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湖传言”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各种“传言”。在各种“传言”面前,最好的说明方法就是自问自答了:
1.问:你为什么去戛纳?
答:戛纳除了放映以外,还有很多其他活动,其中Cinefondation也是比较重要的。
我参加的是cinefondation当中的“工作室(Atelier)”单元。这个单元的活动比较类似于釜山的PPP和香港的HAF,说白了,就是拿着自己的剧本和拍摄计划去“坐台”。
2.问:你怎么去的戛纳?
答:我要真心地感谢cinefondation的主席Georges。
去年底,Georges给我EMAIL,希望我给他一个剧本参加cinefondation。我当时根本就不知道戛纳还有这种单元,所以回复他说,我很忙的,不想因为参加一个活动而耽误其他的工作。
后来,在鹿特丹的时候,Georges专门把我找到,告诉我,他在鹿特丹看了我两年的片子了,非常喜欢《背鸭子的男孩》和《另一半》,这个“工作室”单元只挑选参加者,从来不接受报名的,所以,如果我真的没有兴趣的话,也要和他正式地说一声,以表示对他的尊重。
直到那时,我才知道他们不是开玩笑的,所以我就参加了。
3.问:贾樟柯是不是cinefondation的主席。
答:是的,但他是评委会主席,和我的“工作室”单元没有任何关系。
Cinefondation有三个单元:短片、写剧本和工作室。贾樟柯的工作是看短片,并且评出短片奖。
短片在戛纳受重视的程度是非常高的,长片竞赛的评委有九位,贾主席领导的短片评审团有五个人;而且在官方影片手册里,贾主席的评审团照片紧紧跟在长片评审团的后面。而“一种注目”的评委只有三人,没有任何详细的介绍。
4.问:蔡明亮是不是也在“工作室”里。
答:是的。
这一点我也非常奇怪,因为cinefondation的目的是支持年轻电影人的。我猜测也许有两个理由:今年是60周年,蔡老师没有新片参与,于是就以这种方式“回归”;“工作室”组织者想提高这个单元的知名度。
5.问:“工作室”里还有其他我熟悉的导演吗?
答:一共十五个计划在“工作室”里,除了蔡老师以外,我只认识黎巴嫩的两位导演,我们前年一同在东京FILMeX参赛,我很喜欢他们的片子《完美的一天》。
6.问:你想通过戛纳达到什么目的?
答:我完全不知道,因为我始终认为,当代艺术电影的创作是可以完全摆脱对金钱和他人的依赖的。
我之所以会答应去参加“工作室”,以及之前会去参加香港的HAF,完全是出于组织者和我的友情。我本人是非常满足于当前自由的创作状态的,并没有任何想要改变和打破的理由,所以我过来戛纳也就是来会会朋友和看看电影的。
7.问:这次你最想看的电影是哪部?
答:《伦敦来的人》。 |
2007-5-27 00:4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