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其他活动 索达吉堪布——传统文化和藏传佛教的传播者

3
回复
2657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15-9-19 22:36:50

新浪微博达人勋

从放牛娃到佛学大师

苍茫的雪域高原延伸到四川东部,被称为“康”,与延伸到青海、甘肃南部的“安多”一起,称为“多康”。这是一块孕育了无数大成就者的佛教胜地。索达吉堪布的出生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下罗科玛乡就属于多康地区。

索达吉堪布说:“藏地99%的人信仰佛教,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持诵观音心咒嗡嘛呢呗美吽。记得我小时候隔壁好几家人,忙了一天后,吃完晚饭,家家都在念观音心咒,大大小小的人都拿着念珠。有时候回忆自己的童年,尽管没有现代人的物质条件,住的也不是高楼大厦,但每个人的心是很纯洁的。

“由于在那种氛围中长大,所以我小时候放牦牛时,每天都拿着念珠念观音心咒,念了多少现在也记不清了,几百万肯定是有。藏地基本上家家户户离不开观音法:山上的经旗全部印有观音心咒,有的挂在帐篷上,有的挂在房子上,有的挂在神山里,有的挂在寺院周围……不管你坐车还是走路,到哪里去都能看得到。任何一个山谷、河边,也能看到刻有观音心咒的石堆。

“我大概六七岁时,就拿着凿刻观音心咒了。那时候我连字都写不来,隔壁有个隆卓喇嘛,他拿石头在石板上给我写,写完之后我就开始刻,每天都是刻观音心咒。到了吃午饭时,因为当时是小孩,常常会跟大人炫耀我今天刻了多少多少,父母和隔壁的一些老修行人就会表扬我、奖励我。也许是想得奖励吧,那个时候我刻得比较多,自己就是这样慢慢长大的。

“我还没有上学的时候,我平常在山上放牦牛,那个时候在蓝天白云下,有时候是一群一群的牦牛跟着它们。那个时候的思想是多么的宽广,好像所有的烦恼全部都跟蓝天融合为一体,那个时候的感觉,自然界和我的心带来的快乐是非常非常的难忘。后来在读书的过程当中,我觉得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一种艰苦的经历,但实际上从现在我这个年龄回忆的时候,我觉得那个时候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因此对自己的青春也有一些美好的回忆。”

索达吉堪布有一个弟弟三个妹妹。由于家境贫寒,又处于偏远的藏区,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放牧中度过的。放牦牛到14岁,才开始上小学。“而我之所以能读书,完全是拜我们那个村长所赐,现在回想起来,我也是特别感激他。那个村长特别粗暴,村里很多人都怕他,他当时说:你们家里必须让一个孩子去上学,不然就要罚款扣分。我的家人比较害怕,不管是弟弟还是我,要送一个到学校里面去。当时若没有他的忿怒相,可能我即生也没有读书的机会,现在不要说给你们传讲佛法,连自己的温饱都成问题。我经常想:如果自己没有读书,现在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可能像许多同龄人一样,现在到了春季,要到山上去挖虫草,在这个过程中经常跟人争夺,结果什么也挖不到,根本赚不到钱,非常苦恼,我的处境肯定是这样。”

索达吉堪布小学只学了两年,16岁考上了初中,接下来就进入了甘孜师范学校。离师范毕业还有一年的时候,他觉得出家的因缘成熟了。上课时,老师在上面讲课,他在下面看佛经,经常遭受批评。23岁离开学校前往佛学院时,他也不确定这条路究竟能走多远。“听说喇荣沟是个非常寂静的山谷,我想,可能这辈子就待在那里了。离开炉霍县城的时候,站在路边看了很久,心想,今后再也看不到这么繁华的城市了。”他还记得,那天下着很大的雪。

“实际上我还没有去上学的时候我就非常非常想出家。因为我们说的前世的一些因缘,我从小看到出家人的生活,出家人念经的声音,出家人各方面的一些行为就特别感动,经常热泪盈眶。在那时候政策还没有开放,虽然不能披上出家人的袈裟,但是我经常找到一些红色的布匹披着就装出家人。后来去上学的时候,我最大的痛苦就是害怕以后当不成出家人,上学的时候最大的困惑就是这样的。后来因为师范学校即将毕业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出家的因缘应该到了,出家对我来讲是非常好的一种选择。还有一个原因,不管在初中在师范学习的时候,我总感觉到现在的世界很多的知识好像对我来讲是不满足,还要更深层的进行研究。所以这个时候,我只能通过出家这条路,让我有机会对佛经、对论典,包括对现代社会的一些知识,有充分利用的时间去学习。

