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研究者根据纳粹德国图纸复制的隐形飞机问世(组图)

15
回复
825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9-6-28 21:35:43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神仙小亮 于 2009-6-28 23:17 编辑

在没有电子飞行控制的时代,纳粹是用什么方法操纵飞翼的?
2009-6-28 22:14: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白痴问题:为虾米隐形飞机都是这个形状啊?
2009-6-28 22:52: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真强啊。。。纳粹的狂想曲。。。。跟贝多芬的杰作一样让人叹为观止(仅从技术角度)
气动外形很有前瞻性吗。。。
2009-6-28 22:56:1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白痴问题:为虾米隐形飞机都是这个形状啊?
991man 发表于 2009-6-28 23:52

为了实现隐形。
外形是隐形飞机的要素之一。避免使用大而垂直的垂直面,最好采用凹面。
以便使散射施放的信号偏离试图接收它的雷达。
2009-6-28 23:29: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真强啊。。。纳粹的狂想曲。。。。跟贝多芬的杰作一样让人叹为观止(仅从技术角度)
气动外形很有前瞻性吗。。。
我爱考古学 发表于 2009-6-28 23:56

嗯。这个后现代的无尾翼气动外形简直就是b-2的祖师爷。
还有 老和给的其中两张图显示,原型机和复刻版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原型机显然由于接合技术的问题,发动机和机身没有达到融合。
并且如下图所示,飞机前端的进气道可能造成较大雷达反射截面。不过在当时来讲,确实已经很nb了。

12.jpg

末日纳粹爆发了强烈的回光,反照在军事科技的发展中。
2009-6-29 00:06:57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6-29 01:05: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靠,应该说是B2的原型机
2009-6-29 01:33:12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9-6-29 02:01: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为了实现隐形。
外形是隐形飞机的要素之一。避免使用大而垂直的垂直面,最好采用凹面。
以便使散射施放的信号偏离试图接收它的雷达。
打仗在法国 发表于 28/6/2009 23:29


学习!

不过垂直面为什么有利于反射雷达的微波呢?
2009-6-29 17:20: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个真是有点TRES NB了 要不巴顿怎么说战争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阶梯呢
2009-6-29 19:48:5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学习!

不过垂直面为什么有利于反射雷达的微波呢?
都市放牛 发表于 2009-6-29 18:20

简单地说,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一个坏人拿着手电筒找你。你要是没有隐身衣,那就只有另一个方法:躲在一面镜子的后面,并将对方手电筒的光线反射到天上,使手电的光束不能达到你的身上而反射到对方眼睛里。换句话说,他就看不见你了。
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但是有助于理解。

想弄清楚这个问题不妨钻研一下雷达的工作原理。
隐身,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不同雷达截面对电磁波的反射或散射原理并减少和消除它们。外形隐身其实就是截面缩减技术的内容。
一般来说地面雷达和机载雷达的探测角大都处于飞机轴平面的正负30度范围之内,所以隐形飞机大部分表面的倾角都设计成大于30度,这样就能将雷达波偏转出去,从而避开辐射源(注意,不是说飞机多面之间角度为大于30度,是雷达探测角和飞机轴平面之间的关系对比)。另外,特殊折面可以使电磁波形成窄波束,与背景噪声混淆,使雷达探测不到连续的有用波,达到隐身目的。

其实这玩意深究起来很难。电磁波是物理原理;反射和散射又和几何学密不可分,同时,又要用到解积分方程来推算雷达电磁波与截面的关系。深究起来我很定也不懂。
2009-6-29 21:16:4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那时候都是先干再总结,不像现在先总结再干。
2009-6-30 11:10: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有嘛NB,俄国人五代机都不造了,直接上飞碟了
2009-6-30 11:39: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很强大!
2009-7-2 16:52:30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