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福建 输人不输阵——闽南同乡们请进啊!!!组织聚会中

428
回复
70658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8-1-8 22:07:01

新浪微博达人勋

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厦门
概述
       厦门(厦门又名鹭岛、宋曰嘉禾屿、明曰中左所)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副省级城市。邮政编码:361000,区号:0592。位于福建东南部,建城712年,是首批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市内有鼓浪屿、集美学村、万石植物园等景点。厦门和金门对望,曾是国共双方距离最短的前线阵地,在两岸敌对期间曾经炮火连绵。
      地方上通行闽南语。多年来大力推行普通话以及外来非闽南民系人口的大量涌入,普通话早以成为厦门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地方语言
     厦门通行闽南方言,即闽南话,也叫厦门话。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话通行范围很广,包括厦门、漳州、泉州三市及其所辖的县市和台湾地区,共有3千2百多万人说闽南话。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香港以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闽南籍华侨、华裔也有说闽南话的,虽然各地的闽南话有一些差别,但是基本上能彼此通话无阻。
       厦门话跟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国语)差别很大,相互之间无法通话。厦门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多表现在语音和词汇方面,语法方面也有一些差别。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厦门话有七个声调,阴平(天公)、阳平(华文)、上声(好酒)、阴去(世界)、阳去(赵丽)、阴入(八百)阳入(药石)。厦门话字音的连续变调现象比普通话复杂。厦门话语音的许多现象,反映着上古中古汉语语音的一些特点,这在汉语诸方言中是相当突出的。词汇方面,厦门话有相当大量本方言的特有词汇,这在普通话或其它方言中是罕见的甚至是没有的。



自然地理
       厦门市位于东经118o04′04″、北纬24o26′46″,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而称“鹭岛”。宋太平兴国年间,因岛上产稻“一茎数穗”又名“嘉禾屿”。 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厦门由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同安等组成,陆地面积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国际性海港风景城市。   
        厦门的主体——厦门岛南北长13.7公里,东西宽12.5公里,面积约128.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岛屿。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厦门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风力一般3至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全市人口中以汉族居多,另有回、满、壮、畲、苗、及高山等20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因素,拥有众多的归侨、侨眷及厦门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



历史沿革

        厦门市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现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通行闽南方言。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1978年9月设杏林区。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至此,厦门市辖鼓浪屿、思明、开元、杏林、湖里、集美、同安7区。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城市人口
    至200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60.38万人,常住人口为233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为109.24万人,岛内的思明、湖里两个区人口合计72.83万人,比重达45.4%;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36‰,人口死亡率为3.84‰,人口自然增长率7.52‰,比上年提高1.93个千分点;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分别为81.07万人、79.31万人,各占50.55%和49.45%,性别比为102.2(女性为100),基本保持平衡。




行政区划

思明区      
       思明区位于厦门岛南部(包括鼓浪屿岛),北面与湖里区毗邻,东、西、南面与大担、二担、金门、漳州隔海相望。全区总面积73.1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3.64万人。下辖莲前、嘉莲、员当、梧村、鹭江、公园、滨海、厦港、中华、文安、思明、鼓浪屿等12个街道办事处,设有97个社区居委会。     思明区历史悠久。明末清初(1650年),郑成功为了抗清复明,驻军厦门时,把厦门改为思明州。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市划分行政区域时,为了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把本区命名为思明区。2003年5月,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批复,原开元、思明、鼓浪屿三区合并成立新的思明区,思明区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思明区风光旖旎。辖区旅游景点密布,名胜古迹众多,山海环抱,花木映衬,秀丽与灵动并蓄,自然与人文交融,既辖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区,又拥有10多公里长的海滨沙滩及金沙碧波的天然海滨浴场;厦门新“二十名景”中的“鼓浪洞天”、“皓月雄风”、“菽庄藏海”、“万石涵翠”、“云顶观日”、“太平石笑”、“天界晓钟”、“金榜钓矶”、“虎溪夜月”、“员当夜色”、“东环望海”、“金山松石”、“五老凌霄”、“胡里炮王”、“鸿山织雨”等十五景均在辖区内。     思明区经贸发达。早在十八世纪,思明区已是“近城烟雨千家市,绕岸风樯百货居”的主要商品集散地,辖区的太古码头便是当时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如今,被誉为“中华十大名街”之一的中山路和厦禾路、湖滨南北路等道路纵横交错,沃尔玛、好又多等大型超市、商场遍布辖区,成为闻名遐迩的购物天堂。光电产业、总部经济初具规模,以商贸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增长迅速,已占全区GDP比重的60%,三次产业比例为0.21:39.64:60.15。      
       思明区人文荟萃。辖区拥有华侨博物院、英雄小八路纪念馆、“八•二三”炮战遗址、郑成功演武场遗址、郑成功纪念馆、鲁迅纪念馆、陈化成故居墓园、人类博物馆等自然人文景观,还有全国重点高等学府厦门大学、国家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原鹭江大学)、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校以及省一级达标学校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厦门六中、厦门实验小学等知名教育科研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思明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机遇,努力拼搏,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城区示范单位”、“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单位”、“全国城市计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厦门市行政区划调整后,思明区迎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机遇。思明区将以此为起点,统一思想,加快发展,积极实施质量立区、科教兴区、商贸强区、旅游旺区等发展战略,努力将思明区建成经济繁荣发达、城区亮丽温馨、人民安居乐业、政府运转高效的中心城区,建成厦门海湾型城市的核心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强区。

湖里区   
       湖里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位于厦门岛北部,三面临海。1987年11月建区,下辖江头、禾山、金山、湖里、殿前5个街道办事处,陆地面积61.41平方公里,占全岛46.33%,海岸线长达24公里。区内大型深水码头、国际机场、市政道路网、区域公路网,城市通讯网和供水、供电、供气及污水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星罗棋布,区位优越明显,投资软、硬环境已日臻完善。
       建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湖里区的经济建设历经了“八五”时期的高速增长、“九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和“十五”之初的良好开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61亿元、工业总产值71.27亿元、财政总收入6.24亿元,分别是建区后第一年(1988年)的197倍、507倍、19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8250元。2002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12.72万,4.44万户,其中城镇人口10.19万人,占总人口的80.1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4万人,其中外来人口32万人,占72.73%。

集美区
       集美区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是厦门市六个行政区之一,辖有灌口镇、杏林镇、后溪镇、杏林街道、集美街道和侨英街道,面积270多平方公里,人口28万多人。厦门大桥把集美与厦门岛连成一体,是进出厦门经济特区的重要门户。      
       1989年5月和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相继设立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享受厦门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使集美区成为海峡西岸一块充满商机、充满成功机遇的投资热土,是厦门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
       集美区是著名的侨乡和风景旅游区,旅居海外的侨胞有六万多人。这里环境恬静幽雅,风光旖旎,陈嘉庚先生故居、鳌园、归来园、李林园、龙舟池、鳄鱼园、万宝山观光果园、学村建筑群等都是独具闽南风韵的人文景观,年旅游人数近百万人次。     集美是厦门市的文教区,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已有90年的历史,享誉海内外,拥有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完备的教育设施。学村内现有集美大学(下设15个学院,34个专业,涉及8个学科门类)和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等知名高等院校,使集美区成为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
       集美历史文化积淀极为丰富,拥有文化中心、影剧院、体育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良好的文化设施。“学在村中,村在学中”和独具的侨乡文化特色,为投资区的软环境披上了全新霓裳,提升了集美的文化品味和对外影响力,是福建省文化先进区、一级达标文明城区和厦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
       集美区内有杏林、集美两个台商投资区,在台商投资区的10多年建设大潮中,集美区人民抓住机遇,以“开明、守信、竞争、开拓、奉献”的特区精神,取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第一产业得以优化,第二产业壮大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商家的投资热点。已成功开发集美北部工业区、杏北工业区、灌南工业区、中亚工业城、杏南工业区等。至2002年,集美区引进外资项目610个,合同利用外资26.93亿美元,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83.35亿元,集美区实现了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封闭型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开放型经济转变的历史性跨越,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经济格局。
       实施厦门海湾型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程,把集美建设成为生态型的文教旅游区和环保型的高新产业区。逐步形成三个发展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以电子机械为主建设环保型的高新产业区;集中力量,办好生态型的文教旅游区,培育发展文化、教育、旅游产业;拉开整个城市建设框架,加快集美——杏林新城区建设,构筑城市发展新格局,使集美成为环东海域及杏林湾的一个亮丽城区。

海沧区  
       海沧,位于厦漳泉闽南金三角地区的突出部,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最高月均气温28.5℃,最低月均气温12.5℃,极端最低气温2℃,极端最高气温38.5℃,年均日照时间2233.5小时,年均降水量1143.5MM。地貌主要由丘陵、台地、平原组成,地势平坦,地质结构稳定,历史上未发生过破坏性的地震。优越的港口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早在三百多年前就使其成为福建南部拓海贸易的重要港口。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提出了把海沧建成“东方大港”的宏伟构想。20世纪初期,英国“亚细亚”和“美国美孚”两大国际财团也将海沧作为输送石油的中转站和船舶的加油基地。
       1989年5月,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深入,中国国务院决定把厦门海沧等地区辟为台商投资区, 其中海沧台商投资区规划开发面积为100平方公里,为中国大陆面积最大的台商投资区。1994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指示:“要把海沧办成吸引台商投资、包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中心,以高新技术为支柱的重要开发区。”海沧从此进入了面向全世界开放、实质性启动开发的阶段。     海沧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禀赋和潜在优势,被列为厦门拓展港口经济和迅速发展大工业的最佳区域。

同安区
      厦门市同安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带。北邻安溪、南安,南临集美,东连翔安西接长泰,与金门隔海相望,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同安区辖大同、祥平二个街道,洪塘、五显、汀溪、新民、西柯、莲花等六个镇。陆域面积657.59平方公里,2003年户籍统计人口29.40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1.43万人,耕地13.99万亩。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53.42亿元,工业总产值93.52 亿元,农业总产值9.3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5:55.7:33.8。财政总收入 5.9亿元。同安区地形复杂多样。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区陆域面积657.59平方公里。2003年户籍统计人口29.40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1.43万人,耕地13.99万亩。
        同安区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热量充足。冬短(25天)无严寒,夏长(152天)无酷暑,春暖晴雨多变,秋凉气爽怡人。年平均气温21℃,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12.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4℃,年平均降水量1467.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030.7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685.2毫米,年积温5767~7717℃。有着丰富的发展农林牧渔的气候资源。     同安区具有山、海、热、侨、台、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区位优势和历史人文优势,是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地。  翔安区     2003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厦门市调整了部分行政区划。将原同安区所辖的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和大帽山农场划归出来,组成翔安新区;使翔安成为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之后厦门市辖的第6个行政区。

翔安区
        东临泉州南安市,西至同安(大同)城区和同安湾,北至大帽山体,南至大嶝海域。翔安区陆域面积共351.6平方公里,全区可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土地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占厦门全市总面积的近30%。



