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fourmis 于 2008-11-2 00:06 发表 
多场景,跳跃时间,行为,参与
你说的这些都是具有可视性的呀?不太明白你怎么理解“美术具有可视性这一点被动摇”的。
至于文本的作用,我同意你“它具有哲学性”这一点。但美术是否需要文本作为解释?这一点你也并未解答,更 ...
最近事情太多了,我就简短回答主要问题,见谅
我说视觉第一性,特指有一种直观瞬间性,那些艺术作品通过视觉传达的途径比其它方式更重要,更直接.尤其是传统艺术形式,基本都是视觉第一性的
暂不说声音媒体艺术这种新形式,现代艺术中有些行为和观念艺术已经摆脱了视觉第一性的范畴
比如艾未未的"童话",作品没有什么可视性,是看展的人么,是机票么,是飞机么,是展览馆本身么,都不是,作品在你的脑子里完整的产生
没有什么具体的形式,也可以说2次摆脱了固有的审美体系和形式(古典审美体系和视觉第一性的现代艺术审美体系)
在这个时代,一个过程,也可以成为一件作品,过程通常都是无法视觉第一性的,如同电影或小说,需要在一个时间轴上去体会,而不是直观瞬间体会
谁也没觉着电影小说这样的形式不好,为何艺术就非要是视觉第一性的?人的观念是无限的,突破才是艺术的真正价值
另外什么所谓文本解释了,跟艺术家有什么关系.传统艺术就不需要文本解释?再说哪个艺术家那么废话去解释自己作品了,艺术家可以解释也可以不解释
但不代表他的作品就是否可以解释了,文本解释只是艺评家的事,艺评家不通过文本解释还能通过什么?你在感受一个作品的时候当然可以摆脱文本
一旦你开始评论了,开始试图解释了,开始交流了,文本便出现了,这是人的思维模式
要想突破这个,比艺术突破视觉第一性还要难的多,几乎不可能
审美体系在不断崩溃和重构,别停在套路里,无论是做艺术,还是评艺术
[ 本帖最后由 野城 于 2008-11-2 14:37 编辑 ] |
2008-11-2 14:2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