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S1:娘的,打了那么多,结果没了,好郁闷
PS2: 本人对南北之争不感兴趣,只是对原贴里面的历史非常,非常,以及特别非常的不认同
PS3:本人没有太多的时间,只能选择几个主要问题加以讨论,凡没有涉及到的,并不代表本人就对原贴主的悲剧脑细胞予以关爱的无视,甚至默许,而是没时间啊,没时间
PS4:鉴于本人见解粗疏,学识浅薄,因此有不正确的地方,请方家尽量指出,不要予以客气,当然改不改随我
PS5:谢绝一切PM,和巴黎十三区麦当劳的邀约,本人身高不足180,属一文弱书生,不会打架,更有轻微晕血的毛病,再加上手头太紧,实在买不起到巴黎或者其他城市的火车票,因此只能婉谢一切类似“比划,比划”,“切磋,切磋”的好意。
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这是对外说的。咱们关起门来,其实老打内仗,俗称"窝里斗"。这毛病是从老祖宗那里一直传下来的。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本是两兄弟,却势同水火,不共戴天,一直杀到山崩地裂。
炎帝后来到哪里去了?不知道,好像逃到了南方。那地方植物丰茂,才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他的子孙和部下,也就繁衍成"南蛮",成了今天的南方人。而黄帝一夥儿占据了中原,以正统自居,发展成今天的北方人。
南人和北人,都是中国人,都是汉族(咱们主要讨论汉族),骨子里却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语言就不一样。所谓"南腔北调",其差异大概跟德语和法语之间的差别差不多。仅凭这一条,就可以将汉族分为南、北两个不同的民族。事实上,就有人这么分过,元朝时人分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即西方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他们的"汉人",是中国北方的汉族,或汉化的外族;"南人"则是前朝南宋的遗民,虽说也是汉族,却又低了一等,属于人下人。
1。原贴主大概看神话小说,看多了,才会在一个貌似很严肃的帖子,竟然提到炎帝和黄帝两位大仙,无语的膜拜一下,既然提到这二位,那么就先从神话传说开始吧。众所周知,中国的神话文本以《山海经》最为典型,LZ所引用的故事大体是从《山海经》而来,而有意思的是,山海经其实是最典型的楚地神话传说的汇聚本,其神话特点与周人西戎体系相比,是明显的东夷殷人神话体系,东夷是啥?是这两年天下第一,宇宙无二的棒子斯密达的葵花宝典,照原贴主的意思,中国南方大概就是棒子斯密达的后花园的斯密达,天来,那边还嚷嚷着南方人坚决反对奴役呢,这厢就把中国南方割给棒子了,原贴主很斯密达(张光直《中国青铜器时代》)
2。以上就算是见贴主小白,开小白的一个玩笑,咱们还是从真正的历史角度来说。中古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黄河文化,当然你要扯什*么长江文化,元谋人等等的,也不算错,但是有个问题,黄河文化与其他相比有着很强的一个连接性,中国的文化就是以这个连结性为主体而绵延不绝的。咱们再回到这个皇帝和炎帝身上,由于缺乏考古的证据和史料的详细阐述,一般而言,黄帝和炎帝只是当作两个部落来对待,按一般观点来揣测,黄河最早存在的是蚩尤部落,这个部落是农耕文明,并且已经能够锻炼青铜之类的金属,后来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蚩尤部落 ,蚩尤部落南下,聚集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之后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混杂,形成了华夏族,也就是将来汉族的主体部分。后来两个部落的首领争权,炎帝部落首领失败,有可能带领一批人南徙,混入在长江一带,与当地部落形成当地杂居,也就是最早所谓楚人,不过这个楚人是一个不断融入的过程,他们的文化也不是传统的中原文化,而更多的是苗人和百越民族的文化特点
3。苗人和百越以及其他当地部落是原贴主真正所谓的南蛮,在西周时代与中原经常发生战争,后来楚国,越国纷纷形成国家,楚国有着很强的苗人文化的色彩,所谓楚辞就是很典型的代表。而苗人据说就是蚩尤部落的后代,而百越是泰国,老挝等国家和中国傣族的祖先之一。所以原贴主基本上把民族形成的时代搞得一塌糊涂。 |
2009-12-8 12:58: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