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75 巴黎都市风光

16
回复
4261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8-4-15 18:20:38

新浪微博达人勋

荣军院

荣军院,全称为荣誉军人院。位于法国巴黎第七区,是一座军事博物馆。
荣军院始建于1670年,当时法王路易十四要建一座军队的医院。
拿破仑·波拿巴的陵墓1861年搬到荣军院教堂下面。这里每天吸引大量的游客。这里还有一些拿破仑的其他亲属和其他将军的陵墓。
荣军院中还有法兰西军事博物馆(Musée de l'Armée)。



[ 本帖最后由 Mr.Dǒleǐx 于 2008-4-15 19:22 编辑 ]
2008-4-15 18:21: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先贤祠




简介
       先贤祠 (le Panthe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马尔罗、居里夫妇大仲马等。至今,共有72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其中仅有11位政治家。



历史
       174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1715-1774年在位)在梅斯身染重疾,为此他许下誓愿:如果此番能够痊愈,一定建一座新教堂,至到1764年,路易十五还了这个愿,在首都巴黎塞纳河南岸的圣·吉妮雄耶高地上建起了一座大教堂,于1790年将之全部完成。但竣工后一年,大革命时期(1789-1794年)的制宪会议就决定把它从教堂改为存放国家名人骨灰的祠堂——先贤祠(Pantheon) 。后来又经过几次反复,直到第三共和国时期(1870-1940年),从安放雨果骨灰开始,再度改成国家名人祠墓,并保持至今。


外形
       先贤祠建筑平面成希腊十字形,长100米,宽84米,高83米。设计非常大胆,柱细墙薄,加上上部巨大的采光窗和雕饰精美的柱头,室内空间显得非常轻快优雅。

       沿着正面的一道台阶可进入这座圣殿的门廊。廊前有22根立柱支撑着三角楣。1831年,大卫·当杰斯在这块三角楣上创作了浮雕《在自由和历史之间的祖国》。下面是著名的铭文:“伟人们,祖国感谢你们。”巍峨的圆顶笼罩了整座建筑。围绕园顶的底座装饰着一条考林辛式柱廊。


内部结构

       建筑的正面仿照罗马万神庙(Pantheon即“万神庙”之意,故而有人称先贤祠为巴黎万神庙),本堂与侧廊之间,用华丽的科林斯式柱廊分割。由22根柱子组成的巨大柱廊耸峙在台阶上,柱高19米,配置方式奇特。柱廊上立三角形山墙(即“山花”),这是古希腊神庙正面的顶部特征,这里对山花的使用在巴黎还是第一次。檐壁上刻有著名的题词:“献给伟大的人们,祖国感谢你们。”山墙壁面上有著名雕刻家P·J·大卫·当热的大型寓意浮雕:中央台上站着代表“祖国”的女神,正把花冠分赠给左右的伟人;“自由”和“历史”分坐两边。这件作于1831年的浮雕是大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本堂与侧廊之间的上部设计一反传统基督教教堂的作法,不用拱顶,而用带帆拱的扁平穹顶。中央穹顶是立面最突出的部分,直径达21米,有三重结构。内层穹顶上开圆洞,空间直达中层穹窿,其顶离地近70米。1849年,物理学家傅科利用从穹顶上悬下的摆锤,完成了著名的证明地球自转的实验。穹顶外包铅皮,由高大的鼓座承托。鼓座外部环绕科林斯柱廊,由于柱身比例纤细而且根根独立,因此显得秀美有余而雄浑不足。



安葬名人全表


入祠日期 姓名                                                                               备注
1791年   Honoré Mirabeau                                                           1794年移出
1791年   伏尔泰
1792年   Nicolas-Joseph Beaurepaire                                          遗骸遗失
1793年   Louis Michel Le Peletier de Saint-Fargeau                    移出先贤祠
1793年   Augustin-Marie Picot, marquis de Dampierre                 遗骸遗失
1794年   
马拉                                                                               移出先贤祠
1794年   卢梭
1806年   Claude-Louis Petiet
1806年   François Denis Tronchet
1807年   Jean-Étienne-Marie Portalis
1807年   Louis-Pierre-Pantaléon Resnier
1807年   Louis-Joseph-Charles-Amable d'Albert, duc de Luynes  移出先贤祠
1807年   Jean-Baptiste-Pierre Bévière
1808年   Francois Barthélemy, comte Béguinot
1808年   Pierre Jean George Cabanis
1808年   Gabriel-Louis, marquis de Caulaincourt
1808年   Jean-Frédéric, comte de Perrégaux
1808年   Antoine-César de Choiseul, duc de Praslin
1808年   Jean-Pierre-Firmin, comte Malher                                    装有心脏的瓮进入先贤祠
1809年   Jean Baptiste Papin, comte de Saint-Christau                              
1809年   Joseph-Marie, comte Vien                                               
1809年   Pierre Garnier, comte de Laboissière                                                        
1809年   Jean Pierre, comte Sers                                                   装有心脏的瓮进入先贤祠               
1809年   Jérôme-Louis-François-Joseph, comte de Durazzo          装有心脏的瓮进入先贤祠
1809年   Justin-Bonaventure, comte Morard de Galles                   装有心脏的瓮进入先贤祠
1809年   Emmanuel Crétet, comte de Champnol
1810年   Giovanni Baptista, cardinal Caprara
1810年   Louis-Joseph-Vincent-Leblon, comte de Saint-Hilaire
1810年   Jean-Baptiste, comte Treilhard
1810年   Jean Lannes, duc de Montebello
1810年   Charles-Pierre-Claret, comte de Fleurieu de La Tourette
1811年   Louis Antoine de Bougainville
1811年   Charles, cardinal Erskine of Kellie
1811年   Alexandre-Antoine Hureau, baron de Sénarmont             装有心脏的瓮进入先贤祠
1811年   Ippolito Antonio, cardinal Vicenti Mareri
1811年   Nicolas-Marie, comte de Songis des Courbons
1811年   Michel, comte Ordener
1812年   Jean-Marie-François Lepaige, comte Dorsenne
1812年   Jean Guillaume De Winter, comte de Huessen
1813年   Hyacinthe-Hugues-Timoléon de Cossé, comte de Brissac
1813年   Jean-Ignace Jacqueminot, comte de Ham
1813年   Joseph Louis, comte Lagrange
1813年   Jean, comte Rousseau
1813年   François-Marie-Joseph-Justin, comte de Viry
1814年   Jean-Nicolas, comte Démeunier
1814年   Jean-Louis-Ebenezer, comte Reynier
1814年   Claude-Ambroise Régnier, duc de Massa di Carrara
1815年   Antoine-Jean-Marie, comte Thévenard
1815年   Claude-Juste-Alexandre, comte Legrand
1829年   雅克-日梅内·索弗洛
1885年   维克多·
雨果
1889年   Lazare Carnot                                                                    法国大革命百年纪念时移入
1889年   Théophile-Malo Corret de la Tour d'Auvergne                   法国大革命百年纪念时移入
1889年   Jean-Baptiste Baudin                                                         法国大革命百年纪念时移入
1889年   François Séverin Marceau-Desgraviers                             法国大革命百年纪念时移入
1894年   Marie François Sadi Carnot
1907年   Marcellin Berthelot
1908年   埃米尔·左拉
1920年   Léon Gambetta                                                                  装有心脏的瓮进入先贤祠
1924年   Jean Jaurès                                                                       被暗杀后十年移入
1933年   Paul Painlevé
1948年   Paul Langevin
1948年   Jean Perrin
1949年   Félix Éboué                                                                        首位进入先贤祠的黑人
1949年   Victor Schoelcher                                                               其父马克也在先贤祠内
1952年   
路易·布莱叶                                                                      遗体于逝世百年纪念时移入
1964年   让·穆林
1987年   René Cassin                                                                       百年诞辰纪念时移入
1988年   
让·莫内                                                                             百年诞辰纪念时移入
1989年   Abbé Baptiste-Henri Grégoire                                             法国大革命二百年纪念时移入
1989年   
Gaspard Monge                                                                  法国大革命二百年纪念时移入
1989年   Marquis de Condorcet                                                         法国大革命二百年纪念时移入
1995年   
皮埃尔·居里
1995年   
玛丽·居里                                                                          首位进入先贤祠的女性
1996年   André Malraux
2002年   大仲马                                                                                 去世132年后移入 。   


