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zhenggang 于 2008-8-4 23:23 发表 
大家不要冷嘲热讽,谈军事就谈军事
LAOHUANG,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因为你说的资料还不全,7000辆卡车是为什么,是为他第2次最大的进攻做准备,但当时因为身体原因,他被换到后方修养,换的一个指挥是节俭派,等隆得到消息回一线是,局势已 ...
原来是车版的兄弟,
首先,从头到尾我的观点其实就一句话,狐狸的错误在于无视德国和意大利的自身能力,上面我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这跟临阵指挥官是谁,落实到那一次会战全无关系。
相对于古曼,我认为狐狸的战略严管和对元首的领悟力都差,如果要阔转到别的方面来说的话,先要从狐狸出身开始,他本来是元首的亲卫队长,后来开口向要在国防军里面某一个职务,我忘记了是当时的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还是龙态势特勒,只记得其中一人给了元首面子,推荐他去指挥装甲部队,这个记忆有点出入,有本西方的书叫做北非的反叛中也提过他最初指挥的是一个山地师,不管怎么说最后元首给了他一堆一号和二号,他自身战术层次很高,不过一个弱点是,他从没有在德国的军事体系中涉及到具体的战略策划,他曾经在一战后做过一段参谋,但是对纸上那套很不上心,以后一直就没再干过,也从来没有进过总参,这使他对德国参谋官们的思想一直都有抵触,从理解到执行没有一处不出现困难的,所以战略上的策划是他的死穴,这直接导致了他没有听元首的指示,在阿拉曼大干了一场,他的想法线条不错,因为只有他意识到了德国在北非已经弱到了只能进攻的地步。但是对于手里的资源,如何将资源发挥到极致,他的这一水平在西方战史中没有一个对他评价高的
从上面讲,元首叫你去北非干什么?去把英国人赶出去吗?打了几个胜仗生出雄心壮志了?忘了元首的本意了?本来叫你去是帮意大利人一把的,运气好的话把力量扎根在北非,说白了就是教你在北非存在,而不是叫你去玩命,结果元首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装甲师 都报销在那了
所以说连元首都在北非看的比狐狸准的多,至少元首早早就确定了非洲军团的性质和作用:
1,牵制盟军在北非的力量而不是去打击。
2,防止盟军在意大利或者希腊登陆。
北非的结局基本证明了狐狸完全是战略坏事型的,他看得更多的是前线和战场而不是全局。他唯一的自传类的东西就是那本战时文件,中讲到就连下属都认为他的战略层次也就是一营旅级眼光,过多的时间都考察前线过于注重局部战事。对大后方的后勤补给的认识连一个科班参谋的水平都达不到。
北非的战例表明的清清楚楚,可惜他亲手操作的战略动作太少,所以战史界也评价的比较单调。
然后再说说刺杀事件,有人说我一口咬定狐狸参与刺杀了,我记得上面我早就说过:不管他有没有参与刺杀。。。。。
下面的话比较难懂,可能是我写的过简单了,从狐狸的儿子来看,狐狸说的话最有份量的不是你那句,而是:活着的希特勒比死的希特勒更危险。他儿子始终认为狐狸没有背叛,不管这是不是一个对父亲人格的肯定,至少他儿子不能从根本上为其平反,平凡的事情要等到真相大白再说。
我的意思是
1,狐狸参与了,结果失败身死,最终政治失败
2,狐狸没参与,但是鲍曼趁机栽赃,结果政治暗斗中倒台身死,最终还是政治失败,毕竟刺杀的是元首这种政治领袖
所以,我之前的那句话
[ 本帖最后由 laohuang 于 2008-8-6 18:0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