“本来出家也好,佛教当中的修行是一个艰难的生活,但实际上这种艰难的生活对我的一生来讲是最美好的一段经历。我在那个时候,包括出家了以后,在二十多年当中一直都是白天晚上,可以说是把所有的精力,所有的时间都去钻研佛经论典,现在看来这也是我人生当中最美好的事情,也不觉得那是一种痛苦,一种折磨,根本不发觉。现在无论到哪个国家,哪个城市里面去,我不是很羡慕现在的建筑、财富、地位,但是我很羡慕、向往的就是我有一段非常刻苦学习的一个经历,对我来讲这是一个很难得的一种因缘。”

出家30年,索达吉堪布翻译了《中观庄严论释》、《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等藏文佛学论著一百多部;写作出版传法教言《入行论广解》、《量理宝藏论释》、《前行广释》等书籍一千余万字;畅销书有《苦才是人生》、《残酷才是青春》等,总销量超过100万册;演讲过的国内外著名学府近百所;传讲佛法28年,上课七千余节。
2015-9-19 22:37: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传播国学和践行慈善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这部论典最初叫《训蒙文》,后经贾有仁先生修订,改名为《弟子规》,一直流传至今,对人类文明起了很大作用。《弟子规》也是索达吉堪布弘法系统教育中优先的基础部分。传讲《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净土》、《般若》三部大论的同时,索达吉堪布于2009年开始讲《弟子规另解》。他说:“由于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这部论典,发现其中许多义理与佛教并不相违,尤其在塑造人格、培养德行方面,与《格言宝藏论》、《二规教言论》等佛典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堪为匡正人心、效仿圣贤的一部佳作。1988年,汉尼斯•阿尔文等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巴黎宣言》中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多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鉴于此,我抽时间细细自学了一遍,并通过与佛教作对比的方式,为四众道友们加以讲授,望大家一方面能了解并继承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能深深体会到佛教的不共殊胜。尽管本书属于古人的蒙学读物,但放眼当今,即便是许多成年人,也因利欲熏心、舍本逐末,对此能真正行持的,可谓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因而,我这次发起号召: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应将其悉心研读。尤其是大人学完之后,理应把这些道理教给孩子,以令其从小就树立起敦伦尽份、防邪存诚的观念。此外,鉴于《弟子规》所规范的行为道德,在当前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我还将其翻译成藏文。希望在传统文化方面,彼此能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让更多的人从中获得利益。”

除了讲《弟子规》,索达吉堪布还传讲了《六祖坛经》。禅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索达吉堪布说:“《六祖坛经》不仅仅是一个佛教的思想、一个传统文化的思想,中外很多人,他们并不是以信仰为前提,而是研究,就像研究《论语》、《孟子》这些论典一样,当做一种思想来进行分析。这样以后,这些学者也从中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利益。”

从自身的成长经历,索达吉堪布深深体会到教育对人生的重要性。“离开家乡差不多有二十年了,多年来我一直住在色达,偶尔回去办个佛事,几乎很少在那边驻留。当时我先去了自己的小学母校,看到那里的墙壁破破烂烂,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室和宿舍,看了以后令人非常伤心。里面有一群孩子,我专门去了六年级和五年级:六年级只有两个学生,老师面对面地授课,讲完课以后,就和两个学生面对面地坐着,我跟他们说:你们三个人是不是在喝咖啡啊?而五年级只有四个学生。整个学校的建筑惨不忍睹,让人实在不敢相信,当今时代还有这样的学校。”