被多次移进后又移出的几个历史人物名单

欢迎继续补充,有待完善

罗伯斯比尔  


先贤祠畅想

先贤祠,其法文名Pantheon源于希腊语,最初的含义是“所有的神”。这类的建筑,通常以供奉诸神而著称。例如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人修筑的雅典巴特农神庙(Parthenon),便是供奉着这世上所有的神灵。类似的建筑,意大利也有一所,也即我们所熟知的“万神殿”。

与这俩前辈相比,巴黎的Pantheon自然是年幼了许多,但若说到声誉,却是一点都不逊色。它始建于1744年,曾名为圣日内维耶大教堂,当初是法王路易十五感主恩所设。也许是上苍冥冥之中的注定,建成之日教堂恰逢如火如荼的法兰西大革命。而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世俗与宗教的权威皆消失殆尽。于是圣日内维耶大教堂抛弃了上帝,摇身变为“祖国和自由的祭坛”,并更名为“先贤祠”。之后几年间,革命家米拉波、启蒙思想巨人伏尔泰与卢梭等人的灵柩,相继迁徙于此。这些启蒙与革命的子民,宣告了巴黎Pantheon作为世俗祠堂的开始。

最初的感觉,有些许的失落。谈不上宏伟的先贤祠,淡灰色的身躯孤零零的栖身于一个狭小的广场里。在周围稀稀落落的行人、及古老的巴黎大学衬托下,空气中弥漫着一缕静穆的气氛。先贤祠正殿的门廊,是一排巨型的石柱;石柱之上,镌刻着一行铭文:“Aux grands hommes, la Patrie reconnaissante”(伟人们,祖国感念你们)。

先贤祠的正厅与普通的教堂在结构上并无多大分别:不熄的烛火、空旷的大厅、还有那些精美的雕塑、壁画,只是少了一排排的桌椅。巨型的墙画悬于四壁,其内容之于我还是颇为陌生。但有那么几幅,应是圣女贞德的故事。不知是哪位大家的手艺,把这明眸皓齿的少女在牧羊时期的恬静可爱、战争时期的庄严肃穆、临刑时的坚定决然表现得淋漓尽致。颇堪玩味的是那个至今仍在徐徐转动的福科(Foucault)钟摆。相传约一个半世纪前,正是在这前宗教圣殿、福科证明了地球的自传,若是上厅下的地宫,幽暗且无声息,若有若无的凉风使得我有些不能自抑的紧张。待到发现四周皆是游人、才慢慢归于平静。其实这儿的墓室、棺柩一点也不可怖。介绍里的名人照片、熟悉得仿如昨日的朋友,让人不由自主地亲近。

栖身于先贤祠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的条件非常苛刻。许多享誉世界的伟人,如巴尔扎克、莫泊桑、笛卡尔,至今仍不得其门。即便是有幸入室的伟人、通常也很难觅到一个宽敞的位置。所以卢梭与伏尔泰堪称是备极哀荣。这两位思想家葬于最显要的位置,并各自享有一个偌大的墓室。卢梭棺木上镌刻的“自然与真理之人”的谥语,伏尔泰的悼词也很简洁:“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在当时的革命年代,法兰西人对启蒙思想巨匠的尊崇无以复加,因此两人的殊荣并不具有太多的奇怪。但卢梭恰巧与伏尔泰面对面,倒真是历史的一个玩笑:两个生前的对头,死后却不得不长相厮守。置身于这般的场景,想象着左翼、平等、革命与右翼、自由、渐进就这样日复一日的面面相对,我仿佛触摸到了法兰西民族最深处矛盾又谐和的灵魂。
当然、这般神圣的地方、科学家也理当有一席之地。例如居里夫妇,以及数学家拉格朗日等人:俭朴的墓室、简单的介绍、一如他们平实无华的品质。祠里深处,多是二人一室、四人一室。卢、伏二人不远处便安息着维克多·雨果,十九世纪法兰西最负盛名的文人、一个曾因反抗专制而流落他乡的斗士。种种一切均像极了他的室友、恰巧也是一位作家、且曾为德雷福斯鸣冤而流亡英陆的左拉。不知这是否就是法兰西人眼中雨果、左拉与巴尔扎克、莫泊桑的不同。可以引为佐证的是,先贤祠中还镌刻着很多寂寂无名爱国者的名字,例如一战二战捐躯的烈士。

倘佯许久、感触良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些长眠于此的伟人,没有华丽的言词、无需传奇的经历、却因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赢得了世人的崇敬。而许多当时的权贵富豪、富则富矣、贵则贵矣,最终也不过是一抔黄土、无人听闻。尊重先贤、是一个民族所应有的品质。法兰西人因这些先贤而光荣,而这些先贤又何尝不庆幸生于这片土地。这些传统、中华民族虽是早已有之,例如孔庙、岳庙,但正所谓“与时俱进”,我们可否会做得更好呢?



[ 本帖最后由 Mr.Dǒleǐx 于 2008-4-15 19:24 编辑 ]
参与人数 1声望 +5 战斗币 +25 收起 理由
dodo_mi_soso + 5 + 25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声望 +5 战斗币 +25

2008-4-15 18:21: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Sainte Chapelle)
圣礼拜堂是为路易九世国王“圣路易”而建造的,用来保存这位国王1239年从威尼斯购得的荆冠残片,而这块残片又是更早时候由君士坦丁堡带到威尼斯的。圣礼拜堂启用于1248年,下堂充作全部结构的高大基座,上方巨型大窗户顶上有三角墙尖顶。巴洛克式建筑,以巧夺天工的彩色玻璃窗著名。内部以镀金和大理石装饰。礼拜堂玻璃橱窗上绘有1000多个《圣经》故事。


[ 本帖最后由 Mr.Dǒleǐx 于 2008-4-15 19:25 编辑 ]
2008-4-15 18:21: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巴黎市政府大楼位于巴黎市中心圣母院北部塞纳河畔,是在1871年5月原大楼被焚毁后重新修建的,于1882年由巴吕和德佩尔特完成。这幢大楼曾几度是法国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在中世纪、资产阶级大革命年代和1871年巴黎公社时期,这里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中心地点。

       是
法国著名的一座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位于巴黎市区塞纳河北岸。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包加多尔(原名多米尼克·德科尔托尼)设计,1533年动工,取名为Bocador,1628年建成。

       1803年以前,巴黎市政厅广场叫“沙滩广场”;1871年,
巴黎公社起义时被焚之一炬;直至1882年,新巴黎市政厅才重新修复落成。修复后的外形基本保持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内部装饰则具有19世纪的艺术特征。

       市政厅大楼有许多楼台式结构,上面带有平顶的
金字塔形屋顶,大楼墙上有136尊雕像,全是法国的历代名人。

       地址:Hôtel de Ville 29, rue de Rivoli 75004 Paris

  交通:乘坐地铁11号线在Hotel de Ville站下车,或者乘坐RER到Châtelet-Les Halles下车

  开放时间:9:00~18:00,周二休馆


[ 本帖最后由 Mr.Dǒleǐx 于 2008-4-15 19:26 编辑 ]
2008-4-15 18:21: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是座具有260多年历史的古典建筑。坐落在塞纳河南岸,原是国王路易十四的女儿波旁公爵夫人的王府,1789年以后,波旁宫差不多一直是法国最高立法机构的所在地。它被看作是法国法律的象征。

