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中外建筑的差异

14
回复
4134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8-5-16 10:31:38

新浪微博达人勋

Problématique :
Quelle est la raison qui réduit la différence entre les architectures européennes et asiatiques. Initialement, ça peut être  causé par la disponibilité des matérieux de construction qui défini la différence façon de construction.  Et l’écart d’architecture redonne une différence cultuelle.
2008-5-16 10:34:5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Motivation personnelle :
Les bâtiments nous couvrent tous les jours, le lieu de travail et le lieu d’habitation. Ils ne nous assurent pas seulement la fonction résidentielle, mais aussi ils sont une signification importante de civilisation. Avoir l’occasion de rencontrer les architectures de divers style, j’essayer d’aller plus loin pour chercher l’origine.

[ 本帖最后由 wangxh321 于 2008-5-16 11:42 编辑 ]
2008-5-16 10:38: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2008-5-16 10:43: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个标题 有点 大。。。
2008-5-16 11:51:1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去查查///
2008-5-16 12:18:1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看看

The original and innovation about regional building
胡 华 李彦广
Hu Hua Li Yanguang
摘 要:地域主义建筑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地域建筑发展阶段及其原生形式的研究,追寻地域建筑在当代社会的创新,探讨当代地域主义建筑发展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地域主义; 建筑 ;原生 ;创新

Abstract: It is a historical process for regional architecture to develop.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veloping phases and original forms of region-al architecture, pursues innovation forms of regional architecture in cur-rent society, and advices possible ways for regional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regionalism, architecture, original,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0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5)03-0058-02
  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在世界上的每一个大城市都有着似曾相识的建筑,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一切都在复制、模拟,到处都是雷同、类似……人类开始怀疑自己,怀疑个性的丢弃,迷失、惊慌、争辩、抨击、排斥充盈着我们的生活。在建筑界,人们开始更多的讨论建筑的地域性,开始研究本地区的传统和文化,人类的地域情怀,是任何力量也割断不了的。
  1 地域建筑的发展阶段
  地域并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这意味着我们一直在探讨的地域问题其实是一个历史性问题,并不仅仅是因为出现了全球化才有地域之分,只是全球化的出现,严重威胁着原有地域差异的消失,这才使人们对于地域的探讨越来越多,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当把地域本身当作一个历史过程来看时,也有必要以历史的眼光来对待地域主义建筑的发展。
   1.1 第一阶段:原始生存时期--原生建筑
  这是指在原始农耕和畜牧业时期人类社会产生的建筑形式。在人类建筑发源之初,几乎所有地区的建筑类型都属于此列,这里不妨将之称为原生建筑。此时采用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完全直接得益于自然界的灵感,建筑与大自然密切相关,没有多少人文因素。获得遮风避雨、抵御伤害的栖息场所是建筑的主要功能。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地区,还存在着原生类建筑,如印第安人的草屋、我国西北地区的窑洞(图1)。
  1.2 第二阶段:农业社会时期———传统建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积累,原生建筑在不断地发展。一方面,在长期对抗自然环境之中的地形、气象、水文和生物等事物的基础上对自然界形成新的界定,衍生出新的定律,如我国的风水观。另一方面,社会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政治、文化结构对地域建筑的布局和形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地域建筑的功能空间在不断衍生。这是地域建筑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不自觉发展的地域主义,该时期的建筑相对于今天不妨称之为传统建筑。如我国现存的故宫、北京四合院民居(图2)都属于此种类型。
  1.3 第三阶段:工业社会时期
  发端于不列颠岛的工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是产业文化兴起、商品经济繁荣的发动机,它为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建筑观念:建筑成为可以大量复制的工业化产品,成为居住的机器。在此形势之下,地域主义建筑逐渐丧失原有的存在地位,不论从内在的文化传统到外在的建筑材料,其存在的意义都遭到巨大的冲击。出于对工业化的抵触情绪,使得传统地域建筑中包含的各种要素成为地域主义建筑师捍卫地域传统的有力武器,他们开始自觉地维护并发展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建筑类型。如赖特、阿尔托等建筑师用传统的、地方的元素来对抗工业化社会的同一、单调和贫乏,期望回归自然,回归传统。
  1.4 第四阶段:信息全球化时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建筑文化的交流日益广泛,给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美国建筑历史学家肯尼斯·弗兰普顿(Kenneth Frampto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批判的地方主义”,可以代表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全球化导致的建筑形式同一化的一种反思。还有学者提出了“广义地域主义”之说,广义地域主义承认各种建筑文化的交流与糅合,承认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地域化使用,以此对地形和气候做出全新的诠释。的确,信息的广泛、快速交流,使世界有趋同的趋势,但各个区域对于当代先进建筑观念理解的差异,及其与当地地域建筑结合方式的不同,必然会导致新的不同于原地域特点的新的地域主义建筑形制。比如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娱乐性建筑、耀眼的霓虹灯(图3),已成为该城市的象征,各种夸张的手法也正成为该地域的特色。
2 对于当代地域建筑发展的思考
地域建筑类型是不应该以好坏的标准来分高下的,因为一种地域建筑总是被一群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期适应着。地域建筑在信息社会发展,一方面是对历史的传承,即立足于原生、传统地域建筑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则是进行创新,创造满足当代原生的内在要求、又符合当代实际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新地域建筑形式。
  2.1 文化与传统的变迁和融合
  要保持地域建筑的特色,首先要保证的是这个地域的文化特色。一个地域之所以与别的地域产生区别,就在于它的特定的文化,这也正是地域文化抵制全球文化的立足点。因此,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建筑师创作的源泉,如传统的空间形式、传统的装饰、色彩、构件等,更重要的是各种传统元素在当代经过种种融合、抽象和嫁接,遭到了变异和重组。如瑞士建筑师M·博塔对各种文化采取了“兼收并蓄、有机融合”的手段,他的许多住宅都设计成“穴状”,采用带有地方特色的砖墙,并借助住宅中实墙和玻璃格子的处理,以隐喻地方传统中的“干粮仓”的形式(图4)。让·努维尔(Jean Nouvel)设计的在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图5-6),采用钢和玻璃等现代建筑材料围合成纯净形体,体现的是现代主义的简洁风格,但其镂空窗扇的伊斯兰图案装饰却道出了浓郁的地域情结。
  2.2 地形与气候的再适应
  地形和气候是地域主义建筑的本源,尤其是原生地域建筑,很大程度就是受到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而形成的。建筑适应地形和气候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是意义非凡的。
  印度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所有的作品都特别重视当地的气候条件,提出形式追随气候的设计理论。他设计的干城章嘉公寓(图7)为一幢高层建筑,将阳台、卫生间、厨房和用人房等各种辅助空间沿外墙布置,使用辅助空间作为隔热体,同时注意自然通风,降低内部主要空间的温度。杨经文的“生物气候地方主义”建筑(图8)则是借鉴马来西亚传统营造方式中的许多做法,如骑楼、平台、双层墙体、通风屋面等,但是完全不采用传统的材料或形式,是建立在新材料、新技术基础上的全新建筑。
  2.3 材料与构造的替代和改进
  地域化的建筑材料及其相应的建造方式也是体现地域特色的主要内容。当代提倡可持续发展,那么原生的建筑材料无疑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工业社会生产的新型建筑材料在性能上又非原生建筑材料所能比拟的,于是原生建的和新型的建筑材料一起存在并各尽所能。如贝聿铭设计的日本京都美浦博物馆(Miho Museum),(图9-10)采用的是日本传统的屋顶样式,使用的却是钢和玻璃,没有采用传统的木材和瓦片,既满足了现代社会对博物馆空间的要求,又传达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3 结语
  其实,某种建筑能在一个区域成为主流,无非是这个建筑是最为经济适用的,同时符合该地区的社会、文化和传统因素。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改变导致地域建筑的改变是必然的。当代的地域主义建筑,应该是创新的地域主义建筑,或者说是进步了的地域主义建筑,应该基本摆脱了地域生存环境对于原生建筑的强限制性,文化习俗对于传统建筑的强束缚性,取而代之的是创造性,是多种文化、技术和环境因素的综合发展过程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曾坚,杨崴.多元拓展与互融共生———“广义地域性建筑”的创新手法探析.建筑学报,2003,(6):10-13
[2] 徐千里.全球化与地域性———一个“现代性”问题.建筑师,
[3] 王冬.乡土建筑的技术范式及其转换.建筑学报,2003,(12):26-27
[4] 陶莉.建筑文化的明天?———全球文化与地域文化.华中建筑,2000(2):1-2
[5] 万书元.新地方主义建筑美学论.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2)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公司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8-5-16 13:11:2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土木工程的发展
李 健
--------------------------------------------------------------------------------

