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猫瘟热或猫传染性肠炎。是由猫瘟热病毒引起的猫及猫科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流行病学]
本病冬末至春季多发,各种年龄的猫均可感染,但多数情况下1岁以下的幼猫较易感。
自然条件下可通过直接接触及间接接触而传播,病猫通过粪、尿、呕吐物等排出大量病毒、污染饮食,器具及周围环境而经口传播。猫瘟和自身的抵抗力有关,特别是在营养不良,体弱及绝育手术后易感。妊娠母猫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症状]
潜伏期2-9天
临床上所见到的是亚急性型 病程为7天左右
以双相热为特征,精神沉郁、厌食,顽固性呕吐(用止吐药无效)3-4天后出现腹泻,严重脱水。
[治疗]
①特异性疗法:皮下注射猫瘟热高免血清(2mg/kg)
②对症治疗:止吐、止泻、控制继发感染、输液(补充营养、液体)
[建议]
①定期进行健康免疫。
②进行免疫后,做绝育手术
③猫瘟热可以确诊,所以猫出现顽固性呕吐等症状时,应到宠物医院做血液化验。
美国批准生产"猫艾滋病"疫苗
美国农业部日前为福特·道奇公司颁发许可证,准予该公司商业化生产和销售新型“猫艾滋病”疫苗。美农业部说,该疫苗是迄今第一个专门对付猫免疫缺损病毒的产品。
猫免疫缺损病毒是1986年发现的,它能攻击并破坏猫的免疫系统,感染机理与导致人类艾滋病的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类似,因此也被称为“猫艾滋病”病毒。
美国农业部提供的数字说,据估计全球家猫中有2%至25%感染了猫免疫缺损病毒。该病毒主要通过猫之间的相互厮咬而传染,它在猫体内潜伏期一般为10年左右,患艾滋病的猫会出现腹泻、体重异常减轻、发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一些病猫能够康复,但会终身携带病毒。迄今还没有发现该病毒会传染给人的证据。
测试显示,接种了该疫苗的猫,有67%在一年后重新接触其它类型的猫免疫缺损病毒时,能免于感染,而未经接种的猫感染同种病毒的比例达到74%。 科技之光 2002-3-26
根据国外有关调查资料指出,猫儿也会患艾滋病,世界各地健康的猫儿感染艾滋病约1%-15%,生病的猫儿感染率约3%-44%,澳大利亚的比例是26%。总的感染率在猫中约占2.5%-4%,家猫和混种猫较易受到感染,但不会传染给人体。猫儿感染艾滋病的病毒简称FIV (猫免疫不全病毒) ,FIV 的形态、物理及生化特性,与人类免疫不全病毒类似,都会造成后天免疫不全症候群的症状,但两者间的抗原性不同,FIV 只感染猫科动物,不会传染给人和狗。
猫儿一旦感染到FIV ,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抑郁、发烧、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胃炎、齿龈炎、上呼吸道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皮肤病、呕吐下痢、神经性障碍等,从感染到死亡时程可长达五年。FIV 病毒于1986年被分离出来后,成为研究最多的猫病毒之一,可用来测试及筛选人类后天免疫不全症候群有关的疫苗和药物治疗,深受医学界的重视。
感染FIV 的猫儿大多是家猫和混种猫,纯种的猫比较少受到感染,原因是纯种猫通常饲养在控制良好且封闭的环境,野外的流浪猫具有领域性,时常和其它猫儿争斗,大大提高了受伤及感染的机会。
有关动物治疗部门建议,宠物猫饲主应尽量把猫儿留在屋内,减少和流浪猫接触,以避免发生互咬而受到感染 |
2006-7-25 11:3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