[ 本帖最后由 Mr.Dǒleǐx 于 2008-4-15 19:26 编辑 ]
参与人数 1战斗币 +25 收起 理由
dodo_mi_soso + 25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战斗币 +25

2008-4-15 18:21: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新凯旋门位于巴黎拉德芳斯(la Defense)金融商业区中心的新凯旋门(La Grande Arche)是一座划时代的标志性建筑。它所处的中轴线更是一条串起了众多巴黎最富有魅力的名胜古迹的著名道路。

位于巴黎最享有盛名的中轴线上

    这条中轴线的历史起始于十七世纪。当时巴黎城西北方的圣日尔曼城堡周边的森林里猎物众多,于是它就成了当时的法国执政者路易十四驰骋畋猎的苑囿。为了便于狩猎,当时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命令他的首席园艺师安德雷·勒诺特(Andre Le Notre)建一条从卢浮宫的方形广场出发,穿过杜丽乐花园(le jardin des Tuileries)直至圣日尔曼城堡(chateau de Saint Germain)的一条中轴线。

    这条中轴线在十八世纪又被加入了两个新亮点:路易十五时代的协和广场(1831年后人又在广场中心树立起了埃及赠送的obelisque方尖碑)和路易十六时代的香榭丽舍田园大道。

    1806年后来的拿破仑一世又在这条中轴线上加上了两个拱形门——位于星形广场的宏伟的凯旋门和另一个规模较小的位于杜乐丽花园入口的装饰奢华的卡尔赛门(l’Arc du Carrousel)从而完整了这条中轴线的建设。

    拉德芳斯金融商业区的建设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规划在巴黎市区边界以外,目的是为这条路易十四时期的中轴线的末端再树立起一个历史标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评委们在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送选的众多各种形状的建筑样式中最终选中了大拱门的设计图。勒诺特当年划出的这条完美(或者说几近完美)的中轴线从这个宏伟的巨形拱门(高度110米,深度112米,横跨度108米)中穿过,它就好像一扇通往巴黎城的永远敞开的大门。事实上,新凯旋门的设计师斯波莱克尔森曾要求将新凯旋门旋转6°33 '以矫正这条中轴线上协和广场和卢浮宫方形广场之间的移位,也从而体现出新凯旋门的定位性与重要性。

一项对人类和技术的挑战

    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设计理念的实现对于参与工程建设的2000名建筑工人、工程师和建筑师来说是一次极高的技术挑战。,1983年,当时的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从423份参选设计稿中选中了由丹麦不很出名的设计师约翰 奥都·冯·斯波莱克尔森(Johan Otto Von Spreckelsen)所设计的形似凯旋门的拱门式建筑。斯波莱克尔森的设计在被选中之前人们通过他的设计只建造了三个小教堂和他自己家的房子。斯波莱克尔森同设计巴黎机场候机大厅的保罗·安德雷(Paul Andreu)合作,构造了一个外观线条简单但内部结构却极为复杂的建筑。

    整个新凯旋门的形状好似一个挖空的正方体,这个重达30万吨的挖空的正方体坐落在12个深达30米的地基柱之上。建造这么一个巨形结构的建筑最先要考虑的就是它的均匀受力性:无论如何放置,它与地面的接触点必须受力均匀,就好像一颗骰子——无论怎么滚,停下来的那个面上的各点总是受同样大小的力。如果谁能转动新凯旋门这颗大骰子,他就会发现这颗挖空的骰子可以停在任何一个面上。

    新凯旋门于1984年开始动工,历时约六年,1989年工程全面竣工。工程中采用了多项技术革新,特别是一百米高空的拱顶架设是工程中最难的部分。要将重达三万吨的巨形拱顶放置到一百米的高度,这绝对是一项技术、智慧与耐心的挑战。首先要从布置在不同方位的各个空吊塔台上伸出均匀的吊臂,然后同时启动升降系统将拱顶平稳的抬升至预定高度,最后再平移放好。

    约翰·奥都·冯斯波莱克尔森要求在他的工程中全部使用最好建筑材料。工程中使用了混有微硅粉(也称硅灰或凝聚硅灰)具有坚固性和柔韧性双重特性(相对于一般的坚固桥梁每立方米120公斤的密度来说这种水泥每立方米有350公斤之重)的水泥,2.5公顷的防反射玻璃,3.5公顷的防滑大理石。米晒乐·昂日(Michel Ange)也曾在他的工程中使用过那些雪白晶莹的大理石,这些价值不菲的大理石每块的价格都几乎等于一部小轿车。

    尽管斯波莱克尔森在1987年新凯旋门建成前与世长辞,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还是在1989年按时完工用以纪念法国大革命胜利二百周年。

新凯旋门,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建筑

    1989年7月七国首脑峰会于巴黎召开,同时也是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两百周年纪念日和埃菲尔铁塔落成一百周年纪念,新凯旋门就在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时刻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从那一刻起,新凯旋门,星形广场凯旋门和卢浮宫的卡尔赛门,三门一线贯通了这条历史中轴线。新凯旋门选择了于1989年8月26日,在《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又简称《人权宣言》)表决通过二百周年纪念日向公众开放,由于新凯旋门坐落在欧洲最大且最具有活力的金融商业区中心,它也成了一座极具实用性的建筑。

    远观新凯旋门,它的一侧墙体隐藏在装备部(le Ministere de l’Equipement)之后,另一侧墙体隐藏在AXA保险公司大楼后面。新凯旋门是一座集写字楼、展览厅及观光台于一体的多功能型建筑。它两侧各35 层的“门柱”上可提供四万六千平米的办公空间,共有4000多名员工在其中工作。参观者可借助几部架设在两侧墙体之间的全球唯一的全景观光电梯登临新凯旋门顶部,俯看巴黎西部风光。特别是顺着当年安德雷勒诺特划出的那道历史中轴线,你还可以看到巴黎最富盛名的几座历史建筑。在新凯旋门顶部的观景平台上放眼巴黎城,许多人都会感受到艺术、历史与现代科技的三重震撼。

    新凯旋门顶部的展览大厅是一个展示自由、艺术与美的场所。这里的展览常能提升当代无名艺术家的知名度。在这里参观者不但能居高远眺,还可以品尝到美酒和美味的传统及现代厨艺。新凯旋门的顶部还是一个举行聚会的最佳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优雅的氛围里举办鸡尾酒会或者协议签署等活动。

[ 本帖最后由 Mr.Dǒleǐx 于 2008-4-15 19:27 编辑 ]
参与人数 1战斗币 +25 收起 理由
dodo_mi_soso + 25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战斗币 +25