摘 要:在分析土木工程定义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其发展历程,预测了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土木工程; 发展; 建筑

Abstract:Based on the definition and importance of Civil Engineering, the development course is discussed,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is forecasted.

Key words:Civil engineering,development,con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6)01-0044-04
1 引言
土木工程是指房屋、公路、铁路、桥梁、水工、港工、地下等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影响非常明显和重要。土木工程密切关系到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四大基本要素:衣、食、住、行,为人类提供住宅、宾馆、公寓、衣料生产贮藏基地、食品冷库、公路、机场、铁路、港口、码头、厂房、实验室等现代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必要场所空间。
2 土木工程的历史
2.1中国土木工程的历史
远在上古时期,中国古人类就在野处穴居,为了避免野兽侵袭,有巢氏(中国的传说中的巢居的发明者),才教古人离开天然岩洞、构木为巢,居于树上。我国古代土木工程多采用土、石、木等材料建造,建造技术和艺术造型达到当时极高的成就。像长城(图1)、赵州桥(图2)、都江堰(图3)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土木工程的杰作。
2.2 世界土木工程发展历史
在欧洲,大约8000年前已开始采用晒干的砖;凿琢自然石的采用,大约在5000~6000年前;至于在建筑中采用烧制的砖,亦有3000年的历史。世界古代的伟大建筑,以公认的七大奇迹(图4~图10)最为引人注目,它们都建于公元前600年~公元前200年,且均为石材建造,大都用于宗教、军事和航海。且都是建于当时经济和科技非常发达的地区,说明土木工程的发展与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3 土木工程的现状
3.1世界现状
随着19世纪中叶钢材及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开始使用,以及20世纪20年代后期预应力混凝土的制造成功,建造摩天大楼、大跨度建筑和跨海峡1000m以上的大桥成为可能。目前,世界上最高建筑是中国台北的101大厦(图11),总高度为508m,世界前十大高层建筑见表1。近代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使得大跨度房屋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图15和图16为比较典型的优秀奥运会体育场馆。
目前世界跨度最大的悬索桥是日本的东线明石海峡悬索大桥(图17),跨度为1990m;最长的斜拉桥是日本的多多拉桥,桥主跨有890m(图18),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图19)将刷新这一世界纪录。最大跨度的拱桥是中国上海的卢浦大桥(图20),跨度为550m。世界十大悬索桥及斜拉桥分别见表2和表3。
世界高速公路总里程最长的国家为美国,其总长为81105公里。最高的大坝为高285m的瑞士大狄克桑斯坝。最高的电视塔为加拿大高549m的多伦多塔,其次为莫斯科塔,高537m。
3.2 中国现状
回顾20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下面介绍我国的房屋、桥梁、铁路、公路、水利、特种结构等建设情况。
结构工程: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大陆建造了许多高层建筑,目前我国最高的建筑是世界排名第4的上海金茂大厦(图21)。其他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还有深圳的地王大厦(图22)。在特种结构方面,我国有4所电视塔排在世界前十位,其中1995年建成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图23)以468m的高度排在世界第三位。为迎接2008年的奥运会,北京将建设一大批大跨超长建筑,像国家体育场“鸟巢”结构(图24)、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图25)、国家大剧院(图26)等。表1表明,无论在工程结构的改革、建筑功能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采用上及合理组织施工方面,还是在抗震分析和计算机程序应用上及有关抗震控制试验研究上,我国均达国际先进水平。
桥梁工程:我国的桥梁建设发展迅速,取得了辉煌成就。表2及表3表明,我国已进入桥梁工程发达国家之列,且有多座桥梁居世界同类型桥梁中跨度排名之首,广州的丫髻沙大桥(图27)为跨度最大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铁路工程:截至200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路程已达6.87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亚洲之首。铁路朝着城市轻轨和地铁两方面发展。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建造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运营时间仅需4小时。此外,磁悬浮列车(图28)也在发展。
公路建设:到2000年底,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0万公里,20年内增加了35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336公里,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
水利建设:50年间全国兴建大中小水库8.6万座,水库总蓄水量4580亿m3,建设和整修大江大河堤防25万公里,目前防洪工程发挥的经济效益达7000多亿元。在大坝建设方面,我国先后建成了青海龙羊峡大坝、贵州乌江渡大坝、四川二滩大坝等水利水电工程,在建的三峡水电站(图29)总装机容量达1820万千瓦,建成后将超过目前世界上发电量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50%而跃居世界第一。
4 土木工程的未来
地球上可以居住、生活和耕种的土地和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断加快的。因此,人类为了争取生存,土木工程的未来至少向五个方向发展(见图30)。
4.1 向高空延伸
现在人工建筑物最高的为646m的波兰Gabin227kHz长波台钢塔,由15根钢纤绳锚拉。日本拟在东京建造800.7m高的千年塔(图31),它在距海约1.25英里的大海中,将工作、休闲、娱乐、商业、购物等融于一体的抗震竖向城市中,居民可达5万人。中国拟在上海附近的1.6公里宽,200m深的人工岛上建造一栋高1250m的仿生大厦,居民可达10万。印度也提出将投资50亿建造超级摩天大楼(图32),其地上共202层,高达710m。
4.2 向地下发展
1991年在东京召开的城市地下空间国际学术会议通过了《东方宣言》,提出了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建造地下建筑将有效改善城市拥挤、节能和减少噪声污染等优点。日本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大规模开发利用浅层地下空间,到80年代末已开始研究50~100m深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问题。日本1993年开建的东京新丰州地下变电所,将深达地下70m。目前世界上共修建水电站地下厂房约350座,最大的为加拿大的格朗德高级水电站。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六个城市建有地铁,已开通的总长度达215公里;设有140个地铁站,北京地铁长度已达41.6公里。
4.3 向海洋拓宽
为了防止机场噪声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也为了节约使用陆地,2000年8月4日,日本大阪利用18亿立方围海建造的1000m长的关西国际机场(图33)试飞成功。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迪拜的七星大酒店(图34)也建在海上,洪都拉斯将建海上城市型游船,该船将长804.5m,宽228.6m,有28层楼高,船上设有小型喷气式飞机的跑道、医院、旅馆、超市、饭店、理发店和娱乐场等。近些年来,我国在这方面也已取得可喜的成绩,如上海南汇滩围垦成功和崇明东滩围垦成功,最近又在建设黄浦江外滩的拓岸工程。围垦、拓岸工程和建造人工岛有异曲同工之处,为将来像上海这样大的近海城市建造人工岛积累了科技经验和准备力量。
4.4 向沙漠进军
全世界约有13陆地为沙漠,每年约有600万公顷的耕地被侵蚀,这将影响上亿人口的生活。世界未来学会对下世纪初世界十大工程设想之一是将西亚和非洲的沙漠改造成绿洲。改造沙漠首先必须有水,然后才能绿化和改造沙土。现在利比亚沙漠地区已建成一条大型的输水管道,并在班加西建成了一座直径1公里、深16公里的蓄水池用以沙漠灌溉。在缺乏地下水的沙漠地区,国际上正在研究开发使用沙漠地区太阳能淡化海水的可行方案,该方案一旦实施,将会启动近海沙漠地区大规模的建设工程。我国沙漠输水工程试验成功,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长途沙漠输水工程已全线建成试水,顺利地引黄河水入沙漠。我国首条沙漠高速公路——榆靖高速公路已全线动工,其全长116公里。
4.5 向太空迈进
由于近代天文学宇航事业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登月的成功实现,人们发现月球上拥有大量的钛铁矿,在800℃高温下,钛铁矿与氢化物便合成铁、钛、氧和水气,由此可以制造出人类生存必需的氧和水。美国政府已决定在月球上建造月球基地(图35),并通过这个基地进行登陆火星的行动。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1985年发现建造混凝土所需的材料月球上都有,因此可以在月球上制作钢筋混凝土配件装配空间站。预计21世纪50年代以后,空间工业化、空间商业化、空间旅游、外层空间人类化等可能会得到较大的发展。
5 结语
本文暂时只提及了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土木工程的具体细节尚应包括使用功能的发展、结构性能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内容。例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土木工程的使用材料在未来可能会采用污染少、更重复利用的材料,诸如纤维聚合物等;在结构的使用功能上,智能化建筑、仿生建筑将比当今的普通建筑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两种建筑都是功能上以人为本、使用上方面舒适、耗资上既节能又可提高工程利用率;近年来,由于灾害的频繁发生,结构抗灾性能的提高已成为结构发展的首要课题,未来的土木工程可能不仅可以抗震、抗风,甚至可以抗暴、抗海啸、防火、防撞、防辐射等。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将带给土木工程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丁大均,蒋永生.土木工程概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黄梦平,李晋栓. 中国赵州桥[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
[3] 贝伦·加西亚编. 刘伟庆,欧谨译.世界名建筑抗震方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4] 刘西拉.从结构工程学科的演变看传统学科的革新[J].科技导报,1992
[5] Concrete Structure for the Future.Proceedings of IABSE Symposium [J].Paris-Versailles,1987
[6]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编.结构工程科学的未来[J].全国结构工程科学的未来研讨会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6
[7] 沈蒲生. 高层建筑疑难释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8] 王环生等译. 高层建筑进展[M].广州: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1987