索达吉堪布说:“这次不管别人对我有什么看法、什么说法,我自己要大胆地发心。也许有些人对我有一份感恩之心,就我个人来讲,的的确确不需要别人的供养,也不需要别人的爱戴,在短暂的人生中,这样过下去应该可以。平平淡淡地在学院里住了二十多年,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过高得要求,生活非常非常简单,十多年的房子也可以住,十多年的衣服也可以穿。现在身上穿的这件,倒不是今天特意炫耀,也是一种因缘巧合吧,是以前上师如意宝去美国,1993年在香港时堪布南卓给我的。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一两个礼拜洗一次,洗完后又接着穿,完全是可以的。我现在用的这条腰带,是1990年法王如意宝去印度时买的,已经十七年了,我有时候看一下,质量还是很不错,里面好像还没有烂,再用十几年应该没问题,也许人的寿命都不会那么长。我一个人的生活非常简单,但关键是要把钱用在刀口上。有些人的生活不错时,觉得不可能有贫穷现象,这是因为你没有去实地观察,如果去一些牧民的家里,你就会知道他们有多苦。前段时间我去了一个老乡家,他家里只有一把茶壶、一袋粮食(估计有十来斤),其他什么都没有。我问他身上有多少钱,他说只有三十二块,这就是全部家产,他的母亲生病了,一直躺在那里。这种情况在很多地方非常多。”

生活贫困和家庭负担重,学校和教育设施的匮乏,导致偏僻乡村的儿童失学率非常高。上罗科玛、下罗科玛两个乡,大概有一千多户,五千多人,受大专教育的一个人也没有。假如在其他地方,五千多人的村落中,不可能一个大学生都没有。然而在藏地,现在很多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索达吉堪布说:“我看了一些农牧民的孩子之后,真的很担心藏族人继续这样一代一代、祖祖辈辈都是文盲。”“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觉得顾自己面子不是很重要,如果在小范围中帮助几十个学生,以我的财力和能力应该可以,但如果大范围真的要帮助很多人,恐怕需要许多人的支持。所以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也设了一个慈善基金,即使我死了以后,对可怜的人也可以提供帮助。对那些穷苦的人来讲,哪怕是一份小小的发心,对他们也是有利益的。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只要有部分可怜的孩子、病人、老人得到帮助,我自己受到多少毁谤和不满,甚至受到一些其他的惩罚,我也心甘情愿。学习大乘佛法这么多年了,如果还天天想着自己、照顾自己,除此以外,根本没有帮助众生的话,那太愚痴、太可惜了。所以,通过很长时间的思考之后,我大胆地发出了这个呼吁。”

2011年,索达吉堪布发起了“启动爱心”,并以公办私助的方式,创办了上罗科玛、下罗科玛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不少内地的青年放弃优裕的生活,来到这里做志愿者。索达吉堪布说:“慈善事业首先要从教育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我可能会比较累。按理来讲,晚年的时候应该去山里好好修行,但是人身非常难得,在短暂的人生中若没有做一点事情,自己还是有点遗憾。我翻译经论和闻思修行这么多年,起到的作用不敢说很大,但对个别人还是有点帮助。现在要将所翻译的、所学习的落到实处,真正付诸行动的话,应该要做一些事情。假如什么都不做,光是口头上说发心,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我个人来讲,二十多年中不管是在汉族、藏族,都没有特意地化缘募捐,不但是没有,而且对这种事情一直在课堂上做过批评。这次我也想过会不会受人毁谤,或者自己的行为不如法?但我的行为应该不会有问题,因为自心是清净的。然后别人对此会有什么看法,那是别人的事情,正如《入行论》中所讲,众生的意乐千差万别,佛陀也难以一一取悦,何况是我这样的人了。只要能帮助可怜的孩子、可怜的人,我愿意牺牲自己,这一点我也早有考虑。在因果方面,应该不会有问题,因为这确实是一种善事,能帮助众生,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典中也是开许的。至于别人的想法和说法,对我来讲不太重要。如果顾及别人的诽谤,做事情要让所有人都满意,可能我永远也没有这个机会,所以就随缘而去吧!

