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xszjda

【专题】香港回归十年纪念帖(13,15,27,32,35楼更新)谢谢九宵加帖!

35
回复
2339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2、1998年香港安全度过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
2007-6-27 10:39: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3、1998年抵抗禽流感

  1997年5月香港的一名儿童死于流感继发的肺炎,分离到的病毒经鉴定为H5N1毒株,这是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首次报道。到1998年1月11日,总共发现18人感染,6人死亡。这是继金融风暴后对香港的另外一次考验。特区政府果断组织杀鸡行动,将全港130万只活鸡全部销毁,以防治病毒蔓延,此举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肯定
2007-6-27 10:39:4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4、1998年7月6日,香港新机场投入使用

  香港国际机场于1998年7月6日香港回归周年之际投入使用。作为最年轻、也是亚洲唯一中选的建筑,香港国际机场被评为“20世纪全球十大建筑”之一。耗资1550亿港币的香港国际机场总面积达1248公顷,在弹丸之地的香港是个奇迹;单是客运大楼就占51万平方米,相当于86个足球场,是世界最大的建筑物之一。主楼的设计者霍士达爵士(NormanForster,也是香港汇丰银行总厦的设计者)说,他的灵感来自香港人的精神。
2007-6-27 10:40: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5、2002年1月23日,香港通过推广普通话议案

  沟通是语言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广泛地使用同一种语言,将产生更多的共通感。对于香港地区来说,面对越来越多的机遇和发展,一旦普通话的水平层次不齐,那将使香港输在起跑线上,沟通中出现的障碍,也会影响香港的总体投资环境。为此,香港特区立法会于2002年1月23日通过议案,促请特区政府制定有效措施,提高市民的普通话能力。政府有关官员表示特区政府重视“两文三语”(即中文、英文及广东话、普通话及英语)的平衡发展,将致力于提高香港人的广东话、普通话及英语水平。
2007-6-27 10:40: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6、2005年9月13日,“香港迪斯尼乐园”正式开幕

  2005年9月13日,“香港迪斯尼乐园”正式开幕,迪斯尼乐园以旅游业带动香港经济全面发展。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开幕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香港旅游业对GDP的直接和间接贡献率超过12%,香港迪斯尼乐园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香港迪斯尼乐园的蓬勃人气,也使内地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收益,拉动了内地赴港旅游规模。
2007-6-27 10:41: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怎么能忘记2003年“七一”五十万人大游行啊,董建华的一大“政绩”啊
2007-6-27 11:34: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frankfu
怎么能忘记2003年“七一”五十万人大游行啊,董建华的一大“政绩”啊
你非要哪壶不开提哪壶。。。。
当日索洛斯砸港币的时候,咋没人游行要求内地不要支援呢?
2007-6-27 11:35:2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九霄云梦
你非要哪壶不开提哪壶。。。。
当日索洛斯砸港币的时候,咋没人游行要求内地不要支援呢?

有关系么?我支援你了,就可以专制你?
2007-6-27 11:38: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frankfu
有关系么?我支援你了,就可以专制你?
我考虑考虑。。
看看这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
2007-6-27 11:41:5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当时我们还去彻夜欢送驻港部队

好快啊
2007-6-27 12:20: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九霄云梦
帮你补几张图
1、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
1997年6月30日夜至7月1日凌晨,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随即成立。香港回归后,中央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全力维护香港的繁荣...

谢谢!!!
2007-6-28 02:12: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范徐丽泰:回归是人生里程碑

10年前,香港人范徐丽泰高票当选香港临时立法会主席和港区全国人大代表。10年来,她一边主持着香港的立法会会议,一边穿梭于北京的两会现场。这名由港英政府一手选拔出来的香港女高官,感受着内地和香港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见证了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在香港“碰头”实践的奇迹,从容游走于内地和香港政坛之间。
   
