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经济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含农垦,未经省统计局评估,下同)108.9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亿元,增长12.8%;第二产业增加值41.5亿元,增长 19.2% ;第三产业增加值42.3亿元,增长12.9%。人均生产总值20973元,同比增长12.4%。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2006年,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9.0%降至28.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5.7%,居三次产业贡献率第三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25.5%降至23.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3.8%,居三次产业贡献率第二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45.5% 提高至 48.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0.5%,居三次产业贡献率首位。
2006年三亚市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就业发展综合指标、卫生发展综合指标、社会保障综合指标、科技进步综合指标;二级指标中共有12项得分第一,分别是人均生产总值增加量、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加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量、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量、中央和省级以外投资占总投资比重、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低保工作指标、耕地保护指标、科技三项费用增长率。2006年,三亚市经济类指标综合得分和社会类综合得分均以占同类总分80%以上而名列第一名;可持续发展类综合得分名列第二。
2006年,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00947万元,比上年增长38.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97338万元,比上年增长34.2%;基金收入3609万元,比上年增长5.1倍。税收增长较快,全市各项税收86602万元,比上年增长36.1%。其中,契税增长117.3%,企业所得税增长49.9%,房产税增长55.4%,营业税增长22.9%,个人所得税增长4.9%。列入财务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7572万元,比上年增长 6.8%;产品销售率99.2%,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4189万元,增长10.3%,其中利润6201万元,增长18.9%;亏损企业亏损面11.1%,亏损额125万元,同比减亏654万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8.93,比上年提高27.1个百分点。
2006年三亚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9.2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09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综合指标、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综合指标居全省首位。
此外,三亚去年固定资产投资综合指标列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量分别居全省第二和第一。民间资本成为三亚投资的主导力量,占全市投资额的98.1%,成为全海南民间投资最活跃的城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在全省最低,而每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增加量却居全省首位。每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量仅次于海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量居全省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23元,人均增加量和增长率分别列全省第一和第二。三亚还在全省率先完成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率先免除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贫困地区和部分贫困家庭学生的课本费,进一步扩大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范围,平均每名学生财政实际拨款数达2718元,居全省第二。三亚教育发展综合指标得分居全省第三。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居全省第一。全市共有22.5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9.57%,居全省第五。在文化事业方面,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居全省第三。城镇失业、医疗、养老保险覆盖率均位居全省前茅。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做到应保尽保,低保工作指标位居全省第一。科技投入逐年加大,科技三项费用占财政支出比重列全省第五;科技三项费用增长率达15.5倍,高居全省首位。
经济增长
2007年,全市经济运行良好;整体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增强。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不含农垦,下同)122.32亿元,比上年增长 2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6亿元,增长9.9%;第二产业增加值48.46亿元,增长34.4%;第三产业增加值51.00亿元,增长 22.0%。人均生产总值26500元,增长19.0%。 |
2008-5-5 19: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