市花市树
市花——三角梅  
    1986年10月23日,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确定三角梅为厦门市市花。三角梅的学名为:Bougain Villeasp,属于紫茉莉科宝巾属的常绿攀援或披散灌木,木质藤本,叶质薄有光泽,花小,顶生,常三朵簇生于苞片内,三枚大苞片显著,为主要观赏对象。古时称它为“九重葛”,北方多叫“叶小花”、“三角花”,香港则用译音“宝巾”称之。三角梅原产于南美巴西,引种来华,为时已久。其花品种繁多,花色丰富,有红、橙、黄、白、紫等系列色泽及单瓣花、重瓣花和斑叶等多种。三角梅刚柔并济,朴实无华,易于栽植,花色较多,可作盆景。因此,以三角梅为市花,广泛栽种和爱护市花,既可以绿化和美化厦门,又能较好地体现厦门的风貌、厦门人民的性格和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景象。
市树——凤凰木  
    1986年10月23日,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确定凤凰木为厦门市市树。凤凰木亦称“红楹”、“火树”,属豆科落叶乔木,长成后可高达20米。树冠宽广,二回羽状复叶,羽片10-24对,每羽片有小叶20-40对,小叶呈长椭圆形。夏季开花,总状花序,花大色红,有光泽。荚果木质,长达50厘米。凤凰木原产于非洲,我国南方多有栽培,是优美的庭园树、行道树。凤凰木枝秀叶美,是典型的南国树种,夏日开花荫凉满城,红花簇簇,象征特区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体现厦门的风貌、厦门人民的性格和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景象。
市鸟——白鹭
    1986年10月23日,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确定白鹭为厦门市市鸟。白鹭属鸟纲鹭科,为世界珍稀鸟类。厦门分布有小白鹭、中白鹭、大白鹭、中国鹭和岩鹭,这也是至今我国记录的仅有的五种。由于它们体羽除岩鹭为暗灰色外,均为雪白色,因此,人们通常统称这五种鹭为白鹭。其中以小白鹭和中白鹭的数量最多,且较为常见。



荣誉榜
      1)国家卫生城市 ——1996年  
      2)国家园林城市 ——1997年  
      3)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1997年  
      4)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1998年  
      5)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  
      6)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1999年(2004年再次获得)  
      7)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1999年(2003年保留)  
      8)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特别奖——2000年  
      9)全国十佳人居城市——2001年  
     10)国际花园城市 ——2002年  
     11)“全国交通管理模范水平(一等)”城市——2003年  
     12)中国人居环境奖——2003年  
     13)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2003年  
     14)联合国人居奖——2004年  
     15)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城市  
     16) 全国文明城市 ——2005年  
     17)最受农民工欢迎十大城市——2007年



厦门十大城市名片
    鼓浪屿  
      以500米的鹭江与市区相隔,素有“海上花园”的美称。岛上完好地保留着许多具有中外建筑风格的建筑物,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屿上居民喜爱音乐,钢琴拥有密度很高,被赞为琴岛。主要旅游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海滨浴场、郑成功纪念馆等。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人来此观光游览。   
        小白鹭民间舞团  
       1993年10月成立,是我国第一个专业民间舞艺术表演团体。在各类舞蹈比赛中频频获奖,其表演以浓郁的民间风格和独特的闽南特色博得各界好评。曾荣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协最高荣誉奖章——中俄友谊纪念奖章。接受过全国150多位专家的指导,其定位、模式、创作均走在全省最前。有人评价,厦门观众看表演的习惯是小白鹭舞团建立后培养的。   
       厦金航线  
       2001年初开始的厦金直航成为海峡两岸的破冰之旅。该航线航程短、速度快、费用低,吸引了众多台胞。通过厦金航线入出厦门的客流量已从当年的2.1万人次增至2005年的52万人次。人流量的攀升进而带来物流、资金流的繁荣。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和直航规模、适用对象的不断扩大,厦门对台的“窗口”作用也将日益凸显。   
      “9•8”投洽会(即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商务部主办,是中国惟一以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为主题的国际性投资促进活动,位列国家主办的三大交易会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打造国际品牌、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成为海内外客商相互沟通、洽谈投资的纽带和桥梁。厦门在投洽会中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中外投资交流的窗口。   
       厦门国际马拉松  
       2003年3月至今已成功举办3届,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选手前来参赛,影响力逐年提高,对提升厦门城市品牌有着积极的意义。许多国际知名选手在参加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后,称赞厦门有世界最美丽的跑道。国际马拉松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厦门,给厦门带来无限商机。   
       厦门爱乐乐团   
       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不仅深受市民喜爱,也是对外交流的形象大使。曾3次走出福建,在6省18市进行了极为成功的巡回演出。该乐团不仅推广普及了高雅艺术,还用生动的事实宣传了厦门文明建设的成就,提高了厦门的形象和文化品位。经过全国交响乐团联盟评比,该乐团被列为全国9大交响乐团之一。   
      陈嘉庚
  陈嘉庚先生一生兴业救国,致力于教育发展,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1913年创办集美学村,前后耗资一亿多元,誉满东南亚,是福建首屈一指的教育基地。陈嘉庚因此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的旗帜,民族的光辉”。  
    环岛路
  风景如画的环岛路西起厦大胡里山炮台,东至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于1999年9月30日正式贯通,2004年9月8日,历时10年建设的厦门环岛路全线贯通,全长48公里,总投资26亿元,集交通、旅游、人文景观、娱乐休闲于一体。
  厦门大学
  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目前我国惟一地处经济特区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向着“建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温馨厦门
       厦门处处洋溢温馨,给人以家的感觉。大厦门格局的形成,使厦门真正“城在海中,海在城中”,为温馨厦门创造了优美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百姓富有文明,城市繁华有序,为温馨厦门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
      中秋博饼(附加)
      中秋博饼,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所以,厦门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2008-1-8 22:14:3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的家乡——厦门
概述
       厦门(厦门又名鹭岛、宋曰嘉禾屿、明曰中左所)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副省级城市。邮政编码:361000,区号:0592。位于福建东南部,建城712年,是首批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市内有鼓浪屿、集美学村、万石植物园等景点。厦门和金门对望,曾是国共双方距离最短的前线阵地,在两岸敌对期间曾经炮火连绵。
      地方上通行闽南语。多年来大力推行普通话以及外来非闽南民系人口的大量涌入,普通话早以成为厦门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地方语言
     厦门通行闽南方言,即闽南话,也叫厦门话。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话通行范围很广,包括厦门、漳州、泉州三市及其所辖的县市和台湾地区,共有3千2百多万人说闽南话。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香港以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闽南籍华侨、华裔也有说闽南话的,虽然各地的闽南话有一些差别,但是基本上能彼此通话无阻。
       厦门话跟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国语)差别很大,相互之间无法通话。厦门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多表现在语音和词汇方面,语法方面也有一些差别。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厦门话有七个声调,阴平(天公)、阳平(华文)、上声(好酒)、阴去(世界)、阳去(赵丽)、阴入(八百)阳入(药石)。厦门话字音的连续变调现象比普通话复杂。厦门话语音的许多现象,反映着上古中古汉语语音的一些特点,这在汉语诸方言中是相当突出的。词汇方面,厦门话有相当大量本方言的特有词汇,这在普通话或其它方言中是罕见的甚至是没有的。



自然地理
       厦门市位于东经118o04′04″、北纬24o26′46″,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而称“鹭岛”。宋太平兴国年间,因岛上产稻“一茎数穗”又名“嘉禾屿”。 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厦门由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同安等组成,陆地面积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国际性海港风景城市。   
        厦门的主体——厦门岛南北长13.7公里,东西宽12.5公里,面积约128.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岛屿。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厦门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风力一般3至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全市人口中以汉族居多,另有回、满、壮、畲、苗、及高山等20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因素,拥有众多的归侨、侨眷及厦门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



历史沿革

        厦门市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现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通行闽南方言。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1978年9月设杏林区。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至此,厦门市辖鼓浪屿、思明、开元、杏林、湖里、集美、同安7区。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城市人口
    至200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60.38万人,常住人口为233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为109.24万人,岛内的思明、湖里两个区人口合计72.83万人,比重达45.4%;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36‰,人口死亡率为3.84‰,人口自然增长率7.52‰,比上年提高1.93个千分点;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分别为81.07万人、79.31万人,各占50.55%和49.45%,性别比为102.2(女性为100),基本保持平衡。




行政区划

思明区      
       思明区位于厦门岛南部(包括鼓浪屿岛),北面与湖里区毗邻,东、西、南面与大担、二担、金门、漳州隔海相望。全区总面积73.1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3.64万人。下辖莲前、嘉莲、员当、梧村、鹭江、公园、滨海、厦港、中华、文安、思明、鼓浪屿等12个街道办事处,设有97个社区居委会。     思明区历史悠久。明末清初(1650年),郑成功为了抗清复明,驻军厦门时,把厦门改为思明州。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市划分行政区域时,为了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把本区命名为思明区。2003年5月,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批复,原开元、思明、鼓浪屿三区合并成立新的思明区,思明区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思明区风光旖旎。辖区旅游景点密布,名胜古迹众多,山海环抱,花木映衬,秀丽与灵动并蓄,自然与人文交融,既辖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区,又拥有10多公里长的海滨沙滩及金沙碧波的天然海滨浴场;厦门新“二十名景”中的“鼓浪洞天”、“皓月雄风”、“菽庄藏海”、“万石涵翠”、“云顶观日”、“太平石笑”、“天界晓钟”、“金榜钓矶”、“虎溪夜月”、“员当夜色”、“东环望海”、“金山松石”、“五老凌霄”、“胡里炮王”、“鸿山织雨”等十五景均在辖区内。     思明区经贸发达。早在十八世纪,思明区已是“近城烟雨千家市,绕岸风樯百货居”的主要商品集散地,辖区的太古码头便是当时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如今,被誉为“中华十大名街”之一的中山路和厦禾路、湖滨南北路等道路纵横交错,沃尔玛、好又多等大型超市、商场遍布辖区,成为闻名遐迩的购物天堂。光电产业、总部经济初具规模,以商贸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增长迅速,已占全区GDP比重的60%,三次产业比例为0.21:39.64:60.15。      
       思明区人文荟萃。辖区拥有华侨博物院、英雄小八路纪念馆、“八•二三”炮战遗址、郑成功演武场遗址、郑成功纪念馆、鲁迅纪念馆、陈化成故居墓园、人类博物馆等自然人文景观,还有全国重点高等学府厦门大学、国家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原鹭江大学)、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校以及省一级达标学校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厦门六中、厦门实验小学等知名教育科研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思明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机遇,努力拼搏,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城区示范单位”、“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单位”、“全国城市计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厦门市行政区划调整后,思明区迎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机遇。思明区将以此为起点,统一思想,加快发展,积极实施质量立区、科教兴区、商贸强区、旅游旺区等发展战略,努力将思明区建成经济繁荣发达、城区亮丽温馨、人民安居乐业、政府运转高效的中心城区,建成厦门海湾型城市的核心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强区。

湖里区   
       湖里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位于厦门岛北部,三面临海。1987年11月建区,下辖江头、禾山、金山、湖里、殿前5个街道办事处,陆地面积61.41平方公里,占全岛46.33%,海岸线长达24公里。区内大型深水码头、国际机场、市政道路网、区域公路网,城市通讯网和供水、供电、供气及污水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星罗棋布,区位优越明显,投资软、硬环境已日臻完善。
       建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湖里区的经济建设历经了“八五”时期的高速增长、“九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和“十五”之初的良好开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61亿元、工业总产值71.27亿元、财政总收入6.24亿元,分别是建区后第一年(1988年)的197倍、507倍、19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8250元。2002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12.72万,4.44万户,其中城镇人口10.19万人,占总人口的80.1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4万人,其中外来人口32万人,占72.73%。

