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征文1】二战德国之永远的狐狸,永远的隆美尔

43
回复
4717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8-7-19 19:12:43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三)        末路英雄
隆美尔的一生,都是生活在矛盾之中。这也或多或少的促成了他一生的悲剧色彩。

小时候的隆美尔本想成为一名工程师,但是当教师的父亲却让他去参军。他服从了,并且做的比所有人都好。

隆美尔在其军事生涯也表现出这种矛盾性: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个年轻的上尉就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但是他也通过违反命令和不遵守纪律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德国军队曾以“蓝色马克斯”勋章嘉奖占领阿尔卑斯山脉中马塔尤尔山峰的功臣,但攻克这座山峰的隆美尔却一无所得,于是他便抱怨这个勋章的公正性。传记作家雷米说:“埃尔温•隆美尔可能是惟一向这一勋章提出异议的军官。他一生都不能忍受这种委屈。但这也解释了他为什么那么渴望得到承认。”

隆美尔虽然尊敬元首,但他还是拒绝执行希特勒下达的处决令。许多从德国逃出来的政治犯到法国的外国军团中作战,希特勒曾命令隆美尔将非洲军团俘获的这些人就地枪决。但是隆美尔却对这道命令置之不理。尽管隆美尔并不服服贴贴,但希特勒出于利用他的需要,还是在1942年9月将“沙漠之狐”提升为元帅。

隆生于乱世,“伴君如伴虎”的悲剧仍然不可避免的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即使你可以帮他打下半壁江山,可当他感觉到你对他存在哪怕是“莫须有”的威胁时,他也会冲你毫不犹豫的举起屠刀。

他没有参与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刺杀希特勒的前3天,隆美尔还乘坐敞篷车视察诺曼底前线。两架英国喷火式战斗机对他发动突袭。隆美尔跳起来,紧紧抓住了挡风玻璃-----就像在非洲一样。炸弹炸坏了隆美尔的汽车,他从车上滚下来,鲜血直流。副官把这个失去知觉的人拖到担架上:他头颅破裂,面颊骨粉碎,据说他的左眼永远不能再睁开。

刺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后,1944年9月末,希特勒最信任的心腹马丁•鲍曼在从元首大本营发出的一份印有“帝国秘密事务”字样的呈文中报告,隆美尔曾说“暗杀成功后他将领导新政府”。鲍曼诬陷了隆美尔,那些试图在1944年7月20日用炸弹炸死那位独裁者的人和隆美尔一点关系也没有,而几年前,隆美尔对鲍曼的羞辱使他记恨在心。在博尔曼的报告发出几天后,1944年10月14日12点,盖世太保的刽子手把隆美尔在黑尔林根的住所包围起来。一辆大卡车挡在路口。为了防止隆美尔外逃,慕尼黑和斯图加特之间的公路也被封锁了。
    
布格多夫将军和梅塞尔将军把黑色奔驰车开到门前。隆美尔穿上皮大衣,拿起他的元帅权仗,戴上帽子,并习惯性地拿起了房门的备用钥匙。他犹豫了。然后他把钥匙放在儿子曼弗雷德的手里:“也许今天晚上我就死了,这一劫在所难逃……”
  
隆美尔坐在车后座的右边,车门被关上,奔驰车开动了。驶出500米后,他们停在一个有砾石坑的小树林里。  

后来司机回忆说:“我看到隆美尔坐在汽车后座上,显然生命垂危。他毫无知觉地瘫倒,抽噎着……他嘴里还残留着氰化钾。”

连希特勒也不敢像对待“7•20密谋者”那样,到人民法院控告、绞死这位最高勇敢荣誉勋章的获得者。希特勒虚伪地向隆美尔的遗孀表示哀悼,并为隆美尔安排了国葬。陆军元帅格尔德•冯•伦德泰特在悼词中高度评价道:“他的心属于元首。”

