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午夜飞翔

一个心理咨询师写给孩子的童话--更新故事7 幼儿园

30
回复
1715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2、新裙子破了

文/东方育儿

啦啦和来来是双胞胎,她们长得一模一样,爸爸妈妈都分不出来。有一天,啦拉和来穿着妈妈买的新裙子在森林里玩,她们发现树上有一个蜜蜂窝,她们最爱吃蜂蜜了,于是她们就爬上去偷蜂蜜吃。看守蜂蜜的小蜜蜂可厉害了,它们用自己屁股上的蜂针蛰啦啦和来来,不让啦拉和来来靠近蜂巢。啦拉和来来被蜜蜂蛰得好痛,哇哇的叫了起来,她们一只手抱着树,一只手扑打着头上的蜂群,蜜蜂越来越多,啦啦和来来被蛰得实在受不了了,手一松,从树上掉了下来。在掉下来的时候一根树枝还把妈妈刚买的漂亮的新裙子刮了一个大洞。

啦啦和来来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土,“哎呀,我的裙子破了”啦拉发现了裙子上的洞,惊叫道。

“我的裙子也破了,”来来也发现了裙子上的洞。

“这可怎么办呀?”

“妈妈看了会说我们的。”

“要是不爬树就好了,”啦拉说。

“要是不馋嘴巴,想吃蜂蜜就好了,”来来说。

“我们想个办法把洞洞补上,妈妈就发现不了了。”

啦啦和来来开始想办法,“有什么办法呢?”

“用针和线把洞洞缝起来,”来来说。

“不行,爸爸妈妈说我们还小,针针会扎痛手,不让我们用针线。我看还是用不干胶把洞洞粘起来吧,”啦拉说。

“好办法,就用不干胶粘洞洞。”

啦啦和来来回到家,找出不粘胶粘洞洞。这时爸爸回来了,看见啦啦和来来在粘裙子,就走过来问:“孩子们,你们玩什么好玩的东西呀?带我一起玩好吗?”

啦啦和来来不好意思的说:“我们的裙子破了,我们在补裙子。”

爸爸和蔼的说:“原来是裙子破了,是怎么弄破的?”

“是我们爬树吃蜂蜜的时候,摔下来,不小心刮破的。”

“啊,是从树上掉下来的,好危险呀,”爸爸关心的说:“有没有摔伤呀?”

“没有,就是刮破了裙子。”

“孩子们,你们很勇敢,但是没有爸爸妈妈在可不能爬树了,太危险了。还有,以后出去郊游、爬树要穿裤子,不能穿裙子。”

啦拉和来来点点头,“我们知道了。”

爸爸说:“现在让我们一起补裙子吧。”

“好的。”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补裙子的呀?”

“我们是用粘纸补裙子的。”

“这个办法很有创意,是谁想出来的?”

“是啦拉”

“很好,啦拉,用粘纸补衣服会很好看,可是如果用水洗衣服的时候,粘纸就会烂掉,衣服上还是有一个洞。你再想一想用什么东西补衣服才不怕洗呢?”爸爸说:“来来,你也想一想。”

啦拉和来来开始发动自己的小脑筋(让你的孩子也一起想想看),不一会儿,她们想出了好办法,“用好看的布。”

爸爸微笑的点点头,“对了,你们的这个办法可真好,我们现在就开始吧,啦拉来来你们帮爸爸去找一些好看的布。”

“好的,”啦拉和来来行动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找到了许多好看的小布头。

她们坐在爸爸的身边,和爸爸一起挑了两块蝴蝶图案的布,看着爸爸用针和线把它们一针一针地缝在了洞洞上。裙子终于补好了,她们高兴的穿着爸爸补好的裙子去照镜子,只见漂亮的黄裙子上现在又多了一只美丽的彩蝶,彩蝶在裙花旁飞舞,比以前还好看。“爸爸,裙子真是太好看了。”

“是啊,孩子们,你们要记住出了问题不可怕,只要我们一起想办法就一定可以解决的,你们说是不是呀?”

