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中型坦克“三机”样车
三、瞄准“豹”2水平的122改进型中型坦克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的坦克研发水平大大提高,坦克新部件的研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这个基础上,承担122中型坦克研制任务的某坦克厂再接再厉,在以往研制的“三液”样车的基础上,通过引进部分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始研制122改进型中型坦克的试验样车。
1978年4月,国防科工委和五机部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讨论第二代(以后改称为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问题,重新提出了新型二代主战坦克的研制目标,并对战术技术指标进行了论证。会议决定:“新二代坦克以德国‘豹’2坦克为起点,目标是对付T-72坦克。”随后,五机部成立了会战总指挥部,任命了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再一次掀起了新坦克会战的高潮。某工厂与某研究所经过协作攻关,相继推出1223型、1224型、1226型、1226F2型等试验样车,不仅圆了广大科技人员十几年来的“三液”样车之梦,更有意义的是为以后我国新一代主战坦克研制和老坦克改造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预先研究。其中,最先推出的1223中型坦克试验车,是122中型坦克的上装部分与69式坦克的底盘结合的产物,后来成了80式主战坦克(后相继发展为85式和88式主战坦克)的“蓝本”。随后推出的1224型等试验车,实际上成了后来我国三代主战坦克的预研样车,我国最新型主战坦克就是在这些试验性样车中孕育出来的。这几款样车采用了当时的许多新技术,在我国坦克走独立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1224坦克底盘试验车安装了120毫米火炮、液力机械式变速箱、摩擦减振器及引进的大功率发动机,总装成功后立即投入试车,主要用于考核从德国引进的大功率柴油机及其辅助系统,特别是冷却系统的可靠性等项指标。后来该车被分解并用于其他试验。
1226和1226F2样车外形相同,车体长度和战斗全重较前几种样车有较大增加,战斗全重超过45吨,炮向前全车长达9.9米。两车主要区别是分别装了国内两种不同品牌的1000马力发动机。两种样车的动力传动装置都是纵向安放的并可整体吊装,使用保养起来十分方便。另外,两种样车均安装了由北方某坦克厂研制的液力机械综合变速箱;悬挂装置采用了扭杆弹簧和液气缸筒复合悬挂;行走系统采用了6对小负重轮和挂胶履带,使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减振性能大大提高。1226和1226F2样车均安装了120毫米滑膛坦克炮,并装有计算机火控系统和昼/夜/激光测距三合一潜望式瞄准镜。至此,122改进型试验样车的研制圆满结束,最后“压轴”出场的两种样车已初具了三代主战坦克雏形,为随后我国发展三代主战坦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孔凡清将言
122中型坦克“三机”样车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战斗全质量
37.5吨
乘员
4人
车长(炮向前)
9.525米
车宽
3.28米
车高(至炮塔顶)
2.25米
单位功率
12.7千瓦/吨
单位压力
72千帕
最大速度
55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
500千米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
120毫米/滑膛坦克炮
反坦克导弹/红外制导
辅助武器口径/类型
12.7毫米高射机枪
7.62毫米并列机枪
7.62毫米航向机枪
弹药基数
120毫米炮弹 40发
7.62毫米机枪弹 3000发
12.7毫米机枪弹 500发
反坦克导弹 4枚
装甲类型:车体/炮塔
钢装甲板/钢铸造装甲 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战斗币 +20
2008-1-28 00:4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