作者单位:湖南省人防建筑设计院
2008-5-16 13:11: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北京四合院的伦理功能解读
Pleasure comes from interir,cermony begins outside
———The explanation about ethical function of courtyard houses in Beijing


王乐 Wang Le
摘 要:北京四合院住宅形制与中国传统宗法伦理观念相呼应。用“礼”的哲学世界观阐释四合院住宅中内外有别、尊卑有序、主次分明等空间秩序,发掘和把握四合院住宅的伦理功能。

关键词:北京四合院; 建筑伦理功能; 传统道德; 礼
Abstract:Courtyard houses in Beijing works in concert with the traditional ethical conception in China. We use the philosophic concept about etiquette to explain the order of space, such as distinguish interior and exterior, symmetry and distinguish the main and the subordination. Then we can dig the ethical function of courtyard houses in Beijing.

Key words:courtyard house in Beijing, ethical function of architecture, traditional morality, etiquette

中图分类号:TU-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5)04-0070-02
中国传统建筑“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和国家具有结构方式的相似性。在《荀子·王制》中,荀子指出,人类社会的“群居合一”之道,便在于“明分使群”,即按照礼仪原则,明确每一个体不同的社会等级地位,从而使全部的个体有序组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古代社会,以“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为基本原则,具有血缘关系的众多个人有序的组织为家庭,进而组织为家族,具有地缘关系的众多家族有序的组织为国家。
1 北京四合院概述
中国传统的住宅形式多为院落布局,四合院是过去人们最理想的居住模式(图1),而北京四合院又是四合院住宅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日下旧闻考》中引元人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便是指遍布于京城的四合院(图2)。北京四合院住宅布局讲究尺度与空间,中轴对称,房舍、院落在整齐中见变化,于简朴中显幽雅,其形制和规模受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严格控制,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逻辑思维轨迹,即把建筑的功用首先理解为协调道德和人伦的各种关系,把建筑视为建立合理社会秩序的工具。
2 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2.1 “礼”的哲学世界观
所谓“礼”,原本不是儒家创造的,而是上古、三代就存在的。狭义的礼,主要是指约定俗成的仪轨活动方式,而广义的礼则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以政治、人伦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古礼致用的核心是家与国的统一,其内在的关系就是政治伦理与社会伦理的统一,其外在的形式则是以社会礼仪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反映在建筑上,以追求全面和谐为目标,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建筑与环境、建筑组体之间全面和谐。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由此,家与国的一切活动都有了可遵循的标准,建筑也形成了共通的空间格局。“家国同构”的根源即在于整个古代社会共有的行为习俗和礼仪系统,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资料纳入“礼”的等级制约,要求“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仪”。(《荀子·王制》)“礼”加诸传统建筑的等级标示功能,被建筑生成观念体系容纳吸收,转化为一整套具有等级标示作用的建筑符号体系,从南北到东西、从住宅到宫殿、从周朝到清代一脉相承,涵盖了城市规划、群体组织、单体设计、内外装修等营建活动的各个方面。
2.2礼乐复合,建筑艺术形式与伦理规范共鸣
古人以“礼”代表关照人的外在行为的公约规范,以“乐”代表关怀人的内在情感的艺术形式。“乐”本是乐曲、乐歌、乐舞的总称,是祭祀礼仪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一开始,“乐”就被置于“礼”的框架之中,对古人而言,制礼作乐本是同时进行的。分而言之,有“礼”有“乐”;合而言之,“礼”中有“乐”,“乐”中有“礼”,礼乐复合,二者既分殊又统一。
《礼记·乐记》曰:“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至则无怨,礼至则无争。”作为规范人类行为的原则体系,礼具有外在的强制性;作为抒发人类情感的艺术体系,乐具有内在的引导性。礼乐复合,使人不仅因外在规范的约束而不争,更因内在情感的作用而无怨。传统文化标举“德音之谓乐”,认为只有符合社会道德观念的普遍情感形式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因而传统文化追求艺术的韵律与社会的生活秩序对照呼应,构建一个相互感应的同构系统,“律大小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礼记·乐记》)建筑艺术也不例外,“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以降上神与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夫妇有所。”(《礼记·礼运》)道出建筑艺术与人际伦常的关联。
3 北京四合院住宅形制体现传统伦理秩序
3.1 区分内外,“门”的枢纽作用
《礼记·内则》曰:“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阍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内则”即家庭内的礼仪原则。《礼记》认为,居家之礼的根本是“谨夫妇”,即规范男与女不同的行为方式。对应与此,住宅营建的原则为“辨内外”,即划分内与外不同的居住空间。这里的“内”与“外”不是基于人的自然性而划分的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着重于遮挡风雨等物质功能;而是基于人的社会性而划分的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着重于人际行为等伦理功能。《礼记·内则》曰:“外内不共井”。“井”在这里既可专指水井及其周围的露天空间,也可泛指人们的室外活动空间。“不共井”说明“内”与“外”划分的是两个不同的区域,不仅包括建筑室内空间,而且包括室外活动领域。北京四合院对外只有一个街门,不开窗或很少开窗,关起门来自有天地(图3)。
内外空间必须分开,可开可闭的“门”便成为其间的联系枢纽,它既是内外空间转换的枢纽,也是伦理行为变换的场所,因而被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门最初源于自然防卫需要,逐渐地,礼乐文化赋予门的伦理防卫功能。传统院落住宅在前院和后院之间设置中门,中门就是男性空间和女性空间之间的枢纽,及至明清,大户人家对于出入中门都有严格的规定(图4)。
四合院中最突出强调的门为宅门(图5)和垂花门,一般通过尺度的增减和倒座、游廊的陪衬作用来突显它们。其中,设置在中轴线上,前院和中院之间的垂花门是界分内外、引导秩序的重要枢纽,外客只能在前院等候或停留,非请勿入。此外,在四合院的大门正对街一侧设影壁,入门正对又一影壁,再左转才入前院,这一组门的序列成为内外之间的转换,为人在内外不同空间之间流动提供了很好的心理过渡。因为“男女有别”,“内外有别”是整个古代社会共同的行为习俗,那么严格区分内外自然成为合院式住宅共有的空间格局。
3.2 区分主从、尊卑分明,单体建筑组合的伦理秩序
《黄帝宅经》中记载:“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夫博物明贤未能悟斯道也。”明确了建筑既满足个人的生理需要,又符合社会伦理秩序。古代社会强调敬宗收族,聚族而居。传统建筑中,庭院四周的单体建筑分为“堂”、“门”、“廊”三个不同等级,以相应的建筑、形式、数量、方位体现出来,其中每间居室不仅满足使用者的生活需要,更代表使用者在家庭中的身份地位,外客也能通过住处来判断各家庭成员的长幼关系。
由于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社会现实,在一个家庭中,以家长为核心与其他人等按照亲疏关系构成了一个平面展开的人际关系网络。北京四合院中正房朝向最好,最适合人居住,但往往将会客、祭祀厅堂设在这里,它是全宅中地位最高者,因而在台基、柱高、进深、举折诸方面都占着绝对优势,体量最大,最显赫(图6);其它厢房、耳房、后罩房,都按不同的等级,构成不同的高度和体量;大门高于倒座房,垂花门高于游廊,使得这两道门也得到了充分的突出。整个四合院中轴对称,尊卑等级分明,成为礼法制度和伦理规范的具体表现。在这样一个系统中,主从区别特别明确,个别建筑只有在主体建筑的参照下才会明白它的地位和价值。
3.3 区分政治地位,建筑装饰、符号的象征作用
《荀子·富国》曰:“故为之雕琢刻镂,黼黻文章,使足以辨贵贱而已,不求其观;……为之宫室台榭,使足以避燥湿、养德、辨轻重而已,不求其外。”荀子指出,人们在各种器具上雕刻图案,在礼服上描绘花纹,构筑宫室台榭,并不是满足人们奢侈的欲望,而是为了彰显人的社会等级。那么物质生活资料除了原本具有的自然功能“养”———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之外,又被赋予了社会功能“别”———标示人的社会地位。
在北京四合院中,大门、影壁、垂花门、游廊都具有彰显身份的象征作用(图7、8)。标示作用最明显的莫过于宅门。大门分为屋宇式和墙垣式两种,前者等级高,其中又有王府大门和一般贵族的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的区别。门的高度、宽度、门扇位置以及雕饰华丽程度都按等级区分开来,避免僭越。“门”在这里成为一个符号,以建筑语言的方式传达社会关系。此外,室内装饰摆设的豪华程度也对应着主人的政治地位。
对于物质资料的标示功能,西方现代建筑人类学家拉普卜特的观点与华夏先哲如出一辙。在《建成环境的意义》中,A·拉普卜特(Amos Rapoport)指出,“在所有的文化中,物质对象和人工物都被用来(通过其一些形式和非语言表达)组织社会联系;而且编码于人工物中的信息,被用作社会标志,并用做人际交流的必然组织。”因而,建筑(建成环境)是一个人际交流系统,建成环境的意义是以非语言表达的方式,如与人类行为习俗相对应的空间布置、建筑符号等,为人类感知。
结语
北京四合院俨然是一个“家天下”,对称平衡、严分内外、层次井然的家族结构,它不但是我国传统民居的典型,而且被广泛运用于宫殿、官衙、佛寺、道观、寺庙乃至陵寝,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群中的基本空间模式。伦理秩序在这里既是人际关系的组织原则,也是建筑关系的组织原则,使建筑艺术与伦理规范得以整合,礼乐复合,家国同构。
参考文献:
[1] 杨天宇.礼记译注(上、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 张觉.荀子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3] 彭晋媛.传统建筑的人伦规模刍议.福建建筑.2002年增刊:P12-13。
[4] <美> A·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黄兰谷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5] 李允.华夏意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08-5-16 13:12: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何以愤怒?——与建筑大师彭培根对话