“是的。”

                                                                                                                                    

故事的启示:这则故事的重点是正确对待闯祸的孩子,培养一个勇于认错的孩子。孩子长到2—3岁,就常要做一些能力以外的事,由于他们的肌体、神经还没有发育完全,常常闯一些祸。家长在处理孩子闯祸的问题时常是随心情而言,心情好时,就没什么关系;心情不好时,就发脾气,指责孩子。其实这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4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了简单的是非评判标准,他们知道那些行为是爸爸妈妈喜欢的,那些是不喜欢的,家长如果在孩子闯祸后不处理,会让孩子对规则的理解产生矛盾和混乱;如果家长采用指责、惩罚的方式,孩子又会为了逃避责罚而学会撒谎。如何处理孩子闯祸呢?如何让孩子勇于认错呢?家长们可以象“熊爸爸”一样做到:

        1、不用硬逼的方式让孩子认错。可以用和蔼的语气告诉孩子今后要遵循的规矩,今后不要再犯就可以了。

        2、帮助孩子一起收拾残局,亡羊补牢。要让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就要帮助孩子一起处理他们做错事造成的后果,这样孩子就会有一种做错了的事还是可以补救的感觉,以后再发生事情孩子就会比较容易承认了。

        3、 家长要以身作则。家庭中家长做错了事也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推卸或说是别人的错;家庭中制定的规则不仅是针对孩子的,家长也要遵守,要树立规则的权威性,不可双重标准。

[ 本帖最后由 午夜飞翔 于 2007-11-28 09:51 编辑 ]
2007-11-28 09:46: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2007-11-28 10:56: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ninal 于 2007-11-28 10:56 发表


谢谢友情顶贴:em00013:
2007-11-28 10:58: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故事3、帮爸爸妈妈拿拖鞋

文/东方育儿

引子:

  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王国里有一座高大漂亮的木头房子,房子里生活着快乐的狗熊一家,家里有魁梧健壮的爸爸,温柔善良的妈妈,和两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这两个孩子是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爸爸妈妈都分不出来。她们一个叫啦啦,是妹妹,一个叫唻唻,是姐姐。在她们身上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啦啦和唻唻是双胞胎,她们长得一模一样,爸爸妈妈都分不出来。有一天,啦啦和唻唻在电视里看到,有个小朋友在妈妈下班回家的时候为妈妈拿来了一双拖鞋,她们觉得自己的爸爸妈妈上了一天的班,回家后还要帮她们做晚饭、做家务,所以爸爸妈妈也很辛苦,她们也想为爸爸妈妈拿拖鞋,让爸爸妈妈休息一下,就象电视里的那个懂事的小姑娘一样。

  妈妈终于下班回来了,啦啦和唻唻看到妈妈回家了,高兴极了,她们一头扑到妈妈的怀里,“妈妈我想死你了。”妈妈微笑着说:“我也想你们呀,让妈妈亲亲。”啦啦和唻唻抬起小脸蛋,妈妈左手搂着啦拉,右手搂着唻唻,在她们的小脸蛋上亲了又亲。

  “妈妈你辛苦了,我帮你拿拖鞋。”唻唻从鞋架上拿了一双拖鞋给妈妈换。

  “唻唻帮妈妈拿拖鞋,你可真懂事,”妈妈表扬唻唻说。

  看到姐姐被表扬了,啦啦很羡慕,“我也想帮妈妈拿拖鞋,”啦啦说。

  妈妈对啦啦说:“啦啦也知道心疼妈妈,这很好,妈妈现在有拖鞋穿了,一会儿爸爸回来的时候,你帮爸爸拿拖鞋,爸爸也一定会高兴的,好吗?”

  “好的。”啦拉点点头。

  这时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啦拉看到爸爸回来了,一边叫,一边飞一样的跑过去,“爸爸你上班辛苦了,我帮你拿拖鞋。”她也拿了一双拖鞋给爸爸换上。

  爸爸亲了一下啦拉,表扬说:“啦啦知道爸爸上班辛苦了,为爸爸拿拖鞋,这样做真好,爸爸很高兴。”

  被爸爸表扬啦拉心里真是美滋滋的,她开心地说:“爸爸,以后你下班我还帮你拿拖鞋。”


  故事的启示:这个故事的含义不用说大家也很清楚,就是让孩子知道感恩。感恩之心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家长不能忽视,尤其是在现在独生子女比较普遍的社会环境中。独生子女从一出生就至少有六双眼睛关注着他的成长,许多孩子在家长们的溺爱下,形成了只知有我,不知有人的自私心态,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父母哺育他们的辛劳、对他们的爱都被当作“应该的”。这类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家长难辞其咎。父母教育孩子时太爱包办,正是由于他们毫无原则的溺爱,才“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且独立意识很差的孩子。家长在为提高子女智商而努力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让孩子学会感动,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使他们心更善、情更真。