范徐丽泰在香港政坛上大放异彩,是上个世纪80年代被港英政府委任为立法局议员时,不畏英美的阻挠坚决遣返越南船民。鲜为人知的是,她当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的一个演讲上,就已看到香港回归的前景,并为此有过一场精彩的唇枪舌剑。而上世纪90年代初在香港回归历史上引人注目的“一退一进”,却让她饱尝了政坛上的酸甜苦辣。
   
关于回归:和彭定康道不同不相为谋
   
记者:上个世纪80年代,美英等西方国家曾要求香港接受越南难民,并不断批评香港。你当时为维护香港利益以一个女议员的身份站出来,挨了不少骂。
   
范徐丽泰:当时我在耶鲁大学演讲,现场200多人在听,只有3个人支持我,一个是我先生,一个是香港政府驻纽约官员,还有一位是女儿。我演讲完后,现场的200人都沉默了,没人能找出漏洞,最后一个越南人站起来反对。我就跟他说,我们香港回归祖国,我是完全有信心的,祖国是会对我们好的。
   
记者:1992年,曾由前港督尤德一手提拔从政的你,却因香港回归问题与当时的港督彭定康争吵,并当场同时辞掉行政局和立法局议员的职务。为什么这样选择?
   
范徐丽泰:1992年10月,彭定康抛出新的政制方案,说行政局议员不需要我再做,我就同时辞掉立法局议员。当时我和我先生的想法一致:我和彭定康在很多问题上有分歧,道不同不相为谋,辞职还可以回家休息一下。
   
记者:辞职后,1993年你却重返政坛,毅然加入预备工作委员会。是出于什么考虑?    
范徐丽泰:辞职以后,我以为自己不会再干政治了,当时还找了一份工作。中央计划成立预备工作委员会时问我干不干,我和先生商量,结论是如果我干,一定会挨批。很多香港人认为,我改变立场,一定是为名利。从这方面来看,我最好不干,明哲保身。但先生问我,不接受会不会后悔?我说一定会后悔。因为彭定康和中国闹得很不愉快,将来特别行政区成立一定有很多麻烦,平稳过渡并不容易。如果香港不能平稳过渡,谁受罪?英国人一走了之,就是香港市民受罪。香港在真正需要我的时候,我却躲在一旁,我会觉得自己很对不起香港人,所以决定接受。

关于10年:移民的香港人都回来了

   
回归后,范徐丽泰在香港政坛上大显身手,10年里三度当选香港立法会主席。这名曾经在香港理工大学低调工作的教师,逐渐成为香港政界数一数二的名人。在见证香港政坛2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她也在回归的10年里收获了最为欣喜的工作成果——大多数香港市民的认可。
   
记者:回归10年,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范徐丽泰:这十年对我来说,是不断锻炼的10年,有很多新的挑战。在我的政治生涯里,有两个里程碑。一个是1997年7月1日零时宣誓就职,我能够参与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第二个里程碑是2004年秋天,我参加了香港岛的分区直选,这是一个新的尝试。最高兴是市民对我很认同。当时预想拿到3至5万票,后来竟拿到了6万票。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应该是这么多年来他们看到我做主席不偏不倚,觉得我值得相信,这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那一刻我特别开心。
   
记者:你怎样评价回归10年来,香港和内地的关系?
   
范徐丽泰:我做立法会主席,不能有什么意见。但我可以给你讲一个事实。年纪大点的人都知道,在1997年之前,香港市民都很担心回归后,自由度、生活方式会不会受到影响?有很多人还移民出国。现在呢,移民的人都回来了。香港十年里走过经济的低谷,现在正在慢慢恢复。
   
关于基本法:大陆法系普通法系“碰头”
   
作为立法会的主席,范徐丽泰对回归后两地的法制体系碰撞有着深切的体会。10年中,两法“碰头”没有碰出“一头包”,却在实践中碰撞出不少有益的思考和完善。她对这种“磨合”的前景有着相当客观又宽容的心态,并认为这种前无古人的实践将来有可能进入法律研究者的视野。
   
记者:回归后不同法系的法律在香港“碰头”,回归前临时立法会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
   
