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雅歌

竞猜:今年炸药落谁家?-2009 Nobel Prize

81
回复
5040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他到底是什*么籍的啊?啥叫china and UK?
2009-10-6 14:15:29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10-6 14:19:5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他到底是什*么籍的啊?啥叫china and UK?
雅歌 发表于 2009-10-6 14:15


UK and USA
2009-10-6 16:09: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Steitz) 和阿达-尤纳斯(Ada Yonath)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做出突出贡献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出生于1952年,来自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托马斯-施泰茨出生于1940年,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和霍华休斯医学研究所;1939年出生的女生物学家阿达-尤纳斯来自以色列霍旺特-魏茨曼科学研究所。

  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和托马斯-施泰茨都是美国人,阿达-尤纳斯是以色列人,三人将共同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的奖金。
2009-10-7 12:59:31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10-7 13:15:5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看生理学或医学奖可以跟化学奖合并了。
2009-10-7 13:17:4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怎么感觉是高中生物课本上的内容?搞生物的来科普一下吧,搞化学的投降了。
2009-10-7 14:02: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倒是知道核糖体,不过不知道这些人具体都干嘛了。。。

转点儿别人写的关于端粒和端粒酶的吧

http://www.mitbbs.com/article1/Biology/31286967_0_1.html


引言-到底是“谁”得诺奖了?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UCSF(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Elizabeth
Blackburn(简称Liz),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Carol
Greider(简称Carol),以及Howard Medical School(哈佛大学医学院)的Jack
Szostak。诺贝尔奖主页上介绍她/他们获奖的原因是揭示了“how chromosomes are
protected by telomeres and the enzyme telomerase”(染色体是如何被端粒和端粒
酶保护的),这样描述是非常专业的。当然更多的公众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会用“
Aging Research Wins Nobel Prize”(衰老研究摘取诺贝尔奖)的标题,这颇有误导
之嫌。搜狐的标题是“揭开衰老与癌症的奥秘”,这更是耸人听闻,偏离这个诺贝尔奖
的用意了。
不可否认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能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它跟衰老和癌症的潜在关系获得
了更多公众的关注。但是它只是衰老和癌症的correlator(相关者),勉强算得上
indicator(指示者),还远不是causer(引起者)。当年发现衰老的细胞端粒变短之
后,人们兴奋地以为找到了衰老的“时钟”,揭开了衰老的奥秘。但是事实上端粒在生
理条件下并不是细胞衰老的“瓶颈”,细胞或机体的衰老是因为其它原因导致的老化。
小鼠的端粒是比较长的,如果把小鼠的端粒酶RNA亚基敲除,它能活得很自在,并不会
早衰,生殖力也正常。那也就是说在当代的小鼠中,端粒缩短并不是小鼠衰老的原因。
这样的小鼠可以一直传6代。当然越到后来,端粒越短,染色体也开始融合 [1]。癌细
胞的增殖需要端粒的不断复制,但是我们知道端粒酶激活只是癌细胞发生中比较重要的
一环,但远不是唯一的一环。端粒酶固然是治疗癌症的一个潜在靶标,但是癌细胞也能
通过recombination(遗传重组)延长端粒,逃脱对端粒酶的依赖[2]。
所以,并不是“衰老或癌症”的研究得诺奖了,它跟cell cycle(细胞周期)的研究得
诺奖一样,更多的是对细胞基本功能的重要研究的肯定。而这个研究的进程中贯穿着“
发现现象/问题”-“提出概念/模型”-“实验验证”的思路,整个过程就像相继解开一
个个puzzle(智力谜团)一样有趣,充满了思想的光辉。“Nobel Prize in Medicine
Awarded for Cracking DNA Puzzle”(诺贝尔医学奖授予解开DNA谜团“的研究”),
这样的标题最为精准。换个角度,我们不妨说是解“puzzle”得了诺奖。


(历史略,见上面链接)