让一个军事天才在战争期间因为非战争因素而死,这是德意志的耻辱,也是德军的耻辱。这样的统帅注定要失败,这样的政权从这一刻起脑门上已经被写下了“灭亡”两个字。。。
  



(四)        八方评价

从政治角度来说,隆美尔也是法西斯的帮凶之一。而从军事角度来看,隆美尔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隆美尔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行。他是法西斯阵营的,可没有搞种族歧视,而且珍惜士兵生命,不惜违抗上司。隆美尔是个矛盾体。作为一名将领,他智勇双全、进攻凶猛、永往直前、坚韧不拔。虽然处在纳粹党魁希特勒的领导之下,隆美尔在战争时期惊人地保持着人道主义精神和骑士风范。在北非,他配给给盟军俘虏的食品、水、医疗待遇和德国士兵是一样的,对犹太人俘虏也是同样平等的待遇。隆美尔是个完美的职业军人。盟军评价他时已经把他和纳粹德国的无情占领截然分开。

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令人惊叹的军事造诣,使他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柏林宣布隆死亡的消息发出后,美国著名的<<时代>>周刊专门刊发了关于他的文章,在文中,隆帅被评价为"军事历史上的英雄".后来,世界各大媒体专门开辟了关于他个人的专栏.本来,二战中轴心国某个将军的具体名字很少见诸于同盟国的媒体,报道时候,都是用抽象的词语,德国军队攻占了.....,德国人俘虏了......,象以隆帅名字开辟专栏的情况,非常罕见.隆的军事指挥天才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同盟国的军事评论员、同盟国的媒体,他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交战双方的传奇人物。

<<纽约时报>>也在1944年10月17日继续评论隆帅之死,摘录一段:

DEATH OF ROMMEL  
October 17, 1944, Tuesday(1944年10月17日,星期三)

No other German commander in this war appealed to the imagination of his enemies as Field Marshal Rommel did. One fact they never denied was his capable generalship.Beginning as far back as 1936 he trained the later famous Africa Corps for tropical service, literally in hot-houses in which North Africa's worst conditions were artificially reproduced.

大意是说:在这场战争中,没有哪一位德军指挥官能象隆美尔元帅那样吸引着他的敌人、唤起他们的想象。他的敌人永远不会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他的指挥才能。早在1936年,他就在人工建造的仿北非恶劣环境的温室内,训练后来那闻名于世的非洲军团。

从战争时期同盟国媒体对隆美尔大量的报道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即"英国人吹捧隆美尔是掩盖自己无能"那种观点是毫无道理、站不住脚的。利德哈特也曾经说过:隆美尔占据了他对手想象的空间和生命的大部,他们对他“如醉如痴”。一些人所共之的事实也可以看出:丘吉尔在国会公开赞美隆美尔、在回忆录里承认他比英国指挥官高明;奥金莱克专门下令,不要提隆美尔的名字,而只能说德国人、敌人来替代,否则会动摇军心、影响士气;英国士兵用“象隆美尔一样伟大”来赞扬有杰出表现的战友;蒙哥马利挂隆帅的画象,对之沉思默想;巴顿梦想和隆美尔交手以证明自己真正的能力,从这些都可以看出,隆帅的魅力是自发的,而非人为的。事实上,纳粹宣传机器还大肆吹捧另一个德国英雄,但他远不如隆美尔出名,估计现在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就是“天然”和“人造”的区别。隆帅生前殊荣,死后魔力不减,这与他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分不开。

另外提一点:1998年,美国总统性丑闻曝光。年底,克林顿遭到弹劾的危险。为转移国内民众视线,美国于1998年12月17日凌晨,突然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动大规模空中军事打击。这次为挽救总统威望的行动,代号为“沙漠之狐”。作为政治家的克林顿很善于利用民众的心理,所以,克林顿精心策划,搞了这次突袭,推出“沙漠之狐”作为他的形象代言人。由此可见,隆美尔在美国人心目中良好的地位和形象是根深蒂固的,这 决不是英国人为掩盖自己无能而宣传的结果。

隆帅的第一个传记作者是Desmond Young,当过隆帅的俘虏,是英军奥金莱克的部下,作为一个英国军官,他对隆帅的崇拜可以说是疯狂,在他心目中,隆帅是他仰慕的史诗般的英雄,他用事实说明,在沙漠战役中,隆帅的表现是最杰出的.相反,他对蒙哥马利的"才华"不以为然,认为蒙哥马利的胜利完全是建立在数量和装备上的.Desmond Young关于隆帅的传记写好后,还专门请英军原中东区总司令奥金莱克作序,在序言里,奥金莱克坦言,他对隆美尔的尊敬大过敌意.作为一个将军,他的指挥艺术和武德精神能让敌人折服的,在历史上很罕见,在二战名将中,唯隆美尔一人.