集美区
       集美区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是厦门市六个行政区之一,辖有灌口镇、杏林镇、后溪镇、杏林街道、集美街道和侨英街道,面积270多平方公里,人口28万多人。厦门大桥把集美与厦门岛连成一体,是进出厦门经济特区的重要门户。      
       1989年5月和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相继设立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享受厦门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使集美区成为海峡西岸一块充满商机、充满成功机遇的投资热土,是厦门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
       集美区是著名的侨乡和风景旅游区,旅居海外的侨胞有六万多人。这里环境恬静幽雅,风光旖旎,陈嘉庚先生故居、鳌园、归来园、李林园、龙舟池、鳄鱼园、万宝山观光果园、学村建筑群等都是独具闽南风韵的人文景观,年旅游人数近百万人次。     集美是厦门市的文教区,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已有90年的历史,享誉海内外,拥有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完备的教育设施。学村内现有集美大学(下设15个学院,34个专业,涉及8个学科门类)和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等知名高等院校,使集美区成为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
       集美历史文化积淀极为丰富,拥有文化中心、影剧院、体育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良好的文化设施。“学在村中,村在学中”和独具的侨乡文化特色,为投资区的软环境披上了全新霓裳,提升了集美的文化品味和对外影响力,是福建省文化先进区、一级达标文明城区和厦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
       集美区内有杏林、集美两个台商投资区,在台商投资区的10多年建设大潮中,集美区人民抓住机遇,以“开明、守信、竞争、开拓、奉献”的特区精神,取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第一产业得以优化,第二产业壮大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商家的投资热点。已成功开发集美北部工业区、杏北工业区、灌南工业区、中亚工业城、杏南工业区等。至2002年,集美区引进外资项目610个,合同利用外资26.93亿美元,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83.35亿元,集美区实现了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封闭型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开放型经济转变的历史性跨越,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经济格局。
       实施厦门海湾型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程,把集美建设成为生态型的文教旅游区和环保型的高新产业区。逐步形成三个发展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以电子机械为主建设环保型的高新产业区;集中力量,办好生态型的文教旅游区,培育发展文化、教育、旅游产业;拉开整个城市建设框架,加快集美——杏林新城区建设,构筑城市发展新格局,使集美成为环东海域及杏林湾的一个亮丽城区。

海沧区  
       海沧,位于厦漳泉闽南金三角地区的突出部,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最高月均气温28.5℃,最低月均气温12.5℃,极端最低气温2℃,极端最高气温38.5℃,年均日照时间2233.5小时,年均降水量1143.5MM。地貌主要由丘陵、台地、平原组成,地势平坦,地质结构稳定,历史上未发生过破坏性的地震。优越的港口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早在三百多年前就使其成为福建南部拓海贸易的重要港口。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提出了把海沧建成“东方大港”的宏伟构想。20世纪初期,英国“亚细亚”和“美国美孚”两大国际财团也将海沧作为输送石油的中转站和船舶的加油基地。
       1989年5月,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深入,中国国务院决定把厦门海沧等地区辟为台商投资区, 其中海沧台商投资区规划开发面积为100平方公里,为中国大陆面积最大的台商投资区。1994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指示:“要把海沧办成吸引台商投资、包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中心,以高新技术为支柱的重要开发区。”海沧从此进入了面向全世界开放、实质性启动开发的阶段。     海沧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禀赋和潜在优势,被列为厦门拓展港口经济和迅速发展大工业的最佳区域。

同安区
      厦门市同安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带。北邻安溪、南安,南临集美,东连翔安西接长泰,与金门隔海相望,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同安区辖大同、祥平二个街道,洪塘、五显、汀溪、新民、西柯、莲花等六个镇。陆域面积657.59平方公里,2003年户籍统计人口29.40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1.43万人,耕地13.99万亩。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53.42亿元,工业总产值93.52 亿元,农业总产值9.3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5:55.7:33.8。财政总收入 5.9亿元。同安区地形复杂多样。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区陆域面积657.59平方公里。2003年户籍统计人口29.40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1.43万人,耕地13.99万亩。
        同安区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热量充足。冬短(25天)无严寒,夏长(152天)无酷暑,春暖晴雨多变,秋凉气爽怡人。年平均气温21℃,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12.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4℃,年平均降水量1467.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030.7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685.2毫米,年积温5767~7717℃。有着丰富的发展农林牧渔的气候资源。     同安区具有山、海、热、侨、台、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区位优势和历史人文优势,是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地。  翔安区     2003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厦门市调整了部分行政区划。将原同安区所辖的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和大帽山农场划归出来,组成翔安新区;使翔安成为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之后厦门市辖的第6个行政区。

翔安区
        东临泉州南安市,西至同安(大同)城区和同安湾,北至大帽山体,南至大嶝海域。翔安区陆域面积共351.6平方公里,全区可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土地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占厦门全市总面积的近30%。



市花市树
市花——三角梅  
    1986年10月23日,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确定三角梅为厦门市市花。三角梅的学名为:Bougain Villeasp,属于紫茉莉科宝巾属的常绿攀援或披散灌木,木质藤本,叶质薄有光泽,花小,顶生,常三朵簇生于苞片内,三枚大苞片显著,为主要观赏对象。古时称它为“九重葛”,北方多叫“叶小花”、“三角花”,香港则用译音“宝巾”称之。三角梅原产于南美巴西,引种来华,为时已久。其花品种繁多,花色丰富,有红、橙、黄、白、紫等系列色泽及单瓣花、重瓣花和斑叶等多种。三角梅刚柔并济,朴实无华,易于栽植,花色较多,可作盆景。因此,以三角梅为市花,广泛栽种和爱护市花,既可以绿化和美化厦门,又能较好地体现厦门的风貌、厦门人民的性格和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景象。
市树——凤凰木  
    1986年10月23日,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确定凤凰木为厦门市市树。凤凰木亦称“红楹”、“火树”,属豆科落叶乔木,长成后可高达20米。树冠宽广,二回羽状复叶,羽片10-24对,每羽片有小叶20-40对,小叶呈长椭圆形。夏季开花,总状花序,花大色红,有光泽。荚果木质,长达50厘米。凤凰木原产于非洲,我国南方多有栽培,是优美的庭园树、行道树。凤凰木枝秀叶美,是典型的南国树种,夏日开花荫凉满城,红花簇簇,象征特区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体现厦门的风貌、厦门人民的性格和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景象。
市鸟——白鹭
    1986年10月23日,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确定白鹭为厦门市市鸟。白鹭属鸟纲鹭科,为世界珍稀鸟类。厦门分布有小白鹭、中白鹭、大白鹭、中国鹭和岩鹭,这也是至今我国记录的仅有的五种。由于它们体羽除岩鹭为暗灰色外,均为雪白色,因此,人们通常统称这五种鹭为白鹭。其中以小白鹭和中白鹭的数量最多,且较为常见。



荣誉榜
      1)国家卫生城市 ——1996年  
      2)国家园林城市 ——1997年  
      3)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1997年  
      4)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1998年  
      5)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999年  
      6)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1999年(2004年再次获得)  
      7)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1999年(2003年保留)  
      8)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特别奖——2000年  
      9)全国十佳人居城市——2001年  
     10)国际花园城市 ——2002年  
     11)“全国交通管理模范水平(一等)”城市——2003年  
     12)中国人居环境奖——2003年  
     13)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2003年  
     14)联合国人居奖——2004年  
     15)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城市  
     16) 全国文明城市 ——2005年  
     17)最受农民工欢迎十大城市——2007年



厦门十大城市名片
    鼓浪屿  
      以500米的鹭江与市区相隔,素有“海上花园”的美称。岛上完好地保留着许多具有中外建筑风格的建筑物,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屿上居民喜爱音乐,钢琴拥有密度很高,被赞为琴岛。主要旅游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海滨浴场、郑成功纪念馆等。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人来此观光游览。   
        小白鹭民间舞团  
       1993年10月成立,是我国第一个专业民间舞艺术表演团体。在各类舞蹈比赛中频频获奖,其表演以浓郁的民间风格和独特的闽南特色博得各界好评。曾荣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协最高荣誉奖章——中俄友谊纪念奖章。接受过全国150多位专家的指导,其定位、模式、创作均走在全省最前。有人评价,厦门观众看表演的习惯是小白鹭舞团建立后培养的。   
       厦金航线  
       2001年初开始的厦金直航成为海峡两岸的破冰之旅。该航线航程短、速度快、费用低,吸引了众多台胞。通过厦金航线入出厦门的客流量已从当年的2.1万人次增至2005年的52万人次。人流量的攀升进而带来物流、资金流的繁荣。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和直航规模、适用对象的不断扩大,厦门对台的“窗口”作用也将日益凸显。   
      “9•8”投洽会(即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商务部主办,是中国惟一以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为主题的国际性投资促进活动,位列国家主办的三大交易会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打造国际品牌、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成为海内外客商相互沟通、洽谈投资的纽带和桥梁。厦门在投洽会中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中外投资交流的窗口。   
       厦门国际马拉松  
       2003年3月至今已成功举办3届,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选手前来参赛,影响力逐年提高,对提升厦门城市品牌有着积极的意义。许多国际知名选手在参加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后,称赞厦门有世界最美丽的跑道。国际马拉松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厦门,给厦门带来无限商机。   
       厦门爱乐乐团   
       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不仅深受市民喜爱,也是对外交流的形象大使。曾3次走出福建,在6省18市进行了极为成功的巡回演出。该乐团不仅推广普及了高雅艺术,还用生动的事实宣传了厦门文明建设的成就,提高了厦门的形象和文化品位。经过全国交响乐团联盟评比,该乐团被列为全国9大交响乐团之一。   
      陈嘉庚
  陈嘉庚先生一生兴业救国,致力于教育发展,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1913年创办集美学村,前后耗资一亿多元,誉满东南亚,是福建首屈一指的教育基地。陈嘉庚因此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的旗帜,民族的光辉”。  
    环岛路
  风景如画的环岛路西起厦大胡里山炮台,东至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于1999年9月30日正式贯通,2004年9月8日,历时10年建设的厦门环岛路全线贯通,全长48公里,总投资26亿元,集交通、旅游、人文景观、娱乐休闲于一体。
  厦门大学
  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目前我国惟一地处经济特区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向着“建成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温馨厦门
       厦门处处洋溢温馨,给人以家的感觉。大厦门格局的形成,使厦门真正“城在海中,海在城中”,为温馨厦门创造了优美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百姓富有文明,城市繁华有序,为温馨厦门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
      中秋博饼(附加)
      中秋博饼,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是博一个好兆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所以,厦门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2008-1-8 22:19: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老婆的家乡——泉州
概况