本刊特约记者 王文清 摄影:刘刚 图片提供:大地建筑事务所(国际)
中图:TU-91 文献E 文章编号:1008-0422(2005)04-0001-03
我为什么要呼喊?因为我愤怒?我为什么会愤怒?因为我爱这块土地!
为建筑界乃至公众所认识的建筑大师彭培根相比之下更像一个坚韧的斗士。在反对国家大剧院、北京奥运会主体场馆、CCTV新大楼设计方案的“战斗”中,加拿大籍建筑大师、清华大学教授彭培根每次都是冲在最前面的专家学者之一。
老革命家陶铸的女儿、中国市长协会秘书长陶斯亮女士是这样评价她的老朋友彭培根的“他很像那位古道热肠的、一心替天行道的极为执着地与风车进行搏斗的古代武士唐·吉柯德,我先生就戏称他为‘彭·吉柯德’!”
彭培根教授祖籍长沙,虽然是在台湾成长,并长时间工作定居在国外,但湖南人的“辣椒性格”却是异常鲜明。犀利、爽朗、热诚的彭培根像火一样,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趁他回长沙扫墓讲学之机,本刊记者与这位敢于直言,对祖国有着炽热感情的建筑大师进行了深入地对话。
“掀掉臭蛋的顶!”
“现在我主张把它掀掉,那一块地方最好建成绿地或公园!”虽然倍受争议的国家大剧院不顾140多位院士和114名知名建筑师的两份联名反对,还是“生米做成了熟饭”,但彭培根等专家学a者仍旧坚持着他们的行动。
“北京奥运会主场馆的大鸟巢的顶已经被掀掉了,我们下一步将联合起来把国家大剧院的顶掀掉”。
有着巨大的穹顶的国家大剧院,彭培根称之为“外太空掉下来的杂种和臭蛋”。因为这个大顶,观众厅等必须安排在地面下的7至10m处,彭培根说有情况时尽管也有逃生之路,但要跑250m,比从地面直接逃生要慢好十几倍的时间。紧急情况分秒必争,有时仅差一分钟就可能要人的命。国家大剧院四周的水面也存在安全隐患,“万一来个三四级的地震,水下的玻璃通道震裂,地下的六七千观众都要从水里钻出来才能逃生,万一有失误、没有任何人能负得起责任。更为明显的是这个建筑完全破坏了它周边的文化和视觉环境,与古都北京的文化传统格格不入。”
在彭培根看来,大型的公共建筑不能把一个新试验品直接拿来就用,这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定要从小到大,多次论证多次改进,确实非常安全了,才能拿来用。2008北京奥运主体育馆“鸟巢”以及国家大剧院都应这样。
随着2004年5月23日安德鲁在法国设计的戴高乐机场候机厅突然发生坍塌,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的安全性再一次被各方密切关注。彭培根作为5年前最强烈反对安德鲁设计方案的建筑学专家之一,又一次站到了质疑和抨击的最前线。
“国家大剧院为什么在包括周干峙两院院士在内这么多建筑学家的反对声中仍能建起来,等我70岁写《神州三十年—酸甜苦辣》的时候,会揭露一些内幕。”但他说那个决定和中央领导人无关,是中层次的人员黑箱操作的结果。彭培根,就是这样的不屈不挠。
“应该被绞死的建筑师”
“妖魔鬼怪张牙舞爪,穿着舞台表演的服装上街”,彭培根这样形容目前在国内日益泛滥的、追新变态的、所谓“最新颖的现代建筑”。
彭培根对某些严重脱离中国文化和经济现实的建筑设计可谓是恨之入骨。他认为国内一些大城市已经成为国外建筑师“炫耀想象和技巧”的试验田。出于某些外国建筑师对中国文化的轻蔑和破坏,彭培根感性地诅咒:“应该把他们枪毙!”
在这一点上彭培根和法国建筑师兼记者特莱蒂亚克(P. Tretiack)有着共同的志趣。特莱蒂亚克写了《应当绞死建筑师吗?》一书,翻开第一页就回答:“当然应当!”还有一位名叫佩纳克(D. Pennac)的记者甚至觉得用绳子绞还不解恨,进一步要求应该用断头机砍掉建筑师里面的头!
因为全法国的普通民众对近20年来出现的“现代建筑”怨声载道,怀有一种“仇恨”:“法国人恼恨这些建筑。”
彭培根笑言:现在害怕被绞死的建筑师都跑到中国来了。
“我们反对这些设计,是因为其中有许多设计使用上的不合理,违背建筑的基本规律,甚至有悖于基本的科学常识。这是建筑学上最佳的反面教材!选设计不能单纯追求视觉刺激,语不惊人死不休,以为另类、新颖就是美。这些所谓的‘新建筑’不管从材料上,还是从设计理念上来说,都没有什么创新可言,而且有安全上的隐患,它们严重地违背了中央对基本建设要求的原则、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和文化传统并且影响了中国的区域性文化特色和传统的人文景观”。
“这些建筑师在他们自己的国家,要设计这类‘时装表演’的建筑,是绝对‘没门’的;因为这种设计通不过在‘可持续发展’、节能和比较经济方法下的预算审计。所以,有位得到了几十个亿造价(后来再追加近一倍)大楼设计权的欧洲建筑师,在喝得半醉的情况下,得意忘形地说到:‘在中国拿一栋这种天才设计的大楼,要比栽棵葱还容易。在欧美国家是Impossible! 的’…”
建筑,请你回归本原
“建筑应该回归它本来的功能了!”此刻的彭培根已经平静了下来。
什么是好的建筑?彭培根认为“一个好的建筑应该是反映当代人类文化成果、创造明日更好生活环境的,它是科学、哲学及艺术的综合结晶”。按照老子看万物的相对哲学观点来看建筑,它也是一把两面有刃的剑。因此,以上的定义是此剑的正面;而它的反面,虽也能“反映当代人类文化成果”,但它反映的只是这个成果负作用的一面。它不但不会“创造明日更好生活环境”,反而会破坏环境。
自从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权被安德鲁不明不白地“拿走”之后,中国建筑市场刮起一阵狂风,大家一窝蜂地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视觉刺激”,以为“另类”、“新颖”就是美了。