范徐丽泰:《基本法》是我们国家的法律,属于大陆法系,除此之外英国的法律体系仍然实行,属普通法系。首先要明确《基本法》是全国性的法律,所有人都要遵守,不仅是香港人。第二,《基本法》是宪制性法律,地位高于所有香港其他法律。第三,在落实《基本法》过程中要理解好法律条文。
   
回归后,两个法系在香港“碰头”。碰上头当然有很多的事情发生,也很有挑战性,将来研究法律的学者们对历史上这一段一定有所评论。
   
记者:两种法系之间的磨合,会更多地出现在某个领域吗?对香港是好是坏?
   
范徐丽泰:每一个领域都可能会有这种磨合,我们无法预计。可是这个过程会使我们对《基本法》的认识和理解更深刻,也使我们对自己的普通法系有一种反思。它们碰上了头,会互相产生影响。我个人认为是良性积极的,这种磨合等于对两种法系都是丰富的过程。
   
关于政职:不觉得有“角色冲突”
   
一边做立法会主席,一边做人大代表。无论在哪个角色群体中,她都是最特别的一个。回归以来,范徐丽泰在两种角色之间似乎游刃有余,其实她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持着某种平衡。在明眼人看来,这位香港政界要人10年来的谨慎平衡正如一面镜子,映射着“一国两制”最具体的实践。
   
记者:我们经常看到台湾“立法会”发生议员打架的场面,在香港立法会议员意见不同时会不会有类似情况?
   
范徐丽泰:香港市民比较理性。他们能接受一些偏激刻薄的话语,但不接受行动上的暴力。在香港立法会,我个人觉得打架这种事不会发生。立法会的议员如果打架,他再被选上的可能性很小。香港市民觉得,大家应有自由,但应当尊重其他人的自由。
   
记者:回归后你同时担任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和香港立法会主席是否有角色冲突?
   
范徐丽泰:我坚持认为人大代表和立法会主席两个角色没有冲突。人大代表的工作是监督政府和立法,大多数情况下监督的是中央政府,立的法律是内地的法律。所以,在这方面,你看不到直接的角色冲突。    
如果非要说冲突,可能是时间上。香港立法会每个星期三下午都要开会,人大会议从3月开始连开两个星期,那段时间我要穿梭两地。这一点我得到谅解,每次向人大告假都得到批准,我回香港主持会议,然后第一时间赶回来开会

关于人生:评上NO.1好老婆很奇怪

   
一名香港女高官,一名在政坛叱咤风云的女强人,却同时荣膺“第一好老婆”的称号,这种矛盾被奇妙地统一在“根本没时间做家务”的范徐丽泰身上。2004年是她悲喜交加的一年,就在她成功连任立法会主席后,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却因肝癌去世。那一周的立法会常规会议上,范太一袭黑衣平静如常。
   
记者:作为一名女性政治人物,2006年年底,你却被全香港的市民评为“NO.1好老婆”,你在家里会做家务吗?
   
范徐丽泰:被选上,我真的觉得很奇怪,事实上我的先生在2004年就已经离世了。也许大家觉得他在世时我们感情好,也许是因为我曾经捐过一个肾给自己的女儿。在家里,丈夫对我很包容;除了子女,他就是我最重要的人了。说到家务,其实我一点也没有做家务的自觉性。(笑)我和婆婆一起住,家务都是她管的。她已经85岁了,但是她很能干。
   
记者:如果可以退下来享受人生,你最想做什么?
   
