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ZT 三岁前集体托管的利弊分析

14
回复
2256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14-11-28 04:26:58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国内的帖子没参考意义,我一岁的时候托送托儿所,咬了人,阿姨把我关在小床里随便我哭,不哭了放出来,再咬人再关。折腾一个月告诉我家长说我无法适应集体生活。
现在自己有孩子了也快一岁了。。。想想那时候就是阿姨胡来折磨小孩,
brochant
2014-11-28 11:35
如果你真的有细读的话,会看出作者并不生活在中国,而且她的理论引据也来自你的“国外” 
2014-11-28 07:58:4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brochant 于 2014-11-28 04:48 编辑

三岁前集体托管的利弊分析——part 2


前文回顾:

一、孩子的发育规律和需求

(一)抚养人对宝宝的回应直接影响大脑发育

(二)基本社交技能是和妈妈学来的

(三)不同的心智能力有自然的发育时间表

二、早送孩子入托的危害 (大V们的观点)

三、真的一定有害吗?—— 我的个人经历 (长期影响目前尚无法判断)

四、真的一定有害吗?——实证研究怎么说?

虽然目前观察祺儿的表现都很好,毕竟才入园一个多月,专家所担心的长期影响还无法印证。所以我汇总了欧美的几个权威研究,都是追踪式纵向比较,短则3年,长的十几年,专门研究早期的白天集体托管式对比家庭式抚养对孩子的成长有没有差别。

首先插播个常识,欧美国家的一些研究带有政治目,不是每一份研究结果都准确可信,尤其国内报道时经常任意选取一份报告就扣上“国外专家”的帽子并断章取义地翻译,更不能全信。比如英国工党政府曾经为了拉拢中产阶级女性选票而倡导设立更多针对3岁以下儿童的幼儿园,让妈妈们可以尽早返回职场,于是相应地多出宣传幼儿园有益的文章;而保守党攻击这样的决定其实是政府为了扩大劳动力好多收赋税,也资助了一些证明幼儿园有害的研究。

另外,专家们自己也承认即便是中立中肯的权威研究他们的主要目的也是让政策制定者深入了解一个大型社会问题,不完全是为了指导家长如何决定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养育形式。反对早送幼儿园的代表,知名教授Belsky,在英国卫报的采访中说:

“家长应该读了我的研究就决定不送2岁以下的子女去幼儿园吗?不见得有这个必要。不管研究发现它们有益还是有害,影响都是很小的... 而且只是个概率问题,你的孩子有可能受影响,也有可能不受影响。”
但从学者的角度来看,即使对个体的影响很小,一旦去幼儿园的人口越来越多,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就不容忽视了。他们的原则是让政府在选择鼓励开发幼儿园还是补贴其他托管形式(比如保姆、加长带薪产假)时做出对社会长期发展负责的决定。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看实证研究的结论?我的思路是:没的选的双职工家庭可以据此发现过早/长期上幼儿园的孩子可能会有的问题,结合前文介绍的理论基础,想办法避免或弥补;面临多种选择的家庭在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之余,也可以通过借鉴大样本的普遍遭遇,更有针对性地去权衡每个方案的好坏。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几个权威实证研究表明,幼儿园对3岁以下孩子是肯定有影响的,而且不光有坏的影响也有好的影响,但坏的影响是否够得上危害,危害究竟有多大,是不是不可逆转,似乎没有定论。

鉴于我不是在搞科研不为了吊书袋,而且方便大家阅读,就不详细标出每个研究的具体出处和研究方法了,直接进入经过我自己吸收归纳后的结论与探讨。[给有兴趣的读者举一个例子,感受一下这个领域的权威研究是什么样的:美国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一个从属于卫生部的研究机构,从1991年起跟踪记录了1000多个孩子16年的成长历程。它们来自各个肤色和各个社会阶层的家庭,其中有的几个月就托管在幼儿园,有的由保姆或亲属帮忙照看,有的一直全职母亲带在身边。研究人员从他们一个月大时开始每3-4个月家访和拜访照看人,记录他们的表现,托管形式,和母亲的互动,发育情况等等,直到进入小学。对于上幼儿园的小朋友,研究人员每年去审核一次幼儿园的看管质量。上了小学以后,他们每年去学校拜访老师并观察记录一次这些孩子的认知与社会能力。课题小组对搜集到的一手数据进行分析之余,还把数据共享给不同大学的顶尖科研人员进行更多细分研究。有的侧重幼儿园的质量有怎样的影响,有的偏重于入园时间的影响,有的重点研究不同托管形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否有持久性,等等等等。欧洲和英国也有类似的研究,英国的规模更大,从1996年起追踪记录了3000个孩子。]

