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课堂笔记与第一次拜访
次日,上过世界经济史.已经是下午3点多一刻.3点半到4点半之间还有节欧洲政治史.我无心继续上课.便打算收拾一下去市中心买些礼物.然后直接去江小旭家做客.逃大课在大学里本来是常有的事.只不过最近不打工,再加上无所是事.如果不去上课.实在是愧对良心.不过只要有一点的正当理由课总是借机不上的.更何况班上的中国人也几乎都不上这两门课.但奇怪的是我每每来上这两们课的时候却总会见到一个看似中国人,带着金边眼镜的男同学.然而也只能在这两堂课见到他,其它的课都不见其踪影.因从没和此君交谈过,更不知其姓甚名谁,何许人也.谁知那天刚出教室,就与此君撞个正面.他便直呼我名走了过来. “你是叫莫雨吧?”
“是我”我惊讶地打量着这个站在我对面二十七八岁模样的中国籍男同学.
“太好了,我是听林娜介绍认识你的.我也是你们的同学,只不过忙于打工,不能堂堂课都上.她说你经常上课,笔记一定很全了”
“是的,不过也不是每堂课都出席.但笔记确实是堂堂的都有备份”
“太好了,可否借我复印一份行吗?”
“这个没问题.:”
“那太谢谢你了,林娜说你是个很热心的人。”
“那里,言重了.举手之劳罢了.不过能告知你的姓名.”
“哦.真对不起,只顾着借笔记了.忘了自我介绍.我叫张雷.张是弓长张,雷是风雨雷电的雷.”
我将笔记交给张雷,并告之其他的科目的笔记没有带在身上.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替他复印,并装钉好.不过要将复印的费用反还给我.他说, “实在太感谢了,真高兴能和你这么好的人做同学,真的很荣幸.”言罢,非要请我去学校的酒吧里喝一杯.说一定要交我这个朋友.我说改天吧,今天与别人有约时间有限.他说,也好,等他日取剩下科目的笔记时.再请.于是我们便互相留下电话,我便说等弄好后就给他打电话,约时间取笔记.他再三言谢之后,我们便在学校的门口分了手
我独自一人走向车站.天空下着毛毛秋雨,四下一片相似被清洁工认认真真清洗过的景象.若非一洼洼积雨的水纹和顺檐滴落的雨点声,几乎查绝不出正在下雨.我登上136共车,然后到大学附近的火车站乘上驶往巴黎的小火车,再到巴黎市区转乘地铁.最后在二号线的美丽城下了车.出地铁站便是巴黎19区的美丽城街道.这里自从70年代后期中国人的移入和阿拉伯移民的杂居,使得这个古老美丽的法国街道,已涣然变成了名不副其实的美丽城.大量的非法移民积聚在这里.使得这里街道混乱,杂乱无章.红绿灯行同虚设.妓女迎街而立,酒鬼横卧路旁.小偷招摇撞骗.有人说这里是相对于巴黎13区而言的第二座中国城,而在于我看来到不如说这里是非法移民的收容所.或者是巴黎贫困区的一个缩影.但是就在这个俨然一幅凌乱的画面里,我们却可以惊奇地看到与其背道而驰,另一派欣欣向荣的商业场景.滞留在路旁的货车,卸运货物的工人.街道两旁的中国超市与中国小吃铺交融并错.买卖货物的大声喧嚷.以及车水马龙.无不凸显这一街区的另一番风貌.我沿街直走,进入一家温州人开的超市,买了一些地地道道的中国小食品和一公斤派克苹果.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便付了帐.拎着一口袋的食品给江小旭打电话.这次接电话的是江小旭本人,我说我已经到了他们家所在的街道.她说叫我在QUICK快餐店门前等她,并马上赶去接我.我应了声好的,便走向QUICK快餐店.