  “感恩”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坚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反映。社会对自我中心的人的认可度也是比较低的,所以他们比较难享有正常的社会生活。

  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比如说当孩子的妈妈生病了,可以让孩子给妈妈端杯水、洗个水果啦,爸爸妈妈回家了,可以让孩子拿拖鞋等等。要从日常生活中渗透给孩子报答父母的意识。做父母的应该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进行一些积极的引导。这样当你在你辛苦工作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为孩子准备晚饭的时候,你的孩子就会为你拿来拖鞋、送上一杯水,此时的你一定会为此而感动,你的孩子就是你的“解忧果”,你一定会觉得为了这样的孩子自己再辛苦也是值得的,不信你就试试吧。

[ 本帖最后由 午夜飞翔 于 2007-11-30 12:52 编辑 ]
2007-11-30 12:50: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你现在是不是已经开始给冬瓜讲故事了?
2007-11-30 12:57: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蓝月 于 2007-11-30 12:57 发表
你现在是不是已经开始给冬瓜讲故事了?


这些故事其实给大人看

讲怎么对付小孩子:em00028:

冬瓜要听懂,要等他能够讲得通道理的时候啦

现在对他来说都是噪音
2007-11-30 13:03: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午夜飞翔 于 2007-11-30 13:03 发表


这些故事其实给大人看

讲怎么对付小孩子:em00028:

冬瓜要听懂,要等他能够讲得通道理的时候啦

现在对他来说都是噪音
再大点你就可以讲给他听了,小胖现在就很爱听了,我们讲话他叫我们不要这么烦,跟他讲故事他就没声音了。
2007-11-30 13:08: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好贴留名!!:10200:
2007-11-30 14:17:4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个我收藏1
2007-11-30 14:23: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很认同要教会孩子感恩,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的关键
2007-11-30 14:31: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故事4、爸爸买的巧克力
文/东方育儿

 啦啦和来来是双胞胎,她们长得一模一样,爸爸妈妈都分不出来。有一天,爸爸回来了,啦拉跑过去帮爸爸拿拖鞋。爸爸亲了一下啦拉,表扬说:“啦拉知道爸爸上班辛苦了,为爸爸拿拖鞋,这样做真好。”被爸爸表扬啦拉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孩子们,你们看我给你们带回来了什么东西?”爸爸一边说,一边从皮包里拿出一只精美的小盒子。

  啦拉和来来从来没见到过这么好看的盒子问爸爸:“爸爸,这是什么?”

  “你们猜猜看。”

  “是玩具?”

  “是衣服?”

  “是好吃的?”“对了,是吃的东西,那你们猜猜是什么吃的呢?”

  “是点心?”

  “是糖果?”

  “是巧克力?”

  “对了是巧克力,你们猜对了,你们猜得真棒,怎么快就猜对了。”

  “太棒了,我们最爱吃巧克力了,谢谢爸爸。”

  爸爸把小盒子递给了啦啦和来来,“你们可以打开看看啦。”

  啦拉和来来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看到一块块穿着美丽的花衣服的巧克力静静地躺在盒子里面。“哇,这么多巧克力呀。”

  “孩子们,你们数一数看,一共有多少巧克力。”

  啦拉和来来开始数起巧克力,“一、二、三、————十二,一共12块。”(可以让你的孩子用英语数)

  “非常好,你们又对了,”爸爸说:“现在你们可以一人吃一块巧克力,再给爸爸妈妈一人吃一块巧克力,然后还剩下几块呢?”

  啦拉和来来伸出小手指,“12‐4=?1、2、3、——8。还剩8块。”

  爸爸微笑的点点头,“对了,你们又猜对了,好了,我们现在可以吃巧克力了,啦拉来来你们分吧。”

  啦拉和来来一人拿了一块巧克力,又给爸爸妈妈一人一块巧克力,他们一家一起品尝着美味的巧克力,“真是太好吃了。”

  故事的启示:

  
        第一是强化孩子的感恩、孝顺父母。培养一种习惯是需要一定时间和强化物的强化的。某种习惯的养成一般至少需要28天的时间,最好的强化物不是物质奖励,而是精神上的表扬,本文中的爸爸就主要采取“表扬”的方式进行强化。

  第二是让家长明白让孩子学习知识不需要一本正经的坐下来,进行枯燥的学习,而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游戏中快乐的学习。

