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魔天道 于 2009-12-16 09:55 编辑
◆航母终结者
全盛时期的苏联海军曾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一支水下舰队,各国所拥有的潜艇加起来,数量也不及苏联。其主要继承者俄罗斯,现在拥有的核潜艇数量虽然急遽缩减,但不论按规模、还是按作战威力来衡量,都堪称实力雄厚。而"库尔斯克"号则是这些潜艇中式样最新、作战威力最为强大的一艘,在苏联/俄罗斯,它被称为安泰型。安泰是俄罗斯民间传说中的英雄,力大无穷,靠大地母亲汲取力量。西方则称其为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该艇分为I、Ⅱ两型。奥斯卡I级(949型)于1980年4月编入北方舰队服役,共建造2艘,现均已退役。上世纪80年代后期,更为现代化的949A型,也就是奥斯卡Ⅱ级问世,其首艇于1986年入役,共建造13艘,其中已知建成12艘。不管东西方对它的称呼如何千差万别,有一点是相同的:它生来就是"航母终结者",是俄罗斯最先进的大型飞航导弹核潜艇。该艇由俄罗斯王牌武器设计局"红宝石"设计局设计、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建造,历经两任总设计师:先为P.P.普斯第采夫,后为Y.L.巴扎诺夫。巴扎诺夫曾经对研制低噪声潜艇提出过一系列独具匠心的技术措施,正是由于他的技术设计和决定,保障了从949型到949A型核潜艇在作战效能上有了明显的增强。该艇设计工作始于1977年。
奥斯卡级是冷战时期的大牌儿明星,其主要使命是对美国航母编队实施火力突击。由于美航母的多层次反潜防御能力的加强与反潜武器探测、攻击距离的增加,苏联迫切需要一种能在美航母战斗群反潜火力范围之外对其发起攻击的潜艇。为此,在它的耐压艇体外两侧各配有12个巡航导弹发射筒,每个发射筒倾斜40度,用于发射它那蔚为壮观的24枚SS-N-19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艇上还装有2具533毫米和4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鱼雷及反潜导弹。英国权威军事杂志《简氏防务周刊》这样形容奥斯卡级核潜艇:它不仅可以击沉航母和航母编队的其它舰艇,还可以捎带着收拾敌方的潜艇。
"库尔斯克"号(K141)属奥斯卡Ⅱ级,装备2座核反应堆,推进功率高达9.8万马力,是美国现役海狼级核潜艇的2倍多。它采用双轴双桨推进,水下航速高达28节。高航速使它能追赶快速行驶的航母,迅速进入攻击阵位,还可以随时摆脱敌人对它的跟踪。它的极限下潜深度为500米,工作深度420米,自持力120昼夜,是俄罗斯海军目前最具威力的海战中坚力量。库艇艇长利亚钦生前曾相当自傲地表示,该艇的性能在许多方面要比西方核潜艇优秀。"库尔斯克"号的第一任艇长维克多.罗日科夫也曾表示,在1994年库艇下水后做性能试验时,该艇性能非常出色,能够完成所有规定的、甚至是不敢想象的机动动作。而随库艇出海的共有118名艇员,他们个个年轻有为、血气方刚。在俄罗斯军事力量日趋衰弱的年代,这些艇员是俄海军的骄傲。
库艇非常庞大,长154米,立起来甚至比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还要高。库艇也很舒适,以前艇员们睡在鱼雷舱已经觉得很幸福了,而它却有单人、双人和三人舱、甚至拥有桑拿室和游泳池。在休息室还可用幻灯片放松神经、解除疲劳。在设计上,该艇型特别强调在北极地区航行,艇尾被分为两岔,像个大大的"U"型,两个推进轴的间距较大,增强了潜艇的水下机动性,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两个螺旋桨互为备份。它共有3个垂直尾舵,并与水平尾舵形成了"六"字形,这在潜艇设计上是非常独特的。该型潜艇外部非耐压艇体采用了专门的加固措施,指挥室围壳坚固厚实、牢不可破,甚至可以用来破冰。