“这个学校是公办私助的学校,教学内容和国家教委规定的没有差别,但平时对学生的引导,会跟爱心、慈悲心有一定的关系。《弟子规》也是德育教材。现在政府所推行的教材,内容应该说非常好,在藏文教材里面,也有《萨迦格言》、《水木格言》,学了这些教言以后,对孩子的人格完善会有很大帮助。前段时间我去了炉霍的城小,那里有几百个学生,我去每个班的时候他们都很恭敬,然后就开始读诵藏文课本,让人看后非常高兴。他们读诵的时候,我心里就想:山上有很多孩子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他们要是也能这样读诵的话,即使没有找到很好的工作,自己也不会变成文盲。只要有了文化,对今生来世都会有一定的利益。”

索达吉堪布还关注正在监狱里服刑的犯人改造。抽空去开启他们的智慧,唤醒他们仅存的贤善人格,设立监狱图书馆。2014年6月,索达吉堪布访问青岛监狱,发表《认清往昔 恭迎未来 把握现在》的演讲;8月,走入厦门监狱,发表《不抛弃不放弃》的演讲。行程匆匆,飞越人心的高墙,为不自由的人带去自由的解药。索达吉堪布说:“有些人在这里不自由,觉得很痛苦。其实,人的很多想不通、走不通、说不通,在于心没有解开。《心地观经》里讲: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世界上,心最重要。如果天天观自己的心,任何苦难都能解脱,否则,再美好的环境也要沉沦。若能把当下的生活,当作一种修行的材料、锻炼的机会,以及让人净化的元素,心灵中很多善和美的正能量可以引发出来。这样,不管在监狱、闭关房,还是大学,任何地方都是绝佳的学习场所,不会有压力和痛苦。你在监狱里呆二十年,就是闭关修行的二十年。”
2015-9-19 22:38: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弘扬传统文化和心灵教育

随着中国国力的飞速增长,中华民族复兴指日可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尤为迫切。索达吉堪布认为:“现在很多问题,其实社会的问题也好,家庭的问题、生活的问题,并不是物质的问题,是一种心灵的问题。这种心灵的问题要解开的话,只有在佛教当中找到。如果没有佛教的话,我想现在一般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知识当中基本上是找不到,包括一些心理咨询的老师,他们的解答实际上是没有深度的。因此,经常我也跟他们讲,为什么佛教到现在已经两千五百多年,它生存在这里,而且现在也是与时俱进没有倒退?不管是在哪个地方,如果需要的话就是我们传递智慧和爱心的重点地区,并没有说我这里重点培养,那里就是放弃;这里可能对我有缘,他真的需要的时候就容易接受。”

索达吉堪布说:“现在很重视传统文化的复兴,的确,如果再不重视,那么全国上下的人们会很危险,只看钱,不看内在的财富。不过,现在很多人的信仰是放在形式上,要么戴佛珠,要么在人生遇到困境时去寺庙里拜拜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历史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导致的。

“对于那些想从佛教中寻求精神良药的人,第一,一定要学到佛法的真正智慧,这是非常重要的。佛教包罗万象,浩如烟海。我在三十多年研究佛法的过程中,同时也涉猎科学、哲学等东西方很多文化,越来越发现,学习佛法并不是那么简单,一定要花很多时间,要下一定的功夫。即便是一个皈依三宝的佛教徒,也有必要接受系统的佛法教育,否则很容易迷信。第二,佛教跟其他宗教很不同的是佛教的一种慈悲观。佛教里,对人、对动物、对大自然都以一种大爱来对待。现在经常讲人与人,人与世界要和谐,在佛教里可以看到,这种和谐体现得非常彻底。如今东西方的文化都承认,佛教对人类的大爱精神阐释得最为透彻。

“当然,我们不否认戴佛珠也有它一定的文化,但我们不能把形式当根本,其背后所代表的慈悲和智慧的教育才是佛教的精髓。这种内涵一定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获得,当完成一系列课程以后,不管是修行的人还是外行人,他们的修行和学问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利益。

“当前中国,如果像唐朝一样,整个人的思想有所提升,一定能达到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否则钱越来越多但人的思想越来越下滑,这两个是不对称的。一个心很下劣的人,钱再多,除了干坏事之外也用不上。如果心很善良,钱不多,自己也快乐,对社会也有帮助。人心如果用一种智慧和慈悲来摄持,那么我们对物质的操控就很容易。否则,物质上已经挖掘出丰富的资源,但是需要操控它的时候,我们的心却已经失去能力,没法契入物质了,此时,家庭和社会都会出现病态,个人内心也无法获得幸福。像佛学院这里,很多人从物质条件来说,非常简单,但是内心过得很快乐,大家都是凭着良心做有意义的事情,这种生活,也给社会带来另一方面的作用。

“总而言之,于此时代,我们更要反观内心,反观价值观,这非常有必要。”

