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7年10月革命之后,面对欧洲汹涌澎湃的赤色大潮,身处俄罗斯邻国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忧心忡忡,一时之间,“防止过激主义”成为很多媒体报章的主要观点。然而,到了1918年一战结束,一大批专制政府,如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沙皇政府,纷纷倒台,而俄国社会主义政府也慢慢开始稳定的站立起来,社会革命的观点在欧洲知识分子当中风头无两,这必然影响到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和一批自诩为“革命”的政党,对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看法,在李大钊等一批倾向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一大批信奉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者的宣传之下,“社会主义”成了当时中国的流行词汇,甚至连北洋军阀里面的皖系组织的安福系,也吵嚷着要成立“社会主义研究所”。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的结果无疑加剧了对“社会主义研究”的热潮。本来大部分中国人都很期待巴黎和会的召开,由于中国是协约国,取得了战胜国的资格,然后日本趁一战爆发,德国无暇东顾的时机,趁机夺取了中国的胶东半岛,这引起了中国人极大的愤慨,然后中国积弱,无力与日本对抗,于是国人把目光纷纷转向了欧美列强,同时这个时候,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民族自决“的口号,因此中国人都期望这次和会的召开,能够”公理战胜强权“,归还日本占领的胶东半岛,然后,让国人大出意料的是,由于列强之间的妥协,即使是同情中国的威尔逊也不得不放弃了中国的这种合理要求,这引起了中国人很大的不满。
于此同时,逐渐站稳欧洲脚跟的苏俄政府,处于自身战略安全的需要,开始将目光放到了亚洲中国,并发布了《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北南政府的宣言书》,宣称,愿意将沙皇政府时期掠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人民,包括无偿交还中东铁路及其所有租让的矿山,森林,金矿与他种产业,放弃庚子赔款,放弃领事裁判权等等等等,这引起了中国人对苏俄的好感,纷纷将目光从欧美转向了苏俄。
苏俄的一贯政策是,推动世界革命,尤其是在当时的欧洲,因为按照布尔什维克的观点,只有在世界推动革命,尤其是当时比较先进的欧洲,革命获得了成功,苏俄的安全才能够得到保证,因此动用了当时苏俄所掌握的国家资源于1919年成立了一个世界性的共产党组织---共产国际。随着苏俄将目光投向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共产国际也开始重视亚洲的革命宣传和鼓动工作,派遣威廉斯基全权代表远东事务,给他们的印务,包括尽一切可能性加剧日本,美国和中国的利益冲突,援助中国和朝鲜的游击队组织等等。
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种帮助下正式成立起来
为啥不补上去
这样9妹好给你精华亚 |
2007-11-19 14:1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