不过,该艇多是粗笨、机械式的仪表,而凸面的黑白显示器让人联想起那远去的电子管时代的电视机,显得落伍、古董。总之,与当今西方新型潜艇比起来,其电子化水平要落后许多。库艇水下排水量达18300吨,近乎美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的3倍。该艇采用双壳体结构,艇体宽大,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有3米的间距。西方的反潜专家认为至少得用3枚Mk46鱼雷才能击穿它,设计者则相信它是坚不可摧的水下堡垒。但这个钢铁堡垒的毁灭却来自内部。
◆罪魁祸首
库艇失事后,俄罗斯发现该艇艇首受损严重,而能造成如此严重破坏的绝非等闲之辈,许多俄海军官兵认为是美国间谍潜艇撞击的结果。也不能说这种怀疑是空穴来风,从前曾发生过多起美俄潜艇相撞事件,大多在巴伦支海。最新的相撞事件发生在1993年3月20日,事后查明那是美国的"格雷林"号。长期以来,美海军一直在那里活动,密切监视着苏/俄海军,以收集和掌握军事行动的情况和作战能力。从1967年到库艇沉没,美苏(含俄)潜艇在巴伦支海共有过11起相撞经历,事故相当频仍。
事实上,库艇参加的这次演习一直处在美、英核潜艇的监视下,它们分别是美国的"孟菲斯"号(SSN691)、"托莱多"号(SSN769)和英国的快速级攻击核潜艇"辉煌"号。后来有个曾长驻莫斯科的美国记者罗伯特.摩尔根据他的调查写了一本书,书名叫《死到临头》,分析了库艇失事事件。书中一开头就描述了一艘执行监视任务的美国潜艇在干着什*么名堂,不妨来看看他的一家之言:"价值昂贵的洛杉矶级‘孟菲斯’号核潜艇接受了一项神秘使命:在艇长指挥下,130位艇员前往位于冰冷北极的巴伦支海,监视俄北方舰队的一次联合演习。冰山附近一向是潜艇极好的隐蔽场所,这里冰山的形状很不规则,融化时还会产生怪异的爆裂声,到处漂流大小不等的浮冰;在水下,冰冷的洋流肆行涌动,使海水温差和盐分变化无常,这一切都给俄罗斯声呐兵带来麻烦,但为美国潜艇提供了良好的隐蔽。北极海域捉迷藏的游戏在美苏之间玩了几十年了,这个游戏仍将继续。‘孟菲斯’号终于在远距离发现了俄罗斯舰队。中午时分,令人不解的事情发生了:一次奇怪的水下爆炸传来,紧接着发生了另一次更大的爆炸-没有任何武器发射前兆。声呐兵不能解释爆炸的性质,艇长也无法做出判断。为了隐蔽,‘孟菲斯’号不能立即把这个情况上报,一切都要等回到挪威的港口后。但在这之前,只要没有危及自身安全,继续监视是绝对必要的,美国人需要更多的情报"。该书否认了相撞之说以及下面将要提到的交战之说。
库艇爆炸事故发生后,俄罗斯海军一度为了证明"相撞论"公开了一张卫星照片,它清楚地显示就在库艇沉没后不久,"孟菲斯"号悄悄停靠在挪威的一个海军基地。这艘美国核潜艇完全可以在海里呆几个月,不需要任何后勤补给,或开得远远的,以避瓜田李下之嫌。而它突然停靠挪威基地,似乎证明了相撞论的正确。显然,撞击后受伤的这艘美国核潜艇不得不就近进行维修。但美国否认他们的潜艇与库艇相撞,按他们的说法:"美国潜艇没有必要从前方拦截‘库尔斯克’号,即便拦截也应该在水面进行"。况且库艇的水下排水量几乎是美国潜艇的3倍,是英国潜艇的4倍,与它相撞不论是美国还是英国潜艇都不可能不受损。针对相撞传说,在"孟菲斯"号停靠挪威港口时,一名挪威女记者获准查看了"孟菲斯"号潜艇,没发现任何擦伤、划痕和损坏。美国国防部长发表声明:"美国潜艇与库艇失事没有任何关系,俄罗斯不是我们的敌人"。
库艇失事原因当年曾众说纷纭,而事发后,笨手笨脚的俄官方宣传机构则把自己不擅公共关系的缺点暴露无遗,不完整的表述和不确定的原因有时会引起荒谬的猜想。从潜艇相撞、被"彼得大帝"号巡洋舰误击、鱼雷爆炸、触水雷、触礁、遭人破坏到耸人听闻的水下交战,种种传闻不一而足。有人统计了一下,"库尔斯克"号失事猜想总共有十几种,几乎穷尽了人类的想象力。
