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3天,与朋友一起开车做了一次法国西部深入行,从里昂到巴黎,再一路往西北方向,直至与英伦相对的芒什海峡。
8月15日 周五 晴
凌晨从里昂出发的时候,其实还是雷雨的天气。黑黑的天色,潮湿的路面,加上迎面冷冷的风,让我在浓重的睡意下毫无出游的兴致。心里期盼着太阳公公会在北部迎接我,一路小跑着去了里昂市中心火车站踏上北上巴黎的高速列车。
巴黎的里昂火车站,朋友的车停在路边,于是一分钟也没耽搁,我们上路了。车子行驶到香街时,太阳慢慢从天边露出半个脸,凯旋门就在淡淡的金光下,一步步向我走来。趁着等另几个朋友的空挡,跳下车去抓了几个凯旋门的镜头。
晴朗的天气总是给我美好的心情,司机+导游同志告诉我们,第一站是位于巴黎近郊30公里处瓦兹河畔的欧韦村(AUVER SUR OISE)--伟大的画家梵高先生最后的70天就是在那里度过。
欧韦村是个宁静而美丽的小村庄,从梵高的画中可以看出,一直以来,这个小村落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我们的车子停在欧韦村教堂的门口,那是和画中一模一样的教堂,你甚至可以想象画家当年坐在某个角度作画的情景。之后我们参观的梵高故居,欧韦村村公社,甚至当年那一片画中的麦田都几乎保留着和当年一样的状态,令人禁不住回想从前,体会当年画家生活的贫苦并试图去体验他曾经内心的挣扎。
欧韦村的教堂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日-2890年7月29日。荷兰人,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他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在他的严重,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梵高的晚年过得十分潦倒凄苦,加上内心对于艺术的追求和精神上的挣扎,使得他晚年的精神状况十分糟糕。1890年7月的一天,梵高背着画架走向麦田,在田野中开枪自杀。但子弹并没有打中心脏,他于是踉踉跄跄地走回住所。第二天白天,他还与前来看他的弟弟提奥谈论他的艺术见解,半夜便离开人世。梵高生命的最后70天就是在欧韦村度过。在这个风景如画的幽静小镇,他创作了70幅作品。
左:《有乌鸦的麦田》--梵高
右:同一片麦田
1890年5月,梵高拿着弟弟提奥的介绍信,来到欧韦村找加歇医生--画家毕沙罗和塞尚的朋友,一位热衷绘画的业余艺术家。医生给他找了个每天6法郎的避暑旅馆,而梵高却住进了村公社对面的拉尤客栈(Auberge Rayoux),因为这里只要3.5法郎一天。在拉尤客栈的顶层,一个天窗旁边的小屋便是梵高的房间。这个只有7平米的小屋光线昏暗,墙面上是一道道裂痕。除了一张单人床和一把椅子之外,房间里再也没有别的物品。房间还留有一个很小的窗口,可以看见天主教堂的尖塔、一小段公墓的围墙。而由于梵高正是在这间屋内死去,这间客房便一直未能租出去。在梵高房间隔壁,一个梵高的追随者布置了一间投影室,用梵高在欧韦村创作的画和他写给他母亲以及提奥的信配上音乐做了部电影。这名追随者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梵高的名画都借来在拉尤客栈展出,以此实现梵高生前一个小小的心愿:“也许会有那么一天,我的画能在一间咖啡馆里展出。”如今看来,这位追随者的愿望过于奢侈,而梵高本人的愿望,又是那样的卑微。
左:梵高墓
右上:梵高雕像
右下:梵高和弟弟提奥同眠于此
离开之前,在欧韦村的一家百年面包店买了一根香甜的棍子面包,就着带来的零食,在宁静的村间小路上去往下一个目的地--莫奈花园。
1883年,印象派大师莫奈在吉维尼(Giverny)建起了一个花园。对于这个花园,他自己评价道:“这是我最美的作品。”这里是他最后的栖息地。他在此共生活了43年,接待过他的朋友西斯莱、毕加索、奥古斯特·罗丹等。他们都是乘着船来拜访莫奈。莫奈最大的乐趣就是梦寐以求的水上花园,既为了赏心悦目,也为了给绘画提供素材。工程进行起来很困难,因为必须征得当局的同意,将流经他房子旁边的艾伯特河的一条支流改道数百米。这个“永远倒影的花园”,和日本版画中的花园很相似。莫奈的故居里也挂满了这样的版画,仿佛是“漂浮世界的映像”。走进吉维尼莫奈花园,一座漆成绿色的日本式的拱形木桥跨越池塘,水菖蒲、百子莲、杜鹃花科的观赏植物等环绕池塘。水面上漂浮着粉色的睡莲。柳树和紫藤直泄水面,使水的色调变德更深、更蓝。
1909年,莫奈在杜朗卢埃尔画廊展出他在1903年—1908年间画的48幅画。他自己为它们取名为《睡莲,水景系列》。
左:《睡莲~绿色的和谐》--莫奈
右:莫奈花园一景
[ 本帖最后由 Charlotte0605 于 2008-11-3 14:1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