       泉州,鲤城、刺桐城、温陵,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会福州、莆田,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762万人(不含金门县),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8.2%,少数民族占1.8%。少数民族有48个,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泉州风物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方言以闽南话为主,通用语言为普通话。是海外华侨、华裔、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藉之一。
  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海拔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区。戴云山脉从东北部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米,有“闽中屋脊”之称。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过渡。泉州海岸线曲折蜿蜓,大部分为基岩海岸,总长约421公里,有湄州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及肖厝、崇武、后渚、梅林、石井等14个港口。泉州地跨中南两个亚热带,即戴云山西北部常年温暖、常绿阔叶林带和东南部常年湿热、有短期干旱的亚热带雨林带。
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内溪流多达35条,总长1620公里 ,水资源相当丰富。泉州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称“闽南大温床”,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经济作物极为有利,是乌龙茶、桂元、柑桔的全国生产基地。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产量较大的鱼类有20多种。浅海滩涂面积118万亩。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主要有铁、猛、金、煤、石英砂、花岗岩、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
  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27处。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特产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头、老范志万应神曲、料丝花灯、清源茶饼、安溪乌龙茶、永春老醋、永春纸织画。



地质地理

        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域面积786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421公里,大小港湾14个,岛屿208个。深水良港多,可建万吨以上深水泊位123个,湄洲湾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

        泉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21℃,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古诗称泉州“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故泉州有“温陵”雅称。

        全市林木蓄积量1833万立方米,地表水总量87.6亿立方米,可供开发的水电资源43万千瓦。主要矿产资源有高岭土、花岗岩、辉绿岩、石英砂、石灰石、煤、铁、锰、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水产资源丰富,可作业的海洋渔场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利用面积118平方公里,主要水产生物5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200多种。



历史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他们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晋江两岸得到迅速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唐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此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行政督察区、专区、地区,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

文化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光明之城”的美誉。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40处,县(市)级600多处。其中极负盛名的有中国现存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惟一的摩尼光佛像石刻、中国最大的老君石刻造像、葬有唐代到泉州传教的穆罕默德门徒三贤四贤的灵山圣墓、千年古刹开元寺及东西塔、记载古代海上交通和贸易的九日山祈风崖刻、广受台胞和海外侨胞信众膜拜的天后宫妈祖、民族英雄郑成功史迹与陵墓、宋代蔡襄修建的洛阳桥、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以及与惠东民俗、海滨风光、石雕艺术融为一体的崇武古城等。丰富的人文景观、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和秀出东南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使泉州成为一个全国乃至国际性的旅游胜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到此观光。泉州保留着弥足珍贵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蜚声海内外的有:晋唐士乐余韵南音、宋元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和中国一绝“提线木偶”。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伊斯兰教、印度教、古基督教、摩尼教、犹太教、佛教等世界多种宗教在泉州广泛传播,留下大量遗迹,使泉州成为多元文化融洽交汇、和谐共处、互促共荣的载体。作为南少林武术的发源地,泉州具有薪传不息、独树一帜的武术文化。

       泉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着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开放港口城市。自唐代开埠,即为中国南方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港跃居为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驰誉世界,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相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呈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旅居世界各地的泉州籍华侨、华人620多万人,港澳同胞70多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长期以来,旅外乡亲心系桑梓,或投资办厂,或兴学育人,或捐资慈善,或兴办公益,涌现出一大批贡献巨大、成就杰出的乡贤硕彦,成为推动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泉州与世界密切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经济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泉州地处海防前线,国家投资少,经济长期处于以农业为主的自给、半自给状态,经济总量居全省地市倒数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机遇、扭住中心、爱拼敢赢、大胆实践,经历 “三来一补”起步、乡镇企业铺路、三资企业上路、成片开发迈大步、区城经济展宏图的经济发展阶段,走出一条“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建设路子,经济实力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创造出“晋江经验”和“泉州现象”,成为福建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创造泉州发展历史的新辉煌。全市GDP在1978年为7.79亿元,到1992年突破100亿元,2000年跨过1000亿元,2002年达到1223亿元。2003年全市GDP为1380.11亿元,2005年全市GDP为1626.3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87元增至2.37万元;财政总收入由0.79亿元增至152.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5元增至6100元,年均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24元增至14185元,年均增长12.6%。

       泉州人民立足实际,奋力打造特色经济,促使泉港“石化基地”、丰泽“中国树脂工艺之乡”、晋江“中国鞋都”、石狮“中国服装名城”、南安“中国建材之乡”、惠安 “中国石雕之乡”、德化“工艺陶瓷之乡”、永春“芦柑之乡”、安溪“乌龙茶之乡”等特色经济的形成并驰名海内外,全市所有县(市)均跻身全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县(市)行列。2003年,县域经济取得新进展,晋江、石狮、惠安和南安四县(市)再次入选全国百强县(市)。



宗教

       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

       泉州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佛教、道教于公元三世纪(西晋太康年间)传入泉州,并开始有寺观的创建。早在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道教就在泉州府治南建置白云庙(元妙观),佛教也在南安九日山下创建延福寺。当时,佛教传入中国后尚处于译经阶段,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之玄孙张盛才移居江西龙虎山。唐、宋时是泉州佛、道教兴盛时期,寺庙宫观兴建众多,气势宏伟,建筑艺术精致。一千多年来,泉州相继建造了佛、道教寺庙宫观数以千计。其中道教的元妙观、泉州府城隍庙、马甲仙公山、东岳行宫、法石真武庙、晋江崇真殿、深沪宝泉庵、石狮城隍庙、南安郭山庙、安溪城隍庙、永春百丈岩、德化石壶殿、惠安青山宫等和佛教的开元寺、承天寺、崇福寺、宿燕寺、晋江龙山寺、南安雪峰寺、惠安科山寺、安溪清水岩、永春普济寺、德化灵鹫寺等最为著名。与道教有密切联系的民间信仰,辖地旧称的“铺”、“境”、“都”,无不建有供奉乡土神祗的神庙达数千座之多。这些寺庙宫观,成为文人墨客雅集以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朝拜礼敬或游玩观赏的地方。一千多年来,这些寺庙宫观不仅在泉州民间影响深广,而且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泉州人口向海外、港澳台的迁徙与繁衍,泉州众多的寺庙宫观也不断分炉出去,从而在海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

       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唐代初期伊斯兰教传入泉州,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在泉州建造了7座清真寺。目前,尚存有一座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泉州清净寺;又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伊斯兰教圣迹-----灵山圣墓;还有被誉为国之瑰宝的伊斯兰石刻近300方。

       接着,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摩尼教、印度教相继云集泉州.这些有力地证明了泉州不愧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19世纪末叶,基督教、天主教再度传入,日本教和犹太教也曾经在泉州传播。

       这些宗教既在泉州建造了大量宗教活动场所,还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宗教人士和专家学者,不少高僧、高道受到朝廷的荣誉封号,许多著作成为珍贵的宗教典籍。同时,又留有大量胜迹、文物,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极其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特别是开元寺东西双塔和具有特色的殿宇建筑、清源山的老君岩造像、天后宫、清净寺和灵山圣墓、摩尼教的草庵等,均为海内外人士所瞩目,留下了许多名人的游踪足迹。各种宗教的传播,对于泉州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风俗民情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从古及今,各种宗教虽有一些负面影响,但也建造了许多桥梁、医院、学校和举办了不少公益事业。“闽中桥梁甲天下,泉州桥梁甲闽中”,历史上泉州建筑了100多座桥梁,其中一半以上是僧人募资或参与兴建的;泉州僧人还曾为海上交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泉州现代化的医院和学校的长足发展,其中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一份功劳。每座寺庙留存的碑刻、匾额、楹联、诗词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总之,泉州宗教文化丰富多彩,是构成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之一。

       泉州人往海外谋生,许多人同时带去祖籍地的宗教信仰,并在侨居地传播。因此泉州也是道教、佛教和民间信仰向海外传播的重要地区之一,与海外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往来频繁。

       现在,摩尼教、印度教在泉州虽早已失传,日本教后在泉州绝迹,但在晋江华表山尚留有举世罕见的摩尼教珍贵史迹-----草庵。

       经过千百年的变化兴替,现在泉州尚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寺观教堂五六百座。此外,还有大量的民间信仰乡土神祗小宫庙数千座。由于宗教逐步走向世俗化,有些寺庙把佛、道、乡土神祗一起奉祀,兼容并蓄,它们各自拥有不少信教群众。

       泉州的多种外来宗教文化,与原来的泉州儒、道、释文化互相渗透,相互吸收;各种信教群众长期和睦相处,互不排斥、互相尊重,成为美谈,也成为世界罕见的奇迹,说明了泉州人心胸开阔和具有广大的包容性。

       总之,泉州各种宗教云集,历史悠久、传播广远;和睦相处、蔚为奇观;史迹丰富、灿若繁星;文化艺术、世之瑰宝。
2008-1-8 22:22: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再来一个漳州
概况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东濒台湾海峡,与厦门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汕头毗邻。全市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万,绝大多数为汉族,也有畲族、高山族等21个少数民族。漳州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祖居地,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有70万人,台湾人口中1/3的人祖籍是漳州,是侨、台胞寻根谒祖的府地。


历史沿革

漳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唐武后垂拱(685-688年)以前,这个地方还没有建制。秦汉时只在闽粤通道的盘陀岭设蒲葵关;晋代初年在梁山下建绥安县;梁天监(502-519年)年间在荆城(今靖城)建兰水县;梁大同六年(公元504年)在九龙江畔建置龙溪县;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并绥安,兰水入龙溪县。

    唐高宗总章(668-760年)年间,闽粤一带少数民族常连结一起反抗唐王朝。至仪凤(676-679年)年间,高宗诏令玉铃卫翌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率府兵二千多入闽,并统领岭南行军奋力征战。陈政死后,其子陈元光继承父志,率领其众,平定了闽粤边境,在云霄县的漳水之北且耕且。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州治最初设在云霄县的西林,因旁有一水叫"漳江",所以叫"漳州"。同时,在绥安故地设置漳浦县。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漳州治移到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到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又迁往龙溪(今漳州芗城区),改称漳州郡。元代改称漳州路,明清两代称漳州府;民国初年并为汀漳龙道;1934年改为福建省第五行政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福建省第六行政区,又叫龙溪专区;1969年改为龙溪地区。1985年7月实行"地改市、市管县"行政体制,原来的龙溪地区改为漳州市,邮政编码: 363000,电话区号: 0596。

    漳州建置后,沿革多变,管辖范围和县份不一。唐垂拱时,分出泉州所辖龙溪县一部分隶漳州,分置漳浦和怀恩两县;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废怀恩县,割龙溪县来属;宋乾德(963-968年)时,领县除龙溪、漳浦外,还有龙岩、长泰,共四县;元时增设南胜县(后改为南靖县);明成化(1465-1487年)年间,增加漳平县;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析出平和县;嘉靖九年(公元1734年)龙岩分出升为直隶州,并管辖漳平、宁洋两个县,漳州府范围剩下七个县。民国以后,从漳浦分出了云霄县,划漳浦和诏安的一部分建置东山县,复从龙溪县分出了华安县,这时管辖又增加为十个县了。1951年6月1日,在行政专员公署所在地建立了漳州市;1960年春,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市;1985年6月,地市合并改称漳州市,原漳州市建制改为芗城区。1993年6月,龙海撤县建市(县级市)1997年1月,龙海市、芗城区各划出一部分辖区成立龙文区。漳州市遂辖八县一市二区,即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平和、南靖、华安、长泰县和龙海市、芗城区、龙文区。