(一)集体托管对大多数孩子的语言和认知能力有好处

几乎所有研究都表明通常来讲幼儿园对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语言发育更有益,比早期接受其他照看形式的孩子有更大的词汇量和更超前的阅读能力,这个优势能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这大概是因为幼儿园的工作人员比留在家里照看孩子的人数多,而且分工明确、各司其责,会有人和孩子们持续互动,教育性玩具与游戏也比较丰富。在确保基本生理发育得到满足后,这样的环境确实会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尤其是儿童早期更丰富的词汇量会影响脑神经回路,在阅读、写作、理解能力方面都有积极刺激作用。另外,孩子们在同龄人的玩耍和游戏中可以学到更多东西,三岁以上尤为明显,但2岁左右就会开始受益。牛津大学的Melhuish教授认为好的幼儿园可以让孩子的智力发育在入学时比同龄人超前6个月。

例外的情况是1)特别差的幼儿园;2)父母学历特别高、家庭条件特别好的孩子。同时研究显示如果在家里能营造类似的氛围,而且高学历全职妈妈会用更恰当更丰富的语言同孩子交流,并提供适龄的互动与游戏,效果比幼儿园更好,因为主要看护人的素质更高。

(二)集体托管可能不利于孩子的情商发育和社交能力

美国权威研究2006年的报告结论之一就是:

“Children 6 months of age and older who had more experience in child care centres showed somewhat better cognitive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through age 3 and somewhat better pre-academic skills at age 4 and a half; but they showed somewhat more behaviour problems involving disobedience and aggression than children with less centre-based care experience by 4.5 and beyond.”
即,6个月及以上去幼儿园的孩子在3岁前认知和语言发育方面略胜一筹,4岁半以前的学龄前能力稍强,但是在4岁半以后表现出更多的行为问题,例如不爱服从和对其他孩子有攻击性。后续研究显示这些行为问题可能持续到12岁左右。

英国的研究结论类似,进幼儿园早,在幼儿园时间长的孩子容易有不能很好控制情绪的问题和攻击性行为,而且在5岁-7岁时(刚入学)最严重,但10岁以后就看不出来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尚不明确,但有如下可能:

1)早期依恋关系基础不好,日后不容易信任别人,不擅长合作,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有几个80年代的研究发现一岁前过早和过长时间离开父母的日常照料会增加出现问题行为的概率。还有研究发现7-12个月,18-24个月这两个年龄段中“分离焦虑”高峰期入园对孩子的安全感影响更大,孩子更容易感到沮丧和对父母的不信任。

2)Belsky教授还提出一个观点,太早离开父母时间过长,即使对孩子没有影响(比如和幼儿园阿姨形成良好依恋与互动关系),依然会使父母不了解和不会解读孩子。这样的父母可能会把孩子成长发育中的正常行为解读为问题行为(例如Terrible Two时期的对着干,打人等),不知道怎样积极应对,而是对孩子发火、指责、过多使用负面语言,从而埋下孩子日后急躁、叛逆的根基。

3)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会互相模仿互相学习,而这其中有好的值得提倡的,也有不好的,和大人在一起是不会学到的。在幼儿园的时间越长,学到同龄人身上坏习惯/行为的机会就越多。

4)压力的作用——前面的理论基础介绍过压力会影响人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荷兰2006年的一个研究通过测量孩子口水中皮质醇含量的变化发现在幼儿园时比在家时承受更大的压力,尤其3岁以下孩子感受到的差别最大。另外的研究显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皮质醇在早上醒来最高,然后一天呈递减状,在临睡前最低,和人体正常的心肺系统节律相符,但是在幼儿园度过一天的孩子皮质醇分泌不断提高,在父母去接之前达到顶峰,回家后锐减。

