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写过一个帖子,很长,原帖找不到了,发一个备份你可以看看,不过没写完:
读书笔记之一:布局天下
小时候读评书<<兴唐传>>异常兴奋,特别是李元霸出世那一段,记忆尤为深刻.不仅是因为李元霸的缘故,还有我当时心目中的千古第一帝,李世民.在那一段书里面,有一段情节,是李世民头一次会风尘三杰的故事.在评书里面,李世民和虬髯客对弈,名为对弈,实为争夺天下.虬髯客托大,让李世民先下,李世民上来一子就放在了天元,虬髯客大惊,暗暗称奇,此招有讲究,名为"一子定中原",从此之后虬髯客避居海外,再也无入主中原,与天下英雄逐鹿之愿
当时看得时候,我是热血沸腾,总是跃跃欲试,想找人下围棋,也往天元上那么一放,靠,心中的那个满足感啊,真是帅呆了.后来开始真正学下围棋了,至今还记得,在第一次下的时候,我依样画葫芦,把第一个子往天元上放的结果,------被老师狠狠的批评了一顿,然后也深深的记住了,下围棋原来有"金角银边草中间"的说法.当时别说我心中那个气啊,把个瞎写的作者暗地里骂了个狗血喷头.
后来读史书才知道,实际在争夺天下的时候,李世民也没有玩什*么"一子定中原"的把戏,而是关中起兵,然后逐鹿的中原.唉,说书人果然害人不浅.
后来机缘巧合,有一次在图书馆翻书看,结果找到了这本书.书的内容是分析古代军事战略的地理问题的.看<<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说一个人厉害的时候,总是会说这个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而其中的"下知地理",其实不是象说书人所说的那样,设个埋伏,扎个城寨那么简单,而是通晓天下地理大势,知道什*么地方是战略的要地,从什*么地方起家才能让自己的收益最大化等等.而这本书就是讲这个问题的.
书很不错,但是其实不错的有限,而且不错的有根据,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另外一本书<<读史方舆纪要>>,<<读史方舆纪要>>是明代讲古代战略的所谓三大奇书之一,也是讲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方面书籍的集大成者.而<<饶>>这本书其实就是<<读>>的简化加白话本.而且书中太拘泥于自己所提出的那个"棋盘型中国军事地理"的概念了,因此有些时候,有往上硬靠的感觉,但是无论如何,这本书还是很让人开眼界,尤其是没有读过<<读史方舆纪要>>的朋友.
中国的地理是个什*么样子?不知道现在有多少朋友还记得,其实我们初中高中都学过,可能很多人有点忘了吧.中国的地理是成阶梯型的,分为三个阶梯(不算浅海陆架).分别如下:第一阶梯,青藏高原,海拔大约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然后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个只是地理形式,但是地理形式是和军事地理不同的.
在军事地理当中,在每个阶梯的当中,是另外又有山脉和河川相互勾连的,形成一个个屏障.古人经常在一些讲历代得失的时候文章提到的“山川都会”这个概念,就是指,能够在那些既有山地险要可以凭恃,又有江河水道可以流通的地方,才容易形成战略要地.因为在这样的地方,天生具有战略的意义,山脉虽然进行阻隔,但是仍然有孔道可以通行,典型例子如关中四塞、太行八陉所扼通道及穿越秦巴山地的栈道.而河流能够流通,但是可以据点以占之,这个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我曾经所提到过的三国吴的时候所形成的那几个据点.
书中对这样的战略要点按照围棋棋盘的格局划分了所谓"四角","四边"和"天元(即中间)"的地点,分别如下:四角,即关中,河北,东南,四川;而四边,则是山西,山东,湖北,汉中;天元就是所谓中原了.这里要提醒一句,这些名词概念并不是我们现在的名词,而是古代的概念.下面,我们将分别阐述.
因为是做的读书笔记,而且最多只会用1个小时来做,所以会有点慢,但是我会尽量补充一些书上没有的战例的.希望能把这本书的笔记尽量做完. |
2009-12-10 12:4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