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国学和践行慈善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这部论典最初叫《训蒙文》,后经贾有仁先生修订,改名为《弟子规》,一直流传至今,对人类文明起了很大作用。《弟子规》也是索达吉堪布弘法系统教育中优先的基础部分。传讲《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净土》、《般若》三部大论的同时,索达吉堪布于2009年开始讲《弟子规另解》。他说:“由于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这部论典,发现其中许多义理与佛教并不相违,尤其在塑造人格、培养德行方面,与《格言宝藏论》、《二规教言论》等佛典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堪为匡正人心、效仿圣贤的一部佳作。1988年,汉尼斯•阿尔文等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巴黎宣言》中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多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鉴于此,我抽时间细细自学了一遍,并通过与佛教作对比的方式,为四众道友们加以讲授,望大家一方面能了解并继承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能深深体会到佛教的不共殊胜。尽管本书属于古人的蒙学读物,但放眼当今,即便是许多成年人,也因利欲熏心、舍本逐末,对此能真正行持的,可谓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因而,我这次发起号召: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应将其悉心研读。尤其是大人学完之后,理应把这些道理教给孩子,以令其从小就树立起敦伦尽份、防邪存诚的观念。此外,鉴于《弟子规》所规范的行为道德,在当前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我还将其翻译成藏文。希望在传统文化方面,彼此能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让更多的人从中获得利益。”
除了讲《弟子规》,索达吉堪布还传讲了《六祖坛经》。禅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索达吉堪布说:“《六祖坛经》不仅仅是一个佛教的思想、一个传统文化的思想,中外很多人,他们并不是以信仰为前提,而是研究,就像研究《论语》、《孟子》这些论典一样,当做一种思想来进行分析。这样以后,这些学者也从中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利益。”
从自身的成长经历,索达吉堪布深深体会到教育对人生的重要性。“离开家乡差不多有二十年了,多年来我一直住在色达,偶尔回去办个佛事,几乎很少在那边驻留。当时我先去了自己的小学母校,看到那里的墙壁破破烂烂,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室和宿舍,看了以后令人非常伤心。里面有一群孩子,我专门去了六年级和五年级:六年级只有两个学生,老师面对面地授课,讲完课以后,就和两个学生面对面地坐着,我跟他们说:你们三个人是不是在喝咖啡啊?而五年级只有四个学生。整个学校的建筑惨不忍睹,让人实在不敢相信,当今时代还有这样的学校。”
索达吉堪布说:“这次不管别人对我有什么看法、什么说法,我自己要大胆地发心。也许有些人对我有一份感恩之心,就我个人来讲,的的确确不需要别人的供养,也不需要别人的爱戴,在短暂的人生中,这样过下去应该可以。平平淡淡地在学院里住了二十多年,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过高得要求,生活非常非常简单,十多年的房子也可以住,十多年的衣服也可以穿。现在身上穿的这件,倒不是今天特意炫耀,也是一种因缘巧合吧,是以前上师如意宝去美国,1993年在香港时堪布南卓给我的。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一两个礼拜洗一次,洗完后又接着穿,完全是可以的。我现在用的这条腰带,是1990年法王如意宝去印度时买的,已经十七年了,我有时候看一下,质量还是很不错,里面好像还没有烂,再用十几年应该没问题,也许人的寿命都不会那么长。我一个人的生活非常简单,但关键是要把钱用在刀口上。有些人的生活不错时,觉得不可能有贫穷现象,这是因为你没有去实地观察,如果去一些牧民的家里,你就会知道他们有多苦。前段时间我去了一个老乡家,他家里只有一把茶壶、一袋粮食(估计有十来斤),其他什么都没有。我问他身上有多少钱,他说只有三十二块,这就是全部家产,他的母亲生病了,一直躺在那里。这种情况在很多地方非常多。”