(三)幼儿园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质量很重要

虽然美国和英国的两个研究很全面很权威,一些学者还是对其结论提出了质疑。因为欧美的集体托管制度其实很不一样,欧洲(尤其瑞典、挪威、丹麦、芬兰、法国)的幼儿园质量较高,政府的监督制度也很严格,美国的幼儿园参差不齐,法律监管也不健全。例如在美国1000多人这个研究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幼儿园满足美国儿科医学会对两岁以下儿童集体托管的硬件要求,所以上幼儿园导致日后反社会性行为的结论会不会是幼儿园的条件太差所致?

根据联合国UNICEF针对经合组织国设置的政府对婴幼儿身心健康与权利呵护标准,美国只满足10项中的3项,英国满足10项中的5项,瑞典10项全达标,冰岛达标9项,挪威、丹麦、芬兰、法国达标8项。而几个瑞典的长期追踪研究发现早期独自在家被大人照顾的孩子其实不如集体托管的孩子发展全面,尤其7-9岁时期展现出的社交能力和成熟度比较欠缺。

一项比较美国弗罗里达州关于婴幼儿托管制度变更前后的研究发现托管质量提高后,同龄人之间的互动质量也提高了,孩子与阿姨之间的纽带也增强了,孩子们无聊的时间减少,自信和自发探索能力增强。哈佛大学2007年一研究也表明在低质量的幼儿园里孩子呆的时间越长,日后出现问题行为的几率越大、程度越严重,幼儿园质量的提高可以削弱这个联系,然而,高质量不能完全避免和杜绝问题行为的出现。

究竟什么是高质量的幼儿园?后文还会详细介绍我选幼儿园的标准和经历,这里提几个学者们认为最重要的因素:

1)师生关系——研究发现能和老师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在日后的社交游戏、日常交往中更有亲和力,较少出现攻击性和反社会性。相反的,不能和老师形成亲密关系的孩子日后不喜欢参加集体游戏,不爱社交,更具攻击性。

同时,多项研究发现和老师形成有效依恋的孩子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并没有承受太大压力,他们口水中的皮质醇分泌变化更趋近于正常健康的人。

2)师生比例—— 师生比例直接关系到老师对每个孩子的关注度,是否可以及时回应,是否能注意到每个孩子的不同,以及能否形成有效依恋关系。美国儿科学会推荐6-18个月的孩子应该是3:1,18个月-2岁应该是4:1,2-3岁的孩子应该是7:1。英国目前的法定师生比例是:2岁以下3:1,2岁到3岁是4:1, 3岁以上8:1 (如果3岁以上由具备教师资格的人照看,可以提高到13:1)。

3)孩子多少—— 很多研究都发现了在同龄人过多的环境中会引起孩子产生更大压力,不能很好集中精力,过度嘈杂等副作用,所以找小型班级或小型幼儿园也很重要。美国儿科学会推荐同时在一起的6-18个月的孩子最多不超过6个,18个月-2岁的孩子最多不超过8个,2-3岁的孩子最多不超过14个。

(四)不管幼儿园怎么样,父母的影响最重要

几乎所有研究都指出,早期集体托管会影响孩子日后表现,但起到的作用很微小。对于孩子日后智力与情商发育、社交表现、学习习惯、为人处事最最准确的预报器是父母的sensitivity (敏感度)。敏感的妈妈会给孩子温暖与支持,她们理解孩子情绪上的需求,能够从行动上证明她们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美国权威研究中为人处事方面表现最好的孩子都有在敏感度测试中得分最高的妈妈。与早期是否上幼儿园相比,其他家庭特征对孩子发育的影响更明显、作用更大,这包括父母的教育程度、收入、家庭环境。

英国权威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家庭关系对孩子智力和情商发育影响最大,远大于父母的职业、教育程度和收入。所谓,面对孩子家长怎样做比他们是谁更重要。 “What parents do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o parents are.” 相比之下,是否上幼儿园的影响简直微乎其微。