事后,根据对挪威科学家监测到的巴伦支海两次爆炸形成的地震波进行分析发现,前后两次地震波的波形惊人地一致,这一证据证明,第一次爆炸并未炸破潜艇的固壳(相当于在高压锅里放个爆竹,一声闷响),但它引发了一场无法控制的大火。正是这场大火引爆了其它的鱼雷,"不沉的潜艇"也难以承受如此剧烈的爆炸。而库艇事故原因调查委员最终的调查结论是:"与会专家一致认为,2000年8月12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所携带的、一种以过氧化氢为燃料、口径为650毫米、被称为‘胖姑娘’的鱼雷发生了爆炸,引爆了鱼雷舱其它鱼雷,结果炸沉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夺去118条宝贵的生命。"
设计上先天不足、保养不善的65型鱼雷是此次惨祸的罪魁祸首,这种说法已经被广泛认可与接受。但这个结论随即引发了一场小小的事件-这种鱼雷是独联体的吉尔吉斯斯坦制造的,吉鱼雷生产厂商立即向俄罗斯有关媒体和吉外交部提出抗议,声明该厂制造的鱼雷"没有爆炸",他们认为鱼雷的质量是绝对可靠的。该厂创建于1956年,在"冷战"背景下,它的建立与中国的"三线建设"无疑有相同的考虑。苏联解体后,该厂改造为股份公司,曾有国外制造商想购买该厂"产品"的工艺秘密,但没得逞。库艇失事后,吉政府收到了该公司的信件,也对有关材料进行了研究,吉方注意到,俄罗斯政府的结论并没有指出是鱼雷生产质量问题,俄媒体也没有对该公司的名誉进行诋毁。此事遂昙花一现,不了了之。
这种65型鱼雷("胖姑娘")采用尾流制导,航速30节时航程可达100千米,航速50节时航程可达50千米。尽管它故障率高、构造复杂、造价非常昂贵并且使用危险,但由于射程上有明显的优势,才没从装备中淘汰。在鱼雷装艇前,曾发现有氢气渗漏问题,按条令规定不该接收-潜艇行当都知道氢气是影响潜艇安全的大敌,只要有一点火星就会引起爆炸,艇员们当然不愿接收-但布置演习任务的人软硬兼施地告诉他们,反正不是战斗出航,出海时间也不长,只不过是到靶区打靶,鱼雷发射出去就没事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鱼雷是不会发生任何问题的。正是由于不负责任、官僚作风以及俄国人传统的粗心马虎、漫不经心、忽视生命、能将就且将就的民族性格把库艇送上了死路。一件事情可能发生,那它就一定会发生,墨菲定律如是说
◆余辉映夕阳
就在它失事前一年的1999年,库艇与另外一艘奥斯卡级核潜艇"普斯科夫"号(K139)曾秘密远征地中海。那年爆发了科索沃战争,北约正对南斯拉夫狂轰滥炸。毫无疑问,奥斯卡级艇群的这次出击玩的是威慑外交的大国游戏。它们先是隐蔽地出巴伦支海、穿过冰岛与法罗群岛之间海域,并沿英国北海潜航,以避开固定式水下远程侦听声呐基阵系统(SOSUS)的侦听,随后进入北大西洋,再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苏联解体后,俄潜艇已经多年没有进入该海域了。他们返航时对手才发现,美国第6舰队大为紧张,命令军舰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但库艇已完成了作战巡逻并顺利返航。返航后,普京总统接见了利亚钦艇长并听取了汇报,他对库艇在这次任务中的表现表示满意,俄军方也对此次远航给以高度评价,利亚钦艇长因此获得了俄罗斯英雄金星奖章一一战后,在克里姆林宫受到过国家领导人接见的潜艇艇长屈指可数:苏联第一艘核潜艇的第一任艇长列昂尼德.奥西片科(1959年,曾指挥K3号核潜艇在北极冰下航行了260海里),第一次在北极点浮起的核潜艇艇长列夫.日里佐夫(1962年7月17日,K3号潜艇)。按俄罗斯自己的说法,这次航行表明"俄海军仍能出现在全球任何海域,尽管俄罗斯军队元气大伤,但它还没有完全丧失战斗力"。俄罗斯海军的撒手锏仍然是核潜艇。不过从实际作战角度看,假若爆发海战,奥斯卡艇群的这次出击基本属于"神风特攻队"式的单程绝命出击-因为很难想象发起攻击后,它们还能从地中海突围出来。除非发生奇迹,德国U47号得手斯卡帕湾后还能平安无事地溜走的运气是不会再在它们身上发生。苏联/俄罗斯要想冲向大洋,地缘政治上的先天不足是难以克服的。这里还有个插曲不妨一提,在库艇失事后,利亚钦艇长的父亲彼得.利亚钦十分肯定地认为"是美国人击毁了潜艇!因为我儿子在远航中成功地绕过了他们布下的所有陷阱,他们恨我儿子!"