过了十分钟,江小旭赶来了.妆化得相当精心,一对金耳环若隐若现的躲在垂直的披发里,一身漂亮的粉红色连衣裙配上一双式样别致的棕色尖头高跟皮靴.我夸她连衣裙的颜色好看,人也出落的越来越漂亮了.她嫣然一笑.说若不是事先通过电话,真的是认不出我了.我们并肩走在路上,路过一家叫国民的酒楼.向里一拐便见到一片公寓楼.江小旭利索的在公寓大门的密码锁上按了一串数字.门便喀的一声打开了.我们一同走向电梯前.正巧一对看上去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从电梯里走出来,她们体态丰满,浓装艳抹.大声的用中文聊着起劲的话题,踩着咔咔作响的黑色高筒皮靴,摇摇摆摆地向我们走来.并且一幅与我们很熟悉的架势站在了我和江小旭面前,其中的一位阿姨开口道: “黝,这是不是给你打电话的男同学呀,张的蛮精神的嘛.快让阿姨们瞧瞧.” 另一个更是夸张的相似在挑选女婿一般上下打量着我,嘴上还啧啧的说道: “你看看,真不愧是留学生,气质不凡呀.”我被她们说的脸红一块白一块的.傻傻的站在原地.江小旭答话道: “张姨,李姨出去呀.” “是呀,不出去谁给钱花.”一个阿姨回道. 江小旭笑了笑,说道: “今天穿的这么漂亮,一定多赚点.” “借你吉言喽”随后两个阿姨头也不回地便走出了大门.我问江小旭认识她们.她说和她们住在一起,其中一个阿姨还是她的上铺.我说她们看上去身份很特殊. “是做什*么的?” “那还用问?”江小旭一边按电梯的按纽一边说道, “下海了呗.” “下海?” “就是做妓女,没有身份又找不到工就只有下海了.这里的女的做这个的多的是.在我妈那里搭铺的还有个叫可心的女留学生也下海了.每个月差不多5,6千欧元.” “哦?”我大吃一惊,这数目是我在中餐馆打工半年的收入. “这么年轻只是为了钱?” “有什*么办法呀,没钱呗,钱被一个当地南方人给骗了,说是个什*么大老板,要带她去西班牙结婚,然后拿什*么欧洲的绿卡.结果还不是银行里的钱被那个男的给骗跑了.” “ 哎.我说都怎么了,为了个绿卡人都变得秀逗了。” 说话间电梯门打开了,我们上到九楼. “好了,我们到了.就是这里.” 我随着江小旭走进一个近似宾馆客房一样的公寓走廊,与宾馆不同的是走廊两头不见一扇救生窗.若不是走廊里那浑暗的灯光,四目便一片漆黑.我紧随江小旭的身后,生怕被丢下似地小声喘息着.没几步.我们在一处写有915门牌号的门前停了下来.江小旭低头在包里掏出钥匙正要开门.突然门自动开了,里面走出来个看上去20岁左右的小伙子.他迅速的看了我一眼.便对江小旭开口道: “接到人了.” 江小旭并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问道: “你要出去?” “哦下去买包烟抽,你们先进去我一会就上来.方阿姨在屋里等着你们开饭呢.”话音刚落,小伙子就径直的走向电梯的方向.江小旭走进屋,冲着玄关左侧的厨房喊了一句: “妈我回来了.”,随即厨房里便探出个头来, 紧接着便出现一个长发飘飘,风韵尤存的中年女性.若不是其绽放的笑容,布满了恰到好处的年纹.根本看不出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方阿姨笑呵呵的迎了上来,开口道: “怎么才来呀,快快到屋里坐着休息一会.马上就可以开饭了.” 我说不用客气,随便做两个菜就可以了.江小旭接过话说, “你别管了,尽管到屋里坐着,一会就开饭了” 我问要不要换鞋,他们说不用.我便随着江小旭走进主卧室.其实房间不分什*么客厅卧室的.