2008-4-15 18:22: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格雷万蜡像馆位于法国巴黎第九区蒙马特大街 10 号,是一座经过改建的古老建筑,还保留着洛可可式的建筑风格。19 世纪 80 年代,巴黎的《高卢人》日报社社长阿瑟·梅耶决定创办一种“造型的书报”,用蜡来塑造历史上和当时的著名人士。他找到了雕塑家格雷万与之合作,1882 年 1 月 10 日,以格雷万的名字命名的蜡像馆正式开馆。经过多年的扩充,现在的格雷万蜡像馆共有 3 层,展出面积 4000 平方米,有蜡像 400 多个。在展览大厅入口处,一个衣着整齐、彬彬有礼的蜡人站在那里欢迎参观者。在一层大厅里,有当代法国的与世界的名人蜡像,有自戴高乐以后的历届法国总统,有著名的政治家、艺术家、电影明星、电视明星、运动员等,其中还有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蜡像。在蜡像馆的地下室里展出了近 60 个场景,再现了法国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举行游园会的场面,有被囚禁在圣殿中的路易十七,有躺在灵床上的莫里哀,有壮观的查理七世加冕典礼等等。其中最盛大的场面是“马尔梅松的晚会”,马尔梅松是拿破仑为妻子约瑟芬在巴黎郊区修建的豪华城堡。在拿破仑和约瑟芬举办的这场晚会上,有 40多个望族、重臣参加,这些人物都塑造得栩栩如生。蜡像馆的蜡像不仅相貌肤色与真人一样,穿着真的服装,而且胡须、头发、眼睫毛也一根根栽上去,因此在这里与蜡像一起照相,使人难辨真假。蜡像馆里的场景布置都是工作人员在查阅史料后,严格按照真实情节制作和安排的,有些器具甚至就是当年用过的历史文物。如“马尔梅松的晚会”上的吊灯、艺术品和家俱原在枫丹白露宫内,蜡像馆将它们买下来,用以制作场景。1789 年法国大革命中,被誉为“人民之友”的马拉在入浴时被人暗杀,蜡像马拉所躺的浴缸也是当年的原物。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蜡像手中所握羽毛笔是当年雨果亲自赠送给格雷万的礼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蜡像馆中的人物也在不断更新。戴高乐将军的蜡像在这里陈列了 30 年,先后更换了八、九次。格雷万蜡像馆还有一个小剧场和一个圆形的幻影厅。剧场可容纳 300 多人,每天循环上演几场魔术、杂技等小节目供观众欣赏。幻影厅可容纳七、八十人,厅内不设座位,观众站立观看。幻影厅四周饰有不同形状的玻璃,玻璃四周是五颜六色的彩灯,屋顶上也有一些稀奇古怪的装饰和布景,演出时靠灯光、布景和玻璃的反射制造出种种奇妙的幻影。魔术剧场和幻影厅更增加了蜡像馆的吸引力。1983 年,格雷万蜡像馆在巴黎的阿尔地区新建了一个分馆,面积为 1000平方米,展出 20 个场景,每个场景有电子声带配合,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参与人数 1战斗币 +25 收起 理由
dodo_mi_soso + 25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战斗币 +25

2008-4-15 18:28: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世界上有两座毕加索博物馆,一座在巴黎,另一座就在巴塞罗那旧市区蒙卡答路(Montcada)15号,。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是一间建于十五世纪的优美宅邸,它有着幽静的庭院、华丽的墙壁和窗棂。馆中藏有毕加索及其他一些画家的作品。 该馆是栋14世纪建筑物,虽然道路窄小外观也不起眼,收藏却很丰富。这里曾是毕卡索的寓所,在此可以一睹毕氏少年时期的作品,由于他成名在法国,最好、最成熟的作品多流散在国外,在他成名后西班牙才全力收集其少年时期的习作、画作。
2008-4-15 18:28: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举世闻名的大皇宫(Grang Palace)紧邻着湄南河,是曼谷市中心内一处大规模的古建筑群(计28座),总面积二十一万八千四百平方米。她是仿照故都大城的旧皇宫建造的,经历代君王不断扩建,终于建成现在这座规模宏大的大皇宫建筑群。大皇宫是泰国诸多王宫之一,是历代王宫保存最完美、规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宫。曼谷王朝从拉玛一世到拉玛八世,均居于大皇宫内。1946年拉玛八世在宫中被刺之后,拉玛九世便搬至大皇宫东面新建的集拉达宫居住。现在,大皇宫除了用于举行加冕典礼、宫廷庆祝等仪式和活动外,平时对外开放,成为泰国著名的游览场所。 大皇宫汇集了泰国建筑、绘画、雕刻和装潢艺术的精粹,其风格具有鲜明的暹罗建筑艺术特点,深受各国游人的赞赏,被称为 “泰国艺术大全”。大皇宫内有四座宏伟建筑,分别是节基宫(Hakri Maha Prasad)、律实宫(Dusit Maha Prasad)、阿玛林宫(Amarin Winitchai Hall)和玉佛寺(Wat Phra Kaeo)。 走进大皇宫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如茵的大片草地和姿态各异的古树,草坪周围栽有一些菩提树和其它热带树木。大皇宫的佛塔式的尖顶直插云霄,鱼鳞状的玻璃瓦在阳光照射下,灿烂辉煌。走进第二道门,一座雄伟而瑰丽的三层建筑物展现在眼前,这是大皇宫里规模最大的主殿——节基宫。它是拉玛五世王在1876年开始建造的。“节基”含有“神盘”、“帝王”的意思,也是拉玛王朝的正称。节基宫的特点就是它的基本结构属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艺术,而上边三个方形尖顶的殿顶,却是泰国式屋顶。节基宫的西面是律实宫。这是大皇宫内最先建造的皇殿,而且是一座泰国传统建筑。律实宫里有拉玛一世王时代制造的御座和御床,被列为拉玛王朝第一流的艺术品。现在,律实宫主要作为国王、王后、太后等皇室人物举行丧礼的地方。节基宫的东面是阿玛林宫,它由三个主要建筑物组成,即:阿玛灵达谒见厅,宫廷的昭见仪式通常在这里举行;拍沙厅,君王的加冕礼在这里举行,里面有加冕坐的椅子;卡拉玛地彼曼殿,该建筑物曾是拉玛一、二、三世王的住宅,以后成为君主们加冕后的官方住宅。大皇宫里另有一座西式建筑,称为“武隆碧曼宫”(Boromphiman Hall),是拉玛五世王在1909年给太子建造的。现在这里作为国家元首级国宾和皇室贵族的迎宾馆。因为属于内廷地方,一般不开放参观。大皇宫四周有高大的白色宫墙,间有堡垒、宫门和宫殿。宫前有个椭圆形广场是王家田广场,曾被作为御用广场,现今每逢春耕节和泰国新年,国王都在这里主持庆祝仪式。广场的周围是主要大学、政府办公室、泰国的国家博物馆、国家剧院、国家艺术馆和曼谷守护神寺等。开放时间:8:30-15:30票价:250泰铢,包含玉佛寺和威玛曼宫殿两处的参观门票和导游图。进寺不能穿着暴露(入口处可以免费租衣裤,但要留下护照或信用卡)   


补充:
大皇宫位于曼谷市中心区,由一组布局错落的建筑群组成,汇集了绘画、雕刻和装怖艺术的精华。

曼谷王朝开国君主拉玛一世登基后,于1782年把首都从吞武里迁至湄南河东岸的曼谷,经历代不断扩建,终于建成规模宏大的大皇宫建筑群。大皇宫是泰国诸多王宫之一,是历代王宫保存最完美、规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官,现仅用于举行加冕典礼、宫廷庆祝等仪式。曼谷王朝从拉玛一世到拉玛八世,均居于大皇宫内。1946年拉玛八世在宫中被刺之后,拉玛九世便搬至新宫居住。

大皇官对外开放,成为泰国著名的游览场所。建筑群共22座,主要建筑是4座各具特色的宫殿,从东向西一字排开,一色的绿色瓷砖屋脊、紫红色琉璃瓦屋顶、凤头飞檐。屋顶是典型的泰国“三顶式结构”,集泰国数百年建筑艺术之大成。有人称此处为“泰国艺术大全”。
2008-4-15 18:30: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拉雪兹神父公墓


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


简介

  拉雪兹神父公墓(法语:Cimetière du Père-Lachaise,官方名称:cimetière de l'Est,东公墓,地理位置:东经2°23'39",北纬48°51'43")是巴黎市内最大的墓地,面积118英亩,只有巴黎郊区还有更大的墓地。

  拉雪兹神父公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位于巴黎的第20区。在这里被葬的、在过去200年中为法国做出贡献的名人墓每年吸引数十万来访者。它也是五场大战争的纪念地。

  建议旅游者坐地铁2号线到腓力二世车站(Philippe Auguste)下车,这里是墓地的正门。2号线和3号线交会的同名车站—Père Lachaise实际上为后门。



历史

  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名字来源于路易十四的虔悔神父,他所住的房子是1682年耶稣会在过去一座小教堂的位置上重建的。1804年巴黎市买下了这个地方,将它改建为公墓。

