再敗於英法聯軍,被逼簽下《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南部連同鄰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讓給英國。當時在九龍半島上的新邊界只用矮矮的鐵絲網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1898年,英國通過與清廷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條約,租借九龍半島北部、新界和鄰近的兩百多個離島,但九龍寨城除外,租期99年。這一系列的租借和割讓,形成了今日香港的邊界。
Kellet_Island_and_Victoria_City.jpg
2007-1-27 23:38: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一月二十七日

98年,罗马帝国皇帝
涅尔瓦逝世
涅尔瓦(Marcus Cocceius Nerva,35年11月8日-98年1月27日,又译內尔瓦尼法王)。他是古罗马帝国五贤帝时代的第一位君主(在位期96年-98年),也是最后一位在意大利半岛出生的非罗马公民出任君主。
他在图密善被刺杀之后由元老院任命为罗马的君王。有人认为涅尔瓦是被图密善的刺客的后台人选为皇帝。他当选的原因是他当时已经相当老了,而且无子。鉴于图密善的暴政涅尔瓦决定使用另一个政策。他释放了所有被控告为叛乱者的人,禁止再有人以叛乱的罪名控告别人,将许多被没收的财产交回原主。
他收养了当时在日尔曼边境上的一个军官图拉真作为义子和继承人



罗马帝国领土的变迁

红 公元前133年
橙 公元前44年
黄 公元14年
绿 公元177年
Roman_Empire副本.gif
2007-1-27 23:46: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一月二十七日

1756年,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诞辰

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封邑薩爾斯堡,1791年12月5日於維也納逝世。)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之一。35歲便英年早逝的莫札特,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根據當代的考證顯示,在鋼琴和小提琴相關的創作,他無疑是一個天份極高的藝術家,譜出的協奏曲、交響曲、奏鳴曲成為後來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另外他也同時是歌劇方面的專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於時代的遷變。

莫札特,辭世後由 Barbara Krafft 於1819年所繪之肖像
Wolfgang-amadeus-mozart_1.jpg
2007-1-27 23:49: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一月二十七日

童年

出生於薩爾斯堡,在當時這是神聖羅馬帝國一個封邑的首都,父親雷歐波得·莫札特(1719年—1787年)是一位身負宮廷樂師之名的作曲家,母親為 Anna Maria Pertl(1720年—1778年)。身為家中第七個小孩,在他姊姊 Maria-Anna(暱稱Nannerl)1751年出生之前,以及之後至他出生之間的這段時間,分別有三位及兩位不幸夭於年幼。
出生受洗時,他被命名為 Joannes Chrysost[omus] Wolfgangus TheophilusTheophilus 意為「上帝之愛」,這個名字相當於德文的 Gottlieb,義大利文 Amedeo以及拉丁文 Amadeus,但生前卻從未有人以此名號稱呼他。現在,我們所認識莫札特的名字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為莫札特在正式場合用的名字。
莫札特三歲便展現出他音樂奇特才能,他不僅具備絕對音準更有超出常人的記憶力,五歲時更請求父親教授大鍵琴,隨後亦獵及小提琴、管風琴和樂曲創作,至此他的能力宛若平地一聲雷響徹雲霄,在學會閱讀、書寫或計算甚至能懂得樂譜視讀、巧弄拍律。六歲,時值1762年,已譜出三首《小步舞曲》和一曲快板。



1763年
453px-Wolfgang-amadeus-mozart_2.jpg
2007-1-27 23:52:0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历史】历史上的今天-一月 (每日更新)

1762年至1766年間,他開始與受聘於大主教施拉頓巴赫(Schrattenbach)的父親連同姊姊 Maria-Anna 展開旅程,1763年6月9日之前先後經過慕尼黑,轉往維也納,隨後便展開長時間的歐洲巡迴演出。途中還會晤了兩位在他一生最具影響的音樂家:一位是巴黎的蕭伯特,另一位則是巴赫那住在倫敦的么子約翰·克裡斯蒂安·巴赫。


1767年,年方十一,他寫出第一部歌劇《阿波羅與希亞欽杜斯》(Apollo et Hyacinthus,K.38)並由薩爾斯堡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學生們演出這齣拉丁喜劇。返回奧地利後,他定期往返維也納,且於1768年夏天寫出另外兩部歌劇,名為《牧羊人與牧羊女》(Bastien et Bastienne, K.50)與《善意的謊言》(La finta semplice),當時莫札特年僅十二歲。隔年便受大主教提名為樂團首席。


他父親為了使他能夠與鄰近義大利有所接觸,特地申請留職停薪的假期。從1769年至1773年,莫札特便規律地遠赴他鄉,並在當地研習歌劇,寫出Mitridate re di PontoAscanio in AlbaLucio Silla三部歌劇。在義大利他結識了馬蒂尼,並且破例成為波隆納愛樂學院(Accademia Filarmonica de Bologne)的會員,該組織大致上只接受二十歲以上的成人加入。教宗克勉十四世甚至冊封他為金馬剌騎士(Cavaliere del lo speron d'oro)。


