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广和王艮
胡广(1370—1418),字光大,号晃庵。吉安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明建文二年(1400)庚辰科状元。该科共取进士110人。主考:太常寺少卿高逊志、左春坊大学士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董伦。会试试题:“天下有道……子出”、“孔子之谓”三句。
胡广其八世祖是南宋名臣、著名文学家胡铨。仕为中书舍人、资政殿学士。其父胡寿昌,官至知州,颇有政绩。胡广自幼聪颖好学,建文二年庚辰科参加会试,名居前列。殿试过后,原拟状元王艮,王艮也是江西吉水人,由于其貌不扬,便被抑置为第二——榜眼。状元换成谁呢?当时主考官与阅卷管的意见不一致。礼部赞成胡广,翰林院则赞成湖北石首人杨溥,争议不下,就请建文帝裁定。
建文帝看过胡广、杨溥的两份试卷后,倾向于胡广,但不知他长相如何,就命左右赶快宣“胡广秀才上殿”。胡广、杨溥早已听到风声,在住所等待消息。杨溥正巧是湖广石首(今湖北石首)人,听到喊声,不知是指“湖广秀才”还是“秀才胡广”,犹豫了一阵,才找衣服穿,打算先去看看再说。他刚刚出门,胡广早已抢先到了殿前。胡广一表人材,建文帝一见很高兴,又想到胡广对策中有“亲藩陆梁,人心摇动”的话,暗指燕王兴兵篡位,当时朝廷正拟征讨燕王,此话暗合建文帝心意,建文帝就定胡广为状元,王艮为榜眼,李贯为探花,吴溥为二甲第一名,杨溥为二甲第二名,朱塔为二甲第三名。这一科的前六名,江西人就占了五名,吴溥还是会元。不过,建文帝认为胡广这名字不好,便含笑问:“胡能广乎?”“胡”一般指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这里暗指燕王,整句意思是说:“北方的敌人我们还能让他势力壮大吗?”于是赐名“胡靖”,意为“北方敌国被肃清”。胡靖高中状元后,官授翰林院修撰。
两年以后,燕王朱棣的部队打进了都城应天(今南京)。大军入城前,胡靖、王艮、解缙、吴溥这几个同乡,都会聚在吴溥家中,商议何去何从。解缙陈说了一番忠于建文帝的君臣大义,胡靖更是慷慨激昂,一副视死如归的架势,只有王艮泪流满面,一言不发。吴溥说:“你们三位受皇上知遇之恩最深,去就的问题,的确不可马虎。至于我,只是一般小臣,还可以静观局势。”随即,胡靖、王艮、解缙三人心事重重地离开了吴溥家。当时在场的还有吴溥14岁的儿子吴与弼,见状叹道:“胡叔叔能仗义捐躯,是件千古留名的好事!”吴溥摇摇头:“不,只有王叔叔一人肯死!”话音未落,听到隔壁胡靖在喊:“外面乱糟糟的,去看看我们的猪跑了没有!”吴溥对儿子说:“你听,到现在连一只猪都放不下,难道还能舍得那条命吗?”果然,王艮饮鸩自尽,而胡靖没有为建文帝殉难,跟解缙一起依附了朱棣,仍然受到重用。胡靖很快改回原来的名字,仍叫胡广。
燕王朱棣夺取皇位后,以永乐为年号,即为明成祖。胡广被擢为侍讲学士,不久改为侍读学士,参与机务。后升右春坊右庶子。永乐五年擢升为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胡广为文援笔立就,曾参与修《洪武实录》,其名气虽不及解缙,而宠遇过之。……永乐十四年迁文渊阁大学士,仍兼翰林学士。成祖征乌斯藏作法会,为高帝(朱元璋)、高后(马皇后)荐福,说看见各式各样的祥瑞和异象,胡广乃献《圣孝瑞应颂》,成祖将它谱成佛曲,让歌女在宫中歌舞。礼部郎中周讷请封禅,胡广说不可,遂不许。胡广上《却封禅颂》,成祖更加信任他。
胡广为人慎密,不随便交人,亦不议论他人过失,经常陪伴明成祖,所谈之话及自己职务上的事,从不与人言及,连跟自己家的人也从来不谈。他办事能持大体,时人把他比作东汉时的胡广。……永乐十六年五月,他在任上去世,年49岁,赠礼部尚书,谥号文穆(博主按:文臣谥号,首字都称“文”,后一个字则体现朝廷对死者的总体评价;“穆”,可以理解为“庄重、老成、得体”)。明朝文臣得谥,自胡广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声望 +5
战斗币 +30
2009-12-18 20: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