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忧参半的回答。
大马加 发表于 2009-11-22 00:48
在一个老帖子里面,别人讨论关于幸福的事情:
我当时回复的:
"幸福其实就是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吧。
记得高中的时候看叔本华的书,叔本华认为所谓幸福其实是人的主观意志带来的,但是人的欲求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当你产生一个欲望的时候,你认为实现了那就是幸福,但是当你真正实现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无聊,同时产生一个新的欲望,于是你就接着去追着跑,人的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认为幸福是可以欲求的,于是导致的结果就是周而复始的在一根绳子上来回的跑,这根绳子一端是欲望没有满足,另外一端是欲望得到满足。------这有点象加缪所写的西西弗的神话,西西弗不断的推石头上山,石头又不断的滚下,于是他的工作就成了一种无意义的东西,换言之对于拥有自我意识的西西弗而言就是一种悲剧,也就是不幸福的。但是在加缪看来,悲剧的来源在于西西弗的自我意识,但是也正是由于西西弗的自我意识,因此,才有了超越这种无意义的幸福的来源,西西弗在日复一日的无意义劳动当中获得了满足,充而也就获得了幸福。
只是很可惜的是,我们大部分而言目前的状态正是跟叔本华所讲的一样,两个字形容的话就是“焦虑”。"
当时宠物版的版主CHY之R***Я 回复我:
清澈的河水分2种,一种是从来都是清澈见底的。一种则是沉淀了泥沙的。
从来清澈的,那是无欲而安,基本这世界就是没有。
沉淀泥沙的,那是慕然回首,能顿悟领会的,怕也就是大彻大悟的,极少的,一般的,其实平安就是福。有意外惊喜,波涛的,其实都是人生。
基本人都是贪婪的,能安享福气本身就是福气,知足的有几人?
俗人要生存,生存了要理想,理想实现了,有要追求,俗人的幸福在追求。
高人的幸福在遗忘,在抛弃,在生与灭的瞬间的顿悟。
我当时回复的:
你说的第一个情况,让我想起了看《六祖坛经》上讲的一个故事,说六祖慧能大师听五祖弘忍大师“无所住而生其心”后大彻大悟。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则为空,这句话原是讲透了修为佛法的最终目的,本是给那些高人的,对于凡人而言,也是修身养性的法门,正象你所说的那样,沉淀了泥沙,将幸福安于生活的一点一滴当中了。
只是象我这种生性悲观兼处于焦躁状态的人永远也都是有的,佛家的出世思维固然好,无所依,无所恃,但是总究不敢参透生死,于是抱着“向死而生”的态度,反正到头来不过一场虚空,那又何必为难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好,生命的结果既然已经决定,那么就让他的乐趣体现在过程,喜欢酒醉就别怕醉后的头痛,孤独自有孤独的乐趣,群氓的欢聚也有群氓的热闹,一切随心就好。只是这段日子看了这秘密版的层层叠嶂,担心这所谓的“随心就好”却将人性的一面如剥笋般一一露出,原来人总究是欲壑难填。。。。。。
我想鲶鱼会觉得很有意思的 |
2009-11-22 00:5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