  第三是让孩子学会与父母、朋友分享。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在快餐店里只给孩子买一份食品,自己则看着孩子吃,这其实是很不好的教养方式,它会让孩子形成自我中心,“吃独食”的不良品质。正确的方式是在吃好吃的东西时,要求孩子和爸爸妈妈分着吃,如果是唯一的、不可分的,爸爸妈妈一定要咬上两口,再让孩子吃。

[ 本帖最后由 午夜飞翔 于 2007-12-1 23:46 编辑 ]
2007-12-1 23:45: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2007-12-1 23:59: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故事5、去超市

啦啦和来来是双胞胎,她们长得一模一样,爸爸妈妈都分不出来。有一天,爸爸妈妈都休息,他们要去森林超市采购东西。啦拉和来来最喜欢去超市了,她们也要一起去。

    “你们为什么要去超市呢?”爸爸妈妈问。

    “超市里好玩,有好多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

    “可是今天爸爸妈妈是去采购家里的生活需要的用品和食品,不是为了帮你们买玩具和零食的呀。”

    “真没劲,”啦啦扫兴地说。

    爸爸妈妈问:“那你们还去超市吗?”

    “我去,”来来说。

    “啦啦你呢?”

    啦啦看到现在的情况,如果自己不去就只能一个人在家了,她不愿意一个人在家,那样一点意思也没有,“我也去。”

    一家人出发了,他们骑着自行车,一路有说有笑到了森林超市。超市里的商品可多了,琳琅满目,啦啦、来来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他们来到水果区,水果区的水果摆得整整齐齐,爸爸妈妈问孩子们:“啦啦、来来你认识这些水果吗?能不能告诉爸爸妈妈它们的名字?”(让你的孩子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看看他知道有多少种类的水果,如果你的孩子说的多,就表扬他,亲亲他;如果你的孩子说的不多,那也不要紧,下次带你的孩子去超市的时候向他介绍各种水果的名字,让他好好观察一下各种水果的形态、颜色,千万不要说“你真笨”之类的打击孩子自信心的话。)

    啦啦、来来大声回答:“苹果、橘子、香蕉、桃子、西瓜、葡萄……”  

   “非常好,你们知道这么多水果,我们每种水果拿一样,”爸爸妈妈高兴的说。啦啦、来来也很高兴帮爸爸妈妈采购,她们把她们刚才叫出来的水果放进了购物车。

    他们又来到蔬菜区,蔬菜区有各种样子和颜色的蔬菜,爸爸妈妈问孩子们:“啦啦、来来你能不能告诉爸爸妈妈这些蔬菜的名字?”(再让你的孩子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啦啦、来来大声回答:“青菜、芹菜、辣椒、韭菜、卷心菜……”  

    “非常好,你们知道这么多蔬菜,你们帮爸爸妈妈挑几种蔬菜,回家吃,好吗?”爸爸妈妈高兴的说。啦啦、来来高兴地挑了几种蔬菜爸放进了购物车。

    他们又去了肉类区、鱼类区、熟食区、饮料区,每个地方啦啦、来来都说了许多她们知道的商品名字,爸爸妈妈还把她们不知道的告诉了她们,她们记在心里,下次再到森林超市来,她们就可以告诉爸爸妈妈了。

    故事的启示:

     家长们会发现超市是孩子们愿意去的地方,琳琅满目的商品,五颜六色的包装,对孩子眼球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不过对于某些家长来说,这可能是一场噩梦,因为如果他们的孩子看到他们心仪的物品会留恋忘返,甚至纠缠耍赖强迫家长买给他们。

    “熊爸爸”的办法是事先作约定(不是规定,规定带有强制性,约定是建立在协商的基础上)告诉孩子今天去超市的目的是什么,与孩子达成协议,不买他们喜欢的东西。这样的约定,虽然会让孩子不满,但他只要他答应,他还是会执行约定的。不过这是建立在平时家长立场坚定、统一,能够严格执行原则、规定的基础上的,如果家长平时就是缺乏原则、放任型的父母或是父母对孩子的意见不统一,就会让孩子找到可钻的空子,“熊爸爸”的办法就不能奏效,因为孩子不相信家长会严格执行。