  
拿破仑·波拿巴开设了这个公墓。从1786年开始巴黎市内不许设立墓地,因为当时市内的墓地促进疾病的传染。因此在当时的市外设立了数个新的公墓来取代过去市内的公墓。

  拉雪兹神父公墓开设后由于它离当时的市区比较远,因此很少有人愿意用它。为了改变这个情况,市政府市政府采取了一个大的宣传运动。1804年让·德·拉封丹和莫里哀的遗体在一次盛大仪式中被改葬到拉雪兹神父公墓。1817年彼得·阿伯拉和爱洛依丝的墓也在盛大仪式中被迁到这里。这个宣传运动获得了其希望达到的效果。许多人希望与著名的市民葬在一起。历史纪录表明在数年内拉雪兹神父公墓的永久墓葬就从十多个增加到了3.3万个。今天这里葬有30多万人,更多被火葬的人的骨灰陈列在骨灰安置所内。

  
巴黎公社社员墙(法语:Mur des Fédérés)也位于拉雪兹神父公墓内,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的最后147名社员在这里被杀。



被葬的名人

龚苏萝·德·圣·埃克苏佩里,萨尔瓦多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夫人
玛丽亚·卡拉丝,歌剧女高音
克劳德·贝尔纳,生理学家
弗雷德里克·肖邦,作曲家
雅克-路易·大卫,画家
欧仁·德拉克罗瓦,画家
乔治·埃内斯库,音乐家
让·路易-安德尔·蒂奥道·热里科,画家
沙迪克‧海达亚,作家
亚兰·卡甸,通灵术发明家
查尔斯·梅西耶,天文学家
吉姆·莫里森,歌手
米切尔·内伊,军人
卡米耶·毕沙罗,画家
马塞尔·普鲁斯特,作家
吉奥阿基诺·罗西尼,作曲家
爱丽丝·托克拉斯
王尔德,作家
圣西门,哲学家和经济学家



相关资料1

  拉雪兹神父公墓位于法国巴黎东部,占地44公顷。公墓划分为97个墓区,已经安葬了上百万人,是巴黎最大的公墓。

  12世纪时,拉雪兹神父公墓所占的土地是巴黎主教的领地,种着蔬菜、谷物和葡萄。1626年,耶稣会获得了这片土地的所有权,人们称其为“封闭的路易山”。1762年,耶稣会被解散,“路易山”也被拍卖。后来,号称“太阳王”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宠信的拉雪兹神父获得了这片地,人们便用他的名字称呼这块地。1804年5月,这块地正式改为公墓地。

  第一位安葬在拉雪兹神父公墓里的是一名警察。拿破仑在位时宣布,公墓不得拒绝任何要求来此安葬的人。随后,墓地为了扩大知名度,开始广告宣传,不断将名人的遗体迁葬到拉雪兹公墓。

  现在,拉雪兹神父公墓不仅是一座墓葬博物馆,而且已经成为巴黎的一大景点,吸引不少游客来此一睹欧洲墓葬风情。学绘画和雕塑的人频频来此临摹、摄影。

  拉雪兹神父公墓有多个出入口,在每个入口处都立有公墓平面图,标注了各个墓区和名人墓的地点。在标出的106个名人墓中,有法国和其他国家的政治家、科学家、作家和演员等。游客若想拜访某个名人墓,只需花1.5欧元买一张导游图,便可按图索骥。

  名人墓大都十分简朴。波兰著名音乐家“钢琴诗人”
肖邦的墓坐落在一个小坡上。1831年,肖邦来到法国定居。后来,他结识了比自己大6岁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甜蜜的爱情给肖邦带来了无限的创作灵感。1847年,两人关系破裂后,肖邦因心情忧郁,创作力衰退。1849年,年仅39岁的肖邦因肺病在巴黎逝世。在肖邦墓低矮的墓碑上,有一个怀抱小提琴、沉浸在忧伤中的少女雕像。雕像寄托着人们对天才大师的惋惜和哀悼。

        《国际歌》歌词的作者欧仁·鲍狄埃的墓在95区,墓碑很特别,形状如一本打开的书。“书页”的左边刻着鲍狄埃的生卒年(1816-1887),右边是国际歌歌词:“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大门乐队主唱吉姆·莫里森在美国成名后,为了逃避丑闻、官司的纠缠,1971年3月带着女友从旧金山来到巴黎定居,寻求梦幻般的艺术家生活。同年7月,莫里森因心肌梗塞在寓所的浴缸中猝死,4天后被安葬在拉雪兹公墓。此后,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歌迷来到莫里森的墓前凭吊。

        在拉雪兹公墓安葬的名人还有法国喜剧作家
莫里哀、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英国作家王尔德、美国舞蹈家邓肯、歌剧《卡门》的作者比才等。拉雪兹公墓里还葬有华人,祖籍有温州的、上海的。

        拉雪兹公墓除了名人墓地吸引游客,它的围墙也是游客参观的必到之处。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5月21日,为了保卫公社政权,巴黎公社的社员同凡尔赛政府军展开浴血奋战。5月28日,147名公社战士在拉雪兹公墓的围墙下高呼着“公社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

        社员墙是拉雪兹公墓围墙的一小段,是巴黎公社社员壮烈牺牲的地方。这堵墙高约2米,墙外是居民住宅区。在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后,现在墙上已经看不到当年枪林弹雨的痕迹。墙上镶嵌的一块白色大理石板已呈灰色。

        拉雪兹公墓里安葬了很多平民。其实,人们只要付得起钱,就可以在公墓中选择墓穴安葬。有不少家族买上一大块墓地,修建小屋、亭台或地下室,将家族中逝去的人集中安葬在一起,使他们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享受天伦之乐。那些买不起墓地的人可以买一块存放骨灰的地方安息。



相关资料2

     拉雪兹公墓位于巴黎东部,占地44公顷,正式名称是“东部公墓”。这里曾是“太阳王”路易十四(1643年-1715年在位)的忏悔神父——耶稣会士拉雪兹的豪华别墅。拉雪兹深得路易十四的宠信,掌握宗教事务长达34年之久,这幢别墅就是路易十四赐给他的。1804年这里改为公墓,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拉雪兹神父公墓。

    名人的栖息地

    拉雪兹公墓划分为几十个墓区,许多著名人士长眠于此,如法国最伟大的喜剧作家莫里哀(1622年-1673年,虽然由于他的一部喜剧严重冒犯了神职人员,导致了教廷的反对,他仍旧葬在了宗教墓地,不过葬礼是在夜晚持火炬举行的),法国著名的诗人兼寓言作家拉封丹(1621年-1695年),波兰作曲家及钢琴家肖邦(1810年-1849年),法国出类拔萃、创作丰沛的小说家巴尔扎克(1799年-1850年),法国天才的戏剧作曲家、歌剧《卡门》的作者比才(1838年-1875年),爱尔兰诗人及剧作家王尔德(1854年-1900年),法国最著名的舞台剧女演员之一撒拉·贝纳(1844年-1923年),侨居法国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1874年-1946年,“一战”后美国形成的以海明威为代表的文学流派——“迷惘的一代”,其名即来自于斯泰因),等等。

  崇拜者们怀念的天堂

  寂静的公墓里,不时地看到有些墓前陈放着鲜花。全世界各地景仰法国文化的Fan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崇拜者,陈上鲜花。Fan们不须费神,只要奔着有鲜花的地方去,一定是个世界级的名人躺在那里。写《人间喜剧》的小说家巴尔扎克的墓在这里,墓前半身塑像的颈项上挂着鲜花圈。大文豪雨果的灵柩移进了先贤祠,但他家族的墓场还在。还有,谱《卡门》的作曲家比才的墓在,著名油画《自由领导人民》的作者德拉克洛瓦在,社会主义思想的先驱圣西门在,现代派大作家、写《追忆似水年华》的普罗斯 特也在。