但有一点值得家长引以为戒,研究发现随着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增加,母亲的敏感度往往会降低。这在3岁前比较明显,危害也很显著。有可能这个阶段孩子还不能很好用语言表达,情绪的变化也不稳定,更需要耐心和细心体察,但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回归职场后难免对孩子有所忽略,进而影响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相应地,有其他研究表明当父母可以很好地安抚孩子情绪,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他们的孩子也会在集体环境中减低压力感,较少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

(五)插播

对大量实证研究的总结基本全了,再插播几个有意思的发现,因为来源不够权威,很少被其他学者引用,没有列为主要论点。

1)这些更富攻击性、不爱合作、不遵从老师命令的问题行为,在某些人看来也算优点,换一种说法就是:他们更自信、更独立、更懂得捍卫自我。

2)有一项2008年的英国研究显示3岁前过多受祖父母照顾的孩子在4岁以后表现出更多问题,比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与同龄人融洽互动等,大概原因是老人精力有限,提供的适龄活动偏少、互动不足、过于宠爱。虽然老人带孩子的不足之处貌似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中国的老人为了孩子付出的绝对更多,他们可能观念需要更新,但绝对是拼了老命在带孩子,只要为孩子好什么都愿意做,相比之下英国老人更在乎自己的健康和休息,更可能出现带孩子一起看电视的情况。

3)有澳大利亚的免疫学家认为早送幼儿园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观点是,貌似孩子小,生病多,但是早期接触这些病毒和细菌,调动人体自带免疫机制的能力,日后可以更好应对更厉害的病毒,不容易被细菌感染。有可能外国人不太看重小孩子生病的问题,我没看到太多反对幼儿园因为容易生病的论调,也没有什么关于小时候多生病好不好的研究,所以建议中国家长在这个问题上稍微放松一点儿。

五、小结与感想

写了这么多,其实也不知道对家长们到底有没有帮助。综合起来看,似乎最理想的情况是三岁前跟着妈妈,稍微参加些有益的活动,或者去半天幼儿园接受一下益智的刺激。然而生活中哪可能处处让人满意呢,想当初我也是雄心勃勃要做优秀的全职妈妈直到宝宝三岁的,结果还不到一年半就被其中的艰辛打倒了。又要照顾到孩子的营养,又要顾及他们的教育,还想平衡自己的健康、生活乐趣和夫妻关系,谈何容易?(此处为坚持在第一战线上全职带娃的妈妈们热烈鼓掌!)

学界的普遍观点是一岁前尽量不去集体托管,或控制托管时长。于是,在无法全职照顾宝宝的时候,寻求和接受家人的帮助,至关重要。虽然有更高育儿追求的妈妈们会因为观念问题和老人产生冲突,但是想想他们对孩子的爱、第一时间的回应和无怨无悔的付出,这在多年以后留下的积极影响会远大于眼前的细节争执。(此处为帮忙带孩子的老人热烈鼓掌!)

另外,两岁前实在没有必要因为担心自己照顾不好孩子,或者为了让孩子学更多东西而把他们送进幼儿园。

但若家庭条件所限,必须送托,只要幼儿园够好,家庭关系融洽,家长细心,能够在入园后依然对孩子充满关爱或者更加关爱,而且孩子表现良好,过渡期顺利,能够在集体生活中放松,研究证据显示这样完全可能有益无害。即使在幼儿园难免沾染坏习惯,就像跟着老人或保姆也会受影响一样,家长千万不能持一种消极的态度,听之任之,万万不要忘了,你对孩子的影响力任何其他人都比不了!

幼儿园对孩子成长真正的危险在于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家长松了一口气,以为从此可以找回自己的生活(返回职场,忙于社交等等),对孩子的观察与敏感度大大降低。现实是有了孩子以后我们的生活就永远地被改变了,不管变好还是变坏,都没可能把责任与小家伙对你的依恋抛之脑后,所以千万不要幻想送进幼儿园或者送进学校就“解放”了。可以这样与人调侃,但是内心保持对孩子的密切关注,注意提高互动质量,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预告实战经验篇:

六、怎样为三岁以下孩子挑选幼儿园(托班)

七、最关键的过渡期,你能帮孩子做什么?