    孩子是一面镜子,他们身上的问题就是家长身上存在的缺陷的表象和反映,当你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时,不要忙着批评孩子,请先照一照镜子,查一查自己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午夜飞翔 于 2007-12-5 12:05 编辑 ]
2007-12-5 12:04:4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很有意义
2007-12-5 17:03:5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6 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啦啦和来来是双胞胎,她们长得一模一样,爸爸和妈妈都分不出来。有一天,妈妈要带啦啦和来来去熊阿姨家玩,熊阿姨家里也有一个小孩子,叫“小龙女”,她比啦啦和来来大一岁,啦啦和来来都叫她“小龙女姐姐”。
     出门前妈妈对啦啦和来来说:“孩子们,到了小龙女姐姐家,你们见了小龙女姐姐和她爸爸妈妈,应该怎么说呀?”
   “就说我们到你家里玩了!”啦啦说。
    妈妈摇了摇头说:“这样说可不行,太没有礼貌了,如果是别的小朋友到我们家来玩,也怎么说,你们会高兴吗?”
啦啦和来来低着头想了一想,说:“好象不高兴!”
   妈妈微笑着说:“那你们应该怎么说才对呢?”
   来来说:“我想可以这样说,我们见到小龙女姐姐就说‘小龙女姐姐,你好’,见到小龙女的妈妈我们就说‘小龙女妈妈,你好’,见到小龙女爸爸,我们就说‘小龙女爸爸,你好’!”
   妈妈微笑着点头说“好的,这样说是有礼貌的孩子!”
   啦啦想了想也说:“妈妈,我们还可以这样说,见到小龙女姐姐就说‘小龙女姐姐,你象小公主一样美’,见到小龙女的妈妈我们就说‘小龙女妈妈,你象白雪公主一样美’,见到小龙女爸爸,我们就说‘小龙女爸爸,你象白马王子一样好看’!”
   妈妈听了啦啦的话,乐得笑弯了腰:“啦啦你说的太有趣了,这这么说也是有礼貌的孩子。”
“太好的”,啦啦来来得意的说没,她们想等到了小龙女姐姐家就这么说,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孩子们,如果人家请你们吃东西,又该怎么表示感谢呀?”妈妈又的问。
“我们就说‘谢谢!,”啦啦回答说。
“非常好!”妈妈表扬说,“人家送东西给我们,帮助我们的时候要说‘谢谢!’” “如果我们不小心碰到别人,或者做了别的不好的事情,我们又该怎么说呢?”
来来想想说:“我们可以说‘对不起’!”
“回答正确!”妈妈说:“如果是人家不小心碰到我们,我们又该怎么说呢?”
啦啦来来大声说:“没关系!”
“ very  good,非常好,”妈妈高兴的说:“孩子们,你们都是懂礼貌的好孩子!我们现在出发吧!”

故事的启示:
    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必须要从孩子抓起。爸爸妈妈平时要有意识的灌输礼貌的观念、用语、行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对于孩子就是一种榜样,我们要重视父母以身作则的榜样教育作用。
   孩子如果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么他长大后走向社会就更容易被社会所接纳,较少有障碍和波折,从而成功地去发展自己就较容易。“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可以使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比较强。功利地说,你首先能够适应社会,使别人能够接受你;从非功利的角度来说,有这些好的习惯你会觉得快乐,那么你的生活质量就提高了。”
    在国内,让孩子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可能有更多的责任在于父亲,父亲是维持家庭生活的重要角色,通过自身的辛勤工作承担着重要的家庭责任。由于父亲的社会活动比较母亲要更多,会更容易被传染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行为和语言,如果父亲在家庭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就很容易让孩子学到这些粗劣的言行。所以做为父亲应该以身作则,利用孩子喜好模仿的发展特性,摒除自身的不良习惯、粗口、脏话,成为儿童模仿的榜样,不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学会那些不健康的言行、习惯。
     爸爸们要承担家庭经济的责任,更要承担教育孩子良好品行的家庭教育的责任,子曰:“子不教,父之过”。
     其实在美国,父亲分担育儿职责成为一种时尚,在关心子女成长的中等收入家庭中,这种情况尤为风行。已婚美国人的休闲活动惯常以家庭为主体,周末,在购物中心、各种游乐场所,到处可见抱着、用篮子提着、背着或者推着孩子的大男人。甚至,在一些学术会议上,也能见到妈妈专心开会,而爸爸则在一旁耐心地照料婴儿的场景。中国的爸爸们要加油啊!不能输给美国人呦!

天才不是天生的,是需要悉心培养的。
庸才不是天生的,是你无心打造的。
2007-12-7 12:51:5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