  只要有钱便可来葬

  巴黎著名的公墓有三处,一处在蒙帕那斯,诗人波德莱尔、汽车工程师雪铁龙、存在主义作家萨特夫妇等人葬在那里。另一处是蒙马特公墓,印象派画家德加、音乐家柏辽兹,作家大仲马、小仲马、左拉等人葬在那里。第三就是拉雪兹神父公墓,名人更加集中。尽管被认为是名人公墓,其实墓园很大,很多平民也都葬在里面。墓穴至今还在买卖,只要有钱就可以来葬。在拉雪兹神父公墓还会惊讶地发现,新修了几个龙饰图案的墓碑,上面刻着中国人的名字。有一位浙江温州人,还有一位墓主的祖籍是上海。拉雪兹神父公墓比较出名,因为有巴黎公社社员墙,有法国大人物,还因为这里接纳了许多外国人。有专门的区域安葬“二战”中被杀害的犹太人。比较起来,蒙马特埋葬的艺术家较多,附近是艺术家聚集地的缘故。拉雪兹神父公墓的特点就是葬了许多外国人,于是凭吊者中多出不少从旅游车上下来的外国人。

  各国名人偏爱拉雪兹

  从公墓入口的管理处,拿到墓地的名人名单,你会渐渐地发现:英国作家王尔德(Oscar Wilde),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Rossini)、贝利尼(Bellini),波兰钢琴家肖邦Chapin ,美国舞蹈家邓肯Isadora Duncan ,美国现代作家斯泰因(Gertrude Stein)、赖特(Richard Wright)都栖息在这座墓地里。这让人想到,城市是否国际化,不但要看外国活人来不来、住不住,还要看外国人死后的灵魂留不留。可是这样的城市,现在的世界上已不多了。好多世纪以来,巴黎一直保持着“有容乃大”的风度。它能够让外国人生前死后都喜欢留在这里。怀才不遇的艺术家、退休的好莱坞明星、愤世嫉俗的不同政见者、政变中下台的政客,无不想到了巴黎。

  三十年前的中国有一句话:一个人的出生是不能选择的,但他的前途是可以选择的。换过来说:一个人生在什么城市是偶然的,但葬在什么城市是可以选择的。世界上有许多外国人,选择葬在巴黎。选择了巴黎,就选择了自由的生活。这是巴黎的意义,拉雪兹神父公墓的意义。

  演奏音乐的园地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年轻的音乐家的墓碑前方刻着他的侧面头像浮雕,下面是他的名字和生辰,墓碑上方是一座裹着轻纱,披散着秀发,悲戚地垂头低吟的少女雕塑,少女的手中插着一枝来凭吊肖邦的人送的红玫瑰,在他的墓地前面,令人禁不住在缅怀这位音乐家的身世和那些耳熟能详的乐曲,他与比他大6岁的女作家乔治·桑的爱情传奇,他那些才华横溢的钢琴奏鸣曲,他的敏感、细腻、丰富又强烈的诗意……一群女孩围在肖邦的墓旁拍照。肖邦死时才39岁,在这些少女心中,他永远是那么年轻。

  
欧仁·鲍狄埃,《国际歌》的作者,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唱的这首歌,他的墓地是必须要看的。墓地在95区,墓碑很特别,是一本打开的书,书页的左边刻着他的生辰(1816-1887),右边是国际歌的歌词:“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地图上的介绍说他是一个革命者。

  邓肯,从社员墙折回公墓内的骨灰堂,那里有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和现代舞的鼻祖邓肯的墓。密密麻麻的骨灰盒都镶嵌在骨灰堂四面的墙上和地下室。邓肯所在的号码是6796号,在地面上的一层,只要根据序号找过去,很容易就找到了。邓肯的墓碑是30厘米见方的一小块黑色大理石,墓碑左上方不知道是用什么材料镶嵌着一枝白色的花,小小的一块碑的旁边有人刚送了一盆红色不知名的小花,上面放着一张卡片:“TO DUNCAN”。邓肯使世界各国惊醒而皈依一种新的宗教,她激情喷薄的现代舞给人无穷的遐想和力量。她是令人敬仰的女人,一个有思想的永远美丽的女人。没想到她只是拥有一个小小的墓碑,但在热爱她的人心中她是不死的。

    人生中有些出神入化的时刻,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当前偶然获得的感觉使过去重现,在拉雪兹公墓里,在一个个熟悉的伟人墓前,曾经很遥远的人,现在一下子捆在我身边,我觉得自己在跟他们对话,在我的生活的各个阶段,他们总是出其不意地来到身边,用他们天才的创造,把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



相关资料3

在法国首都巴黎,这座世界最美丽的城市,世界文化中心之一,除了那钢铁巨人般的艾菲尔铁塔,雄伟富丽的万宝之宫——卢浮宫、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巴黎圣母院、情趣盎然的香榭丽舍大街、庄重威严的凯道门、壮观豪华的凡尔赛宫,被称为“建筑之花”的森林宫殿——枫丹白露、塞纳河畔的旧书市和蓬皮杜文化中心⋯⋯“花都”的众多的名胜古迹中,还有3座墓园十分吸引慕名而来的游客。它们是拉雪兹神父公墓、蒙马特尔公墓和蒙帕尔纳斯公墓。这些墓园的引人入胜之处与其说是它们的环境、布局和建筑,还不如说是墓园中安息的灵魂:法国各界的巨擘或者著名人士中有许多人埋葬在这3 座墓园中,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成就使墓园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遂使谒者如潮。3 座墓园中最大的、也是巴黎最大的公墓就是拉雪兹公墓(Lachaise Cemetery)。

拉雪兹神父公墓位于巴黎东部,占地44公顷,正式名称是“东部公墓”。这里曾是“太阳王”路易十四(1643~1715 年在位)的忏悔神父——耶稣会士拉雪兹的豪华别墅。拉雪兹深得路易十四的宠信,掌握宗教事务长达34年之久,这幢别墅就是路易十四赐给他的。1804年这里改为公墓,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拉雪兹神父公墓。

拉雪兹公墓划分为几十个墓区,许多著名人士长眠于此,如法国最伟大的喜剧作家莫里哀(1622~1673 年,虽然由于他的一部喜剧严重冒犯了神职人员,导致了教廷的反对,他仍旧葬在了宗教墓地,不过葬礼是在夜晚持火炬举行的),法国著名的诗人兼寓言作家拉封登(1621~1695 年),波兰作曲家及钢琴家肖邦(1810~1849 年),法国出类拔萃、创作丰沛的小说家巴尔扎克(1799~1850 年),法国天才的戏剧作曲家、歌剧《卡门》的作者比才(1838~1875 年),爱尔兰诗人及剧作家王尔德(1854~1900 年),法国
最著名的舞台剧女演员之一撒拉·贝纳(1844~1923 年),侨居法国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1874~1946 年,一战后美国形成的以海明威为代表的文学流派——“迷惘的一代”,其名即来自于斯泰因),等等。

除了这些骚人墨客、艺术界名流,也有梯也尔之流的人物及王公贵族。此外,还有著名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丹东(1759~1794 年),《国际歌》歌词作者、巴黎公社委员、诗人欧仁·鲍狄埃、法国共产党领导人加香(1869~1958 年)、多列士(1900~1964 年)、杜克洛(1896~1975 年)
以及抵抗运动中的烈士。

梯也尔的墓在对着公墓大门的高坡上,居于拉雪兹公墓的中心位置。与这个在法国19 世纪的政治舞台上曾显赫到极点的人物①相称,这座墓建得特别巍峨高大,气派十足。它是一幢罗马式的殿堂,高达十几米,正面有巨大的圆形石柱,黑色的雕花大门紧闭,门前还有铁栏杆围护,气象森严。不过,这并不能挡住游人的愤怒与唾弃。这个双手沾满了公社社员鲜血的刽子手的阴宅大门上,赫然写着这样几个字:“公社万岁!”

