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据俄新社1日报道,截至2009年12月1日,俄军改革第一阶段正式结束。军事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所有武装力量的面貌,结构、管理和配套体系都将发生变化。变革涉及各军种,同时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迄今为止,尽管一些改革和裁军措施得以落实,但俄罗斯军队在很大程度上仍是苏联军队的缩小版。除近期出现的某些变革外,军队结构几乎自1945年、1946年以后就没有变过。军队的基本作战单位是下辖4个团的师,配套体系的主要任务是在发生战争时大量扩充兵员。但是,在当前情况下,爆发大规模非核战争的可能性极其微小,而应对局部战争可能并不需要征兵动员。
那么,改革后的俄军会是什*么样子?
陆军率先推行改革,部队结构发生了变化,由目前的“军区—集团军—师—团”四级体系,转变为“军区—作战司令部—旅”三级体系。“旅”被认为是更灵活、更适应局部战争的建制。与它相比,“师”过于庞大,“团”缺乏独立作战的必需资源。“旅”作为机动常备部队,既能独立作战,又能为同一任务而与其他部队协同作战。另外,各军区均要组建快速反应旅。它很可能主要由空降兵部队构成。
但改革的成效并非十分乐观。根据总参谋部的检查结果,60%的旅得到了“及格”的评级,三分之一的旅被评为“良好”,陆军没有一个旅被评为“优秀”。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包括过渡阶段不可避免的困难因素、训练水平不够,以及现代化军事装备匮乏等等。这些问题应当随着新的相关配套体系的建立而逐步解决,否则部队的战备水平将长期低迷。
随着部队结构的改变,干部编制也发生了变动。改革之初,军官在部队中所占比例超过30%(120万军人中有40万名军官);改革后,这一指标将降至15%:在100万名军人中,军官人数不超过15万。但主要裁减对象是后勤部队和司令部的军官,中尉的人数反而将由5万增至6万。
随着军官数量的减少,军士的人数将大幅增加。军士将发挥比现在更重要的作用。训练有素的军士有助于迅速而优质地培训士兵,但目前军士的培训工作进展极为缓慢。
除陆军外,空军也在深化改革。从2010年起,空军将设立7个作战司令部,其中4个负责管辖前线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3个负责管辖远程航空兵、航空军事运输部队,以及空天防御部队。这些作战司令部下辖航空基地和防空旅,其下是航空大队。理论上,这种改革能大大提高空军的战术灵活度,但考虑到空军装备的老化及其缓慢的更新速度,改革意图的落实情况堪忧。
军队改革的诸多其他层面也招致疑问,如装备水平、训练水平、更新装备计划等。同时,国防部对改革的内容缺乏必要的宣传,包括普通士兵在内的大部分民众都不了解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