1771年12月16日和藹可親的大主教施拉頓巴赫辭世,隨後由親王柯羅雷多Colloredo繼任該職位並成為莫札特的新僱主。
Mozart_and_Linley_1770.jpg
2007-1-27 23:58:3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一月二十七日

莫札特在家鄉的生活並不幸運,新的雇主柯羅雷多並不樂見他出遊,並要求他的作品必須為了宗教儀式而寫。十七歲,他心有不甘地接受這個限制,使得接下來的三年他與親王大主教之間的關係持續惡化。所幸那段時間他在維也納結識了海頓,並且和海頓通信,建立了彼此惺惺相惜的友誼。

1776年莫札特二十歲,並決定離開薩爾斯堡,然而親王大主教拒絕讓他離開父親並要解除他樂團首席的身分。經過一年的準備,他和母親先到了慕尼黑,但並未找到工作,又經奧格斯堡輾轉到了曼海姆建立為數不少音樂界的友誼。不過他尋求工做的腳步依然無所進展。同樣在曼海姆,他疯狂地愛上了女歌唱家阿罗伊齐亚·韦伯尔, 这引发了他父亲的怒火,他要求他不要忘记了自己的事业。负债累累后, 莫札特明白了他必须重新寻找工作,並於1778年8月前往巴黎。


他希冀能夠从梅勒西奥·格林处得到支援(他曾负责他七岁时的巡回演出), 未果。 他没有找到工作, 在危机中的法国他甚至难以找到人为他的作品付钱。他母親在這段期間不幸病倒,並於7月3日離開人世。莫札特後來回到薩爾斯堡,他的父親已說服親王大主教重新聘用他。他途中经过韦伯尔一家生活的慕尼黑,但阿罗伊齐亚爱上了别人, 沮丧的莫札特在1779年1月29日回到了薩爾斯堡重拾旧职。
W_a_mozart.jpg
2007-1-28 00:00: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一月二十七日

少了他父親和雇主的牽制管束,莫札特終於能夠更自由地作曲。1782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要求他完成一部歌劇。這便是後來的《後宮誘逃》。

莫札特認識了 Franz Fridolin Weber 及其夫人Cäcilia Cordula的小女兒,康絲坦茲(Constanze),未等到父親書面同意,便決定與她共結連理。婚禮於1782年8月4日 Saint-Étienne 教堂舉行。後來,由於受到von Svieten 男爵的影響,莫札特開始認識巴赫和韓德爾的作品。莫札特受到巴赫對位法的強烈吸引,進而直接影響後來《c小調大彌撒》以及數首相關作品。同一年,他開始譜曲一系列的六首弦樂四重奏獻給海頓,並於1785年結束這一系列的創作。


1784年,莫札特加入共濟會,並迅速地晉升為會長1785年4月。他創作許多作品獻給共濟會弟兄, 其中有Maurerische Trauermusik (共濟會葬禮音樂).


1786年,莫札特認識了劇本作者Lorenzo da Ponte, 維也納劇場的官方詩人。後者說服了皇帝批准創作一部基于博馬舍的《費加洛婚禮》(意大利文:Le Nozze Di Figaro)的歌詞。 但後來皇帝認為該劇具顛覆性,禁止其上演。莫扎特將 Lorenzo da Ponte 的歌詞配上音樂,《費加洛婚禮》於1786年5月1日在維也納展開首演,但該劇的成功并不能阻止其海報被迅速撤下。然後莫札特便前往了布拉格,在那裡這個「婚禮」又成功博得滿堂采。為了對這個城市致意,他寫下了D大調第三十八號交響曲 。


他隨後收到布拉格劇院指揮的要求,希望他能夠為接下來的一季再寫一齣歌劇。莫札特再次请 Lorenzo da Ponte 填写《唐‧喬望尼》(Don Giovanni)的歌詞。1787年5月28日他父親雷歐波得過世。這個惡耗嚴重打擊了莫札特,並接著影響他正在進行的歌劇的創作。首演於1787年10月28日布拉格的《唐‧喬望尼》一炮而紅, 但後來在維也納並沒有獲得同樣的成功。




這幅肖像被稱為「波隆納的莫札特」,由一位無名畫家成畫於1777年薩爾斯堡, 是波隆納的马蒂尼神父为他的 作曲家肖像画廊而订购的。這幅肖像现存于波隆納市音乐博物馆。 关于这幅肖像,雷歐波得·莫札特在1777年12月22日一封致马蒂尼神父的信中写道:「(這件作品藝術創作的價值不怎麼吸引人,但以相似度的觀點來說我向你保證,它很完美」
W_A_Mozart_at_21c.jpg
2007-1-28 00:04: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历史】历史上的今天-一月 (每日更新)