希特勒:“告诉隆美尔,我钦佩他!”
丘吉尔曾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撕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丘吉尔对议会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优秀的军人!”

下面还有几段欧美历史学家对隆的评价

“机智狡猾、骑士风范、战无不胜“
“隆美尔是个矛盾体。作为一名将领,他智勇双全、进攻凶猛、永往直前、坚韧不拔。虽然处在纳粹党魁希特勒的领导之下,隆美尔在战争时期惊人地保持着人道主义精神和骑士风范。在北非,他配给给盟军俘虏的食品、水、医疗待遇和德国士兵是一样的,对犹太人俘虏也是同样平等的待遇。”

“隆美尔是个完美的职业军人。盟军评价他时已经把他和纳粹德国的无情占领截然分开。在1941年之前,英国报纸还没有怎么提到隆美尔的名字。但1941后 隆美尔在北非取得一系列胜利后,他的名字频繁地出现在英国报纸上。在英国人看来,隆美尔总是在出现在最令人难以预料的地方,率领着一支数量装备都占绝对弱 势的军队,永往直前。而且他似乎总是能逃避四周的炮弹袭击,就这样赢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隆美尔总是坚守在最前线,而不是躲在安全的后方指挥部。他时时刻刻都注意着敌人的动静,随时都可能发现敌人的弱点而给予致命的打击。一些士兵说,隆美尔在哪里,战斗就会在哪里打响。由于他总是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他可以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变动作战计划。他灵活善变,智胜敌军。很多人都认为隆美尔在战场上具 有第六感。这种神秘的第六感使他能预先知道敌人的动静。”

“隆美尔经常会激怒同僚,因为他经常突然改变命令,有时做法也不外交化。但是他的部下也敬畏他。他同士兵交谈,大家也可以看到他同士兵们一样地吃饭、睡 觉、冒着生命危险。因此,大家也就领教了他的喜怒无常、不耐心、硬邦邦的命令、火爆的坏脾气、不愿意承认错误的任性态度、严厉苛刻的检查、古怪而反复无常 的决定。他的部下的要求极其高,但是大家都明白,他要别人做到的,他自己会首先做到。他从不命令别人去做他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当部下成功完成任务时,他会 及时给予赞赏。”

“隆美尔三十年的指挥官生涯造就他冷静而富逻辑性的头脑。他写作清晰流利,似乎表明他杰出的指挥才能是建立在他的直觉上,而不是建立在他的智慧上。”

  还有个很流行的说法:隆是“战术巨人,战略矮子”,我不敢苟同。很多想法已经在别的军友的帖子里阐述,不再一一重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讨论


[ 本帖最后由 rosyhorse 于 2008-7-19 20:27 编辑 ]
2008-7-19 19:13: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五) 照片集锦


xinsrc_25205020913449712298934.jpg
隆美尔和意大利北非战场指挥官加利波第将军


xinsrc_3320402211556547840922.jpg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隆美尔



xinsrc_3420402211556358507423.jpg
隆美尔和部属在一起



xinsrc_08205021709596161003123.jpg
人称“沙漠之狐”的德军将领隆美尔,在非洲同英军作战中多次获胜, 1942年6月被希特勒擢升为陆军元帅



xinsrc_31204022115567041403021.jpg
青年时的隆美尔同他的姐姐在一起




[ 本帖最后由 rosyhorse 于 2008-7-21 18:39 编辑 ]
2008-7-19 19:14: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xinsrc_3320402211556547840922.jpg
隆美尔在他的指挥车上


xinsrc_3420402211556358507423.jpg
隆美尔在前线


xinsrc_08205021709596161003123.jpg
阿拉曼战役时的隆美尔


xinsrc_25205020913449712298934.jpg
隆美尔晋见希特勒


xinsrc_31204022115567041403021.jpg
隆美尔在检阅部队
2008-7-19 19:23:2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xinsrc_3320402211556547840922.jpg
在法国遇空袭受重伤

xinsrc_3420402211556358507423.jpg
因卷入刺杀希特勒的事件,而被迫自杀


xinsrc_08205021709596161003123.jpg
隆美尔死后享受国葬待遇,图为希特勒送的花圈


xinsrc_25205020913449712298934.jpg
刚刚参军时的隆美尔


xinsrc_31204022115567041403021.jpg
隆美尔在指挥战斗
2008-7-19 19:25: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5630887_l.jpg
电影里的“隆美尔”:没有经过战火的洗礼缺少军人那种刚毅、内敛.