彭培根对周恩来总理在建筑方面的观点推崇倍至。周总理曾说中国的建筑要:“经济、实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追求美观”。大家要知道:20多年“to Basic”(即回到重视基本功能)的建筑,其实这就是中国艺术哲学里的:“大音希声”和“大美无形”的理念。彭培根请大家不要忘记——现代建筑(包括后现代)的金科玉律是:“Form Follows Function”(即:型随功能而生)。时装表演的服装不能穿来上班啊!
彭培根认为,建筑师在西方社会传统中,一直都是推进文化的先驱者之一,也是被社会承认的城市面貌和灵魂的塑造者,也是最具像的文化工程师。但是,不要忘了:文化带头人带错了路,那就会给城市面貌和文化带来灾难。
他强调大音希声,大美无言,一流的创作一定要有原创风格。“很多艺术家都是把中国文化中最原始、最地道的东西与现代的西方文明扣其两端而精揉之,这样的设计才会有生命力。例如,香港和北京的中国银行,尽管视觉上没有那么刺激和另类,它仍然是长安街上最大气的楼。中科院图书馆,香山饭店、崇文门的新世界中心以及西长安街的电力调度中心等,既融合了现代文明,又相当成功地渗透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神韵。”
“上海的金茂大厦,吸收了中国塔建筑的神韵,又有竹节的挺拔姿态,可以说是具备了神韵,也是中西结合的典范之作。做不到神似,做到形似也还说得过去,至少比照抄西方的要好得多,北京西站就是一个例子。出了北京西站,人家马上可以知道这里是中国。”
彭培根分析:“现在我们国家整个文化的基础比较浅,人们的视觉经不起冲击,一看特别新奇就觉得是好东西。实际很多人中国文化的根基浅,对西方文化了解也不深,所以就会选择一些妖魔鬼怪的东西。”
反对建筑上的奢侈浪费
“我们国家比较有钱了,虽说我们还不是暴发户,但比较有钱了就有了暴发户心态,希望要建就建世界最高的,要建就建最新的。世界第一高楼在马来西亚建成的时候,谁会认为马来西亚是最富的国家?”
彭培根认为中国的建筑一定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由于能源、资源上的制约,我们还没有资格在建筑上奢侈浪费。
彭培根强调,他与一些著名建筑师和学者对某些“现代建筑设计”进行反对,并不是因为它们是外国建筑师的设计,更不是文化和风格之争,而实际是科学和不科学的设计之争,是建筑需要讲求功能合理、经济节约(已非一般意义的节约)还是脱离中国实际、更无视于UIA(国际建协)过去二十多年来,五次大会宣言的大声疾呼(注:呼吁发展中的国家,要尽力保持他们的区域性文化特色,即Regional Culture Identity)
以超高层建筑为例,彭培根指出,老一辈建筑家早就呼吁反对建超高层建筑,安全就是其中一个因素。超过100米高的建筑,就会发生摇晃;而在里面工作的人常会感到眩晕。另外,动不动就争世界第一其实多少有一种夸张的、虚荣的心理———只图眼睛好看,而不计是否实用。高层建筑成本高,管理费用更加不菲,上海的金茂大厦一天的运行费用是100万元;楼层高了,上下自然不便。欧洲的建筑很少有高层的,多数是8层—12层的“多层高密度”式建筑,既经济又安全,人居住着又很适意,这是建筑发展的趋势。即使遭遇撞击或者其它灾害,损失也是很小的,不会一下子就伤亡几千人、几万人。
仍以国家大剧院为例,彭培根认为在北京这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为了国家大剧院人为制造大面积的水面就是一种不经济的行为,专家测算国家大剧院使用之后能耗将相当之高,对于一个能源紧张的城市无疑是奢侈的开支。彭培根预测这个超级浪费能源的代表,建成后可能面临用不起的尴尬。
首先做好一碗阳春面
“连一碗阳春面都做不好的厨师至少不能是一个好的厨师,盖不好住宅的建筑师肯定不是一个好的建筑师。” 2003年竣工的“山水芙蓉”住宅区是长沙20多年以来,规模最大、卖得最好,同时又是物美价廉的房地产项目。彭被聘这个项目的开发者-愿景公司的顾问总建筑师。
彭培根常跟自己的学生讲,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建筑师如果不能够把住宅做好的话,自己将有愧于这个职业,更别想让民众称你为人民的建筑师。有的学生,好高骛远,一心想当大师,想出国,从心里看不起住宅。彭培根对他讲,如果住宅这些具体的东西都做不好,就没有资格在中国当建筑师,而要把一般的住宅做好,你要对广大的市民、工薪阶层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再加上对设计科技的熟知就能把住宅做好。
虽然,中旅大厦、钓鱼台国际会议中心(竞赛第一名)、燕莎中心(部分)、厦门总体规划、北京MALL和广州新机场等椽笔大作为彭培根赢来了美誉,但他服务平民、关爱农民的思想没有变。1985年,他为自己创办的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建筑师事务所取名大地,为自己取笔名心农,就确定了他服务民生的定位。1986年彭培根创办了“大地乡村建筑发展基金会”,为乡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培训农村“赤脚建筑师”。这个基金至今已为全国边、远、穷地区捐献了209万元人民币;彭培根用这基金做了73个支援项目。
首先来做好一碗阳春面吧,这是彭培根给年轻建筑师的告诫。做好住宅,让普通老百姓住得更舒适,对于中国的建筑师来说也许更有意义。
2008-5-16 13:12: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议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在住宅设计中的传承
To discuss the inheritance of local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ulture of Lingnan in residential design