◆驶向死亡
2000年8月10日拂晓时分,位于北极圈巴伦支海摩尔曼斯克的维季亚
耶沃基地内一派紧张气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准备参加自它服役6年来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
维季亚耶沃基地是俄罗斯北方舰队的一个重要基地,也是库艇官兵生前生活的地方。对西方海军来说,这里曾是恐怖的象征,它是前苏联最大的潜艇基地之一,但现在的维季亚耶沃一派败相:一排排方方正正的艇员宿舍,就像随意摆放的火柴盒鳞次栉比,但墙体污浊不堪,房檐上也落满了鸟粪,它们身后的小山上怪石嶙峋。弯弯曲曲的公路凹凸不平,融雪、污泥使路面乌黑肮脏。凡是想进城的人都必须要过两道关卡,每道关卡都有铁丝网和检查哨。这里满眼荒凉并且空空荡荡、气候寒冷,土丘上只长着低矮的灌木丛,它们在寒风中无助地摇曳,显得凄惨冰凉。到了六月份,冰雪才开始消融。与世隔绝的维季亚耶沃凄凉得就像是一块墓地
2000年8月10日,库艇参加了10年来最大规模的俄罗斯海军演习,俄罗斯整个北方舰队编队出海,以冷战以来前所未有的方式检验装备和武器。英、美间谍潜艇受命潜入这一海域,旨在掌握这一非同寻常的军事演习的情况。库艇在演习中的任务是搜寻并歼灭"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它发射了一枚导弹(教练弹),这是一种代号为P-700"花岗岩"的超音速潜-舰导弹。但在西方,这种导弹的绰号十分凶险,被称为SS-N-19"海难",这次发射一切正常。
8月12日,库艇进行了鱼雷攻击演习,它对"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发射了一枚操雷,这次发射导致了惨剧发生。为了进行鱼雷攻击,艇长利亚钦上校将潜艇上浮到潜望深度,除潜望镜和天线之外,还升起了电子侦察设备对假想敌进行电子侦察。当时舰艇编队约在距库艇30海里(55千米)的海域,舰队严阵以待,可是鱼雷始终没有发射出去。接近中午时分库艇爆炸,随后潜艇和艇上的118名官兵沉入了北方舰队驻地摩尔曼斯克西北157千米、巴伦支海108米深的海底。这个训练海区似乎风水欠佳,1961年,苏联的C-80号常规动力潜艇突然悄无声息地在这个海区失事。时隔7年之后,才找到它并打捞上来。
◆迟来的救援
8月12日星期六,上午11时28分27秒,挪威地震研究所记录到在巴伦支海有两次大爆炸(由于周末休息,仪器无人值守,直到星期一上班后,他们才被记录下的大振幅波形图吓了一跳!显然,巴伦支海一定发生了不寻常的事情)。按规定,23点30分库艇应该浮起发报,但到了规定时间,库艇未与外界联系,指挥部判断该艇情况不妙,搜寻和救援工作正式开始。"彼得大帝"号巡洋舰用声呐以极快的速度全方位搜索这片海域,救援可能的生还者。8月13日4点30分发现了沉入海底的核潜艇,搜索的军舰用一个浮标标示了遇难潜艇的位置。如果艇上还有人活着,幸存者在接近冰点的温度和有限的氧气中也只能生存几天。俄有关舰只抵达事故区后,向俄总统报告了事故情况和救援展开情况;8月14日,俄罗斯电视台首次报道库艇在巴伦支海沉没;随后,挪威和英国的大使馆武官正式提出了协助援救的建议,俄罗斯派出安-124大型运输机将英国的LR5救生艇空运到挪威的特隆赫姆港。由于LR5救生艇必须与保障船只配套使用,救援工作暂时停顿。直到8月17日清晨,带着LR5救生艇并载有救援人员和英国海军代表的保障船离开特隆赫姆港口,驶往失事海域。8月20日,库艇沉没8天之后,俄罗斯海军依然一筹莫展,最后同意挪威潜水员潜下灾难现场,潜水员敲击艇体没有回音,机器人打开了潜艇后升降口,只有大股的气团喷出并翻滚着冲向海面,118人全部遇难。那些在爆炸后还活着的人一定经历了恐怖漫长的折磨才离开了人世,就像但丁笔下的地狱,那些可怜的艇员被困在沉没的潜艇里等待死神降临。潜水员还发现潜艇的艇首已经被彻底摧毁,造成库艇沉没的迷团就藏在这堆已经炸得稀烂的钢铁里。
由于挪威军方与救援公司签署的只是救援合同,当确认全体成员死亡后,救援工作也就宣告结束。俄海军曾与该公司商谈艇员尸体打捞,但被打捞公司拒绝-很显然,剧烈的爆炸会使遇难艇员的尸体十分狰狞、恐怖。事实上,至少在西方进行类似打捞时,都要为潜水员配备心理医生,每名医生专门负责一名潜水员。同时,为避免潜水员受到强烈刺激而精神崩溃,他们还会建议潜水员不要去看遇难者的尸体,更不要去看死者面部,但说来容易做来难。美国也曾提出提供DSRV救生艇,德国和荷兰方面正式提出协助救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