生活贫困和家庭负担重,学校和教育设施的匮乏,导致偏僻乡村的儿童失学率非常高。上罗科玛、下罗科玛两个乡,大概有一千多户,五千多人,受大专教育的一个人也没有。假如在其他地方,五千多人的村落中,不可能一个大学生都没有。然而在藏地,现在很多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索达吉堪布说:“我看了一些农牧民的孩子之后,真的很担心藏族人继续这样一代一代、祖祖辈辈都是文盲。”“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觉得顾自己面子不是很重要,如果在小范围中帮助几十个学生,以我的财力和能力应该可以,但如果大范围真的要帮助很多人,恐怕需要许多人的支持。所以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也设了一个慈善基金,即使我死了以后,对可怜的人也可以提供帮助。对那些穷苦的人来讲,哪怕是一份小小的发心,对他们也是有利益的。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只要有部分可怜的孩子、病人、老人得到帮助,我自己受到多少毁谤和不满,甚至受到一些其他的惩罚,我也心甘情愿。学习大乘佛法这么多年了,如果还天天想着自己、照顾自己,除此以外,根本没有帮助众生的话,那太愚痴、太可惜了。所以,通过很长时间的思考之后,我大胆地发出了这个呼吁。”
2011年,索达吉堪布发起了“启动爱心”,并以公办私助的方式,创办了上罗科玛、下罗科玛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不少内地的青年放弃优裕的生活,来到这里做志愿者。索达吉堪布说:“慈善事业首先要从教育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我可能会比较累。按理来讲,晚年的时候应该去山里好好修行,但是人身非常难得,在短暂的人生中若没有做一点事情,自己还是有点遗憾。我翻译经论和闻思修行这么多年,起到的作用不敢说很大,但对个别人还是有点帮助。现在要将所翻译的、所学习的落到实处,真正付诸行动的话,应该要做一些事情。假如什么都不做,光是口头上说发心,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我个人来讲,二十多年中不管是在汉族、藏族,都没有特意地化缘募捐,不但是没有,而且对这种事情一直在课堂上做过批评。这次我也想过会不会受人毁谤,或者自己的行为不如法?但我的行为应该不会有问题,因为自心是清净的。然后别人对此会有什么看法,那是别人的事情,正如《入行论》中所讲,众生的意乐千差万别,佛陀也难以一一取悦,何况是我这样的人了。只要能帮助可怜的孩子、可怜的人,我愿意牺牲自己,这一点我也早有考虑。在因果方面,应该不会有问题,因为这确实是一种善事,能帮助众生,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典中也是开许的。至于别人的想法和说法,对我来讲不太重要。如果顾及别人的诽谤,做事情要让所有人都满意,可能我永远也没有这个机会,所以就随缘而去吧!
“这个学校是公办私助的学校,教学内容和国家教委规定的没有差别,但平时对学生的引导,会跟爱心、慈悲心有一定的关系。《弟子规》也是德育教材。现在政府所推行的教材,内容应该说非常好,在藏文教材里面,也有《萨迦格言》、《水木格言》,学了这些教言以后,对孩子的人格完善会有很大帮助。前段时间我去了炉霍的城小,那里有几百个学生,我去每个班的时候他们都很恭敬,然后就开始读诵藏文课本,让人看后非常高兴。他们读诵的时候,我心里就想:山上有很多孩子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们要是也能这样读诵的话,即使没有找到很好的工作,自己也不会变成文盲。只要有了文化,对今生来世都会有一定的利益。”
索达吉堪布还关注正在监狱里服刑的犯人改造。抽空去开启他们的智慧,唤醒他们仅存的贤善人格,设立监狱图书馆。2014年6月,索达吉堪布访问青岛监狱,发表《认清往昔 恭迎未来 把握现在》的演讲;8月,走入厦门监狱,发表《不抛弃不放弃》的演讲。行程匆匆,飞越人心的高墙,为不自由的人带去自由的解药。索达吉堪布说:“有些人在这里不自由,觉得很痛苦。其实,人的很多想不通、走不通、说不通,在于心没有解开。《心地观经》里讲: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世界上,心最重要。如果天天观自己的心,任何苦难都能解脱,否则,再美好的环境也要沉沦。若能把当下的生活,当作一种修行的材料、锻炼的机会,以及让人净化的元素,心灵中很多善和美的正能量可以引发出来。这样,不管在监狱、闭关房,还是大学,任何地方都是绝佳的学习场所,不会有压力和痛苦。你在监狱里呆二十年,就是闭关修行的二十年。” |
2015-9-19 22:3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