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nordistefrance 于 2009-11-16 14:30 编辑
(转) 事件背景:
11月3日,南京5个月大的婴儿徐宝宝因高烧、眼眶部肿胀等症状,入南京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次日早晨不治身亡。据婴儿家属反映,婴儿住院病情恶化时,家属几次向值班医生反映病情,由于医生打游戏、睡觉等原因,未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据婴儿家属反映,婴儿住院病情恶化时,家属几次向值班医生反映病情,由于医生打游戏、睡觉等原因,都未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由此导致了婴儿病情急剧恶化最终死亡。
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许民生通报指出,医院存在对该患儿病情的凶险程度估计不足、对该患儿血常规的异常指标未能及时探究的不足。但是,医院针对蜂窝组织炎的治疗相关措施已实施,抗菌素使用得当,对患儿抢救措施是合理的。卫生部门调查认为,目前分析患儿的死亡原因考虑为眼眶蜂窝组织炎,重度感染,海绵窦血栓,最终以尸检结果为准。
卫生部门介绍,医院已对被投诉当事医生做停职处理,并将根据进一步调查结果对有关当事人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针对婴儿家属的陈述,卫生部门通报不存在医护人员玩游戏、发牢骚等情况,南京市儿童医院副院长黄松明称,经调查,值班医生没有说过“我不要睡觉了吗”等话。参与调查的卫生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据侧面了解,被投诉的值班医生平时表现很敬业、很负责任。”
对于婴儿家属提出的医院在婴儿入院到死亡之间仅采取了挂水治疗的质疑,黄松明解释,挂水的同时已经实施了抗生素、抗病毒的治疗,所以医院认为对蜂窝组织炎的治疗过程是得当的。
对卫生部门和医院的说明,婴儿父亲徐先生提出质疑,认为值班医生确实存在玩游戏行为,也确实说过“我不要睡觉了吗”的话,医院的监控录像应该有真实的记录。徐先生认为,卫生部门的调查只是在说明结果,并没有把医护人员治疗的过程、医生是否失职说清楚。“连宝宝量体温都是家属自己量的,这能说医院的治疗得当吗?”婴儿父亲反问。
真相虽被还原,正义已然迟到
真相如洋葱,随着一片片次第剥开,总能让人泪流满面。当南京“徐宝宝死亡事件”的真相,以疾徐却残酷的姿势被还原时,相信每个关注这一事件的人,除了如释重负便是垂思不已。
11月12日下午,南京市卫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由专家、网民、记者等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于南京儿童医院患儿死亡事件的最终调查结果:患儿家属的投诉情况基本属实。在此次事件前期调查中,值班医生隐瞒事实真相,市儿童医院调查手段简单、调查深度不够、调查结果与事实不符。第一次调查的结论与事实不符,上网玩游戏的当事医生被吊照开除,南京儿童医院诊治措施有失职行为,院长书记分别受处分。
徐宝宝事件之所以迅速被还原,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首先这是舆论的合力。在这一事件刚开始在网络上曝露后,网议汹汹,沸反盈天,并提供了各种质疑和论证方式,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随即在纸媒体的介入下,事态迅速公开化、公共化。
其次,这得益于第三方调查组。事实上,揆诸以往体验,但凡“老子调查儿子”、“婆婆调查媳妇”,但凡当事人既充当裁判员又担任运动员,真相就难免“躲猫猫”。此前的调查结果是:基本事实已清楚,医生不存在玩游戏、发牢骚等情况。显然,这与真实不符,与真相相距甚远,与良知背道而驰。如今,所谓的结论已被推翻,涉事医生不是写论文,正是玩游戏,患者母亲也的确有下跪情况……
显然,能够取得今日之局面,第三方调查组功不可没。从组成人员看,有专家、记者和网民,分配比例相对平衡,人员来源相对可信;从调查对象看,不仅包括医患双方相关当事人的谈话,还包括调阅相关录像资料、检查值班医生使用的电脑,这就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条,并满足了人们期待的程序正义;从调查手段看,由于调查人员的来源既有捍卫公众知情权的记者,还有相关的专家,可以确保调查相对专业,比如,电脑专家动用保密部门的特殊软件,还原了医生的上网记录,确定了其玩游戏的痕迹,使其无法再掩饰“上班玩游戏”的事实。最后从调查情况的披露看,不存在暗箱操作,较为公开透明,为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供了出口。
回眸“徐宝宝事件”的一波三折,欣慰之余,不免追问。如果涉事医生恪守职业伦理,犹记得《希波克拉底誓言》中的“决不存在任何廖妄损害之企图,尤不冒渎人身”,徐宝宝也就不会非正常死亡;如果南京儿童医院敢于正视事实,现如今也许就不会如此被动了;如果当初调查时能够遵守事实,相关部门不护短,也就不需要启动再次调查了。如今真相大白,当事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悲剧已然发生,生命难以重现,而且这真相来之不易,付出不少社会资源和公共成本,足为人痛惜。
真相有且只有一个,也许我们无法拥有全部真相,但不能回避真相,掩盖真相,甚至矫饰真相,惟有无限逼近真相,才是基本的价值底线。同时,可以确信的是,只要相关部门珍存公信力,相信真相的力量,敬畏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真相其实并不难发现。
此外,这次第三方调查弥足珍贵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可资咀嚼也可供借鉴的标本,那就是事涉公众情绪纠结的公共事件,再也不能出现“老子调查儿子”、“婆婆调查媳妇”的荒诞,也要避免出现当事部门既充当裁判员又担任运动员的荒谬。否则,真相便不会浮现,正义就不会彰显。即便真相被还原了,正义已然迟到,仍让人感到弥足遗憾。 |
2009-11-16 14:0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