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7 幼儿园
啦啦和唻唻是双胞胎,她们长得一模一样,爸爸妈妈都分不出来。在啦啦和唻唻家附近有一座幼儿园,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做着各种有趣的游戏,他们玩滑滑梯、玩荡秋千、玩皮球、玩老鹰抓小鸡,欢声笑语,让啦啦和唻唻非常羡慕。这儿成了她们最喜欢去的地方,每天妈妈都带着她们到幼儿园的外面散步,啦啦和唻唻特别喜欢爬在幼儿园的栏杆上看里面的小朋友做游戏。幼儿园里的小朋友玩得真快乐,笑得真开心啊!
要是我们也能在幼儿园里面该多好啊!啦啦和唻唻心里想。她们问妈妈:“妈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上幼儿园呀?”
妈妈说:“等到明年的9月1日就可以上幼儿园了。”
“那还要几天呀?”
“要好多天,现在是10月份,还有10个月的时间呢!”
“10个月,时间太慢了。”
妈妈微笑着说:“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是大孩子了,你们现在还是小孩子,大孩子要会许多的本领,你们还不会,所以你们要用这段时间学习本领,等到学会了本领你们就变成大孩子了,可以上幼儿园了。”
啦啦、唻唻好奇地问:“妈妈,那我们要学会什么本领呢?”
“那可多了,要学会自己刷牙、自己穿衣服、自己脱衣服、自己洗手洗脸、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
“要学会这么多本领啊!”
“是呀!大孩子的本领多吧?啦啦和唻唻只要你们现在好好学,就一定会和他们一样有本领的,有了本领就可以在幼儿园里高高兴兴的玩了。”
啦啦、唻唻点点头,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快快学本领,成为大孩子,上幼儿园。
故事的启示:
遇到一些家长来咨询,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上幼儿园,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在3—4岁年龄阶段的儿童应该是非常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因为学前期的儿童的社会领域比婴儿期时扩大了许多,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可以和小朋友形成同伴关系。这一时期家庭虽然仍是儿童的第一关键社会关系,但同伴已经上升为第二重要的社会关系。如果儿童不愿意形成同伴关系是值得家长重视的问题。除了不愿意建立同伴关系的原因,儿童不愿意去幼儿园还有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一、 亲子(母亲)依恋。由于儿童和抚育者的关系密切,而产生的分离焦虑,6个月——2岁的幼儿在起依恋的对象(一般是母亲)要离开时,会表现出明显的反抗、哭叫等反抗分离行为,2岁以后儿童的分离焦虑会随着自我意识的形成逐步降低。如果你的孩子反抗分离行为没有降低,父母需要检查自己的养育方式,有何不妥之处。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过分的依恋不是由于儿童的心理需要,而是由于父母(一般是母亲)对儿童的依恋,产生的“互依恋”。建议母亲们在孩子2岁以后注意减少“互依恋”的关系,因为这不利于孩子独立个性的发展,成年后形成胆怯、懦弱的性格。
二、 对陌生环境的恐惧。这既是怯生,怯生是儿童正常的情绪反映,怯生的原因主要是:
1、 父母不在场。
2、 环境的熟悉程度。
3、 陌生人的特点。陌生人和蔼可亲,怯生少。
4、 抚养者的多少。抚养者多,怯生越少。
5、 童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儿童和母亲的关系越密切,见到陌生人就越容易产生害怕。
6、 儿童接受的刺激。在婴儿时期获得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越多,怯生程度就越小。
三、 家长的恐吓。有些家长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常无意识地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等你上幼儿园,你有的苦了”,“等你上幼儿园,老师好好收拾你”,“等你上幼儿园再这样就倒霉了”……。家长说这些话,可能是无心的(或者是自己童年记忆、经历的无意识流露),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听到家长的恐吓孩子会把幼儿园想象成一个可怕的地方,把幼儿园的老师当作洪水猛兽,试问如此可怕的地方,你敢去吗?你愿意去吗?
如何让孩子顺利的、快乐的上幼儿园呢?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入园前的准备和培养。可以象“熊妈妈”那样经常带孩子去附近的幼儿园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让孩子不至于因为进入陌生环境产生恐惧。家长还要经常向孩子描绘幼儿园的美妙之处,让孩子对上幼儿园充满了向往,切忌用“上幼儿园就……”来恐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减少对父母的依恋。做到这几样,你的孩子一定会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 |
2007-12-11 15:0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