在生命最後幾年間,莫札特身體欠佳,儘管有不少酬金豐沛的成就,卻越加陷入拮据的窘境。他創作許多的奏鳴曲、協奏曲、交響曲、歌劇(例如《女人皆如此》(Così Fan Tutte),他最後的与 Lorenzo da Ponte 合作的作品)。1790年時值約瑟夫二世皇帝駕崩(他的繼位人利奧波德二世既不喜歡莫札特,也對共濟會不懷好感)當時他的好友交響樂之父海頓也去了倫敦,使得這段時間的莫札特意志格外消沉。


1791年一位共濟會弟兄兼維也納一個知名小劇院導演Emanuel Schikaneder託他寫一齣歌劇。他提供了一本關於這本歌劇的小冊子,而莫札特也為他譜出一折《魔笛》(德文:Die Zauberflöte),這部作品於9月30日一炮而紅,也是莫札特最後一齣歌劇。


7月,一位不知名人士要求他創作一首《安魂曲》,且必須匿名。今日我們知道是瓦爾塞根伯爵,人們猜想或許他想讓他的朋友們猜作者的名字,又或許想將著作權據為己有。因疾病和贫穷而衰弱的莫札特,還必須面對工作的重負, 因為他在八月初收到一份關於為波希米亞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加冕創作歌劇的請求(狄托的仁慈 K.621),而且必須於三週內寫完。三十五歲的莫札特於十二月辭世,留下未完成的《安魂曲》(受其妻子康絲坦茲之託,後來這首曲子由他的學生完成,Franz Xavier Süssmayer而後又由Sigismund von Neukomm接手)。 Neukomm的集成版只于1819年在里約熱內盧演奏,之後就被人們忘記了。第二次演奏于2006年3月10日 在Liévin為紀念Courrières礦難而進行。


有個傳奇故事說莫札特在《安魂曲》裡見到了自己即將死去的先兆, 這個傳說被用在 Forman 的電影《阿瑪迪斯》裡,這其中浪漫的想象多過於事實。


莫札特的遺體,根據利奧波德二世皇帝下達之有關葬禮的法令,最後在維也納郊區的聖馬克思墓園,葬於莫札特家族與他朋友共有的靈位。與民間相傳不同的是,莫札特其實並未被草率地葬在公共墓園的靈位。那一塊共有的靈位則是事先購得,可容納十具遺體(成人八位、小孩兩位)。同年12月14日布拉格舉辦了一場追思會,參加者成千上萬。Emanuel Schikaneder則在維也納籌畫了一場《安魂曲》的首演。


1789年的莫札特肖像,由 Doris Stock用银尖画法绘制
Mozart_drawing_by_Doris_Stock_1789.jpg
2007-1-28 00:07:4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历史】历史上的今天-一月 (每日更新)

雕塑~~~~~~
800px-WienBurggartenMozart.jpg
2007-1-28 00:10: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一月二十七日

1936年,美国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出生

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美籍華人,祖籍山東日照,著名物理学家,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發現一種新的基本粒子,並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類似的英文字母“J”將那種新粒子命名為“J粒子”。


丁肇中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安娜堡,两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由于中国那时兵荒马乱,丁肇中主要由他的父母在家里教育。父亲丁觀海是工程学教授,母亲王雋英是心理学教授。丁肇中12岁去了台湾,通过不足一年的刻苦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成功中學。一年后转学到建國中學读书。1955年高中毕业后,丁肇中被保送进國立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1956年,由於興趣使然,他前往美國密西根大學修習工程學、數學和物理學。1959年,获得数学和物理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博士学位。


1963年开始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他后来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1969年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丁肇中于1976年因为他和里希特各自独立发现新的J/ψ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用中文在颁奖典礼发表自己的演讲。虽然以前有华人获奖者(李政道和杨振宁),但没有用中文作演讲。在他的演讲中,他强调了实验工作和理论工作同样重要。(这是当然,理论来自实践,苏随后操作遵守理论,相辅相成)


丁肇中和他的第一位妻子凯伊·库尼(Kay Kuhne)于1960年结婚,并有二个女儿:珍妮(Jeanne)和艾美(Amy)。1985年他与苏珊·卡洛·马克思 (Susan Carol Marks)博士结婚,1986年生下儿子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
Chao_Chung_Ting.JPG
2007-1-28 00:15: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一月二十七日

1973年,巴黎和平協定簽署,越南战争结束露出曙光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简称越戰,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越共称抗美救国战争,為越南共和国(南越)及美国對抗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又稱越共)的一場战争。

越戰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也是該國至今唯一戰敗的戰爭(雖然美國政府自稱是“光榮的撤退”)。越戰是冷戰中的“一次熱戰”,希望统一越南的北越领导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击队“民族解放阵线”反对南越吳廷琰政府。美国则出兵帮助南越。最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在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北越政府軍和南越解放軍最终打败了南越政府军队,统一越南。

1- 正在執行轟炸任務的F-105戰鬥轟炸機,編隊中央為B-66
2-西貢市內的美軍戰車
3- 正在簽署巴黎協定的美國代表團(1973年1月27日)
493px-Bombing_in_Vietnam.jpg
Tank-saigon.gif
Vietnam_peace_agreement_signing.jpg
2007-1-28 00:20:34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