进大门便是一个小的只可以容一个人站着的门厅,向左前方迈一步就能进到与门厅大小的厨房.不过厨房对面的浴室还是相对宽敞的,可以足足容进3到4个人站在里面.从门厅向前迈两步便径直的进入了一个20平方米的长方行卧室.一块落地玻璃窗映入眼帘,与玻璃窗摇相呼应的是对面的悬空平台.上面堆满了乱七八糟的生活用品.房间地面被4张上下双人床分割成四条狭长的过道.那场景不由的使人想到90年代的大学宿舍.屋里除了我和江小旭,便没有别的什*么人了.每个床位都堆有各自的行李.可是相似有很久没人睡过的样子.我被江小旭让到一个布局很卡通的床前坐了下来.我问这个是你的床位吧?江小旭将手提包往床上一甩,说了句是的,便问我要喝点什*么.我说不用可是她还是给我递了杯可乐.同时拿了把塑料凳子坐在了我的对面.认真的看着我. “要是走在路上,真的是认不出你来的.你的变化太大了.” 江小旭字斟句酌的对我说道.我说 “是呀” 江小旭接着像似想起什*么似的对我说道: “对了,要不要看小学的照片,我带在行李箱里呢.” “是吗?拿出来看看.” 江小旭起身走到一个门厅旁边的大壁橱前,打开柜门.踮脚向上够一个类似路易威登的手提旅行包.同时向我嚷嚷道 “快来帮我呀,我够不到的.” 我上前伸手取下旅行包.将它放到江小旭的床上.江小旭翻来翻去,最后找出一本相册.打开第一页便是我们小学的毕业照.毕业照上数第一排右数第二位便是儿时的江小旭.从照片上看,她真的没怎么变样.还是瓜子脸,尖下颌.两只大眼睛下一颗明显的泪痣显得楚楚动人.不管怎么说妈妈如此美丽,女儿也必然是个美人坯子.翻看毕业照的同时,江小旭被她妈妈叫到厨房里帮忙.我便自己向后翻了翻.看到一张她和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子的合影.那男子从穿着打扮看上去有30多岁的样子,在照片的旁边还有一行小字.上面写到与浩然相识三周年纪念.我向后又翻了几页,基本上都是江小旭和那个男子的合影. “来搭个手,把桌子放开.” 我抬头看到江小旭的妈妈正在吃力的从浴室里向外挪动一张折叠桌子.我赶紧放下手中的相册,起身上前帮忙.我们把桌子放在屋里唯一的一块空地.展开铺好,江小旭和方阿姨陆续的把准备好的饭菜摆在桌上.我也不时的左右帮忙.饭菜相当丰盛,有羊汤排骨,火腿香肠,醋熘白菜.油炸茄盒.都是家乡的传统菜.那天我吃的非常起劲,出国以来就没有吃过如此合口味的饭菜.方阿姨相似对自己孩子一般给我夹菜.我就像几天没有吃过饭离家出走的孩子,刚刚回到家一样,将饭菜一扫而光. “怎么样?还合口味?”方阿姨笑笑的看着我.
“好久没有吃过这样美味的家乡菜了.”我无不兴奋的回答.
“要是想吃,随时来吃”
“这个怎么可以.那太打扰了.”
“打扰什*么,反正也是要做的,不差你这一口.”
“这那里行,东西是要花钱买来的.我很能吃的”
“都是在菜市场捡来的,火腿肠是在爱心食堂里拿的.”江小旭插口道
“爱心食堂?”
“就是一种专门为解决穷人吃饭的机构.每天都可以到那里领到食物.”
“是吗?巴黎还有这样的机构.我今天才知道.”
“改天我带你去”江小旭一边吃着碗里的饭一边说道.
“快点吃吧,饭都掉到地上了.”
“妈.那有?”江小旭应声低头找来找去.我和方阿姨都诡秘的笑了起来.晚饭后,江小旭和方阿姨陆续将桌子上的盘碗收好.方阿姨一个人在厨房里洗碗,我和江小旭把折叠桌子收起来.搬到浴室将其靠在一个角落里.用一块大大的塑料布罩上.回到屋里方阿姨端进来一盘新鲜水果.我笑着问道: “这盘水果也不会是在菜市场捡的吧?”