黄建军 Huang Jianjun
摘 要:岭南自古便是中、西文明交流的窗口。在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融汇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建筑文化,从而产生融合中西两种建筑风格的岭南民居建筑。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传统岭南建筑文脉的失落,便产生了在住宅设计中岭南建筑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岭南传统建筑文化; 岭南建筑; 文脉; 传承

Abstract:Lingnan is a communicating window of the Chinese and west civilization from the old. It is an unique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 syncretizing the two different culture that comes into being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which syncretized the two different architecture style. Because of the losing context of the traditional Lingnan architecture in the society modernization, we need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how to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Lingnan architecture in residential design.

Key words: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ulture of Lingnan, Lingnan architecture, context, inheritance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5)04-0046-03
1 岭南传统建筑文化
岭南地处中国南部,泛指我国南方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大致包括闽南、广东、海南和广西桂林以东大部分地区。由于岭南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要道,因而成为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交流的窗口。自汉代以来,海洋给岭南带来商业和开放的优势,使岭南人逐步形成开放革新、兼容并蓄、务实求变的心理,其特点反映在建筑上也是多元性的,建筑的特色表现在平面灵活、形式多样、尊重民俗、讲求实效、顺应自然、与园林绿化有机的结合等。
(1)天人合一。古越人重鬼神的思想深深根植于广东人思想深处。多神崇拜既反应了人们视自然界为生命本体的观念,同时也是人们敬畏大自然的结果,在民居建筑文化中体现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这除了直接导致民居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构成了古代自然生态观的重要来源。“天人合一”的建筑学意义就在于建筑物要适应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顺应自然规律,从而实现“回归自然、回归环境、回归人性”的建筑设计理想。如广府聚落民居,多以“梳式”布局为主,南北排列成行,分别留出“火巷”,成为聚落内的通道。这种布局用地紧凑,通风良好,很适应岭南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
(2)开放兼容。自秦汉以来,岭南文化就处在土著文明与中原文化的交汇融合中,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延续并创新,从而形成了岭南地区既带有中原文化特点,又有百越文化余韵的独特文化形态。又由于广东处南海航运枢纽位置上,假道海洋,使广东较内地更多开放性。特别是近代,海洋成为广东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西风东渐,得海外风气之先。伴随海外交往的不断兴盛,岭南文化又大胆吸收外来的文化,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从而塑造了岭南更为兼容并蓄的文化格局。比如20世纪初期,在岭南各地大量兴起的骑楼建筑就是岭南近代建筑融汇中西建筑文化以解决遮阳与隔热问题的成功尝试,而且形成了岭南建筑的一道特色景观。
(3)经世致用。与中原传统文化重农轻商的观念不同,由于岭南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带自古便是一个商贸比较发达的地区,因而商业文化成为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商品经济的发达铸成岭南人重实效、讲实利的重商务实思想。正是这种“经世致用”的思想使得岭南的建筑、园林、庭园具有务实的品格。比如岭南的传统民居以三间两廊联扩成多进多路的大型院落。与宽敞的北方院落不同的是,岭南民居的庭院都分隔得狭小和紧凑,一是为了争取更多的遮阴面,二是利于院落与房间之间的联系,重视实用功能。
(4)开拓创新。岭南的开放和创新意识是全国闻名的,它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特别是到了近代,岭南文化在提出时代新课题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如城市民居的竹筒屋、沿街骑楼、茶馆就体现出对外来建筑文化的综合创新。又如五六十年代的北园酒家、白云山庄、双溪别墅、矿泉别墅等已表现出“广派”风格。七十年代,广派建筑更是独树一帜,率先打破了全国建筑界忌言创作的局面。从国外引进高层宾馆、玻璃幕墙、花园别墅、自选商场,种种举动一时间为全国所共瞩,开岭南新建筑风气之先,显示了岭南建筑文化锐意新进的态势。
2 独具特色的近代岭南建筑
岭南建筑大体上可以分为广府建筑、客家建筑和潮汕建筑三种风格,我们通常所认识的岭南建筑,其实就是广府建筑,主要包括广州、佛山、肇庆等地区的建筑。
广府建筑的大部分村落都是以“梳式”(亦称“耙齿式”)布局为主,南北排列成行,分别留出“火巷”,成为聚落内的通道。这种布局建筑的朝向、采光、通风良好,适应珠江三角洲的气候,不同于北方为了获得更多的日照而形成松散的布局。对此陆元鼎教授曾经提出:“梳式系统布局的村落虽然密度高、间距小、每家又有围墙,独立成户,封闭性很强,但因户内天井小院起着空间组织作用,故具有外封闭、内开敞的明显特色。同时,这种布局通风良好,用地紧凑,很适应南方的地理气候条件,成为我国南方的一种独特的村落布局系统。”
而“竹筒屋”、“西关大屋”以及茶楼、骑楼,堪称最具广府特色的建筑。
竹筒屋是广州近代传统住宅形式之一。竹筒屋为单开间民居,开间小、进深大,由前至后排列出用天井间隔的众多房所,形似竹筒,所以叫做“竹筒屋”。它一般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是大门和门头厅;中部大厅,内设神楼,单层,较高,厅后为房;后部是厨房和厕所。三部分以天井分隔,巷道联系。靠天井和巷道来解决内部的通风、采光和排水、交通等问题。
西关大屋是过去豪门富商在西关一带营建的大型住宅。这些住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其基本布局是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厅。中轴线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轿厅、正厅、头房、二厅、二房,每厅一进,厅之间以天井相隔。天井上加小屋盖,靠可拉合的高侧窗(水窗)或天窗通风采光。正间两侧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末为厨房。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小庭院。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晒晾、交通、栽种花木等功能。 兼之屋内一般均配置名贵的宣枝或其它红木家具,以及精巧的木雕花饰,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洲窗和槛窗及其独特的布局形式,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
骑楼同样是广府的一大景致。在上世纪初,广州拓宽马路,扩大商业街之际,将西方古典建筑中的券廊等形式与广州传统形式相结合演变而成广州特有的“骑楼”建筑。“骑楼”是在楼房前跨人行道而建,在马路边互相联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可以避风雨、防日晒,人行道以内的店铺也得以荫蔽,便于敞开门面,陈列商品以广招顾客。曾一时风靡全城,形成广州街景的主要特色。
3 失落的文脉
20世纪的中国新建筑,普遍引进了西方建筑的形式、风格、样式和工程技术,也引进了新的设计理念、思维。普适性房屋由于可以大量地、高效率地生产,曾经一度风行世界,中国也兴建了大量这种建筑,这与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膨胀不无关系。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加快住宅工业化和建筑现代化的进程已是中国当代建筑的首要社会责任。现代化的城市是工业文明的产物,这使大量的建筑走向标准化,许多城镇和建筑缺乏地方特色,地方传统建筑文化已经出现断层。