鲍狄埃的墓碑底座是一整块长方形花岗石,正面镌刻着“欧仁·鲍狄埃 1816~1887”的字样。底座上斜放着一册用白色大理石雕成的打开的书,左页铭文为:“献给歌手/欧仁·鲍狄埃/巴黎公社社员/1816~187l~1887/他的朋友和景仰者们敬献/1905”;右页铭文为:“起义者/让·米泽尔/蛛网/面包的话/地球之死/国际歌”,这是鲍狄埃所作诗歌的题目。整座墓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朴实无华中透出革命者的刚毅。

拉雪兹神父公墓东北角有一处建筑,虽非墓碑,却吸引了众多的人来此凭吊,这就是无产阶级英勇斗争的一个举世闻名的遗址——“公社战士墙”。1871年5月20日,梯也尔纠集凡尔赛反动军队向巴黎公社发起总进攻,
28 日开始包围巴黎公社保卫者的最后据点——拉雪兹公墓。公社战士同反动军队浴血搏杀,终因众寡悬殊,最后一批公社战士被逼到墓园东北角的夏洛纳墙下,仅存的147名战士,在“公社万岁”的高呼声中,全部殉难。5月20~28日,在历史上遂被称为“5月流血周”,这面长近20米的围墙从此被称为“公社战士墙”。1908 年5月21日,来自法国各地的革命群众,在这面赭色方石砌成、上盖瓦顶的墙上镶嵌了一块白色大理石碑,上面用法文镌刻着金色的大字:“献给公社的死难者,1871 年5 月21 日至28 日。”这块
纪念碑从此成了公社战士墙的标志。

但是,在与拉雪兹公墓相邻的甘必大林荫道街心花园里,在1909 年出现了一堵造形类似影壁、上面刻有浮雕的矮砖墙。画面是在被行刑队的枪弹打得千疮百孔的墙面上,隐现着人物群像的浮雕,中间是一位中弹后仰,展开双臂、呈保护者姿态的妇女全身像。群像浮雕下面,还刻有法国文豪雨果的一句话:“我们要求并希望,将来人们不是进行复仇,而是实现正义。”这幅砖墙浮雕是保尔·莫罗-沃蒂那的作品,被认为是作者利用公社战士英勇就义的壮烈场面,来宣扬全民“和解”、放弃革命的偷梁换柱之作,所以在揭墓之后,当即被幸存的公社社员指斥为对公社事业的侮辱,不予承认。后人有不明真相者,以讹传讹,把这座浮雕当成了公社战士墙。

在墓园的西南角,埋葬着一部分公社烈士。每年5 月的最后一周,法国劳动者都要来到公墓凭吊,缅怀先烈。而耐人寻味的是,公社战士墙和附近的区域(这里安葬的都是法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著名人物)的来访者比其他地区的更多,不仅有法国人,还有来自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游客。
2008-4-15 18:31: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左岸咖啡



十九世纪,法国巴黎的塞纳河,蜿蜒西流穿过巴黎市中心,河以北被称为右岸;

以南则称左岸。

十九世纪的法国巴黎,到处充满了一种新兴的气息,一种抛弃了过去宫廷浮华,

开始讲究属于思想,那发自于内的清新气质。河岸,一向是最容易沾染当代气氛的

地方;于是,也开始变得新颖。河的右岸是新兴商业的繁华气质,河的左岸则是艺

术丰沛的人文思潮。当时河的左岸林立许多的咖啡馆。咖啡馆里有温文尔雅的店主

人,灰白的发丝渗透著拥有一家咖啡馆的骄傲。他亲切地站在吧台后方向进来的熟

客们问好;有忙碌的侍者,修长的手指托著镂花的银盘,两杯Espresso,干练且优

雅地穿梭在座位间;白色的围裙上有咖啡淡淡地印渍和佚名的速写。当然,更会有

来来去去的过客:他是沙特,和一名叫做西蒙波娃的女子在咖啡馆里酝酿存在主义

也酝酿爱情;他是达文西,面对蒙娜丽莎的微笑,嘴里跟眼里都尝了一杯加了糖的

咖啡;他是雪莱,追逐著爱情,累了,正坐在咖啡馆里歇脚;他是海明威,坐在窗

边透光的那一张桌子,写“妾似朝阳又照君”,也写心情;他是伏尔泰,正在品尝他

今天的第三十九杯咖啡,同时,也列出法国王室不合理的第二十个理由。塞纳河左

岸的咖啡馆里,就是如此这般的忙碌,无数的他和她,思潮交错的时空里,丰富了

整个河岸,连带那些咖啡馆们也因为这些文人而变得个性了起来。不管是通往自由

之路的花神,历史斑斑的波寇柏,还是海明威曾经伫足的圆顶;它们超越了建筑本

身,进化为形而上的文化意识。

这样子的左岸,在法国,经历了两百年,咖啡馆也承传了好几代,左岸的咖啡馆

们便代表一种深沈自内心的人文气质,在咖啡馆里,你面对自己,享受孤独带来的

清明,也阅读艺术和生活。巴黎人喝咖啡,品尝物质以外的愉悦,也变成一种时尚

的流行。这样的流行让喝咖啡,成了时髦事,也暗示著从人们想从咖啡里寻找心里

的缺口,一块会满足精神与自我的缺口。咖啡是实质的形体,但是咖啡隐含的精神

,无形,却铿锵有力。一杯朴实单纯的咖啡,不用昂贵,不用过分讲究,但是一定

要有人文气质的氛围;要有文学艺术的印记。它可以是一杯左岸咖啡馆,形式简单

却内涵深远;一杯可以让你在下午三点的办公室享受的人文咖啡,解放不只感官,

更深及大脑皮层思考。左岸咖啡馆品牌的诞生即是由这份对人文思潮的渴求促成。

人文精神汇聚并非局限于某一家咖啡馆,而是来自整个塞那河左岸的荟萃,思想与

艺术丰沛的强度更随著河左岸而蔓延世人。左岸成为一个无可取代的形容词;代表

了丰沛人文思想的形容词。

身为一杯富有人文特质的咖啡,左岸咖啡馆对咖啡本身,有艺术家的要求,呈

现纯粹又执著完美;对于咖啡意境,有哲学家的思考,谆求真理又布施浪漫。品尝

的人喜欢它装盛的意境,追求它法兰丝的质感。站立在冷藏柜的排面就展现了越洋

的气质,不同于罐装的保守风格。它纯正的取材,更贴近现烹的原味,满足对饮料

有要求的一群人。上市以来,从品牌、从产品在在都惊艳整个市场与流行,经营四

年,成功地占上市场的大位。左岸,经营咖啡馆的执著,并不仅止于一杯咖啡。咖

啡馆里该有的,也逐步实现: 从拿铁咖啡、昂列咖啡、昂列奶茶、卡贝拉索到甜点

系列、个性商品,左岸咖啡馆在消费者脑海里模糊的影像开始变得真实起来。

对于一杯咖啡,左岸咖啡馆所倾注的不只是二百五十公克的黑色液体,而是一份

数百年来对人文思想的尊敬。这样的尊敬,被存在现代的我们所珍藏著。左岸咖啡

馆想带给每一位消费者的是一个文学大梦,咖啡杯里隐藏的是一份浓烈的艺术气质

;于是,左岸开始成为一种形容词,在坊间流传,而我们都深深地迷恋上左岸咖啡

馆…  

就如同听法国香颂,尽管不懂法语,可这并不妨碍喜欢它。在乎的其实是自己的

心情和感觉。就算只是喜欢自己的喜欢,憧憬自己的憧憬,那也是很美的!虽然现

在不能坐在双偶或是花神,喝左岸咖啡,那么,至少可以在家里自己泡上一杯。品

味着香浓咖啡,静静地看一本喜欢的书,听听那呢喃松软的法国香颂……
2008-4-15 18:32: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红磨坊夜总会

创建于1889年,法式康康舞使巴黎红磨坊夜总会闻名于世,亨利.土鲁斯.劳特雷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的宣传海报更令红磨坊成为不朽传奇,红磨坊的演出总是呈现给观众豪华的场面:从四对舞,轻歌剧,作家科莱特 (Colette) 的剧目到密斯丹格苔(Mistinguett) 的盛大演出,红磨坊的场景,构思永远贴近现实:著名装饰着羽毛,水晶玻璃,闪光亮片的服装,独特的音乐和世界上最漂亮的姑娘!