经济


漳州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已初步建成了以名、优、特产品为依托,以乡镇企业为基础,具有地方特色的轻型工业体系。全市主要工业生产行业有纺织、机械、电子、食品、包装、建材、制罐、医药等15个门类,产品1000多种。确立了食品、机械、电子、电力四大支柱产业和建材、旅游两个重点产业,工业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

漳州是全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对台农业,高优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特色明显,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确立了水产和林果两大支柱产业,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高优创汇农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具备了加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基础和条件。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26.36亿元,比2004年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为24.6∶39.9∶3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93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49.86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222.57亿元,增长9.3%。财政总收入50.61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26.96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4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企事业存款98.91亿元,增长7.2%;储蓄存款余额285.13亿元,增长14.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96亿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中长期贷款126.17亿元,增长20.9%;短期贷款157.93亿元,下降1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94亿元,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41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4690元,增长8.6%。2006年上半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59.89亿元,增长2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40亿元,增长32.6%;财政总收入31.86亿元,增长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55亿元,增长12%。

漳州物产富饶,素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这里盛产"六大名果":芦柑、荔枝、香蕉、龙眼、柚子、菠萝;"三大名花":水仙花、茶花、兰花;以及对虾、石斑鱼、鲍鱼、龙虾、红蟳、扇贝、牡蛎、泥蚶、鱿鱼等海珍品。天香丽质的水仙花、"国宝神药"片仔癀和"国货之光"八宝印泥,被誉为"漳州三宝",名扬海外。木偶雕刻、珍贝漆画、九龙璧玉雕等旅游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漳州对外友好交往日益频繁,国际友人来访日益增多。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曾先后来访。美国夏威夷水仙花皇后旅游团、12国驻沪外交官和夫人考察团也来寻根、考察。1991年与日本谏早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自然地理


一、山脉、河流、平原

  漳州西北多山,东南临海,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多样,有山地、丘陵、又有平原。西北部横亘着博平岭山脉,海拔700至1000米,平和县境内的大芹山为最高点,海拔1544米,其他较著名的山岭,有平和县的小芹山、灵通山、长泰县的天柱山、良岗山、漳浦县的梁山,诏安县的九侯山,云霄、诏安、漳浦三县交界的乌山等。全市山地面积8000平方公里。海拔80-240米的丘陵地约2956平方公里,仅地面积的23.56%。

  漳州最大的河流是九龙江。九龙江发源于博平岭山脉,分北溪、西溪、南溪三条干流,横贯华安、长泰、平和、南靖、芗城、龙海市等六个县区。两条干流在龙海市的三叉河汇合后,又分流进东海。干流长258公里,合支流共长1923公里。九龙江在福建省是仅次于闽江的第二大河,除九龙江外,境内较大的河流还有云霄县的漳江,诏安县的东溪,漳浦县的鹿溪,长泰县的龙津江。
九龙江沿岸有许多河谷盆地。在九龙江下游的漳州平原有566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的第一大平原。由于土地肥沃,盛产稻谷、甘蔗、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

二、海湾 

  漳州的龙海、漳浦、云霄、诏安、东山五个县区临海,海岸线全长680多公里。南端的东山岛形如蝴蝶,是福建省的第二大岛,也是福建省著名的渔区。龙海的浯屿岛,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靠近厦门,是著名的渔岛。漳浦则有三个半岛:古雷半岛、六鳌半岛和整美半岛。漳州沿海海岸曲折,海湾较著名的有:诏安湾、东山湾、旧镇湾等。

  诏安湾:诏安湾海域广阔,是闽南良好的渔场之一。湾内盛产马蛟鱼、黄花鱼,还有鲻鱼、鲈鱼、海鳗、黄翼雕、石斑鱼、对虾、红鲟、梭子蟹140我种,靠近南澳岛一带产鱿鱼。湾内宫咒骂有10多个村庄都以渔业为主。外地每年都有两三百条渔船到这里捕捞。仅诏安县境内的滩涂面积就有2933多公顷,已开发养殖的有牡蛎,泥蚶、螠蛏、文蛤、对虾、青蟹等。
  东山县的西埔湾与诏安湾紧连在一起。1979年后,东山从湖塘到丁上村建起一条长4350米、高5.5米、顶宽4.5米的海堤。围垦水面积1800公顷。西埔湾底部平坦,为沙质泥或泥质沙,水质优良,饲料丰富。水温11℃到34℃,无污染,是发展水产养殖的一个良好内湾。

  东山湾:东山湾是福建著名的港湾之一。它的沿岸分属东山、云霄、漳浦三个县。湾口东山铜陵镇和漳浦古雷半岛,遥相对望,相距仅4000米,口小肚大。湾内水面2.4万多公顷。其中水深4至17米的面积有两万公顷。这里是中国东海和南海的交汇处。东海鱼类和南海鱼类都可在湾内繁殖。湾口的塔屿岛如中流砥柱,因而湾 内风浪不大,湾底质为泥、泥沙或沙,水无污染,温度、酸度、碱度适宜。有云霄漳江淡水注入。水质优良,为多种鱼、虾、贝、藻类增的极好场所。湾内历来产有长毛对虾、斑节对虾、鹰爪虾、龙虾等海珍品。鱼类有鰶鱼、青鳞、鲻鱼、银鱼、黄鲷等几十种。贝类养殖和野生的,主要有牡蛎、泥蚶、螠蛏、扇贝、鲍鱼、江瑶贝、翡翠贻贝等。藻类有海带、紫菜等。1984年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研究所以及省科委、省海洋研究所、省水产研究所专家,对东山湾进行了考察,确认东山湾可以开发为牧场化和农场化的渔类生产基地,并已列为中国科学院的研项目之一。

  旧镇湾:旧镇湾位于漳浦中部东南面海区,是由六鳌半岛和古雷半岛合抱而一的一个内湾 ,它肚大口小,形如“宝葫芦”。湾 内总面积5733多公顷,滩涂平坦,风浪小,长年有鹿溪和浯江溪淡水注入,潮流畅通,各种浮游生物丰富,是发展鱼虾贝藻养殖的良好场所,畅销香港市场的“霞美”,就出产在这里。

三、气候

  漳州位于北纬23.6度到25度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21℃。1985年最高日气温36.3℃,最低1.6℃。无霜期达330天以上,年日照2000-2300小时;年积温7701.5℃。年降雨量1000-1700毫米,雨季集中在三至六月。年平均风力二级。漳州每年六至九月常有台风袭来,最大风力达12级,台风常来暴雨或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但在高温季节,台风也有助于降低气温和解除旱象。

  漳州气候条件优越,打开世界地图,可看到在南、北23.5纬度(回归线)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地方并不多,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澳大利亚的大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印度、巴基斯坦和缅甸,属于热风季风气候,西半球的智利属高山气候,而漳州则是少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地区之一。它整修地形依山面海,呈倾斜状和台阶状,山势走向由西北向东南,西北有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挡住寒流入侵,东南面临开阔的大海,温湿气流源源而来,构成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区域性气候。因此,漳州比地球上同一纬度的其他亚热带地区具有更大的优势。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它也处于北纬25度左右,但那里的山势是南北走向,北方寒流一来,很难遮挡。这种情况在漳州这儿是不可能发生的。漳州确是一块“宝地”。



文化

  自从唐垂拱二年开漳第一任刺史陈元光提倡奖掖农耕、通商惠工、兴办栄、移风易俗,传播中原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火田畲种无耕犊”的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法,漳州由原始落后状态过渡到“杂卉三科绿,嘉禾两度新,俚歌声靡曼,秫酒味酝醇”初步繁荣文明的社会景象。兴办书院也从此开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载:“松州书院在福建省漳州府,唐陈珦与士民讲学处。”两宋时期,兴办书院成为社会风气。宋绍熙年间,朱熹漳州知府,他“每旬之二日必领属官下州学视诸生,讲《小学》,为其正义;六日下县学,亦如之。”于是漳州便素有“海滨邹鲁”之美称。

  漳州名人荟萃,文化昌盛。历史上除了开辟漳州的将领陈政、陈元光,丁儒外,还出现了高登、陈淳、林偕春、黄道周、张燮、唐朝彝、蓝鼎元、庄亨阳、蔡新等一大批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史学家、数学家和地理学家。清初出现了以谢琯樵、沈古松、汪志周为代表的“诏安画派”。现代诏安画家较著名的有“三沈”:沈福文、沈柔坚、沈耀初。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则有林语堂、杨骚、许地山。有誉满海内外,多次出国献艺的布袋木偶戏、芗剧、潮剧。民间文艺丰富多彩,有锦歌、竹马戏、大车鼓舞蹈和精致的剪纸艺术。有被誉为中国女排获取世界冠军的摇篮――漳州体育基地。



自然资源

  漳州市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水产资源、水电资源、;矿产资源和温泉资源。
  植物资源:除盛产大米、甘蔗、花生、烟叶、黄麻、茶叶,还有水果、蔬菜、花卉、药材和其他特产。水果有47种,330多个品种。春有枇杷、杨梅、越冬柑桔和香蕉;夏有桃、李、荔枝、龙眼、西瓜、芒果、番石榴、凤梨;秋有香蕉、柚子、梨、余甘、黄皮弹、柿子;冬有芦柑、红桔、橄榄、果蔗,不一而足。蔬菜有35种,108个品种,冬春有葱、蒜、菲、菠菜、芹菜、芥菜、包菜、花菜、大白菜、萝卜、西红柿、荸荠等;夏秋有冬瓜、丝瓜、南瓜、葫芦、八角瓜、青刀豆、豆角、空心茶、油菜、茄子、洋葱、莲藕等。花卉有1200多个吕种,如水仙、红梅、腊梅、山茶、建兰、海棠、玫瑰、月季、菊花、芍药、含笑、玉兰、瑞香、杜鹃、桂花、马蹄香、七里香、大丽菊、树兰、三角梅、扶桑、芙蓉等,不胜枚举。盆景盆栽则有罗汉松、石柳、古榕、文竹等。药材有200多种,如茯苓、生地、淮山、郁金、砂仁、肉桂、巴戟、一见喜、金线莲、金银花、天门冬、勾藤、山栀子、黄莲、沉香、仙鹤等。其他草本、木本、藤本植物有1000多种。南靖县和溪乡六斗山的亚热带雨林,面积20公顷,其中热带亚热带植物达1050多种,诸如桃金娘科、番荔枝科、野牡丹科、豆科、芸香科、无患子科、紫金牛科、夹竹桃科、山毛榉科等。其中最具有特色和富有经济价值的是红栲、黄杞以及橡胶植物花皮胶藤。南靖县南坑乡大岭一带,也保留着大片比较完整的亚热带雨林植被,面积2666多公顷,素有“树海”之称,是福建省仅有的面积最大的一片。十多种稀珍植物如桫椤、建柏、宿轴木兰,包括“人面竹”、“四方竹”、“银练竹”、“金丝竹”等稀有珍贵竹子品种,已列作国家和省保护对象。