Time will tell(时间将告诉一切)-端粒和端粒酶发现历程的启示

从本文的描述可以看出,端粒和端粒酶最重要的发现都是在四膜虫或者酿酒酵母这两个
低等的模式生物上获得的。一些低等生物,比如酿酒酵母在遗传学操作上的相对优势,
由于技术上的发展,尤其是RNAi技术在哺乳动物细胞上的应用,已经慢慢变小。但是这
个案例仍然说明,模式生物在某种意义上没有优劣之分,重要的是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然后选择最可能回答问题的模式生物作为材料。
随着越来越明显的竞争,现在中国的科学界里充满着浮躁的气息。很多导师整天催逼着
学生工作,快速地发文章,申请基金,而忘了科研人员需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献和缜密思
考,找出问题的关键,并对课题进行精心讨论和设计。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承担着繁重的
实验任务,也不能充分体验到追逐科学问题的乐趣,逐渐散失了科研的主动性。本文提
供了一个很好的科学问题推演的案例。它表明,有思想的,原创性的成果才能真正为科
学做出贡献,并最后胜出。
不得不说,这种浮躁的气息与科研基金的导向也密切相关。现在的项目资助都要求科研
与重大疾病、国计民生挂钩。的确,公众纳税人有投入就要产出的要求,而科学的研究
模式也逐渐地从以纯好奇心为动力的研究演化成以社会需求为动力的研究。但是这一切
都要以尊重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为前提。
科学发现的历史一再重复着一个事实:许多伟大的发现来自于对科学基本问题的追寻,
而这些重要问题的解决必然会有在当时不能估量的应用前景。譬如端粒的发现使人工染
色体得以发明,人工染色体的发明后来又为基因组测序做出重要贡献。其次基于已有知
识的应用研究固然值得大力支持,但是首先是当前对生命基本活动的了解还很有限,一
味地往应用研究导向效果不会很明显。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以社会需求为动力的应用研
究,和以解决在科学发展中出现的基本问题为动力的基础研究,完全应该并驾齐驱,相
得益彰。
最后以Liz和Carol在2004年回忆她们发现的一段话作为结尾。“Time will tell which
connections between telomerase and health will endure... We did not set out
to find a new approach to cancer therapy or study specific disease
mechanisms. We were simply interested in how chromosomes are maintained...
Yet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is filled with examples of advances from
improbable places。”(时间将告诉人们端粒酶和人类健康的何种联系才能持久下去
……我们最初并不是着手于想要找到一个新的治疗癌症的方法或者研究某个疾病的机理
……但是医学的历史充满了从不可能的地方获得重大进展的例子。)



附:本文提到的端粒和端粒酶发现大事记

1939年,Barbara McClintock发现玉米细胞的染色体断裂末端容易融合
1972年,James Watson提出染色体复制的末端隐缩问题
1978年,报道四膜虫的端粒序列
1982年,端粒的发现导致人工染色体的发明
1984年,报道酵母的端粒序列
1985年,报道四膜虫的端粒酶活性
1989年,报道四膜虫端粒酶的RNA亚基
1994年,报道酵母端粒酶的RNA亚基
1995年,报道酵母端粒酶活性
1996年,纯化了四膜虫端粒酶的催化亚基
                遗传筛选到酵母端粒酶的催化亚基
1997年,证明了四膜虫和酵母端粒酶的催化亚基
2009-10-7 22:17: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s Carol Greider今年才48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2009-10-7 22:20:1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Biology/31286551.html

发信人: lrpwd (lrpwd), 信区: Biology
标  题: [原创]今年诺贝尔奖得主Carol W. Greider小传

由于端粒酶的科研方面诺贝尔奖和拉斯克奖已经讲的很清楚,网友toptip又准备写简史
,我就不插嘴了,主要谈谈得主本身。今年的诺奖给端粒和端粒酶并不让人意外, 自从
06年他们三个拿到拉斯克奖[1]后年年是热门,今年的奖创了好几个纪录。首先今年正
好是第一百年次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出炉,虽然诺贝尔奖不止一百年,但由于中间有几
年没发,所以轮到今年才是第一百次。其次今年是历史上头一次把同一个奖颁给不止一
个女性科学家,以前虽然也有女科学家拿奖,但一个奖都只有一个。最后就是本文的主
人公,Carol Greider,只有48岁,是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女性得主[
2]。(居里母女得奖的时候比她年轻,但拿的是物理和化学奖)

Carol Greider 1961年4月15出生于加州圣地亚哥[3],是目前和06年生理医学奖得主
Craig Mello, 01年物理奖得主Eric Cornell唯一的三个60后的诺奖得主。Greider主要
是在加州Davis度过的青少年时期, 她父亲当时是UC-Davis的物理系教授。 她在UCSB
读的本科,一开始是海洋生物学,大一的时候,她的老师Bea Sweeney建议她要到各个
实验室转转,看看实验和课本上学到的有什*么不同,转了几次实验室以后,她转为生物
化学,因为她觉得更适合自己的兴趣。Greider强调在实验室做课外科研的重要性:如
果你不在实验室呆的话,你根本不可能了解什*么是科学 [4]。83年从UCSB本科毕业以后
她决定申请读PhD,由于有通读困难,她的GRE考的很烂,虽然她的平时成绩很好,推荐
信和研究背景也很强,但最后只有两所加州的学校给她面试,Caltech 和UC-Berkeley
。在UC-Berkeley面试时她遇到今年一起拿奖的Elizabeth Blackburn,两人一拍而和,
擦出科学的火花,开始她们的诺贝尔奖的合作之旅, 对此05年PNAS[4]关于她的自传上
有一段精彩的描述:When she met with cell biologist Elizabeth Blackburn in
Berkeley, things clicked again. 不过Blackburn一开始不愿意Greider从事寻找
telomerase的project,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样的工作对一个PhD学生来说不合适,她
觉得毕竟学生还是要选一个容易一点,可以做出预期结果,可以毕业 ”安全”课题(多
nice的老板啊!)。对于这个当时谁都没底的项目,她觉得太有挑战性了,最后有可能什
么都捞不到。但Gerider只说了一句:‘Hah, this is interesting, I want to do it
.’最后她说服了自己的导师[5]。

