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土壤好像不容易培养吧.免费开放博物馆,让更多的人去接触艺术,仅仅是杯水车薪.国内的文化氛围已经决定了人们不会也不愿意接受西方当代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原因有很多.但我觉得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教育方式以及媒体这个看不见的巨大指挥棒在影响着人们对美的价值判断.
首先说生活方式, 从解放到现在,将近60年的时间内,无论从大事到小事都牵扯到了政治.共产党这点的确厉害,所有人的生活目标都定在了那虚拟不现实的共产主义上.改革开放了,人们的好像思想解放了,可40多年单一的共产主义教育加上10年文革给不止一代人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到我这代人,只要在家长面前谈些不与当前政治潮流对口的话就得瞪眼.这也是为什么张小刚,方力军,严培民等艺术家把作品定位在政治与生活上在国际上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生活就是政治,政治就是生活.
再说思维方式,国人喜欢念旧更喜欢经典,一本论语竟延续千年至今(只是举例不是说论语不好,我本人还是很喜欢它的). 谢赫六法论也似乎已成了书法和国画亘古不变的章法,无论是欣赏还是做画书写,章首便是这六法,当然还有十八描. 这到也没什么可非议的,因为这例子的确反映国人喜欢怀旧的心态.对于新的东西必然要抱着一个抵制的情绪.
教育方式,我不想多说了,没什么好说的.大家都是过来人,都已经有很深的认识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怎样算得道怎样算失道,期中的意思应该牵涉到人们的舆论倾向.一件事需要人来评价,首先要让人了解事件的真像或是事情的基本经过,那么这件事要让大家知道,必须要通过一个渠道,那这渠道就是媒体. 现今媒体这么发达,电视,网络,报纸....等,每天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信息,可是通过这些媒体,事件本身就已经有了新的性质,即人的评价.这力量是强大的,说一次你可以不信,十次你可以不信,甚至百次你可以不信,但是每天说由不得你不信. 之于艺术,之于当代艺术这个比较古灵精怪社会角色,媒体的观点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你的脑子.想对它作出客观的评价,本身就不客观,因为媒体不是艺术家本身.这时媒体如果能对作品作出一个公证的,深刻的解说就已经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了.可惜我在国内的媒体上很少能看到对当代艺术有一个公证深刻的评价和解说.
艺术发展到今天,有它的规律也有它的土壤,不能苛求人去接受,也不能苛求他应该长成什么样子.中国人接受不接受当代艺术不是中国人的问题,也不是当代艺术存在是否是个错误的问题,好像房顶上的随风狗尾草,那个地方真的是适合它生活的环境,你承不承认它就长在那了.中国需要当代艺术,需要用当代思想思考的艺术家.可能还没有找到适合生长的房顶,那我们何不再把劲,终究会找到的!!! |
2008-2-13 19:37: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