  水产资源:闽南渔场广阔,沿海水产资源有各种鱼、虾、贝、藻等400多种。鱼蟹虾类有长毛对虾、斑节对虾、鹰爪虾、龙虾、梭子蟹、青蟹、锯缘青蟹、鱼 祭 鱼、青鳞、鲻鱼、银鱼、丁香鱼、凤尾鱼、黄鲷、黑鲷、鱼 勒鱼、石斑鱼、蛇鲻、鲂鱼、玫瑰毒鱼 由 、圆鱼 由 、小公鱼、海鲳、海鳗、鳞鱼 是 、鱼 非 鱼 里 、马鲛、真鲷、二长棘鲷、蓝圆鱼 参 、沙丁鱼、乌贼、鱼 章鱼、鱿鱼等;贝类有牡蛎、泥蚶、虫益 蛏、扇贝、鲍鱼、江瑶贝、翡翠贻贝、蛤、螺等;藻类则有海带、紫菜、江离、海萝、羊西茶、铁西菜、浒苔、马尾藻等。

州服饰文化

服 饰


漳州地处亚热带,上古土著穿“卉服”,以树皮、木叶蔽体。晋代衣冠南渡后,本地居民也穿上中原的葛、麻、吉贝(木棉)等织物。唐代漳州“岁五蚕,吴越皆不能及”。宋初,漳州岁贡葛布2万匹,纺织业已与中原地区同步发展,漳州居民的服饰逐渐与中原一致。明代中后期,漳州月港海外贸易的兴盛导致漳州人的服饰“跨越定制”,“人无贵*,多衣绮绣”,甚至“曳绣蹑珠”,比官员还气派。清代,漳州服饰奢侈依旧,“俗有夸多斗靡者,于舅姑饷妇之日,终席之间换衣数袭”。一些人将财力都花在服饰上,以致漳州俗话有“只怕跌下屎宕(粪坑),不怕火烧厝(房子)”之讥。这种奢靡之风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逐渐收敛。
2008-1-8 22:23: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房东太太那里——莆田
莆田,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市,市内设置仙游县和荔城、城厢、涵江、秀屿四区。全市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人口302万人,常年有50多万人在外经商办企业 ;莆田籍在外乡亲人才济济,有5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职称的人才遍布全国,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旅居在外的侨胞70万 人左右,港澳台同胞近20万人,归侨、侨眷30万人,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

       莆田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鲜花争艳,四季佳果飘香。山海俱得,风光旖旎,有壮观奇特的高山,有一马平川的平原,有波光粼粼的海湾,春九鲤,夏湄洲,秋白塘,荔乡情韵,壶山雨景,兰溪流水,菜溪 、麦斜、永兴三大名岩的风光,广化寺的千年钟声,南少林的武术渊源……风光无限,美不胜收。文坛泰斗郭沫若先生当年游览莆田, 由衷地赞颂: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

       别具一格的人文地理,形成了莆田的众多优势和特色。区位优势明显,位居闽东南沿海中部要冲,与台湾隔海相望,北依省会福州,南接泉州并与厦门相近,是建设海峡西岸 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资源得天独厚,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湄洲湾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港湾,水深港阔,风平浪静,不冻不淤,10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可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具有建设大型港口的优越条件 。妈祖文化独特,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岛是四海共仰的妈祖文化发源地,岛上的妈祖祖庙被誉为东方“麦加”,历来以一种独特的信仰牵系着海峡两岸同胞,是大陆与台湾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的桥梁和纽带。

      莆田市的旅游景点多,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有250多处,被列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97处。其中,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8处,市级20处,县(区)级167处,湄洲岛上的妈祖祖庙遐迩闻名,四海共仰;三教祖祠是唯我独有;湄洲妈祖祖庙和三教祖祠在全国、东南亚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重要的影响;九鲤湖风景区以湖、洞、瀑、石四奇称著,是“福建三绝”之一;距离市区5千米的大型古堰木兰坡,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化寺为福建省四大禅林和“十佳风景游览区”之一;玄妙观三清殿是本省保存最好的唐代道教玄妙观建筑群之一;有现已论证的南少林寺遗址,还有宋代的古谯楼及蔡襄墓、瓷窑古遗址及明代的抗倭名城莆禧城等一大批古建筑遗址,也有千年古树,荔枝树——“宋家香”,龙华的古樟等树木。

      莆田市历史上素有“文献名邦”之誉,自唐代以来的1200多年间,人才荟萃,名人辈出,在各个时期勇领风骚,垂范后人。出现林默、林兆恩、蔡襄、郑樵、刘克庄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还有许多至今传为佳话的科甲风流。诸如“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兄弟两宰相”,“魁亚占双标”,“一方文武魁天下”,“六部尚书占五部”。还有保持唐章宋韵的莆仙方言,被誉为“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

       还有莆田南少林。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北部层峦叠嶂,闻名天下的南少林寺就在这里。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据考古认为“林泉院至迟在唐代或唐末即已存在”,但具体创建年代有待进一步考证。林泉院的习武之风,缘起于唐初,它的经磨历劫,也与武风有关。
  传说,李世民登基后,辅公祐部将路得才聚众东南沿海为非作歹,闹得民不聊生。那些歹徒行踪不定,聚散无常,如果派大军围剿,无异用拳头打跳蚤,劳民伤财,且难奏效。唐太宗只好把已封为大将军的少林寺方丈昙宗找来,请他派武艺高强的僧兵惩治海盗。昙宗派十三棍僧之一的道广带领五百僧兵入闽平暴。暴乱平息后,沿海人民挽留这些救苦救难的活菩萨。道广也感到盛情难却,就回到嵩山少林寺禀告昙宗方丈。方丈当即道出一偈:“傍海平盗日月久,九莲山下有宿头。南北千里同一寺,大乘禅在心中留。”道广根据北少林方丈的偈语,找到了当时就有名气,且地形酷似嵩山的林泉院扩寺定居。林泉院也就成为江南的少林分寺。该寺所在的林山村周围有九座山围成一圈,形如九瓣莲花,寺院坐落在花心的位置上,因名九莲山少林寺,俗称南少林。清朝初年,各地抗清志士、武林俊彦纷纷来到具有习武传统的南少林,把它作为反清复明的基地。由于叛徒的出卖,南少林被官军攻陷,僧众多被杀戮,寺院被夷为平地。冲出火海的武僧流落江湖,传徒授艺,坚持抗清斗争。据传,南拳的不少套路出自南少林。由于清廷的舆论封锁,这一段悲壮的历史鲜为人知,只是在民间悄悄流传。

莆田旅游概况

         初春天气正宜晴,风送轻车过荔城。
         麦子平铺青似涌,果园错落绿如棚。(谢觉哉)
  
         荔城无处不荔枝,金覆平畴碧覆堤。
         围海作田三季熟,堵溪成库四时宜;
         梅妃生里传犹在,夹漈藏书有孑遗。
         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郭沫若)

  这是两首题咏“荔城”的诗作,分别出自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二位诗人之手,皆作于20世纪60年代,它所赞美的,就是今日中国东南沿海新崛起的城市——莆田。
  莆田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遍布山区、沿海和平原,自古就有莆田二十四景,仙游四大景,沿海十二景的说法。
  莆田二十四景是东山晓旭、白塘秋月、宁海初日、锦江春色、西湖水镜、梅寺晨钟、天马晴岚、西岩晚眺、石室藏烟、智泉珠瀑、九华叠翠、湄屿潮音、钟潭噌响、谷城梅雪、壶山致雨、碧濑飞泉、古囊列山献、紫霄怪石、绶溪钓艇、夹漈草堂。
  仙游四大景是:九鲤湖、麦斜岩、菜溪岩、天马山。
  沿海十二景是:新桥夜泊(涵西新桥头)、美澜晨眺(北高)、冲沁晓烟(北高)、黄崎夕照(埭头黄岐)、青山叠翠(埭头石城)、南啸归帆(平海)、门夹风涛(山亭文甲)、鱼希 江烟雨(湄洲)、螺港秋潮(山亭港里)、蓼城蜃气(东埔吉城)、塔林渔唱(东埔塔林)、小屿长桥(秀屿港区)。
  莆田市不仅有令人心驰的山川形胜,并且有丰富的文物古迹,还有不少文明灿烂的历史名胜区。城区荔城、仙游鲤城、水乡涵江(包括洋尾村)、古镇西天尾、黄石、枫亭、游洋、新县、榜头古街,是镶在兴化大地上的一颗颗历史的明珠,古镇、历史名胜区的文物、丰富历史内涵,吸引了不少中外专家、学者、旅游者前往寻史觅踪。
  莆田市文物的特点是点多、密度大、价值高、分量重。经过1956~1957、1986—1987年的两次文物大普查,以及日常文物普查和专题文物普查,现保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文物点800多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414处(原239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湄洲岛妈祖祖庙、木兰陂、三清殿、释迦文佛塔、天中万寿塔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市级103处(原41处),县(区)文物保护单位167处,这些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类别分有:古遗址、古窑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古石坊、古石刻、古壁画、革命文物、革命遗址、革命旧址、革命旧居、革命纪念建筑物、瓷塑、近代代表性建筑以及古树木等。
  人类在五、六千年前已在莆田这块土地上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考古发掘和采集到的泥质软陶、灰砂陶、红砂陶、黑砂陶等,属于昙石山遗址中、下层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范畴,秀屿区埭头镇后郑村的鲎尾寨遗址和仙游县园庄乡溪尾山遗址是典型代表,发掘和采集到这样丰富的几何印纹硬陶和磨光石器如石奔 、石戈等,这些与昙石山遗址上层相似和黄土仑文化相似,是青铜器时代遗址,莆田市几十处的青铜器时代遗址昭示了远古时代闽族人在本地创造印纹硬陶历史的辉煌。西汉古遗址,有白沙镇的越王台,榜头镇的鸡子城,钟山镇的蛇湾城等,反映了西汉时期闽越国人在这里的军事活动。
  制瓷业在两宋和元代曾是鼎盛一方,多处古窑址的丰富堆积和几千平方米的古瓷片散布,以品类多、质量高为人称道,典型产品有仿龙泉和“珠光青瓷”的日用瓷器和陈设用品瓷器。这些产品在宋元时已销往东南亚、埃及、伊朗、日本等地。现存比较著名的古窑址有涵江区庄边镇的庄边瓷窑址,荔城区西天尾镇的碗洋瓷窑址,城厢区灵川镇的青蛙山瓷窑址,东海镇的许山瓷窑址,仙游县度尾镇的碗边瓷窑址、云居山瓷窑址、圣山瓷窑址,仙游大济镇的溪车瓷窑址等。
  莆田历史上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名人辈出。至今,历史名人古墓葬保存不少,有唐代林披、“九牧林”、黄滔、郑良士墓,宋蔡襄、蔡京、郑樵、刘克庄墓,明黄仲昭、马思聪、林兆恩、郑纪、林兰友墓,清代郭尚先,江春霖墓等。
  古建筑是莆田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是莆田市文物的精华。莆田市至今保存的数百座唐、宋、元、明、清古建筑是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宋代建筑以古谯楼,三清殿、妈祖庙以及众多宋塔、宋桥、宋陂为代表。八闽名楼古谯楼以其有地方建筑特色的宋代台基而著称;目前尚存920余座佛寺建筑多为明清面目,但唐、宋遗踪仍抹不去昔日的风彩,唐宋的寺院多为十方丛林,明清的子孙寺已不胜其多,大寺院的布局多为中国式的禅宗七堂制,主体建筑为山门、大殿、法堂、禅堂等中路进深,左右翼则为两廊建筑;道观庙宇,棋布城乡,其宋代“三清殿”的建筑等级之高和文物价值之大,使它享有江南古建筑奇葩的美誉;众多文庙中的仙游文庙,堪称古建筑的艺术殿堂;湄洲妈祖祖庙是诲内外信仰者朝圣的“东方麦加”;明、清民居,以士大夫居宅为多,有着地方特色的布局和构造特征,历来为中外专家所称道;古塔、古桥、古陂、古堡,无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莆田市古代塔、桥、陂、堡建筑的价值和交通、水利、军防等方面的历史文明。
  莆田市是全国著名的老区,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先驱的斗争事迹,为人们留下了众多的革命者和革命事件的遗址、文物,成为今天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莆田市秀丽的自然景观,是大自然馈赠给莆田人民的琳琅多姿的瑰宝;优美的人文景观,则是祖先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精品,也是历史文明的实物见证。
  莆田的景观文物,以丰富多彩的形象写下了一部永不磨灭的莆田文明史。
  