范徐丽泰:我很喜欢旅行,特别是自己驾车旅行,我小时候的志愿是做个货车司机。今年春节我还和婆婆、小姑三个人开车去海南岛玩了10天,8个小时我和小姑每人开4个小时。路上有人认出我,认出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合个影。
   
人物传奇:叱咤政坛女强人原是第一好老婆
   
大多数人眼中的范徐丽泰,是精明干练、做大事的成功女性,其实她走上政坛的路途传奇而又不乏艰辛。但她同时却是港人选出的全港NO.1好老婆,最让人慨叹的是曾经默默地捐出一个肾给自己的女儿。近年她罹患乳癌,却一点没有减少脸上的坚毅和从容。
   
出生于上海的范徐丽泰,4岁随家人赴港居住,她自述读书时资质并不出众。毕业后留在校园里做着低调的教职,生活平静,生儿育女。然而命运在38岁那年忽然来了一个大逆转。1983年,身为香港理工学院学生事务处处长的范徐丽泰忽然接到港英政府的通知,邀请她出任立法局议员。回忆当初,范徐丽泰只记得与当时的港督尤德吃过一顿饭,席间谈到年轻人在高校毕业之前如何增加对社会了解的话题,她记得自己回答说可以让学生提前到公司去实习,坚持认为并没有什么惊人之语。
   
可是她就这样打开了进入香港政坛的大门。    
香港人都喜欢叫她范太,她也更乐意接受这个亲切的称呼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席”,今日香港市民的认可被她认为是最大的安慰。在工作之余,她喜欢和普通市民一样在热闹的街市购物散步,到市场买菜被她认为是和基层接触的最好方式。“师奶”们在超市碰到她,会教她该买哪种瘦肉来煲汤。

记者手记:范太印象

   
坐在我们面前的范太,嗓门很大,声音洪亮,流利而抑扬顿挫的普通话让人诧异又敬佩。作为一名政界女高官,她喜欢穿着深色西装,但也不忘优雅,一枚亮晶晶的蜻蜓胸针缀在胸前。
   
她非常注重自己的公众形象。采访时端坐着,左手轻轻地搭在右手手背上,一块白色的胶布从手指缝隙间露了出来。“手肿了,这是纾解痛楚的。”她一边解释着,一边迅速又悄然地撕下胶布,塞在沙发角落里,不让其在镜头前露出来。
   
早就听闻她快人快语,意想不到是如此干脆利落,而且不回避任何话题。她的语速很快,对问题的领悟力惊人的强,多年在立法会上唇枪舌剑的经验让其思路逻辑异常清晰,我们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的话语几乎可以直接成文。印象更深的是她的严谨,说到当年一位人权组织成员批评她的英文单词“pathetic”想不出准确的中文表达,立刻找来辞典,现场和记者一起翻看,并自嘲“冷血”。
   
如果说在与这位政界名人对话之前,我还觉得她的从政经历多少有点传奇的话;见面之后我完全打破了所有疑惑——只因她说,不喜欢被称为“女强人”,“‘强人’就‘强人’,为什么要加个‘女’字?”
   
范徐丽泰从政威水史:一举成名——退出政坛——重返政坛——批评“官风”
   
198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美英政府都要求香港做好第一收容港,大量非政治难民滞留香港,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范徐丽泰挺身而出,相继出访英美,广泛深入介绍香港的困境,最终促成该事件圆满解决。

1992年,在连续担任9年立法局议员后,范徐丽泰发现自己与新任港督彭定康在政治上有着诸多分歧。经过一番冷静思考后,她立意退出政坛。
   
1993年,英方拟强行推出政制改革方案,范徐丽泰顶住各方压力接受中方邀请重返政坛,再次扑入政坛的风雨之中。     
2003年,范徐丽泰和其他港澳人大代表一道,公开批评内地干部“官风”不正。她与另外两位香港代表“联手”列举内地一些干部的“毛病”:暴发户心态、唯利是图、带头破坏市场制度、搞“形象工程”等等
2007-6-28 02:21: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范徐丽泰 同心同根经十载

她说有机会参政而且刚好赶上回归这一历史时刻 所以就成了历史洪流中的一部分   
  
女性参政 有优势也有劣势


   
我从来没计划过进政界。小时候没想过将来要做什么,只是觉得有份工作、有个家庭、过得开心就行了,跟大多数香港人的理想一样。不一样的是我有了机会参政,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锻炼。而且刚好赶上回归这个历史性时刻,所以就成为历史洪流中的一部分。
   