     一些著名的法国艺术家曾在红磨坊演出如:莫里斯.谢瓦利埃(Maurice Chevalier),让.加宾(Jean Gabin),而后世界上许多巨星相继参加红磨坊演出如:埃拉.菲茨杰拉德(EllaFitzgerald),丽莎.明妮莉(Lize Minelli),埃迪特.皮亚夫(Edith Piaf),伊夫.蒙当(Yves Montand),法兰克.辛纳屈(Frank Sinatra),埃尔顿.约翰(Elton John)等,他们精彩的演出令观众如醉如痴。

     110多年来,世界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夜总会迎接上百万的观众欣赏了享有盛誉的演出!
主题如:巴黎,明天和永远 ,最60位红磨坊女孩,1000件带羽毛,水晶玻璃,闪光亮片的服装,世界级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 著名的法国康康舞 ,巨蟒美女水族箱表演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夜总会等着您。

     新剧目由多里斯.奥格(Doris Haug)和胡惹后.昂热莱帝(Ruggero Angeletti)设计,它拥有豪华场面,颜色闪亮和独一无二的背景以及新颖别致的主题如:巴黎,明天和永远 ,最美等。
    十九世纪末,巴黎蒙马特区的红磨坊以女子露大腿的康康舞再度扬名世界,无论贫贱聪愚,人人来此纵欲狂欢,娼妓与嫖客、毒品烟酒、寻求创作灵感的艺术家、与络绎不绝的观光客,为这个地方更增华丽、颓废的魅惑色彩。

  克利斯汀,一位来自中产阶级环境的年轻人,为了反抗中产阶级世界的虚伪与压抑,离家出走独身来到巴黎闯天下,他拥有钢琴诗人的天赋,渴望在此处实现他的作家梦,他在巴黎新结识的画家朋友罗德列克是红磨坊的常客,热情的罗德列克便带他前往红磨坊大开眼界,在那里,克利斯汀认识红磨坊的红牌歌舞明星莎婷,也不可自拔地栽入红磨坊的迷幻世界。

  出身贫贱的莎婷有段不堪回首的悲苦过去,她渴望成为真正的大明星,在红磨坊经理齐德勒大力提拔下,她用最美的容颜与最精湛的歌艺,为世人营造一个休憩的梦想世界,满足每个男人的幻想。可是,莎婷却不确定自己的梦想能否实现,直到克利斯汀走入她的生命,他在她身上启发出「自由」、「美」、「真理」、以及凌驾一切之上的「爱」,他让她相信自己可以成为完全不一样的人,相信她自己也可以拥有梦想,而他也会陪同她一起实现梦想。

  然而,莎婷与克利斯汀的相知相惜让想包养她的贵族大为震怒,他要毁掉这个年轻人,而莎婷也陷入两难之中,因为分手可以保护年轻爱人免受伤害,可是分手却也带给这对爱侣无法想像的毁灭…

幕后:

  『红磨坊』是一场揉合了真实、美丽与自由的淋漓欢愉,更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背景是大约西元1900年左右的巴黎,位于一向以笙歌达旦闻名的蒙马特区内;当时蒙马特许多的风车坊,都改成经营夜总会,其中又以『红磨坊』最为人所周知。这一栋建筑物在1885年兴建完成,1900年正式改为舞厅,而流存至今供人凭吊往日绚烂风华的,自是当年俗丽、颓堕、甚至是声名狼籍的红色风车。

  今天的红磨坊表演,在传统的上空女郎歌舞秀,还有神乎其技的魔术表演与华丽的灯光音效,有时还有活生生的大蟒蛇与人共舞;秀的时间大概90分钟,从头到尾绝无冷场。想到红磨坊,热闹的康康舞当然不会缺席;脍炙人口的罗德烈特的海报,更是让康康舞长留歌舞秀迷心中,直到今天,红磨坊从没停过康康舞的表演,而不坠的票房也证明它永垂不朽的地位。

  《舞国英雄》、《罗蜜欧与茱丽叶》导演巴兹鲁曼带来了一出融合古典炫丽美感.,与当代MTV式流行节奏,独树一格的悲喜剧。 妮可基 饰演莎婷,一个闪闪发光的熠熠红星,红磨坊的当家女伶,也是城里最受人瞩目的当红艺妓。莎婷两难于一个年轻作家的锺爱与另一个男人几近痴狂的迷恋,进退不得。伊旺麦奎格饰演的正是这位年轻作家,克利斯汀,一个原先对整个颓废世界深感绝望,却因为发现真爱而一头栽入的纯情男子。

  导演巴兹鲁曼细腻地自当代的视角望出,看到了下层社会自成一格的炫丽与斑斓,以及无数个悲喜夹杂的动人故事,成就了呈现在你我面前的一场高格调的、令人陶醉的盛宴。他祭出了一个世纪以前,徘徊流连红磨坊的痴人醉客群象,重建当时堕落糜烂的氛围。
2008-4-15 18:33: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蒙马特高地


巴黎北部的蒙马特(Montmartre)高地相对于巴黎其它各区而言地势实在是高,塞纳无法逆其而上。蒙马特高地归属于巴黎市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时间,可以说是巴黎最年轻的一个区。这里有风景秀 丽的蜿蜒小径,有高大神圣的圣心教堂,有画家聚集的小丘广场,有夜夜笙歌的红磨坊,还有写满爱情的爱之墙。这是一个和谐包容了宗教、艺术、香艳和爱情的地方。
这是一个到处都有传说的地方。蒙马特高地曾是一片布满葡萄园、磨坊风车的乡间小村落,1860年才被当时负责巴黎城市改造的塞纳大省省长、巴黎警察局长乔治·欧仁·奥斯曼男爵(Baron George Eugène Haussmann)划归巴黎市,从此它就成为了巴黎的一个区。高地内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圣心教堂、圣彼埃尔教堂(L'église Saint-Pierre)小丘广场(Place du Tertre)、皮嘉尔广场(Place Pigalle)、红磨坊(Moulin Rouge)、狡兔酒吧(Le lapin agile)、浣衣舫(Le bateau Lavoir)和爱之墙。
2008-4-15 18:34: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疯马,原名Tashunca-Uitco,北美洲原住民民族苏族的首领,军事家。他在美国西部地区抵抗白人的入侵,以作战勇敢著称。最有名的战役是在蒙大拿州小比格霍河附近,他的印第安人军队歼灭了美国白人卡斯特的军队并杀死卡斯特。后来又率领印第安人打了几次战役,他在1877年被美国士兵暗杀。

    在距离拉什莫尔山25公里的地方,一座新的雕塑正在横空出世,花岗岩山石上雕刻出来的将是一尊170米高的巨型石像,这就是印第安人心目中的英雄,拉科达族的“疯马”酋长。
    疯马雕像完工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雕塑,大金字塔和自由女神像与之相比也要黯然失色,事实上,拉什莫尔山的四总统石像完全可以放入“疯马”26米高的头像内。
    “疯马”雕像是上个世纪30年代达科拉酋长亨利·斯坦丁比尔的设想。1939年,他给波士顿的雕塑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写信,邀请他去拉什莫尔山邻近的黑山为“疯马”塑像。1948年,这个百年工程开始动工,至今尚未完成
2008-4-15 18:36:10

使用道具 举报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