莆田习俗
1.一年过两次年
明末清初.福建总受倭寇侵犯.当时正好是大年三十.当地村民有些逃到山上避难,躲过一劫.等风平浪静之时,已是大年初二.当地老百姓各回家中,家里惨不忍睹.于是.人们决定再过一次年.各各镇.各各村不一.有些是大年初四.有些是大年初五.再补过一次年.因此.在中国是很难找到一年过两次年的习俗.
2.红联上方截白
倭寇入侵后,有些老百姓的家人没有逃过一劫,人们想到.家里死人不能贴红联.可是大年初头贴白联不吉利.后来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在红联上面留一截白.这在中国的对联上也找不出几家的.(但如今,随着时代变迁.这点都不再被重视.希望得知者.能保持莆田这个独特的习俗).
3.大年初二不访友
为了警示大年间被倭寇入侵的史实.当地百姓规定了大年初二各不拜友.不吉利.一直沿至今.(现在也是老一辈会守.年轻的也就无所谓了.)
4.莆仙话的起源
莆仙话的起源可追随到唐朝.史书有记载过唐代就有人唱莆仙戏.
可以观<<范进中举>>.初中教材中的话:
"走在半路上".在当今普通话中:这话是句病句.可当时的确是这样.
"吃酒."如今只能说是喝酒.但莆仙话的语言在古书中都是一样.
2008-1-8 22:25:1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说到厦门不说说小吃可不行,从小我就喜欢翘课去吃一碗热腾腾的。。。:em0002:
下面是从别的地方转来的,9成应该都吃过,谁让我是老厦门呢,哈哈哈:em0005:
1、金鸡亭小区的煲仔饭不错

2、文灶加油站旁边有家以前2市搬过去的卖油葱果的味道也不错,现在厦门到是很少能吃到这种小吃了。

3、莲前公路局下面的饮食一条街:湘乡人的干锅鱼杂,味道不错。 (那家叫月华沙沙茶面店)呵呵!

4、小火车里面的炸鳗鱼苗

5、二娃的水煮活鱼很好吃(湖滨南路鸿祥大厦后面)

6、湖滨四里的沙茶面

7、大同路的鸭肉粥。

8、黄则和的花生汤。

9、扁食、拌面:

首推湖滨南路豆仔尾路口的一家小店,口味很不错,好象就只有这两样东西,另外兼营一些剔骨肉汤一类的。提示,男食客去此家,请自带纸巾,小店好多年了,就是这点一直坚持不变,费解?另外,在槟榔附近也有一家,可以在扁食里加料,比如,小肠、鸭键,煮出来一大碗,吃起来相当痛快。店名有“**卤面”两字,扁食嫂那家的水平根本不行,软软的吃的我都怕,一点没有QQ的感觉。

10、土笋冻:

在松柏大厦对面,就是豪客来后面,有家海沧佳味馆,那家的不错。 还有公园西门一带,有个小店,专门卖土笋冻的,味道还好。 当然,最好的是到海沧的东屿村,一个村全部开的是海鲜酒楼,随便到哪家土笋冻都算得上是正宗的(说的我都要流口水了)。

11、还推荐一家同安封肉和鱼头汤的好店,在通士达公司附近,体育路上,公交车站对面,那个味道好极了,那鱼头汤煮出来是乳白的,我们老是以为老板兑牛奶了。

12、推出一个吃厦门海鲜的好去处,厦禾路美仁宫路口附近,有一条小巷,专门是煮酱油水出名的,新鲜的海鱼下了只加少许酱油,再配以部分辅料,滋味好的很。 原来,这个巷子只有一家做这个的,后来,生意太好了。不少店家都在这开店,现在形成一条专业街了。
注意:此条有变 update: 现已拆迁,搬到禾祥西路上岛咖啡的后面,但由于生意太好,上菜,慢无比,建议太饿时候不要去。

13、厦门的小吃许多都有最受欢迎的某一摊点或者名店了。如黄则和的花生汤,“好清香”的烧肉棕,“碰记”和“真好味”的鱼丸汤,“章记”的虾面,思明北路的程阿树的蚝仔煎,二舍庙陈汉益的炸五香,泰山口吴唇的韭菜盒,打锡巷的叶栋梁和笛仔仙陈水金的土笋冻,思明北路猫车的贡鱿鱼,赖厝埕蔡淑贞的芋包……[上面是我收集来的,也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或许因为改造或者别的什么原因不在了,大家扑了个空可别打我哦。不过在我看来这些出了名的摊点名店由于商业需要,很多的口味都不是最初那种地地道道的了,而且特别贵。

14、中山路要去定安广场的那家旧旧店的沙茶面。 同安袄头的海鲜。 南普陀的素菜。集美灌口榕树下那家的卤鸭,公路边那家的盐鸡。(这个人难道也是菜园的?)

15、海院对面的的麻辣烫,是流动摊点,有他们自己做的酱,味道很不错。

16、槟榔那里靠近湖边有一间虾面不错,但我每次吃完,肚子都有反映,味道却是一级棒,还有同安的一间名叫“阿呆姜母鸭”的很好,我吃过最棒的,位置在金日集团那边。

17、虾面要吴再添旁边小巷里面那家最好,拌面我觉得新南轩对面小巷里面的那摊好吃

18、拌面+扁食在大同小学对面有一家叫“劳松香扁食”的很不错。

19、思明西路, 有一家沙茶烤肉店, 我小时候很爱吃的. 那时还是个老头在我们家楼下卖.那里的烤肉那叫一个好吃啊. 吃过你你就再也不想吃那些路边杂七杂八的烧烤了。

20、在海军码头对面酱油厂有一家“乌糖沙茶面”,也别有风味!

21、别忘了鼓浪屿的麻兹和鱼丸店!

22、莲花草原城的羊棒骨物美价廉。

23、康乐的大罐的猪肚汤、龙骨墨鱼汤以及纸包猪手挺好。

24、湖里阿雄卤面的有些菜还不错的,但也没有什么特别出色。

25、新疆餐馆的拉条子和大盘鸡是偶尔可以尝尝的,他们的烤羊肉串也比较地道。

26、虽然李老六很讨厌,但是他的火锅料确实比较好,尤其是鸭肠。记住调料一定要用多多的麻油,葱花蒜泥加味精盐就好了,才地道。

27、最好的龙岩菜其实是莲坂北小区湖滨北路大门边上的龙洲餐厅,汤都很好,菜里面最好的是皮蛋苋菜煲,其他一般。

28、外语中学门口小辣椒的水煮牛肉是厦门最地道的。

29、阿里郎的海鲜锅豪华壮观,只是300块的价格让人摸鼻子,但是烤五花肉好吃又便宜。

30、松柏靠近心悦园那条路上本来有一家安溪人开的小店,叫安溪第一家,里面的黑猪脚、萝卜秧炖肉、牛仔肉不错,番鸭汤里的鸭肉比鹅肉还厚,最近不知道是搬了还是倒了。

31、康乐二期大门旁边有一家新开的小包子店,做得不错,小笼包子筷子夹不破,里面充满汤汁,老板也很自以为豪,特别注明不外卖。

32、兰州拉面当然是美湖路上的厦门第一家比较好。

33、美丽华的肉骨茶。

34、鹭发的木瓜船。

35. 莎诺的自助餐,种类丰富到你会后悔吃了午饭...黑椒牛排及烤羊腿不可不吃...不过要早点去, 9:50PM就收档了...
如果要吃生蚝就只能去悦华湖里了...

36. 鲤鱼门的海鲜, 价格适中加无敌海景, 把酒临风乐不思归...

37.宏都大饭店二楼的老上海餐厅, 正宗的上海菜,吃完后您还可以坐在黄包车里免费鑔鞋...

38.闽南大厦楼顶的旋转餐厅,有钱吃海鲜, 没钱喝下午茶...

39.二手市场里面小巷子有一家湘菜,是我吃过的厦门最正宗的, 老板是前三十六军的政委, 老革命喝酒特豪爽(只喝白酒)

40.玉麟阁的江浙菜, 里面的老鸭汤要预订...

41、大中路的沙茶面,味道也不错

42、龙州才去,一般,不如官任路的客家食府

43、阿里郎最好吃的是生拌牛肉,好牛肉、好拌料,味道美极乐,有胆唛早

44、禾祥西路的国贸广场逍遥津徽菜馆酱野鸭,味入骨髓

45、泰和花园的渝园川菜,水煮活鱼,酣畅淋漓

46、牛头山公园西海湾,爆炒天鹅肚,香脆可口

47、莲花路口丰尚铁板烧,王大师主理的三分熟菲利牛柳,火候刚好,爽滑入口
2008-1-8 22:34:4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明天继续关注哦
2008-1-8 23:02: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今天的节目又要开始了
2008-1-9 13:00:4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闽南语详解

閩南語(白話字:Bân-lâm-gú),在某些地方也被稱之為河洛話(或福佬話、鶴佬話、福建話),屬於汉语闽语的次方言,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闽語。語言學的分類上,中國语言学者多认为閩南語是一種汉语方言,西方學者多認為是一種語言。

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闽西龙岩市区与漳平一带、闽东宁德市的福鼎一带、浙江南部苍南、平阳、洞头部分地区以及台湾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其中,分佈在臺灣的臺灣話(亦稱為台語、河洛話、鶴佬話、福佬話等)即為閩南語的一支。而在粵東沿海通行的潮汕話也為閩南語不同的分片

闽南语主要分布在台湾和福建,同时在中国大陆其他地区和东南亚等地区也有分布:

江苏省:宜興縣南部山區
浙江省: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溫嶺縣之石塘一帶
玉環縣之坎門鎮、陈屿镇
洞頭縣之本島、半屏島、元角、倪嶼
瑞安縣之北麂島、大南鄉
平陽縣之水头镇、腾胶镇、南麓島、東部沿海之西灣鄉、墨城鄉
泰順縣之東南角
文成縣之東南角
蒼南縣之靈溪、矾山、桥墩、马站、藻溪、赤溪、观美、南宋、霞关、大漁、望里、莒溪...等城鎮
長興縣、臨安縣、舟山群島等地
江西省:东北部接近浙江的地区
广东省:东部沿海(潮汕地区)及雷州半岛
海南省:以海口話、文昌話為代表,分布遍及全岛
广西壮族自治区:具零星分布帶
东南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賓、緬甸等地