我是香港的第一个女的立法会主席。女性参政,有优势也有劣势。一般女性比较关心家庭,没结婚的关心父母,结婚后就要关心先生和孩子。得不到家人支持,就很难继续下去。当然女性参政也有好处。香港女性受教育程度高,对自己比较有信心,对事情了解分析比较深入,真正参政后是比较敢言的。错了有什么大不了的?也没事嘛!错了就改嘛!因此容易让群众知道你在想什么,形象很清楚,支持的就支持。现在立法会60个人,女同事就11个,内务、财务委员会两个主席都是女的,大概是男同事觉得她们干得还不错,于是就选了。
   
我做主席,有时可能因为是女性,就可以用另一种态度。比如上个礼拜三有个议员,越问问题越激愤,我就对他说:“咳,坐下坐下!”他就坐下了。因为他知道我明白他的意思了,而假如是个男的,一般会一本正经跟他讲,效果不一定好。没什么需要正经的,想到就自然表达出来嘛!生活中我是比较喜欢开玩笑的,幽自己一默,做人不要这么严肃嘛。当然做主席维护秩序,讲严肃的事情就不能说笑话了。议员可以,主席就不可以,除非是为了调节气氛。
   
从政这么多年来,取得一些成绩,我想有几个原因:一是我做事情有责任心,多难的事情全力以赴。第二,我是学理科的,讲客观,什么事情不能情绪化。我做的第一份工作是学生辅导,前后23年,最重要的一点是聆听。聆听才能了解学生心里有什么难以解决的事。
   
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
   
由于彭定康的阻挠,1995年选出的立法局议员无法平稳过渡成为立法会成员,于是就有了临时立法会,为平稳过渡立一些必不可少的法律。开始工作是1997年年初,遭到港英政府反对,不让在香港运作,只好到深圳去开会。临时立法会一成立,彭定康就想尽办法讽刺批评,想给香港人造成准备立法过程不清楚、没有公信力的印象。我也明白这个政治现实,想:这个时候正需要对立法工作比较有经验的人参与临时立法会,希望做立法工作成熟顺利。另外就是谁做主席?我考虑这个主席不好干,一定会受到港英影响,传媒对主席也会持批判性态度。可需要有个人顶得住港英政府压力啊,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
   
我一向没有政治野心,即使声名狼藉也无所谓。我想得很清楚,做了主席,名望一定会下来,但我也有回报啊:以临时立法会主席的身份参与回归,人生只能有一次!所以当时觉得:第一不怕难,这个时候要挺身而出;第二,自己有这个机会也好,能参加回归大典。其实当时参选主席也不容易,有两个候选人,另一个是香港立法局主席,有一点优势。我呢,已离开一段时间了,结果还是当选了。
   
为什么2004年第三届立法会参与直选?其实我倒没什么特别的信心,主要是还我一个心愿。就是想让群众来给我决定是否干下去。如果你认为我还可以继续干,就投我一票。我们在香港岛成立了3个办事处,常去与群众打交道,参与他们的活动,在天桥街头派传单,跟他们谈,感觉很好,很享受这次选举。当时我是没什么压力,人家压力比较大,一定要赢,而我觉得赢不赢没关系。
   
主权移交大典上 最难忘解放军仪仗队    
1997年7月1日主权移交的大典上,印象最深的是凌晨两边出仪仗队的情景。那边是英军,这边是解放军,我感觉解放军精神比他们好多了。一个降旗,一个升旗,那个场面真的很感人
2007-6-28 02:24:57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xszjda
主权移交大典上 最难忘解放军仪仗队
1997年7月1日主权移交的大典上,印象最深的是凌晨两边出仪仗队的情景。那边是英军,这边是解放军,我感觉解放军精神比他们好多了。一个降旗,一个升旗,那个场面真的很感人

就是没这段的照片 那些大人物和名人的 懒得去看 特腻歪
2007-6-28 06:56:1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弹指一挥间
2007-6-28 06:58:37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