bbeddf.jpg
在家中,气定神闲



mcpic276.jpg
元帅的签名照


rommel.jpg
一张作战图



rommel2.jpg
在墓地的葬礼

[ 本帖最后由 rosyhorse 于 2008-7-21 18:47 编辑 ]
2008-7-19 19:26:1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5630887_l.jpg
他要是在英国军队服役,至多是个中尉



bbeddf.jpg
爱护士兵的将军 ,靠虎威和狐计来作战 ,绝不用人海战术成就自己的威名


mcpic276.jpg
元帅的一举一动都能感动沙场拼杀的将士



rommel2.jpg
"仁慈的元帅
善待俘虏
武德感动了他的敌人
他是一个宽厚的纳粹分子"
一个英国作家这么形容他在他敌人心中的形象


rommel.jpg
名将的气质与生俱来

谁说元帅没有装甲作战的经验?

他是二战中装甲兵工程的天才将领

一上战场就脱颖而出

不是依附对手的名气,

而是靠自己的天才

成为一颗军事巨星

[ 本帖最后由 rosyhorse 于 2008-7-21 18:51 编辑 ]
2008-7-19 19:26: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5630887_l.jpg
巡视中......


bbeddf.jpg
接受采访


mcpic276.jpg
隆帅给妻子的亲笔信



rommel2.jpg
向第三帝国的英雄伸出双臂、敞开心扉、高谈阔论
历史将两位不平凡的人物聚焦在一起......


rommel.jpg
阿拉曼作战图
看看魔鬼花园啥模样?

[ 本帖最后由 rosyhorse 于 2008-7-21 18:55 编辑 ]
2008-7-19 19:26: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5630887_l.jpg
中国军迷画的隆美尔


bbeddf.jpg
刚到非洲时的隆美尔显得很担忧


mcpic276.jpg
隆美尔在利比亚时与部下观察地图


rommel2.jpg
千里大撤退时隆美尔无奈的望了望身后的埃及


rommel.jpg
隆美尔参与士兵的联欢

[ 本帖最后由 rosyhorse 于 2008-7-21 19:17 编辑 ]
2008-7-19 19:27:0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他是一个将才,却不是一个政治家.
2008-7-20 00:53: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47岁晋升少将 其实说起来 希特勒在用人方面 有点气魄
古德里安也是年级轻轻就挂上将军衔了
2008-7-20 04:30:2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在二战那种氛围下能善待战俘,有人道主义精神
2008-7-20 08:03: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为什么战后,把战争初期的辉煌都归功与各个将军,元帅
把后期的失败都归罪于无法争辩自杀了的希特勒。
2008-7-20 11:21: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总得有人背黑锅啊。。。政治需要
2008-7-20 12:17:46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13F 的帖子

隆美尔陆军元帅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日耳曼主义狂热的军人,战争之前和初期的隆美尔确实说过“军人要热衷政治,要为政治目标和德意志的荣誉而战”。

但是,隆美尔的言论却是德国军官阶层传统的民族主义情绪、条顿军团军国主义思想,从郫斯麦首相、冯·兴登堡元帅、冯·鲁登道夫元帅身上一脉相承。与希特勒那个巴伐利亚下士的“国家社会主义”歪理截然不同。

所以,虽然大战初期希特勒和国防军军官团在扩军备战的“强国路线”上利益达成了一致,但是军官团对纳粹党组织冲锋队、武装党卫队非常不满,国防军的根本战略诉求是建设一个强大的德国,而不是纳粹主义的千秋帝国,国防军的军官们不能容忍德国被纳粹党不断的拖向毁灭的边缘——德国完全战败被列强肢解,所以才会发动针对希特勒的刺杀行动。从根本上讲,是国防军军官阶层和纳粹党在战争后期的利益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分道扬镳。

隆美尔陆军元帅因为同情刺杀行动,所以被迫成为背黑锅的。
(有人说隆美尔本人也参与了行动,这是没有事实根据的猜测,是不能当作历史资料的)
参与人数 1战斗币 +5 收起 理由
Bluez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战斗币 +5

2008-7-20 13:14:17

使用道具 举报

123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