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影片】 《伊万的童年》 被黑暗历史毁灭的人

12
回复
1952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影片】 《伊万的童年》 被黑暗历史毁灭的人

塔克夫斯基的电影从一开始就关注他自己以及他们那一代人的故事。他的这种自传倾向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都有体现。甚至在《镜子》拍摄之中和之后,在剧组中和评论界还有艺术界的领导们口里都对他颇有微词。就像无产阶级的劳苦大众看到自己的血汗钱被一个“自大狂”使用来拍隐晦的家庭记录式的影片。可是事实上我们现在完全可以看到塔克夫斯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爱。他对于自己的故事经历的关注和对自己这一代人的关注其实是在所有的素材中选取得最清晰和最理解和体会的故事蓝本。我们看到1963年萨特对《伊万的童年》的这句话现在看来也同样适合于塔克夫斯基这样一位大师的生命历程。28岁的塔克夫斯基为俄国电影带来了荣誉,但是也正是这些荣誉使得他的祖国对他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他后期被被迫在外国拍片,之后死在了巴黎。
2006-8-31 00:20: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影片】 《伊万的童年》 被黑暗历史毁灭的人

我们还是先来仅仅谈谈《伊万的童年》。塔克夫斯基的诗意是坚韧的。被战争杀死的不仅仅是小伊万的母亲和朋友们,而且事实上也在那一刻杀死了小伊万自己。塔克夫斯基的胸怀没有留于那些左倾的公式主义。在整个六十年代之前的苏联电影中,那些高高在上的充满激情的和英雄主义的人物似乎完美的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密切结合了起来。但是在塔克夫斯基这样一代人看来历史的真实不仅仅停留在貌似伟大而实际表面化的存在上,而是更深层次的表现在对自己生活经历和历史记忆的体认上。在那些虽然是俄国的故事但是同样折射出整个人类历史悲剧的人物身上,我们发现的不仅仅是导演目光的简单投注,而是在于“无论历史的恶来自何处,它给与善的无数创痛恰恰表明了关于人与历史进步的悲剧性的真实。”(萨特语)塔克夫斯基的诗意正是将这所有的历史的个人的真实都拥抱起来的温柔。就像虽然战争胜利了,但是那些死去的伊万们却永远成为了历史的“黑洞”。他们的确是完全被战争毁了。他们的勇敢果断,不是来自那些意识形态的虚假。而是来自于他们对这个世界现实的恐惧和怨恨怀疑和不自信。小伊万是渴望去杀人和被杀的,历史的仇恨紧紧包裹住这个仅仅12岁的孩子。对于伊万来说,那些勇敢正直的军官是正常的人,他们没有被从一开始就被毁掉整个世界的观念。而伊万呢?他的甚至整个生命都是属于可怕的战争的了。当然历史的恶从不会同时完全的向善发起进攻。但是在伊万的故事中历史的善留给的不是我们的主人公,而是留给了观众,留给我们自己,留给胜利的了反法西斯战争。伊万充满愤恨的眼神,体现出的无望和对死的漠视都将成为永远的对于人类尴尬可悲处境的逼视!
2006-8-31 00:20:4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影片】 《伊万的童年》 被黑暗历史毁灭的人

(军官护送伊万度过河流从此岸到彼岸去,渡河的场面持续了很长时间,仿佛长长的噩梦)
2.jpg
2006-8-31 00:22: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影片】 《伊万的童年》 被黑暗历史毁灭的人