“那能有那么好的运气,捡到这么新鲜的水果.这个是我妈特意给你买的.” 我一时感动.无不佩服这对母女.他们在以一种开朗坚韧的性格,面对着生活的困境.一想到刚来法国的中国人的境况,我又无不感慨,究其为何大家要蜂拥而至这个并不欢迎外来移民的国家呢?而这一疑问是在与那里的中国人相处之后,我慢慢的找到了答案.那答案便是人在任何环境下,无时无刻地不在感受着生活的压力.只要以一种豁达开朗的心情去面对.就会感受到幸福.就像那天的那顿饭菜.无论它取之于何处,只要加以精心的料理就会以崭新的面貌,可口的佳肴面对大家.离开家乡,来到这里的人们无非是要以崭新的面貌面对生活.钱是问题的关键,来这里的人大多数是中国的农民和城市的下岗职工.他们认为与其生活在中国的贫困线上去挣扎,不如举债前往发达国家来淘金.毕竟北京人在纽约这本小说在客观上给中国人一种启发,就是在海外再困苦的日子也有发财的机遇.毕竟在现有的文化背静下我们称出国叫镀金.
从江小旭家门出来之后,江小旭一直送我到她家附近的地铁站.路上我问道那个一进门就撞上的男孩是谁?她说: “他叫王守运,也是个留学生.不过家里条件不好,父亲几年前刚下岗.家里只有靠母亲一个人来支撑.为了他能有出息,他家人借了很多钱供他出国读书.可是他出来2年多一直都在中餐外卖店送外卖.把赚来的钱都用来还了债.”
我说, “不读书头两年还可以拿到居留.可是第三年要是不换身份就难在续居留了.”
江小旭咋了咋眼睛看了看天空说道: “大家都是走一步想一步,考虑不了太多了.”
我说: “是呀,不过人生总应该有个大计划.这样就不会迷茫了.”
“可还是会困惑的不是吗?”江小旭认真的对我说.
“困惑总会有的,人生没有困惑就不会思考.不思考就不会有进步.这是必然的步骤.缺一不可.关键在于思考,然后领悟.这样人生就会更加的开朗.就像你的母亲一样.用自己的智慧面对问题.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但是你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面.不是吗?它只是现实中的一小部分.你看到的只是光彩的一面,而生活中也有阴暗的一面不是吗?比如说刚出国的我找不到合适的临时工来减轻母亲的压力。还比如说没有自己足够的生活空间,每天都能听到甚至看到那些下海女人的遭遇。难道这些是仅仅需要生活的智慧就能摆脱的吗?”
“我知道,你很坚强”我对忧伤的江小旭安慰道,并且深感歉意的认为不应该在第一天见面就谈这么深沉的话题.
“坚强是做给别人看的,”江小旭没有在意我的举动,自顾自的说道, “我也同样需要关怀与帮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独自的解决生活问题的.就像在暴风骤雨的大海里行船.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支起一片沉重的帆竿,何况作为势单力薄的女人.”
“这点我想我可以理解你的感受.要是有可能的话我愿意在你左右助你一臂之力,在生活的大海里前行.但无论如何我希望你能理解我要表达的意思.你现在的肩膀绷的太紧,这是周遭的一切对你的影响.在我们的年龄段是不应该看到太多现实的,可是你看到了.我希望你离开那里,重新生活.换个环境对你来说是势在必行的办法.出于我个人的情况来说.我很需要你的帮助.但同时我也希望帮助你.我希望你搬到我的住处.那里很安静,你可以有你自己的房间.只要你愿意那里几乎与世隔绝.租金方面你不要太操心.我会想办法的,只要我们以情侣的形式申请社会房补应该可以很快的拿到很多补助.剩下的就由我一个人来支付.”说完这些话,我看了江小旭一眼,江晓旭没有回应我。我们只是默默地向地铁口走去.临进地铁打票口的时候,江晓旭突然对我说.希望能去我的住处看看.我说荣幸直至.就此我们分手告别. |
2009-11-19 17:4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