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法国朋友
近来,谈法国人的帖子不少,怎么讲的都有。我也想说说我的一位法国朋友S。此君来自中部,从巴黎一所名校毕业后,在大学教数学。依有些人的看法,S是那种务虚不务实的家伙,因为生活中,他好象对诗歌和酒比对数学更有兴趣。
先说诗,S固执的认为读诗最好要读原文,不得已才看翻译。这点小道理你我都懂,可S绝就绝在尽心去作。德,英文不说,又自学了意大利,希腊,捷克,突耳其,蒙古等语言,当然还有汉语。我和有的朋友不只一次问过S,怎能要学这么多外语,他总是笑答喜欢而已。不敢逛言,他对汉语诗,词了解之深广,至少让我这类非文科出身的中国人汗颜。S崇拜的诗人众多,但最为仰慕的是魏晋时代那帮清流,其中尤以陶渊明为甚。他说魏晋差不多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可偏偏出了那么多个性鲜明,才华横溢的人物。陶渊明一怒砸了饭碗,回家种菊赋诗,追求自由的人生,且仅以一篇美文,几首小诗就流芳千古,更让他感叹。一次,我说中国不少学者都批评那些人清谈误国,S听了摇头苦笑,不再答,陷入沉思,一幅生不逢时,惋惜没能稽康,陶渊明喝一杯的样子。最近听说S又要学希伯莱语了,真是的,“依有涯逐无涯”,累不累?但总不能说他有精神病吧。
再谈酒。要说S是只高卢鸡,也是比较老实一类的,鲜与人争。可唯在酒上,喜欢叫真。你说FG足球没戏,大菜难吃,某总统狗屁,可以。但说FG酒不好喝,比骂数学家是呆子还让他难受,那可不行!不行怎么办,喝一杯。和S喝酒,可谓幸事。不单是他能按着酒系作出一桌好菜,不输名厨;更主要的是S有好酒窖。对我那儿简直成了圣地。初次进去时,真吓了一跳,四周架上足有八九百瓶酒,均按类型,年份,产地摆着。在酒窖喝酒,温度很低,炎夏也要披件厚衣。大家就随便坐在空酒箱上,菜省掉,仅备两三样配酒的奶酪,但S对杯子要求甚高,用的全是那种薄薄的无边棱的精品。为何?这里的奥妙,暂且不说。S主张越是不会喝酒的越要喝好酒,这样才能懂不会喝与不喜欢喝的区别。所以对我这样爱牛饮老弟,也舍得出手。他请品酒似乎比作学问还严肃,一般采取三种方式:同样的系列,不同的年份;不同的系列,同样的年份;干,半干,甜酒渐进着喝。在解释酒时S喜欢用“色调”,“圆韵”,“冷淡”,“浑厚”等字眼,很象“诗品”,让他这么调教了几次,还真悟出点名堂。有时喝到兴处,他也会冒出一句“我们是酒友,不是酒肉朋友,肉食者鄙”等等。鬼知道从那儿学来的,不过到挺对我的心思。
这就是我的法国朋友S。当然他身上也有其生活圈子里的一些“臭毛病”, 比如喜读书听音乐,从不看电视;对政治一贯持怀疑和批评的态度;爱旅行(去过N次中国),还是背包族,专去那些游客稀少,民俗纯扑的地方;身在高等学府,却不惜浪费时光在家烤面包,做装修;更逗的是还在院子里养了两只母鸡,原来也有一只正牌高卢雄鸡,一妻一妾,活的挺潇洒,不想不会谦虚,清晨每每放声鸣唱,引起邻里公愤,最后成了一道好菜。难怪有些LZ总说在法国做人不自由,看来连做鸡也不那么自由,有点扯远了。生活中不能没有朋友,孔子的条件是:“友直,友谅,友多闻,”按他老人家的要求,我的朋友S有过之而无不及。不管你怎么想,我觉得足矣! |
2008-6-29 13:3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