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进的苏式战机很快实现了国产,并推动本土军工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印度空军最新型苏-30MKI战机不时出现坠机等事故。
今年11月初,负责防务的印度国务部长帕拉姆·拉詹率领庞大的代表团访问白俄罗斯,双方就防务合作展开深入探讨。而在稍早时候,印度还与白俄罗斯多家军工单位签订防务采购大单。这一系列举动引起了国际军事观察家的注意。11月下旬,俄罗斯“航空港”和印度“印度防务在线”网站先后载文分析称,印度突然热衷与白俄罗斯开展军事技术交流,一个暗藏的目的是想挖中国与白俄罗斯防务合作的“墙角”。
印白防务合作升温快
据透露,印度在10月至11月同白俄罗斯签订了累计达3亿美元的军品采购合同,包括升级印军BMP-2步兵战车、T-72M1和T-90S坦克的火控系统,为“黄蜂”-AK防空导弹更换新雷达和火控计算机,升级“基洛”级潜艇指挥系统和声呐,改进和维护苏-30MKI战斗机等。此外,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还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签订了价值260万美元的合同,邀请后者帮助提升DRDO的基础研究能力。
白俄罗斯曾是苏联最重要的军用精密仪器开发基地,在雷达、光电设备、重型车辆及航空器材等方面有很强实力。苏联解体后的10余年里,白俄罗斯的军工优势被俄罗斯厂商掩盖,只有中国等极少数国家发现其价值,并与之保持密切的防务合作。至于印度,也是从2007年才开始重视与白俄罗斯的防务交往,其中存在利用白俄厂商牵制俄罗斯军工业的意味。虽然印白军工合作起步很晚,但发展速度快得惊人,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双边军贸额就超过数亿美元,对俄印军贸构成一定冲击。
外界分析,印度迅速加强同白俄罗斯的防务合作,意图之一在于摆脱对俄罗斯的过分依赖,降低“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
高价采购别有用意?
外界在观察印白防务合作时还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印度中意的白俄军工单位多是中国的老伙伴,例如“音叉”设计局、“方位”设计局和第558航空修理厂等。不仅如此,印度所提出的采购名单与合作项目不少与中国雷同,且开价普遍比中国高15%至20%。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曾分析称,白俄罗斯“音叉”设计局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潜艇声学产品研制单位,该局研制出的“音叉”声学辨别系统不仅性能可靠,且在分析和处理声音反射信号方面具有很强的辨识能力,能在众多干扰信号中迅速判明敌方位置。曾任该设计局销售处长的弗拉基米尔·切尔诺夫茨称,应用“音叉”系统的潜艇可降低50%的误报警率,便于展开“先发制人”的攻击。长期以来,“音叉”设计局同中国保持着积极的合作关系,中国海军向俄罗斯订购的8艘“基洛”级潜艇,就没有装备俄罗斯原装产品,转而选用白俄罗斯的“音叉”系统,足见其性能之好。而印度此番向该设计局下单,同样也是为了升级现役的“基洛”级潜艇,似乎是受了中方举动的刺激。
另据“印度防务在线”网站报道,印度还向白俄罗斯“方位”设计局订购了大量1K13型被动夜视瞄准具,用于改善现役T-72M1和T-90S坦克的夜战性能。这一举动同样有“模仿中国”之嫌,因为“方位”设计局多年前也曾向印度推销过1K13型瞄准具,可是印方一味找俄罗斯做生意,没有接受白俄罗斯的方案。反倒是中国率先引进该产品并加以国产化,使其大批老式坦克也具备了较强的夜战能力,这无疑让印度军方大跌眼镜。
有专家认为,印度此番高价从白俄罗斯采购军品“显然不怀好意”,因为白俄罗斯军工产能远没有俄罗斯那样大,大批精密仪器生产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白俄不可能同时应付太多的客户,这就很可能给中白军事合作带来消极影响。
中国军工对外依赖度不大
但也有分析称,尽管从表象上看,中国和印度都从国外购买武器和引进技术,但两国在实质上存在巨大差异。中国有着配套齐全的军工体系和较强的科研实力,能自主研发解放军所需的绝大多数装备,在军工领域的对外依存度并不大。中国将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定位为某些特定领域的技术供应商,只是为军事现代化“添把柴”。
印度则根本不具备中国那样的军工体系,除了少量技术简单的武器外,绝大多数主战装备都依赖进口,其军工自主能力并不比宿敌巴基斯坦强很多。英国军事评论员拉克代尔就此评价说:“当中国已将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和坦克批量装备部队的时候,印度却在为如何解决研制30年之久的LCA战斗机和‘阿琼’坦克身上的诸多问题而苦苦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