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橙色路灯 于 2011-12-17 17:44 编辑
2011/12/15, 在世新大學舉辦了「開啟文化元年:文化界提問總統候選人」的總共三場活動,三位總統候選人,透過藝文界人士來賓的提問方式,各自在為時約1小時左右的時間內,闡述自己對於文化政策理念以及日後執行方向與實踐策略。
活動分三個場次進行,出場序為蔡英文、宋楚瑜與馬英九,時間各為一小時,每人以廿分鐘闡述文化政策,再由文化界代表提問,每名參選人必須接受十二道題目提問。
12道各界關心的文化政策題目
一、「文化與經濟發展」
過去以來的國家發展思維,一向是經濟發展大於一切,使經濟部、經建會等成為強勢部會,而文化、教育、環境等等的相關部會,成為政府弱勢部門;文化部門不是被弱化,就是為經濟發展的思維服務。經濟發展主義與文化深耕,是不同的價值觀,請問總統候選人,您究竟站在怎樣的價值立場上?為什麼?
二、文創是以原創為核心
2008年「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是以分成4層的同心圓,來呈現文化創意產業概念,圓的最核心是純藝術創作者。韓國90年代開始,從電影到當代藝術,因為政府政策、資源與決心都積極大量投入,短短幾年,韓國就成為世界影壇跟國際藝術界眼中的亞洲焦點。顯然韓國政府認知到原創的核心才可能有無限大的產值。反觀文建會這幾年強力推動「文創產業」,完全跟普遍認知的「原創核心」切割,還要以文創院主導,每年增加兩百億資金全放在「創投」概念的業務上,眼看著政策越走越偏,請問未來如何補救現在政策的失誤?
三、ROT的文創園區
兩黨執政都把許多應該由國家預算支持,讓文化專業去經營的公共文化空間,以ROT模式交由商人經營,合約也一律從15年起跳,這使得原本應該做為培植在地藝術與文化發展的公共場域,成為以餐廳、 PUB、商店、嘉年華活動為主的所謂「文化創意園區」。卻反而讓當初長期爭取、耕耘這些公共文化空間的藝文團體,因付不起「文化創意園區」的超昂貴租金,而被全面排除在外。華山文創園區是如此、花蓮酒廠是如此,而台中、嘉義、台南等地的一些國有基地也將跟進、比照辦理。請問你將怎麼改變由兩黨共同種下這種本末倒置的錯誤文化政策?
四、藝文創作者工作保障
藝術創作者已組成職業工會,建立了藝術創作之專業工作身分與職業條件的自發機制,文化部(文建會)應如何繼續協助?德國各地的職業藝術家聯盟受有地方政府文化經費與空間之長期編列,1983開始藝術家保險,明定在德國境內從事藝術創作之專業工作人士其退休、工作、健保等權益,台灣如何彌平差距?針對藝術創作者這一分眾的特殊性─職災 智財 稅務等工作相關權益進行應有的職業保障?
五、語言與文化
語言是文化的根本,我們是個多元族群國家,在這片土地上可以聽到十幾種族群語言,孕育出豐富的族群文化。每到選舉,候選人總會以各種族群語言向選民問候,不過,這只是一時的親民,以爭取選票。我們想知道的是:面對社會的語言爭議,您的語言政策為何?文建會2007年提出的《國家語言發展法》至今仍躺在立法院內,您是否支持《國家語言發展法》盡速完成立法?您同意母語教學應更加強嗎、您認為如何落實呢?
六、專業藝文場館不足
台灣到處都是文物館、文化中心、文創園區,但是氾濫的空間治理卻稀釋了專業藝文空間產生的可能。相對之下,過去十年,視覺藝術界並無任何新的美術館或專業館舍的設立,反倒是表演藝術界至少有七個大型展演場地陸續建設當中,但整體而言,藝文界更需要的是能累積專業性、學術性、實驗性及國際交流的中、小型展演空間。請問總統後選人,未來政府是否有規劃任何中、小型專業藝文展演館舍的計劃?此外,目前許多民間藝文展演空間都面臨不合時宜的法規制肘。有關單位是否應積極修法或獎勵,改善民間團體經營藝文展演空間的艱難處境?
七、文化人才外移
近幾年在中國大陸市場磁吸效應下,導致台灣工商領域的經營管理人才大量西進而流失,影響整體經濟的發展,如今這也蔓延到台灣的藝文圈。在長期缺乏政府資源提供與培養下,藝文人才總在自生自滅的邊緣中尋找生機,或者就轉向別的領域發展,相對於許多國家,我們看不到台灣政府在培養人才上的政策,這關乎到一個國家文化的主體性與永續發展,是必須納入到國安層級上的思考;而今再加上對岸藝術環境的開放,有更多的藝文人才選擇離開台灣,請問您如何看待這問題,並提出解決之道?
八、藝文教育推廣
藝文教育的主旨係在培養一般民眾對藝術文化的鑑賞力,不僅把參與藝文活動作為日常生活習慣的一部分,並讓藝術融入自己的創意之中。台灣的中小學藝術教育,長期以來在升學主義的壓抑下,早已流於形式。請問你有什麼對策?尤其文化部成立後,如何協調其與教育部在藝文推廣上的功能?同時,是否可以率先由政府部門做起藝文推廣,要求各級官員積極參與藝文活動?還有,正如科學知識的普及化,不必貶低或扭曲高深科學知識,如何讓藝文知識的普及化,不必以犧牲藝術的美學深度為前提?
九、公共電視
1990年政府開始籌畫公共電視時,預定一年預算60億,是當時所有商業電視收入的三分之一,至今,歐洲、加拿大、澳洲、日本與韓國的公共電視,有些是這個最低規模,有些超過,請問總統候選人,你的文化願景,是不是要比照國際標準,建立公共電視?同時看齊海外國家,也讓公視提供收音機服務,並且在有了這個規模後,通過網際網路及手機對外傳播節目?同時提供資源,協助電影製作與播放?並成為藝文的宣傳管道,與展演平台,如製作或轉播各種文化活動與展演?
十、文化外交
文建會目前主導在世界各地成立「台灣書院」或據點,推廣「中華文化」和正體字。請總統候選人闡述,如何與對岸挾經濟力強勢傾銷的孔子學院分庭抗禮和區隔,達到有效傳播台灣文學、藝術、文化的目的,讓台灣文化可以與世界文化有更積極的交流。
十一、文化預算
馬總統在2008年大選前承諾文化預算將提升至總預算4%,至今未能實現。請問您對文化預算的規模及應用的主軸如何規劃?各黨執政都有政治煙火秀的風氣現在又要用什麼說服文化界及全民,如果您執政,可以實現您今天承諾的文化願景?
十二、文化與政治
您若當選,能否保證:不會再用文化的經費預算,去作政治文宣活動?您如何防止國家的文化藝術資源,一再被寡頭團隊所壟斷和掠奪?
|
2011-12-17 17:4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