由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矛盾,因而提出了如何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同现代建筑结合起来的课题。梁思成先生等老一辈建筑家将中国建筑史引向了系统的科学研究,但这个课题还不曾解决。经历了30年代的“中国固有形式”、50年代的“民族形式”和后来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时代精神”的探索,前景仍旧不明朗。地方传统建筑文化发展更是步履艰难。中国的民族形式和新建筑的结合一直在困惑中探索-理论既贫乏,实践也不够,几十年的探索似乎无所建树,为什么?
岭南文化勇于创新,岭南派建筑一开始就给人以创新的印象,如早期的北园酒家、白云山庄,后来的高层宾馆、玻璃幕墙、花园别墅、自选商场等等,无不开全国风气之先。可90年代中期以后,岭南新建筑风光不再,沉默中的岭南派几乎已被淡忘。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答案应该在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近代发展出现断层,地方文化在被全民族认识前已经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中走向没落。
近年来,广东楼市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欧陆风”,一时间,美式洋房、北欧风情、法式设计纷纷登陆广东,大有席卷整个楼市之势。这使得复兴岭南建筑文化的道路更加漫长而艰巨,要建造出有岭南特色的建筑,需要建筑师和工程师、业主和开发者的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因为建筑是属于社会的。梁思成先生曾对建筑系毕业生说过:“非得社会对于建筑和建筑师有了认识,建筑不会得到最高的发达。……如社会破除(对建筑的)误解,然后才能有真正的建设,然后才能发挥你们的创造力。”
4 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在当前住宅设计中的传承
虽然将岭南传统建筑文化与当前规模化生产的住宅相结合的理论还很缺乏,但我们还是可以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探索出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可供参考。比如针对岭南地区炎热潮湿的气候特点,可用底层架空的形式来解决潮湿的问题。对于炎热的解决,可用围合式布局来增加遮阴面;设骑楼、入口处的雨棚、开敞的凉廊;采用多样化的遮阳设施等;采用透窗、老虎窗、阁楼、天井等措施来通风;应用现代技术条件设置双层隔热层、屋顶花园、天台植种花木、设凉亭等隔热;另外在立面处理上可用通风花格;在大胆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的同时,与本地天然材料(如麻石勒脚、青砖墙面等)相结合,减少热辐射;以及采用淡雅明快的立面色彩,而门窗、栏杆、檐口等细部可用稍深色调,这样可与自然环境相映生辉,使建筑的面貌具有艺术的感染力等等。
如我们在设计华南碧桂园翠宏台组团某多层住宅(图1)的时候,考虑到岭南文化中亲水喜绿、热爱自然的民俗习惯,将门厅扩大而布置成空中花园,把传统的庭院由室外地面移至室内和空中,不但很好地实现了庭园绿化从室外到室内的延伸,还有利于客厅和餐厅通风换气、采光和降温等室内微气候的调节,改善了居室的居住环境。这同时也体现了岭南“经世务实”的文化思想。
又比如在进行广州凤凰城凤凰苑某别墅(图2、3)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岭南地区通风、隔热、防雨和遮阳的要求,除利用已有的门廊来遮阳外,还在别墅的东西两侧加设平台和敞廊,以达到良好地遮阳和防雨的效果。同时为主要房间争取到良好的朝向,为南北向设置通透的玻璃窗以形成对流的穿堂风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另外,我们还在该别墅顶部加设一通透的作健身和收藏等功能的阁楼层,以获取更好地通风和隔热效果,使阁楼下部的居室获得凉爽的室内环境。该别墅住宅在使用后经住户反映对其良好的通风隔热效果非常满意。
而新近设计推出的其它楼盘中,广州岭南花园(图4)的成功开发带来一股清新、健康的风气。它无论在规划设计、建筑风格、园林景观,还是文化品位等方面都体现了岭南文化特色。结合广东炎热、潮湿的气候特点,岭南花园注意考虑通风、日照、景观等方面的因素,采用了围合院的组团设计。座北朝南的围合院,有利于自然通风,可以形成大面积阴影,符合居民居住心理,达到舒适的空间尺度。小区内除了有骑楼、景门、曲艺台、壁照、镬耳墙等传统岭南建筑常见的配置外,同时还采用灰瓦、白墙的色彩基调,在建筑风格上保持了岭南文化的基本特色。
除岭南花园外,兰亭颖园(图5)的岭南建筑风格也别具一格,园林景致可圈可点,其采用古轴线对称围合式传统设计,以中央水景为主题,荷塘、江水、涌泉、石笋小景、四季花卉点缀其中,将岭南的人文气候描绘得淋漓尽致,岭南文化氛围浓郁。
其他广州老城区文化名盘如南景园、江南玫瑰园等亦大力倡导具有传统岭南文化特色的商业文化、岭南民居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区域本土风情文化、市井文化等等。以及深圳的南山豪庭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意念,以故乡故土的情结,巧妙运用岭南风格的建筑元素,而打造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住区。
5 西风日盛,传承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思考
在外来文化不断侵蚀我们的文化市场形势下,岭南花园等一系列具有岭南建筑文化特色的小区的兴建,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已经成为继承和传播岭南文化的代表。只是这种极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小区还是太少。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一方面要加快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更是要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这个转型期可以说是从鸦片战争后就开始了。鸦片战争后,包括西方建筑文化在内的西方文明的强行输入,改变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开始了近代中国建筑文化的转型。这种转型是漫长而痛苦的,从早期的“中国固有形式”为特征的“传统复兴”的建筑到其后的竹筒屋、沿街骑楼等以及当前楼市的“欧陆风”,一直徘徊在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民族与新潮的“双向潮流”中而难以自拔。
近代岭南建筑文化的转型是古老而封闭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与远渡重洋的西方建筑文化经由规模空前的大冲撞大交流的必然结果。与异质建筑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不但有内心情感的痛楚,也存在着诸多客观困难。但是,一旦真正融合起来,对岭南建筑文化的发展,则是一次更大的飞跃。但是,在整个社会文化没有复归传统的背景中,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重任只能落在建筑师身上。

参考文献:

[1] 陆元鼎、魏彦钧.广东民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 林其标、林燕、赵维稚.住宅人居环境设计.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 周翠玲.传承方式的演进:《岭南建筑志》的实证与分析.探求.2002(2)
[4] 唐孝祥、郭谦.岭南建筑的技术个性与创作哲理.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2(3)
[5] 赵文斌.岭南建筑环境文化.华中建筑.1997(3)
[6] 唐孝祥.近代岭南建筑文化初探.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2(1)
[7] 刘才刚.试论岭南建筑的务实品格.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4(1)
[8] 汤国华.岭南传统建筑的“天人合一”.广州大学学报.2001(5)
[9] 周毅刚、王静.失落的文脉-议岭南建筑文化的传承问题.NEW ARCHITECTURE.2001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碧桂园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2008-5-16 13:12: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钢结构住宅应用分析
Application analysif of steel structure residence


沈黎元 刘建兵 Shen Liyuan Liu Jianbing
摘 要:本文论述了钢结构住宅的特点,介绍钢结构在住宅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我国发展钢结构住宅应解决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住宅,轻钢结构,造价