从第一届世界青年佛教研讨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讨论,到第二届的“心灵教育”的主题设定,再到第三届的“心灵环保”的对话,第四届的“环保、道德和公众利益”的研讨,每一届世界青年佛教研讨会都有关注时下人们心灵的内容,探讨宗教与人类文明社会责任的关系。

什么是“心灵环保”呢?索达吉堪布用英国作家狄更斯的话“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比100种智慧更有力量”作为引子,带出佛教的“自净其意”。他说,“自净其意”通俗讲就是净化心灵,心清净无垢了,外在的一切就很容易了。“心灵环保”就是提倡一种佛教的价值观,一种利他的幸福学,从内心开始、从自身做起,自利利他利益众生,最终达成个人、社会及世界的真正平衡与和谐,达成一种可持续的发展。佛教倡导众生平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慈悲情怀,是对治现代社会人心紊乱的一剂良药,对惟利是图、只知道追求经济效益而严重破坏人心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种种恶行都有较好的劝诫作用。佛教又强调与人为善,重视培养贤善人格、注重因果,这些都对加强社会管理、减少刑事案件的发生、控制不稳定社会因素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佛教的作用远不止这些,佛教的伟大还在于它能彻底解决人们的无明烦恼,帮助人们摆脱六道轮回的痛苦,从而获得永远的大乐。”

索达吉堪布说:“很多人把生命、生存跟生活之间的关系分不清楚,其实是我们把传统丢失了。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外在物质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进步,这是无可厚非,大家公认的。但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很多代价,尤其在中国,原来的传统基本上是失去了,失去之后人们的心灵非常空虚,没有了精神支柱,就靠物质、靠外在的东西来充实自己,结果很难达到内心的平衡和充实。现在不管是80、90后,还是稍微年长的人都在拼命追求物质的满足,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有攀比心。

“中国跟欧美国家很不同,那些国家很多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惯,尤其是在穿着品牌或寻找一些高档生活方式方面,对很多人来讲并不是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而我们睁眼所见,就是一个竞争非常强烈的世界,在这样的教育和思想的熏陶下,很多年轻人比较迷茫,不追逐就好像跟不上时代,周围的人都在拼命地追逐;自己追的话在短暂的几十年又过得比较累,而生命的定位自己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当然我们人类也需要物质上的满足,就是中等的满足。佛教上讲的不能过得太富裕也不能过得太贫穷,佛教非常提倡这种中道财富观。在这基础上,我们要着重去追寻内心的信仰或宗教,这是非常必要的。

“现在我觉得我们的价值观上面差别是非常大的,以前我小时候,身边的人们总是看书,重视一些艺术、诗学、宗教和哲学等,但现在大家好像都在努力寻找物质财富。现在地球上有七十多亿人,如果每个人都在贪婪寻求物质财富,那么地球上的资源也是无法满足的。所以我们人类要适度,不然我们这辈子,人会很累,而且在贪婪的驱使下拼命开发,也会影响下一代人。我们是这一代的人,这一代的资源我们可以去享受,但不能过于贪婪。人的这种贪婪追求非常愚蠢,也非常可怕。”

2007年开始,索达吉堪布通过网络提供一种系统的、次第的和完整的佛法学习模式。并应邀去全国各地的大学演讲,和学生们面对面交流。索达吉堪布表示,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遭遇很多压力,佛教的学习对他们是很有助益的。而年轻人的思想更是可以开发的,可以更进一步更深地去挖掘,深奥的佛理刚开始可能让人难懂,但可以指明一个方向。刚开始可以把佛教思想降低,让他和世俗现实结合起来,但不能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还是要进入到佛教的最高思想理论和修行的阶段。

索达吉堪布常说:“虽然我的身份是僧人,但多年以来一直是个老师。”出家前,索达吉堪布就读于甘孜师范学校,同学毕业后大多当了老师。2006年聚会,盘点哪个同学改行时提到他,“我只是衣服换了,但还一直在教学。”他说,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讲课。“每天如果没有讲课就觉得这一天有点浪费了,哪怕有一个人听课我也愿意讲。”只要在佛学院,除非极特殊情况,他每周都会讲3至4次课。索达吉堪布说,他所追求的,并不是通过教书得什么金钱、名声,而是希望将佛陀传下来的甚深教法,尽量传给下一代。
2015-9-19 22:39:02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