在原小说中,故事是由年轻的军官来讲述的。用军官的眼睛来发现战地上的那个小伊万。而在电影中塔克夫斯基用小伊万的视角来观察那场战争,和战争中的人和事。这个改变是重要的,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用前一种叙述方式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这个人称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他标志着塔克夫斯基坚定的以自己一代人的视角来说话。另一方面这种视角直接有效的深入到被战争的悲剧毁掉的主题身上。那样以主人公的世界观建立起来的影像的世界观以全方位的形式倾泻到那些人物身上,在他们身上发生反应。我们的主人公是站在整个历史悲剧的最中心。来承担一个时代对一个时代的人的重压。而且这重压还是一个隐含的历史坐标系之下的。在电影中我们看到的开头是光明和充满愉快气氛的,战争的到来不是之前苏联电影中的那种防空警报和四散的人群,炮火和飞机的轰鸣,而是一个梦境的终结。在这个梦境中水井、阳光、白桦树,还有温柔的母亲。战争的到来是母亲翻转的脸。这个“翻转”使得世界被严格划分为了两个。就像此岸与彼岸的那看似相近但是无可回复的距离。战争毁掉了一切,甚至世界都被严格划分开来。之后是这个梦境苏醒之后黑暗的风车内,小伊万警觉的观察周围的情况。摄影机走出风车,看到的是战争对田园的惨毁。一辆残破的风车架像骷髅将嶙峋的手臂伸向空中,一架被烧得漆黑的联合收割机的残骸——这一切带来关于死亡的象征。不祥的命运之轮就像风车的转动那样无法避免。《伊万的童年》中的战争景象与其说是纪实的,不如说是主观的。不是概括式的而是隐喻!塔克夫斯基的电影影像背后的深刻含义正是来自于他的影片的非纪实性,舒缓的镜头为我们建立了一片形而上的空间。
2006-8-31 00:23:1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影片】 《伊万的童年》 被黑暗历史毁灭的人

(梦境的插入时没有理由的,它随时插进整个故事。 世界就这样被一分为二。)
3.jpg
2006-8-31 00:24: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影片】 《伊万的童年》 被黑暗历史毁灭的人

战争在小伊万的世界里面是一种绝对的需要,超越情感超越恐惧。这是这个人物让我们和故事中的军官们不寒而栗的原因。一个孩子的生命整个就是这场战争本身了。这多么使人产生悲哀和惊奇啊!在影片结尾,一段冷酷的新闻片和历史的残酷之间寻找到了亲密的关系。戈贝尔夫妇的尸体和他的七个孩子死后直挺挺的僵硬的躯体和战争的胜利和伊万故事的结局产生了历史的完全的对应。世界杯分割成两半,两半之间没有任何的衔接。一半是可怕的世界,另一半是那些导演为我们描述的梦境。像底板一样发白的树林和低头吃食苹果的马。快乐的笑和沙滩上的阳光。《伊万的童年》的世界就是这样被分割的整体,就像我们明白此岸与彼岸的区别和同构性一样。那样一代人的生命和情感的转折点就在人类仪式般的战争中被划分开来。一边是死亡,另一边是存活。事实上即便伊万幸存下来,其实业只有一样的意义:死亡。战争的结束标志这战争的人的死亡。战争已经把历史的人压迫到最狭小和阴暗的角落。

的确“历史既产生自己的英雄,同时又毁灭了他们。”
2006-8-31 00:24: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影片】 《伊万的童年》 被黑暗历史毁灭的人

狗儿啊,你也去伯牙了?那地方真是曲高和寡,太偏僻了
2006-12-10 20:53: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影片】 《伊万的童年》 被黑暗历史毁灭的人

我看他的电影,但是不喜欢看评论。虽然很多评论很好,但是没有力气看。
他的电影是多元的,我更乐意纯主观去感受他。哪怕是一种片面。但非常真实。
2006-12-10 21:21:4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影片】 《伊万的童年》 被黑暗历史毁灭的人

Post by reznik
贾璋珂考电影学院面试的时候就是评论塔克夫斯基的片子,讽刺的是他自己承认,在当时他天花乱坠地评论之时,他连任何一部塔克夫斯基的片子都没看过。
雕刻时光这本书是塔克夫斯基对自己一生 遗憾。几部电影的分析。在看的时候我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
所以我在这一样问一句,和我一样只看过文字介绍并没有真正看过这些电影的人有多少?

应该有不少吧
2006-12-15 21:33: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影片】 《伊万的童年》 被黑暗历史毁灭的人

Post by 野城
狗儿啊,你也去伯牙了?那地方真是曲高和寡,太偏僻了

哪里?
2006-12-16 02:40:2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影片】 《伊万的童年》 被黑暗历史毁灭的人

Post by 爱人
我看他的电影,但是不喜欢看评论。虽然很多评论很好,但是没有力气看。
他的电影是多元的,我更乐意纯主观去感受他。哪怕是一种片面。但非常真实。

什么是[真实]?
2006-12-16 02:41:3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影片】 《伊万的童年》 被黑暗历史毁灭的人

Post by reznik
没电影看的时候才去看评论,虽然知道那狗屁都不是。

前半句我也是
后半句不知道
2006-12-16 02:43:05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6-8-31 00:19:2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