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拍卖历史?"——凝固历史瞬间影像价值的升华
吴印咸 毛泽东在延安
作品介绍:吴印咸作为延安时期拍摄中共领导人的摄影家为国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毛泽东在延安》记录的是毛泽东在1942年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大会上讲话的情景。据他女儿吴筑清回忆,这幅用过期四年的日本胶卷拍摄的主席照成了吴老一生的最爱而长期挂在家中。
晓庄 文革岁月之一
作品介绍:晓庄的照片画面朴实、却饱含黑色幽默、无可奈何。画面上的人和他们的行为毫无意识。他们自己全然不知这是愚昧,做每一件事都真诚、实在、起劲、卖力,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仿佛还能从静止画面中听到当时毫无意义的口号声、歌唱声。遥远却近在咫尺,撕裂人心。但凡是正常人,在这样的照片面前就会对那段历史产生强烈条件反射-----它让经历者汗颜,让后来者警觉-----人们会焦虑、会低吼:这样的时刻万万不能在我的祖国重演!再没有人有权让他的人民再经历这样的苦痛与愚昧!
王文澜《自行车的王国》
作品介绍:王文澜《自行车的王国》。每当上下班的交通高峰,千百条小胡同里涌出无数辆自行车,大马路上的洪流又通过众多的立交桥汇成一条条气势宏大的长龙阵,这流动的长城,算得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观吧!当你置身其中,会感到这像是在血脉中运行,热热闹闹,轰轰烈烈,蕴藏着不尽的潜能,仿佛自行车也有灵魂、有脉搏、有呼吸一样。自行车就像一个个细胞,渗透到社会肌体里的每一个角落。两个轮子,像两个半球,不停地旋转出一个活生生的大世界,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国像是在两个轮子上的国家。
拍卖将彰显艺术品收藏的多元化
中国艺术品市场需要升华和整合,精明的收藏买家又开始寻找新的收藏投资缺口。
从一张张承载时代信息摄影作品,成为投资者收藏的艺术品,专家认为:摄影,于是成了许多关注收藏投资走向的人们的一个新概念。作为同为视觉平面艺术的摄影,长期并不受收藏者们的青睐,原因是它根本区别于传统艺术的手工工艺特性,属于可以复制的带有"工业品"色彩的媒介。它的独创性也因此受到质疑。但其属于同性质的版画作品却很早被收藏家所接受,也是因为版画仍然和传统手工艺原创性之间有着深厚的关系。不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的收藏市场开始关注摄影作品,这和后现代社会以来文化的视觉化有着巨大的关联关系。摄影的纪实性,决定了它能够承载许多不可重复的和真实的历史文化信息,其独创性是其它视觉媒介不可比拟的。后来,随着信息传媒的泛化,有价值的摄影照片更是传媒克敌制胜的源代码。因此摄影的价值渐渐被公众所认识和推崇。--此段节录《鲍昆:摄影的收藏价值和价格构成》
苏珊·桑塔格曾在《论摄影》中说是对于照相技术拥有的所谓"揭示真实"的能力,她发出深深质疑:当仿真的照片顶着现实之名出现在人们眼前时,现实本身的力量便受到削弱。人们因为照片而激发起某些情感,对这些仿造的真实一方面有所触动,另一方面却深感无能为力,久而久之,便会滋生麻木冷漠,倾向于把苦难作为一种消费。而不管何种惊心动魄的现实,经过反复揭露之后,同样会变得不真实。于是,"摄影成了光荣的精神污染形式"。"这样的知识永远将是廉价的知识——形式上的知识,形式上的占有,形式上的强*,形式上的智慧"。
公共知识分子对于摄影作为技术手段记录时代,改变社会有着技术上的恐惧。但这就像针对"恶搞"和大众娱乐解构社会的真实预言,并非针对正在发生和对纪录真实的摄影。因此苏珊·桑塔格也说过"时间最终会将大多数照片----即使是摄影技术最生疏的照片,也置于与艺术品不分高下的地位。"
中国的公众准备好接受"拍卖历史"的影像艺术品了吗?这次华辰拍卖公司的秋季摄影专题拍卖,在大摄影文化的格局下,就包括这两类作品的同时出现。由于以上原因,两种作品的价位将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也为有眼光的收藏家留下了极好的机遇。而且,长期叫好不叫座的国内纪实性摄影的一级市场,也会因此次拍卖会的带动下启动。
(旺才/文2006-11-07) |
2006-11-14 16:0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