從語言系統來講,閩南語被多數中國的語言學家認為是一種漢語方言。

然而西方學者大多不認同此說法。理由如下:[來源請求]

第一,關於現今中國境內的不同漢語,其到底是不同的「語言」或「方言」,一直在學界有爭議。由於使用不同漢語的人之間,彼此基本上並無法用口語進行溝通,因此多數西方學者認為,這些不同的漢語,基本上是「語言和語言」的關係,而不是「方言和方言」的關係(見Chao 1976;DeFrancis 1984,參見方言)。

第二,如果以閩南語當作討論主軸的話,已經有不少學者指出,閩南語本身和其他漢語之間的差異非常大(見董忠司 2001;林修澈 1994)。以王育德(1960)的研究為例,他就發現閩語廈門話和北京話之間所共享的「同源詞」有48.9%,比英語和德語之間「同源詞」的比例(58.5%)來得低。也就是說,如果以「同源詞」當作指標來比較語言之相近程度的話,閩南語和北京話之間的差異,比英語和德語之間的差異要大。

以上述這些研究為基礎,最近有一些研究閩南語的學者,對閩南語的定位提出了一種不同的看法。他們試著將閩南語的結構和基本詞彙,與南島語系和侗台語系聯繫起來,而論證其他非漢語語言對閩南語的強大影響(見Chin-an Li 2000;董忠司 1996;酒井亨 2002;趙加 1991等)。他們認為,閩南語可以被視為是屬於漢藏語系的一種語言,而不是方言,而廈門話、台灣話、泉州話、漳州話等等,是閩南語的方言。不過,這些研究結果目前仍然具有爭議性。

多數中國的語言學家仍將閩南話視為漢語的一種方言,而有別於西方學者視閩、粵、吳等為獨立的語言。口語差異很大的方言並非只存在於漢語,比如德語在各地區的口語方言,其差異程度也是相當大的,但仍然都被視為德語的方言。而荷蘭語和德荷邊境的低地德語的口語又很接近,並能基本通話,但被視為兩種不同的語言。所以不能把口語差異的大小作為方言和語言的評判標準。並且漢語雖然在不同的地區口語差異很大,但擁有文字上的高度統一性,這與西方語言文字顯著的差異是不同的。

漢藏語系  漢語  閩語  閩南語 [1]

[编辑] 子音
閩南語的子音(聲母)直接繼承上古漢語的聲母系統。在這一方面,閩南語並沒有受到中古時期漢語系語音演變的影響。現在普遍認為上古漢語有19個聲母。按照傳統的閩南語十五音分析,閩南語的聲母有15個,就是說上古漢語的19個聲母閩南語保留了15個。

上古漢語有一些特點:

古無輕唇音
古無舌上音
古多舌音
這些重要的古代漢語語音現象,閩南語保存得很好,反映上述上古漢語的特點,以下逐一分析:

閩南語的「非組」和「幫組」聲母讀法相同,例如「飛」([pue44] / [pe44] / [pə44]),「蓬」([pʰaŋ24]),「吠」([pui22]),「微」([bi24])。
「知組」和「端組」的聲母讀法相像,例如「豬」([ti44] / [tu44] / [tɯ44]),「醜」([tʰiu53]),「程」([tʰiŋ24])。
很多「章組」的字聲母讀法和「端組」相同,例如「唇」([tun24]),「振」([tin53])「召」([tiau22]),「注」([tu21])。

[编辑] 母音和聲調
閩南語的母音和聲調,體現中古音的特點。母音方面,閩南語和粵語都完整保存中古音6個複音韻韻尾,其中[-p]、[-t]、[-k]是塞音,[-m]、[-n]、[-ŋ]是鼻音。

聲調方面,中古音「平上去入各分陰陽」的特點在閩南語得到體現。漳州音、厦门音、同安腔、台湾优势腔,有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去、陽入7個調;泉州音(仅以泉州市区“府城音”为代表)有陰平、陰上、去聲(陰去和陽去合并)、陰入、陽平、陽上、陽入7個調。龙岩音(以龙岩市区音为代表)有8个声调(四声各分阴阳)。

一般地,汉语中古音有八个声调,体现「平上去入各分陰陽」。今天的汉语方言,大多能够完整或不完整地保留中古音的某些特点。以闽南话为例,漳州音独缺“阳上”调(漳腔阳上并入阳去);泉州音则惟独去声的本调不分阴阳(即阴去和阳去合并,但各自变调后仍能区分)。

所謂閩南語七聲八調,指的就是這些調性的完整。

調號         
聲調 陰平 陰上 去聲/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入   
例字         


[编辑] 詞語
現在閩南語的詞語,有很多屬於古漢語的成份,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例如閩南俗語「日時走拋拋,暗時點燈膋」中的「膋」 就是那個時代的語言。(《诗经•小雅•信南山》有:「執其鸞刀,以啟其毛,取其血膋。」)

閩南語中的「有」字可以加在形容詞之前以加強語氣:

  這 (tsit) 粒西瓜有大 = [國語] 這個西瓜真大

  這 (tsit) 個嬰仔有勇 = [國語] 這個孩子真勇敢

這種用法跟《詩經》裏「有」字的用法非常接近: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有蕡 = 真大)

  《小雅.白華》:有扁斯石,履之卑兮。 (有扁 = 真扁)

丁邦新:〈漢語方言史和方言區域史的研究〉,《丁邦新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頁206。

以煮食用具為例,古代稱為「釜」的,北方人、官話語區稱為「鍋」,粵語和客家話稱「鑊」,閩語稱為「鼎」。閩語以「鼎」作「釜」至少保存了西漢尚可了解的一種用法。丁邦新:〈漢語方言史和方言區域史的研究〉,《丁邦新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頁203-206。

其次,如「衫褲」「人客」「趁錢」「眠床」「精肉」「滾水」等等都是唐宋以來 (中古漢語時代) 的用詞。[衫褲、人客、滾水,也見於粵語]

閩南語一些構詞方式和現代漢語相反,但是和古漢語相同,例如「鴨母」「風颱」「人客」「親堂」「骹手」等。

閩南語的形成是古代中原漢語和閩越族語言相融合的過程。現在閩南語仍然保留很多古代閩越語的成份,例如ka-cháu(虼蚤或蟉蚤)、ka-cho̍ah(虼蠽或蟉蠽)、ka-lēng(鵁鴒或鵁閵)、tō•-kâu(杜猴)、tō•-ún(杜蚓或土蚓)、káu-hiā(蚼蟻或狗蟻)、ka-lún-sún(交懍損、加懍損、交懍恂或加懍恂)、phah-kha-chhiùⁿ(拍咳啾)、tio̍h-ka-cha̍k(著咳嗾)。

閩南語受到侗台語系的影響極深。侗台語系 (TAI-KADAI) 跟漢藏語系是完全獨立的兩個語言系統。侗台語系包括了中國境內的侗族、壯族、傣族,與及東南亞的泰國語、緬甸禪邦語。

通常只有屬於同一語系內的各方言才會有共同的「核心詞匯」(core lexicon)--比如天地日月、心肝手腳之類又實在又與生俱來的實物;不同語系之間的相同詞匯通常是一方借向另一方,是貿易帶來的新事物或文化交流所帶入的抽象概念。 然而,閩南語擁有的非漢語詞匯之多,竟然包括了部份核心詞匯。最明顯的例子是「肉」,閩南語讀 [bah]。馬來西亞的閩南語華人將「肉骨茶」拼寫作 Bak-Kut-Teh。 事實上,閩南語「肉」字是有文白二讀的,口語為 [bah],但文讀書面語卻是 [ne̍k]。文讀代表王朝官方語言傳入方言後的讀法,閩南話「肉」文讀 [ne̍k] 正好代表了中古漢語「肉」的讀法。「肉」在《廣韻》等中古漢語是日母字,「日屋合三入通」,IPA [ɲjuk ~ ʑjuk] (現代北京話 /rou/,粵語 /yuk/)。但日母字 [ɲ ~ ʑ] 無論如何在上古漢語也不可能是 [b-]。

試比較華南及東南亞的非漢語的「肉」--

   TAI-KADAI (侗台語):壯族 Zhuang 土州話: b[¬]k,

             壯族廣西天等、德保、靖西: ba:i, ma:i, w*

   Tai (泰國話):-Lue: m[a()n, Sui: man (油), Li: mam*

   南島語系:Indonesia (印尼): ge-muk (肥) [詞根 muk]

侗台語、泰國語、印尼語「肉」的讀音都與閩南語口語「肉」[bah] 更接近。明顯,「肉」字是從南方少數民族借入閩南話的。而「肉」這種核心詞匯亦借自外語,可見閩南語跟南方少數民族語言關係是極深的。

從唐朝開始,泉州已發展為東方第一大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在泉州。從此閩南一帶和中東和東南亞的來往更加頻繁。出洋的華僑把外鄉的語言帶到福建,時間久了,有的外來語的語詞進入閩南語,成為閩南語的一部份。例如sat-bûn(雪文)、pa-sat(巴刹)、chi-ku-la̍t(巧克力)、chu-lu̍t(雪茄)、phia̍t-á(碟子)、tōng-kat(拐杖)、si̍p-pán-á(铁板手)、ba̍k-thâu(商标)、àu-sài(出界)、te̍k-sî(出租车)、pa-sū(巴士车)、má-tih(死亡)、gō•-kha-kī(骑楼过廊)、ka-po̍k/ka-pò•-mî(木棉)、ko-pi(咖啡)。

台灣閩南語有更多外來語借詞,其中大多是日語借詞,例如o•-tó•-bái(摩托車)、khí-mo•-chih(心情)、chu-ná-mih、tò-sàng(父親)、o·-bá-sáng(老婦人)、o·-jí-sáng(老先生)及sa-sí-mih(生魚片)。此外,也吸收一些平埔族語和其他外語的成份。

由於閩南語保留了不少古音,而日語的漢字讀音多是在唐、宋時從中國傳入,所以有不少漢字兩者的發音很像。例如「世界」一詞,閩南語唸sè-kài,日語唸セカイ(sekai),聽起來完全相同。

另外,由於台灣曾受日本統治長達半世紀,因此台灣的閩南語有不少口語是來自日語詞彙,例如o·-bá-sáng(おばさん,老婦人)、o·-jí-sáng(おじさん,老翁);另亦有日語漢詞以閩南語發音讀出的情形。
2008-1-9 13:15:1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有么有人啊
2008-1-9 17:56: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mm介绍的好大篇幅哦。我还没看完。
中山路那家大中沙茶面已经搬到离肯德基不远的一个巷子里去了。
2008-1-9 18:01: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好想回家吃面线糊~~:10800:
2008-1-9 18:50:2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现在最想吃的土笋冻
2008-1-10 00:07:1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很想吃煎jim
想念厦门的好天气
2008-1-10 13:50:3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