Greider在84年的4月开始了寻找Telomerase的工作,她们的研究对象是Tetrahymena。具
体的发现过程大家还是等网友toptip的简史吧。这时她还是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她每
天工作12个小时,学习各种新的技术,同时完成自己的工作,经过9个月的努力,在12月
底的一天,她第一次找到了Telomerase存在的迹象。这天正好是1984的圣诞节, 八卦一
下,据说Mackinnon也是某年的圣诞节做出钾离子通道的结构的, YY一下,中国人春节
作试验是不是也会出很多成果?  最初的结果并没让她们兴奋,因为没准这个结果是错
误的,于是又经过半年的各种试验的验证,85年的6月终于等到有说服力的数据证明发
现的酶就是要寻找的Telomerase, 这次她才得以回家听歌庆祝一番。最后这个工作发表
在同年12月的cell上[6]。 这时Carol Greider只有24岁,但这项工作基本上奠定了她
后来的诺贝尔奖。后面的故事就是简单了,87年毕业以后她听从答辩委员会的建议去了
冷泉港先做博士后,后来当独立的研究员,据说她当时去的太快以至于她在伯克利的博
士学位证一直都没有领[5]。Greider在冷泉港一直干到97年才由于家庭原因(她老公去
了华盛顿DC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教书), 她才就近去了Johns Hopkins。然后03年当选NAS
的院士,06年拿到拉斯克奖,今年拿到诺贝尔奖,真是每三年人生一个飞跃。Greider并
不是一个有了工作忘了家庭的人,她有两个孩子,据说Greider是一个很nice的人,每
天早9晚5的,很顾家[7],而且她比较爱好运动,获奖当天由于在户外运动没接到诺贝尔
奖委员会的通知。[8]

LRP感言:应该说Carol Greider是非常幸运的,在读PhD期间就遇到了一个好的导师,
同时有一个虽然不热门,但有诱人前景的课题,再加上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把一个冷门
的课题做成了热门,年级轻轻就奠定了自己的地位,最后拿到了属于自己应有的荣誉。
她的幸运在于,首先有一个好的导师,不仅仅是指导她,发挥她的才能,同时我想
Carol Greider能得奖,也和Elizabeth Blackburn能够很公正的宣传她的工作,乐意平
分相应得credit有关,历史上有不少学生或者博士后和自己的老板分享诺贝尔奖的例子
(比如04年的三个科学奖都是这样的),但也有更多的是下面的人做出结果,被老板独
占了的,这不由让我想到如果老马能公平的宣传的话,王锦山应该可以平分诺贝尔奖(
如果ATRP拿奖的话),选择一个公正的老板,不淹没自己的贡献是相当重要的,否则你做
的再好,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中的骨而已。其次,不能不赞赏Carol Greider的眼光,
当时的Elizabeth Blackburn可不是什*么著名的faculty,是一个从国外来的(澳大利亚
),女AP, 而且课题也不是当时什*么热门课题,还很难,连圣诞节都要作实验的(见上)
,这样的老板在mitbbs上是被划入“黑五类”,绝对要被拍死的。Greider不仅跟了,还
凭自己的努力把课题做出来了。最后还有她的能力,再上上自己的勤奋,据说当时做实
验的时候,她经常和自己的导师就课题的问题争论不已,两人在很多问题上各持己见,
最后通过实验来断定谁对谁错。当然这点是建立在老板人品好的基础上,如果老板很人
品糟糕的话,后果可能很悲惨。总之,好的导师(不一定是大牛,可以比较push, 但一
定要公正),一个有前景的课题,不一定要热门,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和洞察力,这才是
成功的基础。这只是一家之言,大家读读而已,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本文是根据自己听
来的一些八卦和读的相应得文献整理出来的,如果有什*么错误,希望大家更正。谢谢。
欢迎转载,注明mitbbs的LRP就可以了。

参考文献:
1. http://www.laskerfoundation.org/awards/2006basic.htm
2. 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medicine/laureates/2009/
3. http://www.hopkinsmedicine.org/Press_releases/2008/10_01a_08.html
4. Nuzzo, Regina (2005), "Biography of Carol W. Greider", PNAS 102 (23):
8077–8079, doi:10.1073/pnas.0503019102
5. The Marvels of Telomerase.  http://www.hopkinsmedicine.org/hmn/w01/top.html
6.Greider, C. W. & Blackburn, E. H. (1985), "Identification of a specific
telomere terminal transferase activity in Tetrahymena extracts", Cell 43 (2
Pt. 1): 405–413.
7. Mitbbs网友Geisha。
8.http://www.monstersandcritics.co ... ze-despite-dyslexia

--
2009-10-7 22:24: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怎么感觉是高中生物课本上的内容?搞生物的来科普一下吧,搞化学的投降了。
joez 发表于 2009-10-7 14:02


呵呵,换头像了啊~
2009-10-7 22:26:11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10-8 16:29: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呵呵,换头像了啊~
雅歌 发表于 2009-10-7 22:26
先保留一下去年的吧,等有时间找一个新的。
2009-10-8 16:39:38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10-9 14:32: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有法国人得奖么?
2009-10-9 21:14:08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