Abstract:First, the features of steel structure hous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eel structure in dwelling constr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s present; finally the problems requiring further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housing, lightweight steel structure, cost of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5)04-0061-02
研究开发钢结构节能住宅,采用节能、工厂化生产的墙体材料代替粘土砖,采用新型高效的采暖供热系统,使住宅建筑向舒适化、功能化、智能化、工业化发展,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住宅建筑行业二十一世纪的主导方向。
1 钢结构住宅的特点
钢结构由于在高层建筑和大跨度高耸结构方面的优越性,使其在非居住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住宅商品化、产业化的要求,促进了住宅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究、应用,钢结构是建筑中最适合创新的住宅结构体系。
钢结构住宅与传统结构相比,在建筑形式、结构体系,制作施工,综合经济以及环保方面具有优势。
1.1建筑形式
传统住宅由于所用材料的性质,限制了空间布置的自由。如果开间过大,就会造成楼板厚度大,梁柱截面过大,不但影响室内美观,而且加大结构重量,增加土建投资。钢结构住宅可以利用钢材强度高的特点,采用大空间柱网布置,使建筑平面分割灵活。同时,利用钢结构连接简单的特点,在垂直平面内比传统结构更好地应用错层、跃层结构。由于钢结构住宅的构件截面尺寸小,可以增加使用面积,提高得房率。钢结构住宅的墙体薄,墙体占用面积小,与砖混结构相比,可减少墙体占地面积60%左右,有效地增加使用面积。
1.2结构体系
高层钢结构住宅中的结构体系一般为钢框架与混凝土筒体(墙体)混合结构体系,钢框架支撑体系等;多层钢结构住宅多采用钢框架结构体系;对于钢结构别墅,应用较多的为轻钢龙骨体系。这些钢结构体系承载强度高,抗震性能优越。
在抗震设防区,钢筋混凝土结构有许多不足之处,而钢结构重量轻,六层轻钢住宅的重量仅相当于四层砖混结构的重量,因此,本身所受的地震作用小;而且,钢材具有高延性,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因此,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
1.3制作施工
现代结构设计借助于计算机和专业化结构分析软件,使得设计周期大大缩短,设计中的修改和调整非常方便。同时,由于钢结构具有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的特点,可以将前期设计和现代工业的生产手段相结合,通过网络计算机和数控机床结合,使设计人员在工作室中完成设计后,即由工厂的生产线完成产品制作,具有极高的效率和精确度,可以大大减少项目建设周期。
现浇混凝土连续施工,在我国北方地区受到施工季节的影响。钢结构的施工现场作业量小,减少了施工临时用地,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对周围环境污染小,提高施工的机械化水平。由于钢结构本身可作为劲性结构承担结构荷载和施工荷载,施工时可以节省支模、拆模的材料,由此降低成本,大大加快施工速度。
1.4综合造价
钢结构承载力高,可以实现结构的大开间布置,自重轻,地基的处理比较容易。由于基础在工程造价中占有比重比较大,从而减少整个项目的投资。钢结构施工机械化高的特点,从另一方面减少了人工费用和模板等其它辅助材料费用。钢结构住宅能做到设计生产一体化,制造工期短,快速有效的收回投资。
1.5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钢结构适宜工厂大批量生产,工业化、商品化程度高。它能将节能、防水、隔热、门窗等先进的成品集合在一起,实现综合成套应用,将设计、生产、施工安装一体化,提高住宅的产业化水平。今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改造需要拆除大量的旧建筑,钢结构比传统结构的拆除更容易实施,钢材回收利用率高、拆除成本低、污染较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钢结构住宅体系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制作,而与之相配套的墙体材料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是绿色环保性建筑,可再生重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2 钢结构住宅的应用现状
目前,在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澳洲等,正积极推动钢结构的中低层住宅。在澳大利亚,2000年钢框架住宅占全部住宅数量50%。在芬兰、瑞典、丹麦以及法国,钢结构住宅越来越普及,也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化住宅体系。
2.1日本
在日本,常用的住宅体系为:6层以下的低层建筑采用纯钢结构,6~16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16层以上的底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采用纯钢结构的较多。
钢结构住宅在日本称为工业化钢结构住宅(图1)。60~80年代,日本经济处于大发展阶段,钢结构建筑也得到飞速发展,其建筑面积超过混凝土结构,其中也包括大量住宅。
由于近年经济发展趋缓,对大规模的钢结构住宅开发已趋低潮,但对高层钢结构住宅研究仍然重视。多层钢结构住宅的框架多采用方钢管混凝土柱。
2.2 美国
1996年,美国已有了20万幢钢框架小型住宅,约占住宅建筑总数的20%。美国高层和多高层建筑广泛采用钢结构体系,作为住宅主要开发2~3层的别墅,采用轻钢结构体系(图2)。也有6~8层的群体住宅建筑,结构形式采用交错桁架体系,该结构体系新颖,目前在澳大利亚等国也在开发应用。
2.3 国内情况
国内的钢结构住宅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内钢产量的增加,建造高层、多高层钢结构的住宅已提上日程,中国开始试验建造的钢结构住宅,最早是在1994年,上海现代房地产公司建于上海北蔡的8层钢结构住宅采用冷弯成型矩形钢管混凝土和U形冷弯薄壁组合梁组成框架,外墙采用稻草板。1999年还在新疆和上海分别建造了8层和5层钢结构住宅。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化的轻钢别墅也进入我国,上海龙柏饭店、大连桃园山庄、北京光明公寓等从日本引进几百栋工业化轻钢结构低层别墅。近几年苏州、广州又从澳洲、加拿大等引进二、三层别墅,这些房屋的骨架和维护结构、设备等全套从国外引进,中方只负责基础、地坪及房屋部件组装。目前国内一些单位也在进行轻钢结构别墅的试点(图3)。
3 钢结构住宅的研究问题
目前,低层别墅式的钢结构住宅体系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成功应用。但我国人多地少,多高层住宅有更大的市场需求,但目前在多高层住宅体系中使用钢结构还存在诸多难点需要解决。
3.1建筑形式
多高层住宅的建筑布置灵活,房型变化多,要真正体现钢结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钢结构住宅应该提供能广泛满足用户需求的实用的房型。
3.2结构体系
承重钢结构体系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包括结构方案的分析比较、结构节点的构造方式、结构构件的截面形式和构件的工厂化生产;计算模型的优化及优化设计等方面;在多高层钢结构住宅中,因为承受较大的荷载作用,因此钢结构梁柱构件的尺寸会比较大,这些构件是否会影响住宅的使用也是必须明确的问题。
3.3维护部件与设备管线
住宅是使用要求最高的民用建筑,墙体维护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需要研发具有保温、轻质、坚固、饰面效果好、符合环保要求、便于装配式施工、经济合理的理想墙板。目前国内虽已有多种新开发的产品,但多不尽人意。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内水、电、暖通管线繁多,设备管线如何与钢结构的结构构件及墙体配合,是影响钢结构住宅使用性能的一个重要内容。
3.4制作施工
钢结构住宅的建设应向产业化的目标发展,研究全装配化的结构设计,最终达到构件工厂生产化、施工机械化。
3.5经济指标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必须具有良好的经济指标,其造价应不高于传统的住宅体系。
总之,钢结构体系住宅形成成套的技术与施工安装体系后必将大大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前途。

参考文献:
[1] 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 施工技术. 2002 No.8
[2] 高光虎. 多高层轻型钢结构住宅设计. 建筑结构 2001年8月
[3] 弓晓芸 严虹. 国外工业化钢结构住宅应用探讨. 工业建筑 2001第31卷第8期

作者单位:上海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2008-5-16 13:13:50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08-5-16 13:41:4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个题目太大,没的做。
你最好把题目限在某个时期里
不然导师不会批的,除非你读的是博士
2008-5-16 19:00: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而且你这个是RECHERCHE方向的,而且偏PLASTIQUE的多些
2008-5-16 19:01:05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