八、过渡期以及之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2014-11-28 04:28: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谢谢楼主精心写的帖子
我认为如同文章写得  孩子由父母亲自带   也是让父母学习如何当父母   如何理解孩子  敏感孩子
与父母分离  除了会让孩子一开始面临压力下   也让父母慢慢脱离了解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是成长很快   每天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   只要​​全天观察就会理解
至于集体托管好处真的是环境刺激较够   语言等发展能力较快   
其中我认为还要包括   有些父母就是对于婴儿不敏感   也不喜欢照顾婴儿   或者因为照顾婴儿而逐渐有失去自我   与牺牲心态的想法的父母   有的人就是比较爱自己   我认为还是将孩子交给专业来带   至少他们能满足基本条件   也同时释放父母带孩子的压力   文章并未探讨父母的压力是换转嫁到婴儿身上   或者说婴儿其实很敏感于照顾者的态度与心态
看了那么多帖我只感觉到赞同法国人的想法来育婴   养出来的就是法国人的性格   无关好坏   就是自己能否喜欢与接受罢了
我认为较可怕的是   从小用法国式的方式教孩子   但对于其他方面尤其是学业上   用中国式要求
从小已经面临与父母依附关系不良的压力   成长过程又要忍受中国式的压力   双重压力是让我比较担忧
2014-11-28 09:28: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rubymyname 发表于 2014-11-28 09:28
谢谢楼主精心写的帖子
我认为如同文章写得  孩子由父母亲自带   也是让父母学习如何当父母   如何理解孩子 ...

谢谢你的意见。
不过这个不是我写的帖子,是一篇我看过后感触很深的帖子。我个人比较赞同。

发自新欧洲iOS版

2014-11-28 11:33: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保存帖子 初为人母需要学习

发自新欧洲iOS版

2014-11-28 17:44: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不怎么赞同,孩子差异化大,不是看一两本书就能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妈妈第一个娃当宝,第二个娃当猪养。
2014-11-28 20:38:0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满好的,搬个凳子慢慢看。做妈妈的要多收集情报,不要太果断,然后自己分析,采取自己觉得最合适的建议。
2014-11-28 21:30:5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写的很好,十分赞同,和我以前一直以来养育孩子的观念很吻合。
3个孩子,从小都是在呆在家里,一直到22个多月,开始上半天的幼儿园,或儿童乐园。一直快快乐乐,基本没有出现,现在网上看到的大部分儿童问题。和我关系都很亲,,
2014-11-28 21:45:5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ordirobo 发表于 2014-11-28 07:58
国内的帖子没参考意义,我一岁的时候托送托儿所,咬了人,阿姨把我关在小床里随便我哭,不哭了放出来,再咬 ...

我的孩子在托儿所被咬过。老师说有的孩子在想说non的时候, 没有说non, 而是用咬人的方式来表达。我想那个咬人的孩子没有被关在小床里任凭哭。听说是刚来的一个孩子。我见过有的孩子哭得停不下来, 老师很淡定, 该干啥干啥。可能劝过没用。得孩子自己明白继续哭没用。

反正国内都没有托儿所了, 有啥可以讨论的? 在法国, 我个人没有任何意见让孩子在三岁前去托儿所。任何事都有好和坏两面。送托这事, 好的方面太多, 我没法想它坏的一面。孩子第一年冬天生了很多病, 第二年就没事了。我记得有天晚上去接孩子, 我家妞和一个男孩在玩, 孩子完全凭借直觉, 自发的互动的场面, 真是无比开心。
2014-11-28 21:54:3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另外集体托管这词有点吓人。托儿所是孩子吃喝玩乐的地方。我还羡慕我家妞, 真想自己变回三岁以下。
2014-11-28 21:57:4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rubymyname 发表于 2014-11-28 09:28
谢谢楼主精心写的帖子
我认为如同文章写得  孩子由父母亲自带   也是让父母学习如何当父母   如何理解孩子 ...

最后一段是我担心的,更可怕的是我无形中已经有中国教育压力了。。。
2014-11-28 22:02: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好贴 顶起来 希望更多新手妈妈看过来
2014-11-29 14:57:05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