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欧洲战报记者 | 毛星宇 无论是星期天早上福楼拜家拥挤的客厅里,一众朋友谈天说地的文化沙龙;还是海明威与理查森在小酒馆里温馨浪漫的烛光晚餐,又或波旁中学内塞尚与左拉从小建立的深厚友情,都实实在在记录下了曾经发生在巴黎这座城市里,那一段段或是缠绵悱恻,或是惊心动魄的故事。一步行来一步思索,相信只要是爱思考的人,脑海中应该都会浮现一些属于巴黎黄金年代的画面:那个复兴文艺文化喷薄的年代,那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年代。 “一年一个样,三年变大样”——这是大多数国人从小就知道的口号,它骄傲地标志着中国人在社会生活水平上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但多情浪漫的巴黎人不这么想。
他们宁可不要在巴黎建立高楼大厦,也要誓死捍卫这座城市灿烂辉煌的历史建筑。就连埃菲尔铁塔这座在全人类心目中象征自由和浪漫的标志物,也曾经在建设初期被巴黎人否决过。 巴黎《时代报》上曾发表一篇由一大批艺术大师和建筑师联名的抗议书,在抗议书上签字的名人不胜枚举,有莫泊桑,小仲马,科佩,波吕多莫,胡斯曼等。胡斯曼咒骂铁塔是一个“空壳的蜡烛台”;科佩称铁塔是一架“变了形的,好像还没完工的铁桅杆”;魏尔兰发誓“宁愿绕道,也不愿多看它一眼”。 莫泊桑最有意思,他扬言“铁塔建成的那一天,就是我出走巴黎的那一天”,然而等到铁塔建成,他不但没离开巴黎,还经常光顾铁塔上的餐厅,他机智地回应说,“我只有在这里,才可以看不见这只高脚大怪物!”
所以说,巴黎这座城市的“悠久”并不单单是留在书本里的一页页文字,也不仅仅是嵌进马路中的一颗颗鹅卵石,而是法国人对于历史文化建筑发自心底的一种敬畏:当你行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你会发觉自己好像行走在历史里面——巴黎这座城市似乎静止了一样,几百年来都保存着当年的样子。 你会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毕加索喝过咖啡的小酒馆,可可夏奈尔最爱吃的甜品店,达利天天跑步的林荫小路,周恩来求学时住过的旅馆......在这里,年轻的肖邦邂逅了芳华绝代的乔治桑,国王路易十六在并不“和谐”的协和广场上掉了脑袋,圣安东尼街的拐角处“这里原是巴士底监狱大门”的几个大字斑驳可见......
巴黎圣母院钟楼上的怪物是如此幸运,它静静地立在那里,荣辱不惊地看着这座城市的百年繁华与变迁。直到法国人路易达尔盖在189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世人才得以用照片来记录生活,保存人生。 如今这些地方早已经被淹没在一片车水马龙之中,只有透过那扇窗,那个门牌号,和那些旧照片来重温当年的金色时光。让我们通过一些老照片,来看看曾经的巴黎到底长什么样,它与现在的巴黎市貌又到底有哪些不一样。 这些照片都是摄影师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角度拍摄的,黑白照是一两百年前的巴黎街景,彩色照片是如今的巴黎样貌。这些照片像一封封巴黎人写给巴黎的情书,记录着与巴黎有关的难忘故事。
巴黎天主圣三教堂(Église de la Sainte-Trinité)是巴黎九区的一座天主教堂,建于第二帝国时期的1861-1867年,花费400万法郎,是奥斯曼男爵主持的巴黎美化和重建工程的一部分。天主圣三教堂以两架管风琴为特色,并因风琴演奏家奥立佛·梅西安而闻名于世。
玛德莲教堂(L'église Sainte-Marie-Madeleine)是巴黎第八区一座教堂,新古典主义风格,周围是52根高20米的科林斯圆柱,原是为了纪念拿破仑军队的荣耀。玛德莱娜教堂位于协和广场北侧皇家路(rue Royale)的北端尽头,东侧是旺多姆广场,西侧是圣奥古斯丁教堂。 教堂的所在地自从腓力二世时期即属于巴黎主教,1182年莫里斯主教没收了当地的犹太会堂,改为教堂,主保圣人是抹大拉的马利亚。
香榭丽舍大道(Avenue des Champs - Élysees),位于巴黎市中心商业繁华区。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马的《茶花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等许多法国文学作品,都对香榭丽舍大道当年的繁华做了描写,香榭丽舍大道也成为文学作品中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娱乐天堂。
巴黎新教徒祈祷堂(Temple protestant de l'Oratoire du Louvre)。
巴黎皇家宫殿是位于卢浮宫北部庭园的一所宫殿,与卢浮宫北翼遥遥相对。它的著名前院与巴黎皇家宫殿广场之间由丹尼尔・布伦设计的石柱相隔。自拿破仑时期建设的里沃利路,这个广场被乔治‧巴隆‧欧斯曼扩建为今天的模样。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位于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具有关键意义的一座。整座教堂在1345年建成,历时180多年。
巴黎艺术桥位于塞纳河畔,始建于1804年,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德军轰炸被毁,最终在上个世纪80年代得以重建。 2014年6月,爱情锁桥部分桥段因不堪重负倒塌,之后巴黎逐渐移除艺术桥上悬挂的“爱情锁”。幸运的是,照片留下了艺术桥最美的样子。 Paris un jour, Paris toujours,这句话几乎可以囊括我们对巴黎的一切感受与想象。正是因为巴黎一直努力保持着原本城市的样貌,才使得巴黎人的生活方式看起来似乎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当我们看见在大街上撑伞溜狗的巴黎人,我们不会感到太过惊讶,甚至于,我们会联想到莫奈的油画,觉得没有丝毫的违和。 如同留恋巴黎的伍迪艾伦在《午夜巴黎》里说,“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巴黎梦,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golden age(黄金时代)。” (编辑:鲁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